第14章 彗入紫薇-《天青之道法自然》

  上回书说到,龟厌止住押粮官的哭丧,一把拉他将过来,笑了道一句:

  “有事与你!完事了再到别处哭丧!”

  说罢,便唤济行禅师和那领了众医者分拣草药的老医者过来。

  几人坐定,却见老医者不坐,拱手叫了声:

  “仙长”

  便垂手低头,卑微了站在那龟厌身后。

  龟厌见这老医者这般的举动,心下便是个奇怪。

  然,再看他面目,且已是一个目光躲闪。这心下也是一个奇怪。心道,且是个旧相识麽?

  但是眼下一个紧急,倒也顾不上他许多。

  且将那心中的担心与两人商量了来。

  现下所虑者,一则,城中药物粮草已经告罄。然,城外不知城中所缺。

  二是,官船来至,因不知城中急需,物资运输倒是个盲目的来,届时,且不知要浪费了多少去。又不知,怎的将所来物资入城。即便是船来也只能白白的浪费了时间。

  刚刚说罢,便见那老医者躬身,道了一声:

  “城中急需之事,有我!”

  说罢,便跑去唤来那些个医者,一旁匆匆的商量了。且将那城中之事、急需之物,分了轻重缓急,一一详细列了清单。

  济行禅师道:

  “物资入城,此事,我代劳来。”

  那济行禅师,在姑苏寒山寺修行数年,对这姑苏城,虽说不上个了如指掌,对着城内外的水道。旱路大大小小略为知晓。

  且要了纸笔,蹲在一旁又画了姑苏城的草图,供赈灾车船做一个参详。

  见众人忙碌,在一旁听喝的崔正看了这一通的夯里琅珰,且是一个挠头,道:

  “原想之是将这赈粮、草药运到便罢,却不曾想倒是如此多的门道。”

  见老医者拿了整理好的清单,叫了一声“仙长”呈上,望了那崔正,插口道:

  “官人且不可如此想来。城中现下急需升麻、鳖甲、甘草、当归。此次官船所带药品虽多,然,这几味药却是不够……”

  说罢,便望了那边拆了包的草药,道:

  “其他无用之药只得冗陈于野外泥塘,而不可再用,饶是可惜。”

  且在看老医者递上来的清单的龟厌,听罢,亦是顺他眼光过去。

  见刚才分拣草药之处,有众多麻包均已拆开,草药散落。

  盖因事出紧急,医者分拣之后,倒是无暇再行封包。慌乱间脚踩手拿的,乱糟了丢在地上,倒是一个真真的不可再用。

  此时,又见那济行禅师拿了手中草图过来,道:

  “仙长此法且是管用,然,只开一门倒是分拣庞杂,不如推而广之……”

  说罢,便拿了姑苏城草图示与众人。

  龟厌见者草图,虽是个临时草草画来,却是个城门齐全,水路通道皆有。细心之处,各条线路,均有红绿二色分之。饶是心下佩服了这济行禅师。

  又见那禅师,手指了红绿的线条,口中道:

  “薨为药道,绿为粮。分开与之,各不相饶。如此,城中缺粮、缺药不日可解。”

  众人点头称是,却见崔正只是懵懵懂懂的听人说话。

  龟厌看了他左瞧右看,面上也是个焦急。心下便是个奇怪。心道:叫你这个督粮来商量,倒是让你得了个清闲,就只用听的麽?有道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倒是拿笔记下些个?

  遂望了他道:

  “书笔记下,免些个遗漏去。”

  崔正听罢,且是望了龟厌大声抱怨道:

  “爷爷说的轻巧!”

  说罢,便挤了一个哭丧脸出来,抖楞了自家的裤裆,惨声怨道:

  “若能识得几个字,也不至割了卵子去做这中官则个!”

  众人听罢且是一个个瞠目结舌的看他。

  我去!这位爷,话说的……也太不见外了吧?

  然,细想,又觉此话虽糙,然却字字在理。

  于是乎,众人又纷纷望了他点头,以示同情。

  好吧,这会议记录员的职责,便由那济行禅师替代了去。

  然,这帮人商量后,却又是一个犯愁。

  怎的?这督粮官不识字!

  便是拿了这东西逢人就抓过来看?倒是个不妥。况且,这大江大河之上,也横不能把人抓过来看上面写的什么。

  如此,便是一个可可的是个烦恼。

  然,当务之急,便是将这姑苏城中状况尽快传播出去,让那后来船只往来也有些准备。省得到此空费了船只运力,到此却又是个杯水车薪。

  于是乎,又见一帮人挠头,望了这不识字的督粮官,哀叹了犯愁。

  崔正也是委屈,自打接到圣命,杨戬令下,且是一时都不敢耽搁,一路押粮至此。

  却是没想到,倒是折在这不识得几个字上面。

  且在几人你看我,我看你的犯愁之时,听得周遭有人喊了:

  “城头,又有招子立起!”

