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士兵在汉中军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难怪模拟燕汉之争时,一万汉中军能对抗朝廷几十万大军,坚守濮阳城良久。
“看来,咱们的皇子皇孙都过得太安逸了。”
“等皇卫学院成立后,定要把他们送去好好锻炼,让他们明白何为真正的军人。”
朱元璋缓缓说道。
朱元璋对朱松道:“老九,其实我也有个国运系统。”
朱松闻言,脸色古怪。
这老爷子又想什么新花样了?
这些皇子皇孙真是无辜躺枪。
蒋瓛也在一旁挤眉弄眼,似乎已经想象到了那奇异的场景。
想想朱松教育子女的方式,比如朱匣秋,自幼体弱,却被送往农村锻炼,甚至亲自下田。
待年龄合适,皆需送入王卫学院。
又如朱松次子,皇卫学院特等毕业,更是八奇技炁体源流的传人。
反观应天府的孩子们,成长环境如温室花朵。
父子二人归府时,朱标正从大明皇家银行归来。
如今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朱标乐在其中。
朱元璋向朱标讲述了汉中军大营的见闻,朱标听后一脸惊讶。
“可惜儿臣最近忙碌,无暇亲往汉中军大营。”朱标遗憾地说。
“三日后汉中有演习,你自可见到,无需特意去军营。”朱元璋大笑回应。
“那儿臣便翘首以盼了!”朱标充满期待地说。
另一边,朱松正与秦始皇嬴政交谈。
“朕观你汉中军及装备,不似此世之物。”嬴政道。
“你这些想法和装备从何而来?
还有,你父皇所阅教材,亦非你所编吧?”
嬴政近期随朱松见识颇广,同时察觉到不少微妙与不寻常之处,不禁对朱松的能力来源心生疑惑。
朱松闻此,心中微震。
他未料到嬴政观察如此敏锐且智慧超群,竟已猜得不离十。
“此乃我之事,始皇帝无需深究。”
“待到我想说时,自会相告。”
朱松淡然回应,绝口不提自己拥有八奇技系统之事。
“你不说也罢,但朕能看出,你父皇未必看不出。”
“如此长久以来,他从未起疑,正常吗?”
嬴政的这番话,再次让朱松心惊。
的确,父皇对自己的信任近乎无条件,对自己所言无不深信,连那些后世教材的来历也未曾询问,实属反常。
“那始皇帝以为何故?”
朱松反问。
“想必是因你身上的秘密,他或许已知晓,至少知晓了这些物品的来路。”
“否则,朕亦无解。”
嬴政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猜想。
“知晓了?”
“老爷子能知道我拥有系统?”
朱松闻言,震惊不已。
他从未考虑过这种可能,总以为只要自己不说,系统之事便无人知晓。
“不可能!”
“始皇帝还是少些猜忌,安心休息吧。”
嬴政无言以对。
朱松迅速摒弃这一念头,随即屏蔽了嬴政的感知。
三日后,汉中府的大典如期举行。
清晨,街道已实施分区管理,卫巡署负责维护大典方阵途经主街的秩序。
行车道被封锁,只允许特定队伍通行,旁观者只能站立于两侧人行道。
王府内,朱松与老爷子及家人共进早餐后,率领全家前往大街上特设的观礼台。
当日,朱元璋身披龙袍,矗立于观礼台,朱松则铠甲加身,立于其侧。
另一边,太子朱标同样蟒袍裹身,眼神充满期待。
父子三人的亮相,瞬间激起现场民众的惊叹。
“陛下,仪式已筹备完毕,随时可以启动!”此时,铠甲装束的耿青上台向朱元璋报告。
“那就即刻开始。”朱元璋含笑点头。
朱松随即通过现场的音响系统宣布仪式第一项:“请大明皇帝陛下致辞!”同时,一个话筒支架被置于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略显意外,未料到有此安排。
“父皇,儿臣已为您备好演讲稿,照着念即可。”朱松笑言,递上早已备好的讲稿。
朱元璋虽感突然,但见内容简短且鼓舞人心,便接受了安排。
街道上,所有民众的目光都聚焦在观礼台上,渴望聆听大明皇帝的言辞。
观礼者不仅有汉中城民,还有众多外来商队及外国使节。
他们对皇帝的讲话尤为感兴趣。
汉中城民对音响设备已习以为常,而外邦人则对此惊叹不已。
朱元璋的演讲将现场气氛推向。
朱松趁机宣布仪式第二项:方阵检阅。
随着耿青一声命令,七千汉中军将士,以五百人为一阵,自城门始,井然有序地步入汉中城街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中军的重骑兵阵,五百铁骑,人马皆披甲胄,步伐一致,气势恢宏,令围观民众惊叹连连。
随后,轻骑兵阵灵活跟进,虽装备不似重骑华丽,但手持锋利武器,尤以劲弩为显,同样引人注目。
继而,装备新式滑膛武器之阵出现……
每一阵经过,皆引发民众阵阵惊呼,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皇上!”
