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各部虽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儿臣参见父皇!”

  “父皇,瓦剌太尉浩海达裕及其子马哈木已被儿臣擒获,候父皇旨意!”

  朱棣此刻神采飞扬,深知阿鲁台与鬼力赤已遁逃,而他擒获的浩海达裕与马哈木,乃此战要将之一。

  此父子能为其所擒,功劳自是不小。

  “好,做得不错,起身吧。”

  朱元璋微微颔首,面上却无波澜。

  朱棣随即起身,立于一旁。

  朱元璋缓步至浩海达裕与马哈木前。

  “你是马哈木?记得数日前,尔等使者来时,你还大放厥词,欲在战场上与朕一较高下。”

  “如今这结果,你可还满意?”

  朱元璋似笑非笑,盯着马哈木问道。

  “大明皇帝陛下,马哈木服了。”

  马哈木倒也爽快,知晓自己已成囚徒,唯有俯首才能保命。

  “大明皇帝陛下,我等愿归降大明,恳请陛下开恩,宽恕我等。”

  浩海达裕亦开口求饶。

  “饶你们也不是不行,给朕一个理由。”

  朱元璋转向浩海达裕,直言不讳。

  他本无意杀马哈木父子,二人在瓦剌威望甚高,若肯合作,活着远比死了更有价值。

  “罪臣愿戴罪立功,劝说草原各部归附大明,恳请陛下赐罪臣赎罪之机。”

  浩海达裕连忙说道。

  “听起来尚可。”

  “你二人性命,暂且留下。”

  “朕还可以放你们回去。”

  朱元璋闻言,颇为满意地点头。

  这正是他所期望的结果。

  “父皇,切不可放虎归山!”

  朱棣闻言大急,他未曾料到,自己费尽心力擒获的马哈木父子,转瞬之间,老爷子竟要释放,这是何理?

  “你放心,你的功劳,朕不会忘记。”

  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望向朱棣,眼中闪烁着警告的光芒。

  朱棣欲言又止,深知父亲的决定无法更改。

  “罪臣感激大明皇帝陛下隆恩!”

  浩海达裕与马哈木闻言,欣喜若狂,连忙跪地行礼。

  “朕放你们回去,但须铭记今日之言!”

  “朕擒你们一次,便能擒无数次!”

  “若再为俘,绝无今日之宽容!”

  朱元璋正色警告浩海达裕。

  “陛下宽心,罪臣绝不敢再生异心!”

  “给罪臣十日,瓦剌诸部必归顺大明!”

  浩海达裕急忙叩头保证。

  “解绑吧,让他们休憩一晚,明日放行。”

  朱元璋摆手,淡然吩咐。

  张玉与朱能虽不情愿,却也只好照做。

  “周通,这两人由你看管,明日一早送他们回去。”

  朱元璋命令周通。

  “周通遵旨!”

  周通闻言,精神一振。

  而朱棣等人,面色极为难看,仿佛吃了黄连。

  老爷子此举,分明是不信任他们。

  众人退下后,营帐内仅剩朱元璋、朱松与朱棣父子。

  “老四,知你欲除马哈木父子,但他们于朕尚有用。”

  “你今日战功,朕封你家老大为胡王,可好?”

  朱元璋知晓朱棣心中不悦,笑问道。

  “儿臣谢父皇隆恩!”

  朱棣闻言,如释重负,仿佛从地狱重回天堂。

  自家儿子,竟要封王了?

  1066年

  大明不仅老九一家拥有两位王爷,就连你燕王朱棣也是家门双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若你再立新功,你家老二老三,亦有封王之可能!”

  “但切记,藩王之位不可世袭,欲保富贵,须凭自身本事!”

  朱元璋神色凝重地对朱棣嘱咐道。

  “儿臣铭记于心!”

  朱棣连忙回应。

  “去吧,先下去歇息。”

  朱元璋摆了摆手。

  “儿臣告退!”

  朱棣看了一眼旁边的朱松,随即退出营帐。

  “父皇,看来四哥为了王位也是竭尽全力了!”

  朱松笑道。

  “老四的性子你清楚,现在他对你已无任何威胁!”

  “我只希望,从你这一代起,咱们老朱家的子孙,不再自相残杀!”

  “老四聪明,总会想通的,你要多担待些!”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

  “父皇放心,儿臣不会与四哥计较!”

  朱松笑着点头。

  如今的朱棣,已非他对手。

  坦白说,除掉朱棣,他随时可为,但已无此必要。

  “你能这么想最好,我也就放心了!”

  “对于哈马木父子的保证,你有何看法?”

  朱元璋满意点头,话锋一转问道。

  “利用得当,大明或许能早日凯旋!”