  众人闻声观瞧。见城头招子上书“粮走齐门”。

  龟厌看罢欣喜,对济行禅师道:

  “城中与禅师想在一处了,倒是好!”

  济行禅师听了却是一个沉吟。低头思忖了,然,照定自家的光头狠狠的拍了一把,倒是一个山响。

  这一巴掌且是拍的众人一个惊愕。

  怎的?这光头拍上去倒是比常人更加的响亮些个。

  却听的那济行禅师道:

  “愚也!便是如同那城上一般,写些个招子,立于官家船帆之上,来往船只便可一目了然。”

  说了,又望了众人道:

  “督粮回程之时,便不用与那来往船只交谈,来船看了自是明白城中所需。”

  于是乎,众人又望那禅师,惊若天人。

  那位说了,这是一帮傻子麽?

  也不能这么说,你若遇到此事倒是不如这帮人脑子灵光。

  再说了,信息传递这事在北宋还是蛮尴尬的。书信来往更是一个费时费力。

  而且,书信文字也容易产生歧义。

  也别说古代,这事放在现下也不好避免。

  前几日通知要上交文件,主管单位说:

  “上交正方形a4纸”

  看到后倒是一个脑子犯抽。

  心下奇怪了,说这话的人真真的没脑子啊!

  a4纸就是a4纸,长二十九,宽二十一,怎么看都不像个正方形。

  倒是一时心塞,想不出将那a4纸裁成正方形。

  然,若是通知行文写成 “将a4纸裁成正方形上交”是不是效率会快一些?

  在古代,这信息传播比现在还尴尬。那会没有什么电视、手机,网络、电脑。

  只能在城门、酒肆等,人多之处张贴海告。

  但是,那会不认识字的人多,却偏偏遇到我这般喜欢咬文嚼字,不通古文,且又想东施效颦之文吏。将那告示写的洋洋洒洒、文字诘屈聱牙,倒也没几个人愿意去看。

  如此这消息传播起来更是一个尴尬。

  倒是不如那宋正平,让驿马铺兵一路吆喝过去得好。

  能想到挂了招子在船上已经实属不易。来往人看了便可。有条件的话,再在上船上站几个嗓门大的,一路喊了去此事也算是个完美解决。

  众人听了济行和尚的话,便也不敢耽搁,赶紧准备白布,写了招子。

  但是,问题又来了,白布不够!

  于是乎,只能让那济行禅师跟随崔正回船,将那船帆当了招子。爬高上低了写了“城中缺:升麻、鳖甲、甘草、当归”,“粮走齐门,药走蟠门”。

  一路之上,又让崔正令人敲锣打鼓引来往船只注意。

  那崔正领命,日出便是发船回程。

  且不说那崔正一行敲锣打鼓耍猴一般叫喊着回程。

  那姑苏城内得了草药、粮食,却也是杯水车薪。

  宋正平无奈,也只得姑且放弃了升麻煎茶,和那重症之人的服药。且将那“升麻鳖甲汤”集中于轻症者治疗。

  说这疫情本是预防为主,重症为先。然现下只能救那能救之人。

  即便如此,这药品的缺项依旧一个难题,只得先保医者不染,轻者治疗,重者弃之。

  残忍麽?倒是无奈,且是要保住稍微安定下来的疫情,断不可再有反复也。

  于是乎,不过一日,城中病坊的黑烟便又是一个四起。

  平江军节度使听取宋正平之言,将那司库中存的火药燃于那城中大小街道。

  一则震慑瘟神,二则权作消杀之用。

  一时间,城中浓烟滚滚,爆炸之声此起彼伏。

  城外之人望向城内无凑容满面。且是知道这城中燃放火药,乃取硫磺燃烧后的浓烟,阻止疫情传播。

  此乃最后之为也。

  说这崔正押船回程。

  一路之上,却见沿江驿站看了船帆上的字,便急急的抄了去,令下急脚递的快马、快船,一路先行狂奔往那沿途各城奔去。

  咦?这吕维开了窍麽?

  舍得动用这兵部的快马邮驿?他这货却是打通了这枢密院和地方驻军的关节麽?

  这事倒不是他这个被人推上位的替死鬼所能,且是另有其人。

  谁啊?能通枢密院,力达三衙?

  还能有谁?便是三朝的元老,“舞智御人”的蔡京也!

  政和元年九月,童贯使辽回京。

  然却随身携带了蔡京所书“平疫十策”面圣。

  官家见蔡京所书万字,甚感蔡京忠心。虽遭贬心中却常念君恩,身居杭州,而心系家国。

  亦是心下欢喜了童贯,这厮虽是无赖了些,用来且是个贴心。

  从大辽回朝,不直接回开封,倒是先去了一趟杭州?