“太子千岁!”
“汉王千岁!”
“大明威武!”
“……”
欢呼声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
当首阵即将通过观礼台前,朱元璋在朱松示意下,对着话筒高呼:“将士们辛苦了!”
回应他的是五百将士整齐响亮的“大明威武!”之声,气势磅礴,震撼全场,连朱元璋亦被感染,心中激荡。
这感觉,奇妙无比,令他热血沸腾。
无需朱松提醒,此后每有阵经过,朱元璋皆依样喊话,民众热情持续高涨。
近一个时辰后,所有阵皆通过观礼台,民众欢呼达到顶峰。
正如朱松与朱元璋所料,此次仪式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热情。
目睹此景,朱元璋与朱标满心欢喜,父子俩已久未如此开怀。
大明的军威,堪称举世无双!
外族旁观,无不瞠目结舌。
那雄壮之姿,凌厉之气,足以荡平四海。
汉中军甲胄鲜明,遁甲方阵严整,钝器盾牌配备齐全,令人望而生畏。
试问,何军能与之争锋?
观礼台上,蓝玉等淮西勋贵同样被深深震撼。
“此乃真正的汉中军!”
“与之相比,我朝军队相差甚远!”
蓝玉心中惊骇,不禁感慨万千。
不久,大典在朱松的总结中圆满结束。
汉中军虽已撤离,皇帝、太子、汉王亦已离去,但目睹大典盛况的百姓们仍热烈讨论不止。
“父皇,您看到汉中府百姓脸上的自信了吗?”
回到王府,朱松笑问。
“确如你言。
有此强军,汉中百姓怎能不自信?何敌敢犯?”
朱元璋点头赞同。
“不仅如此,儿臣还见到许多外族人脸露惧色。”
“想必不久,大典盛况将传遍他们国家,我大明朝国威必将大振!”
朱标亦笑道。
蓝玉等淮西勋贵纷纷议论汉中军方阵,言辞间满是赞誉。
这并非谄媚,而是由衷佩服。
他们自知,无法训练出如此军队。
对汉王朱松如何做到这一点,心中更是惊疑不已。
午时,朱松于王府设宴,众人欢聚一堂,气氛热烈异常。
宴会直至夜幕降临,热情才渐渐消散。
朱元璋与朱标今日心情大好,多喝了几杯青梅酒。
待诸事平息,蓝玉及汉中军众将离去后,朱元璋与朱标返归院中休憩。
恰在此时,朱松自行步入二人所在之院。
“父皇、大哥,孩儿有事相告!”朱松神色凝重地对朱元璋与朱标言道。
“可是今日典礼之事?抑或是西征相关?”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非也!孩儿欲赠大哥一物!”朱松摇头,随即取出一个小盒。
“此乃何物?”朱元璋心中一动,似有所悟,面上现出激动之色。
“给咱的?”朱标亦满含期待。
“此乃孩儿炼制的半成品延寿丹!”朱松答道。
“亦是孩儿目前所能给出的最后一颗半成品延寿丹了!”言罢,朱松启盒。
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令朱元璋与朱标不禁皱眉。
但闻延寿丹之名,那恶臭似也变得可忍。
“延寿丹?确是延寿丹?”朱元璋动容地问道。
“正是,有此丹,加之孩儿其他丹药辅助治疗,让大哥再延寿三年绝非难事!”朱松缓缓点头解释。
“这……九弟,大哥知秋儿身体亦弱,你为何将此丹予咱?”朱标激动之余,又念及同样需要延寿丹的朱匣秋。
“大哥放心,秋儿目前无恙,孩儿已寻得新丹方可治其病,已非难题!”朱松未料朱标此刻仍念及朱匣秋,心中感念,此半成品延寿丹果然未白赠。
赠此丹,乃他深思熟虑之举。
能让朱标多活数年,或许是他对这位大哥唯一能尽的心意了。
“老九,真心感谢你!”
