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但随即又觉得这种想法荒谬-《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朱棡亦是如此,若非朱元璋和朱松到访,他平时都舍不得动用这套瓷器。

  不慎打碎,便再难寻回!

  此物珍贵,市面上难求。

  “父皇,您尝尝这茶,乃去年老九特意差人送来,儿臣都舍不得多饮。”朱棡递上一杯茶,笑对朱元璋道。

  “嗯,确是汉中府之味。”朱元璋品了一口,点头笑道。

  朱棡心中一动,老爷子竟能品出汉中府之味,听闻他现已不舍离开汉中,想必已习惯那里的生活。

  日后,老爷子留在汉中的时间,恐会更多。

  “老三,咱想问你,太原此番能调集多少骑兵北伐?”朱元璋话锋一转,问向朱棡。

  “这……儿臣骑兵远不及九弟汉中军,步兵有五万,骑兵仅八千。”朱棡面露难色,苦笑回应。

  此事确非朱棡之过。

  瓦剌、鞑靼常侵扰山西,为御敌,朱棡每年损失众多骑兵与战马。

  骑兵可寻,战马难求,他又无朱松、燕王之能,难以筹集大批马匹。

  “八千骑兵,足矣。”

  “此番,你便率这八千骑兵,与咱一同北伐!”朱元璋闻言,并未惊讶,北境陕西压力最大。

  西北、北平府兵强马壮,境况远好于太原。

  敌人亦挑防守薄弱之山西劫掠。

  朱棡欣然应允。

  能随朱元璋北伐,其余皆不重要。

  此难得机遇,他必把握。

  很快,朱棡集结八千骑兵。

  然朱元璋见状,脸色微变。

  太原骑兵甲胄,着实寒酸。

  朱棡并无过错,关键在于老爷子见识过汉中军的精良装备后,再望向朱棡麾下的骑兵,顿时感觉他们像是乡野之人。

  没有比较,便无伤害。

  至于燕王朱棣,他所享有的,皆是汉王朱松曾经的玩物。

  朱棡自知麾下骑兵相形见绌,见朱元璋兴致不高,面上也露出尴尬之色。

  但他非老九朱松,无法让汉中军全员披甲。

  “老九,听说你给老三备了礼?拿出来瞧瞧!”朱元璋此刻笑言道。

  朱松闻言一笑,随即示意,耿青便领着一小队人马,押着一辆马车至前。

  “这……”朱棡望着眼前的马车,一脸惊愕。

  难道这是老九为他北征准备的座驾?

  “三哥,弟初来太原,无以相赠,这车中备有一百套骑兵甲胄与装备,权当见面礼了!”朱松笑着解释。

  朱棡闻言,惊得下巴几乎落地。

  一百套骑兵甲胄与装备,莫非与汉中军相同?

  若为真,这百套装备定能让他的八千骑兵战力大增!

  虽数量有限,无法全员装备,但只要主要将领穿戴,战力必将不可同日而语!

  “真是……真是甲胄与钝器!”朱棡激动上前,掀开马车帘子,只见车内尽是汉中军般的甲胄与装备,顿时喜形于色!

  “这礼,三哥可还满意?”朱松笑问。

  “满意……真是及时雨啊!”

  “九弟,三哥欠你一个人情!”朱棡连忙点头,此言发自肺腑!

  “三哥不会只满足于这些吧?若日后弟还能提供更多这样的甲胄与装备呢?”朱松笑问。

  “九弟,你这话何意?”朱棡闻言当场愣住。

  “这一百套甲胄装备,既是见面礼也是样品。

  我已得父皇准许,汉中产的甲胄钝器可向藩王出售。”朱松解释,“三哥若有兴趣,日后直接给汉中府下单即可,钱到位,其余都好商量。”

  朱松的话让朱棡更为震惊,他看向一旁微笑不语的朱元璋。

  藩王私造兵器已是重罪,朱松竟敢在父皇面前提此生意,且听其语气,似乎还是父皇允许的,这太令人难以置信!

  “瞅啥?你那骑兵装备,也该换了!”朱元璋说道,“北征结束后,你与老九商议,在西安府和太原府建两兵工厂,专为大明将士铸造甲胄兵器。”

  朱元璋的话让朱棡瞠目结舌。

  “父皇为何选儿臣?”他心中疑惑,老爷子怎敢把如此大事交给他?若藩王掌控朝廷甲胄装备来源,后果不堪设想。

  “此事你俩最合适。

  老九有技术,你有煤!”朱元璋笑道,“炼好钢需煤炭,陕西有矿但主要供民间和发电厂。

  你山西煤矿多,打造甲胄兵器最合适。”

  朱棡闻言恍然。

  其实朱元璋和朱松完全能控制山西煤矿,但已无必要。

  大明军队需要大量甲胄兵器,不仅是藩王,朝廷军也急需装备。

  汉中府产量远远不够。

  “那你刚还说跟咱做生意,让咱订汉中军的甲胄装备?”朱棡不解。

  朱棡回过神来,再次向朱松询问。

  “我只是在给三哥做个示范!等你去四哥和十七弟那里,就照我刚才说的,让他们给你下单,岂不更好?”