  这一趟大老远来回的跑路,且是于他这个作主子的心有灵犀。

  然,蔡京真的心系家国麽?

  若是真的心系家国天下,倒不如与那宋正平一样,只身犯险,领一城之众一路军民共城生死便罢。

  又怎的近在杭州,隔城相望,洋洋洒洒写下这万言之书?

  而且,还有余力,费尽心思托那童贯转交于圣驾之前?

  如不是费尽心思,怎的让这远在辽国,干着外交使团副团长“检校太尉”的童贯,把手伸到江南?

  只不过是,那宋正平为人却如那城中千万医者一般。所为者,只为“循天道而守正,于利者而不争”。

  蔡京,倒是没有宋正平这“罴轻侮权贵,守正不回”的秉性和傲骨,却也是比那诸事不为朝臣,无力而为的吕维要强上个百倍去。

  如此,看这蔡京此时的所做所为,且不问一个为何,倒是比那些个尸位素餐之人顺眼了许多。

  官家自然也不会如此看来。

  他若能“守正”,也不至于这朝堂到这“令不出京,旨意不出宫”的境地。

  不过,这事也不能全怪他。

  自那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责问,神宗帝回“君臣共是”之言出口,这皇家夯里琅珰的一帮亲戚,连同那上位,也跟着臣工一起当起了运动员。

  而且不仅仅是皇帝上,皇帝不够用了,便惹的那帮在后宫的太皇太后,太后、皇后们,也不得一个安分。

  于是乎,便是一个轮番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

  裁判?要什么裁判?“君臣共是”嘛!贵在掺合!

  最后,生生将那“垂帘听政”、“太后主军国是”这个紧急措施变成了一个惯例。

  关键这后宫一旦当政,便可这那“元佑党”一个人疼,你倒是雨露均沾啊!

  说这古人智慧也不是白给的。

  《呻吟语》有言:

  “谋者尽事物之理,达时势之宜,意见所到,不患其不精也。然众精集而两可,断斯难矣。故谋者较尺寸,断者较毫厘。谋者见一方至尽,断者会八方取中。故贤者皆可与谋。而断,非圣人不能也!”

  这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你做了皇帝,掌了皇权,那是要作得决断,行取舍之事的!不是让你坐在一起,和大家一起共同商量谋略的!

  你是皇帝,是圣人,你这个位置的主要功能是“八方取中”的“决断”!

  所以,这“孤家寡人”之称并不是一个浪得虚名,也不是皇帝没事干说来玩笑自嘲之语。

  倒是连日来这姑苏疫情实在让人胆战心惊,更让人心惊的是,朝堂之上,群臣的静静悄悄。

  那官家看了那“平疫十策”心下便是一个大慰。

  心道:真是国难思良将,板荡见忠臣。

  于是乎,一纸手诏将那蔡京召回京城。

  如今,又见这蔡京。倒是无有以往的张狂。且双手过顶,捧了手诏一路低头跟着那黄门公,谨小慎微亦步亦趋。

  两人到得奉华宫门前。黄门公停了脚步,回首一揖,与蔡京道:

  “太师少歇。”

  蔡京听罢赶紧躬身道:

  “本是有罪之人,门公不可玩笑。”

  黄门公听罢且是一笑,双手抱腹,口中道:

  “吆,这怎么话说的?”

  此话,此时的蔡京却不敢回他。于是乎,这无言,便是给了那门公一个无趣。

  遂抖了手中的拂尘,道了一声:

  “等了吧。”

  便转身进入奉华宫门。

  宫门外右首应龙神兽下,只留那蔡京,且撩了袍襟托了手诏双膝跪下。

  一阵熏风过,又见那红墙碧瓦之上,绿叶衬了黄花依旧。风过黄花飘洒,细细碎碎洒于阶前。

  虽是一个满庭芳,然终究是个随风而逝,倒是能让人点滴入得心怀。

  且不等那蔡京看那风起云落,黄花落叶,便听那黄门公招呼道:

  “太师,咱们挪个地方吧?”

  蔡京听罢,慌忙站起,却因身老体衰,腿脚不便,一个趔趄且是个站立不稳。

  黄门公一把将其托住,道:

  “倒是不急,太师稳了些则个。”

  这话说来,让蔡京连连道了谢站起身来,一路跟那黄门公到得奉华堂前。

  见宫内,白沙铺地,黑石半埋。

  更是昨夜一场秋雨,将那红叶浸透。

  慵懒的阳光洒下,将那红叶上的水滴映衬的晶莹剔透。

  树下黑石之上,却见青苔一饼青苔郁郁葱葱。颖绿之间,见那天青笔洗湛青之色,将那黑白衬托的干净透彻、静谧安然。

  蔡京受宠之时,也经常得那天青贡的“蔡字恩宠”,倒是个精细,然却不似眼前这“天青笔洗”罕有。

  观之便是心旷神怡,如入定,如禅思,如是心无旁骛。然,所爱甚之,且也是不可近渎也。

  蔡京看罢,心道:此乃天物麽?