“你果然没辜负我的期望,我就知道你定有法子救你大哥!”
朱元璋望着那颗半成品延寿丹,珍爱无比。
“那我便不打扰父皇和大哥了,大哥随时可以服下这颗延寿丹,之后每月再配以我提供的丹药,应无大碍。”
朱松见朱元璋与朱标均显激动,留下延寿丹后便径直离去。
“小子,这延寿丹,真能助人增寿?”
此时,嬴政的声音在朱松心中响起。
“始皇也对延寿丹感兴趣?如今你已用不上它了吧?”
朱松闻言不禁失笑。
嬴政对长生不老的执着,竟至如此!
“朕生前苦寻长生之道,未料今日得见如此神奇丹药!”
“若你生于朕的大秦,那该多好!”
嬴政语气中满是感慨。
朱松所言非虚,如今的他仅是帝魂,长生不老已无意义。
朱松回到书房,打算夜间继续修炼。
未料,他刚回书房不久,朱元璋竟亲自来访。
“父皇,您怎会来此?”
朱松惊讶地问。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难怪模拟燕汉之争时,一万汉中军能对抗朝廷几十万大军,坚守濮阳城良久。
“看来,咱们的皇子皇孙都过得太安逸了。”
“等皇卫学院成立后,定要把他们送去好好锻炼,让他们明白何为真正的军人。”
朱元璋缓缓说道。
朱元璋对朱松道:“老九,其实我也有个国运系统。”
朱松闻言,脸色古怪。
这老爷子又想什么新花样了?
这些皇子皇孙真是无辜躺枪。
蒋瓛也在一旁挤眉弄眼,似乎已经想象到了那奇异的场景。
想想朱松教育子女的方式,比如朱匣秋,自幼体弱,却被送往农村锻炼,甚至亲自下田。
待年龄合适,皆需送入王卫学院。
又如朱松次子,皇卫学院特等毕业,更是八奇技炁体源流的传人。
反观应天府的孩子们,成长环境如温室花朵。
父子二人归府时,朱标正从大明皇家银行归来。
如今的生活简单而充实,朱标乐在其中。
朱元璋向朱标讲述了汉中军大营的见闻,朱标听后一脸惊讶。
“可惜儿臣最近忙碌,无暇亲往汉中军大营。”朱标遗憾地说。
“三日后汉中有演习,你自可见到,无需特意去军营。”朱元璋大笑回应。
“那儿臣便翘首以盼了!”朱标充满期待地说。
另一边,朱松正与秦始皇嬴政交谈。
“朕观你汉中军及装备,不似此世之物。”嬴政道。
“你这些想法和装备从何而来?
还有,你父皇所阅教材,亦非你所编吧?”
嬴政近期随朱松见识颇广,同时察觉到不少微妙与不寻常之处,不禁对朱松的能力来源心生疑惑。
朱松闻此,心中微震。
他未料到嬴政观察如此敏锐且智慧超群,竟已猜得不离十。
“此乃我之事,始皇帝无需深究。”
“待到我想说时,自会相告。”
朱松淡然回应,绝口不提自己拥有八奇技系统之事。
“你不说也罢,但朕能看出,你父皇未必看不出。”
“如此长久以来,他从未起疑,正常吗?”