  朱松笑着点头。

  ……

  事实正如朱元璋和朱松所料,哈马木父子活着的作用更大。

  短短数日,各部族便再次派遣使者前来,就连阿鲁台和鬼力赤这两个侥幸逃脱的,也趁机派使者前来和谈。

  阿鲁台和鬼力赤虽心有不甘,但此时已无力回天。

  他们带去战场的十几万大军,逃回的不过两三万人,已难成大器。

  若朱元璋有意,大军可直捣捕鱼儿海,剥夺他们最后一线生机。

  草原上其余部落亦倾向投降,大势已去,即便他们勉强存活,也难有作为,甚至可能持续遭受大明军队的追击,直至绝境。

  面对此景,两人纵有万般不甘,投降已成唯一出路。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我等已率草原各部前来乞降,恳请陛下宽恕我们昔日的过错。”

  浩海达裕引领下,众部落使者纷纷向朱元璋跪下,行大礼,态度恭敬,再不敢有丝毫敷衍。

  “嗯?你们当真愿意归顺大明?若不愿,朕亦不强求。”

  “但这漠北之地,今后将归大明所有,朕不为难你们,只需迁离即可。”

  朱元璋目光深邃,似笑非笑地说道。

  “陛下,我等既已至此,自是真心归顺大明。”

  “实言相告,草原上确有部落不愿归顺,现皆已西迁或北迁,不敢再留漠北。”

  浩海达裕急忙解释。

  “如此说来,你们留下的,皆已决心拥护大明,成为朕的子民了?”

  朱元璋的笑容愈发灿烂。

  “正是。”

  “恳请陛下赦免各部过错,自今日起,整个漠北皆属大明。”

  浩海达裕连连点头。

  “你们各部加起来,尚有多少可战之兵?”

  朱元璋问道。

  “回陛下,除去老弱妇孺,能战之青壮年约有五万。”

  “老弱妇孺则有四十余万。”

  浩海达裕如实禀报。

  “好,自此刻起,你们及你们部族,凡留于漠北者,皆为大明子民。”

  “你们亦可携家眷入住大明城池,朕先前的承诺依旧有效。”

  “届时,你们原有的牧场也将由大明统一划拨给各部。”

  “你提的五万人马,会被打散编入朝廷军队,你们可接受?”

  朱元璋满意颔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我等遵命!”

  众人连忙齐声回应。

  “甚好。”

  “统计归顺人数及牧场分配事宜,便由浩海达裕负责。”

  “封浩海达裕为忠顺王!”

  “封其子哈马木为忠勇侯!”

  朱元璋随即赐予浩海达裕父子爵位。

  以夷制夷,此乃朱松先前的策略。

  朱松认为,让浩海达裕与哈马木名义上统领草原部落最为合适。

  大明只需掌控住浩海达裕父子,便能掌握整个草原。

  “臣等感激陛下隆恩!”

  浩海达裕与哈马木闻言,欣喜万分。

  他们本以为投降大明后,会失去所有权力,不料朱元璋非但赐予爵位,还让他们继续管理草原各部。

  “先别急着谢恩。”

  “丑话说在前头。”

  “恩典已赐,若漠北各部再有不服或生乱,朕必先问责你父子!”

  朱元璋正色警告。

  浩海达裕与哈马木连忙表态,态度坚决。

  “朕最后再宣布一事。”

  “回大明前,朕欲于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可有异议?”

  朱元璋提及封禅之事。

  此言一出,众人面露复杂之色。

  归顺大明尚可接受,但朱元璋要在狼居胥山封禅,无疑是要击溃他们心中最后的一丝念想,乃至精神信仰!

  即便心有不甘,他们又怎敢反对?

  “我等绝无二言!”

  “漠北既已臣服大明,狼居胥山自此亦为大明疆土之一隅!”

  浩海达裕当即表态。

  “甚好!”

  “封禅祭天之时,各部落首领务必亲临观礼!”

  朱元璋颔首满意道。

  直接宣示,怎及让所有草原部落首领亲眼见证更令他心满意足?

  不仅要封狼居胥,更要你们亲眼目睹此盛况!

  漠北草原,从今往后,尽归大明所有!

  此言一出,草原各部无人敢异议。

  他们畏惧明军之威,汉中军的火器已令他们心生怯意。

  消息迅速传遍漠北草原。

  狼居胥山,对游牧民族而言,乃圣地,相传成吉思汗先祖安息于此。

  外族禁入,本地牧民亦不敢轻踏。

  但面对朱元璋的强硬,各部虽心有不甘,也只能接受。

  朱元璋不仅要在狼居胥山封禅,更要各部首领到场见证,此举意在摧毁草原牧民的精神支柱。

  此刻,无人再敢反抗。

  朱元璋已明言,草原若有叛乱,浩海达裕父子首当其冲受责。

  故而,浩海达裕与马哈木必会全力确保封禅大典顺利进行。

  此消息亦迅速传至鞑靼,阿鲁台与鬼力赤得知。

  “鞑靼已逝,瓦剌亦亡!”

  “漠北草原,从今往后,尽归大明!”

  鬼力赤失魂落魄,瘫坐于地,喃喃自语。

  “朱元璋要求各部族首领均需出席观礼,我们二人也必须前往吗?”

  阿鲁台眉宇紧锁,神色变幻莫测。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