  “以后这厂的收益,你我各得一成。”朱松笑道。

  “嗯……为何只是一成?”朱棡疑惑。

  “三哥,你未免太贪心了吧!剩下的八成可都是朝廷的!”朱松提醒道。

  朱棡闻言醒悟,瞥了朱元璋一眼。

  没错,这厂虽在他们封地,但名义上归朝廷,利益大头自然也是朝廷的。

  他能管理此厂,并获一成收益,已是莫大的好事。

  更重要的是,产出的甲胄装备,可用于装备他的骑兵。

  但朱棡很快又琢磨起来。

  看似朱松也只占一成,实则等于占了九成。

  若皇位日后传给老九,那朝廷的八成岂不都成了他的?

  也就是说,众多藩王中,能长期掌管此厂并生产甲胄装备的,仅他晋王朱棡一人,老九都不算数。

  老爷子分明是在将他当作储君培养!

  朱元璋和朱松之所以敢让朱棡参与甲胄装备生产,皆因火器装备的出现。

  这些甲胄装备对敌人是噩梦,但在火器面前却微不足道。

  因此,两人都不担心朱棡有其他心思。

  实力摆在眼前,碾压一切。

  交给朱棡生产的都是防御性装备或某类物品,热武器由朱松掌控,其他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朱松借此机会拉拢朱棡,得到这位三皇子的支持。

  一旦朱棡上船,便是他汉王朱松最坚定的拥护者,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也是朱元璋所期望的结果。

  “这不合理!若这厂乃朝廷所有,我们何以收取费用?”朱棡迅速指出疑点,一脸困惑。

  就如同工部制造的铠甲兵器,皆是朝廷财产,即便是供给朝廷或藩王军队,也是直接调配,哪有让军队自费的道理?

  “三哥,你又误解了!”

  “此厂虽归朝廷管辖,却也是个的企业。

  企业自当追求盈利!”

  “换言之,即便是朝廷部门,该付费时仍需付费,即便是朝廷军队装备,也得向此厂账户拨款!”

  “藩王亦是同理!”朱松含笑解释。

  “竟有这样的事?”朱棡闻言惊愕不已。

  “往后炼钢厂、煤炭厂及此类产业,皆将定性为国企!”

  “这些国企虽首要服务于朝廷与军队,但也需盈利,以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朱松神情严肃地说明。

  这套理念,朱松早在汉中府时便已向朱元璋阐述。

  朱元璋在明白其益处后,自然点头赞同。

  往昔国家生意多由户部掌控,但小农经济下,管理事务并不多。

  未来工业若兴起,仅凭户部管理定会生乱。

  将这些产业设为实体,仍为国家所有,却能自主经营,方能确保其长远发展。

  “老三,别再多问,今后听老九的,他让你如何便如何!”朱元璋摆手,对朱棡叮嘱。

  “儿臣遵命!”朱棡心头一紧,连忙应答。

  随后,朱棡欣然收下这一百套甲胄装备,分发给麾下将领。

  明日即将出征,他麾下八千骑兵与朱棣、朱权相比相形见绌。

  但有了这一百套装备,局势便大不相同了。

  即便面对老四麾下的两万骑兵,朱棡亦敢于正面迎战!

  父子三人在晋王府共度一夜后,次日清晨,朱棡麾下的八千骑兵也已准备完毕。

  临行时,朱棡妥善安排了王府事务,并与家人道别,随后跟随朱元璋和朱松的大军,踏上了前往北平府的征途。

  一行人自太原府向东北进发,行程约千里。

  然而,由于道路非水泥铺设,行军速度受到影响。

  历经五日,大军终于抵达北平府城外。

  令朱元璋与朱松惊讶的是,北平府竟也修建了水泥路。

  须知此前水泥仅在汉中和西安府可见,即便是朱元璋欲修路,亦需从西北采购水泥。

  而燕王朱棣并未有从西北采购水泥的记录,这水泥路究竟从何而来?更令人震惊的是,北平府内竟有多座水泥厂。

  朱元璋疑惑地询问朱松:“老九,你是否将水泥制法透露给了老四?”

  朱松摇头否认,心中同样震撼。

  他怀疑朱棣或许也如父亲般获得了某种未知的力量,但随即又觉得这种想法荒谬。

  朱松下车仔细察看了水泥路,发现其质量远不如西北的水泥路,推测是水泥杂质过多或生产不达标所致。

  他将这一发现告知朱元璋,后者皱眉沉思,表示需亲自询问朱棣方能解惑。

  此时,在北平府内,宁王朱权与燕王朱棣已集结兵马,于城楼下静候朱元璋大军的到来。

  朱权接获朱元璋书信后,即刻调动六万朵颜三卫兵马,直趋北平府,与燕王朱棣会合。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