  却是在这蔡京恍惚于这美景天物之间,便听的那官家叹声道:

  “汝来矣?”

  蔡京闻声赶紧将身再躬,轻声道:

  “罪臣,蔡京,见过陛下。”

  见那官家青玄道袍,无冠无鞋。跌坐于那角亭之中。懒懒的望了蔡京,摆手道:

  “免了吧。”

  说罢,便拾取矮几上,那蔡京所书《平疫十策》道:

  “吾看了,倒是贴切……”

  说罢,随手丢与蔡京,道:

  “且去复了官职,尽力尔。”

  蔡京俯身捡了那札子,紧紧的握在手中,却是一个无回话来。

  旁边的黄门公见了这老货这般,便悄悄的踢了那他一下,小声提醒道:

  “少保还不赶快谢恩也?”

  蔡京赶紧叩首,口中却道:

  “臣,皓首愚夫,断不敢受此隆恩,唯愿效仿正平先生,择死地效命,以解君忧。”

  这话说的双关,蔡京心里倒是心有所想:自己因为一个彗星,便被贬杭州。这事冤不冤的姑且不说。但是,这宋正平着实是冤枉的很。同样都是被贬,一个是流放,一个也形同流放。

  然,这话说的又是个贴切。不喊冤,却拉了那宋正平遮了脸皮。

  二者则是表明心迹。

  宋正平“守正”不假,我蔡京也不含糊,亦是一个“身虽不至,而心向往之”。唯愿效仿他,不想那官复原职,且做这“不争”之事。官不官的,姑且放下,一切都是为了家国天下,效命忠君,而非个人荣辱得失也。

  这话说的漂亮!

  那皇帝听了固然一个顺耳。

  想那宋正平,且是为了让那吕维替他做这万难之事,而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然,心下亦是愧然不堪也。

  前几日,又闻那宋正平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引天下医者将那疫情死死封堵于姑苏且是感动。

  如今,这力挽狂澜之人,却是一个药尽粮绝,堪堪的困守孤城。

  蔡京此时又重提,心下亦是个凄然,恍恍了半晌不见言语。

  俄顷便是长叹一声道:

  “与他吧!”

  咦?这半生不掖的跑出这么一句话来,饶是让那蔡京听了一个糊涂。

  这话不仅仅是蔡京糊涂,黄门公也糊涂。

  然,不容他糊涂一会,便是眼珠一转,倒是想起那蔡字恩宠的天青盏。

  便躬身答应了一声道:

  “是了。”

  说罢,便叫过身边常随,小声吩咐。

  那常随省事,一路小跑了去。不刻,便见那奉华宫的主事,手托了“蔡字恩宠”的盒子匆匆而来。

  见了自家主司伸手要过蔡京手中的《平疫十策》,便小心翼翼的躬身递到蔡京的手中。

  蔡京见了这锦盒便是个懵懂。

  这是什么玩意?好端端的给我个盒子作甚?

  于黄门公眼神催促之下,且小心翼翼的将那盒子打开。

  见盒内,天青无纹的荷花盏,静静地躺在盒子中央。上附紫檀小牌,牌錾金字,曰:“大观四年,汝州天青贡,蔡字恩宠”。

  那蔡京看罢便是心下一震。大观四年?想这“蔡字恩宠”款的“天青无纹的荷花盏”烧造之时,自家且被罢相,贬逐出京,判了一个杭州居住。

  且是心下不信,疑惑了看了那“天青无纹的荷花盏”,心道:此物,便是那时所造麽?倒是官家有心,不曾忘记我麽?

  心下激动,也不敢称谢,只是叩首不止,放了悲声,道:

  “臣,何德何能……蒙圣上如此……臣!伏乞,入城姑苏,与正平先生同死!”

  感动吗?确实感动。

  但是这感动二字,却当不得真去。感动,说白了是一种情绪的表现,一时的冲动而已。就像爱上一个人一样,几秒钟就行。

  你一个小文青能让一个花甲之年的老油条,感动的痛哭流涕容易。但是,能让他洗心革面?这事说出来跟闹着玩一样。你信不信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信。

  人家得罪的人,比你见过的都多。

  感动?看谁是戏精吧。

  然官家却不这么想。冷眼看了那伏地痛哭的蔡京一眼,道:

  “知,此乃何人所为?”

  这话问得蔡京一个惊诧?

  哦,合着你给我吃了个鸡蛋,我还得去打听一下,这玩意儿到底是哪个母鸡的月经终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