嬴政的这番话,再次让朱松心惊。
的确,父皇对自己的信任近乎无条件,对自己所言无不深信,连那些后世教材的来历也未曾询问,实属反常。
“那始皇帝以为何故?”
朱松反问。
“想必是因你身上的秘密,他或许已知晓,至少知晓了这些物品的来路。”
“否则,朕亦无解。”
嬴政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猜想。
“知晓了?”
“老爷子能知道我拥有系统?”
朱松闻言,震惊不已。
他从未考虑过这种可能,总以为只要自己不说,系统之事便无人知晓。
“不可能!”
“始皇帝还是少些猜忌,安心休息吧。”
嬴政无言以对。
朱松迅速摒弃这一念头,随即屏蔽了嬴政的感知。
三日后,汉中府的大典如期举行。
清晨,街道已实施分区管理,卫巡署负责维护大典方阵途经主街的秩序。
行车道被封锁,只允许特定队伍通行,旁观者只能站立于两侧人行道。
王府内,朱松与老爷子及家人共进早餐后,率领全家前往大街上特设的观礼台。
当日,朱元璋身披龙袍,矗立于观礼台,朱松则铠甲加身,立于其侧。
另一边,太子朱标同样蟒袍裹身,眼神充满期待。
父子三人的亮相,瞬间激起现场民众的惊叹。
“陛下,仪式已筹备完毕,随时可以启动!”此时,铠甲装束的耿青上台向朱元璋报告。
“那就即刻开始。”朱元璋含笑点头。
朱松随即通过现场的音响系统宣布仪式第一项:“请大明皇帝陛下致辞!”同时,一个话筒支架被置于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略显意外,未料到有此安排。
“父皇,儿臣已为您备好演讲稿,照着念即可。”朱松笑言,递上早已备好的讲稿。
朱元璋虽感突然,但见内容简短且鼓舞人心,便接受了安排。
街道上,所有民众的目光都聚焦在观礼台上,渴望聆听大明皇帝的言辞。
观礼者不仅有汉中城民,还有众多外来商队及外国使节。
他们对皇帝的讲话尤为感兴趣。
汉中城民对音响设备已习以为常,而外邦人则对此惊叹不已。
朱元璋的演讲将现场气氛推向。
朱松趁机宣布仪式第二项:方阵检阅。
随着耿青一声命令,七千汉中军将士,以五百人为一阵,自城门始,井然有序地步入汉中城街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中军的重骑兵阵,五百铁骑,人马皆披甲胄,步伐一致,气势恢宏,令围观民众惊叹连连。
随后,轻骑兵阵灵活跟进,虽装备不似重骑华丽,但手持锋利武器,尤以劲弩为显,同样引人注目。
继而,装备新式滑膛武器之阵出现……
每一阵经过,皆引发民众阵阵惊呼,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皇上!”
“太子千岁!”
“汉王千岁!”
“大明威武!”
“……”
欢呼声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
当首阵即将通过观礼台前,朱元璋在朱松示意下,对着话筒高呼:“将士们辛苦了!”
回应他的是五百将士整齐响亮的“大明威武!”之声,气势磅礴,震撼全场,连朱元璋亦被感染,心中激荡。
这感觉,奇妙无比,令他热血沸腾。
无需朱松提醒,此后每有阵经过,朱元璋皆依样喊话,民众热情持续高涨。
近一个时辰后,所有阵皆通过观礼台,民众欢呼达到顶峰。
正如朱松与朱元璋所料,此次仪式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热情。
目睹此景,朱元璋与朱标满心欢喜,父子俩已久未如此开怀。
大明的军威,堪称举世无双!
外族旁观,无不瞠目结舌。
那雄壮之姿,凌厉之气,足以荡平四海。
汉中军甲胄鲜明,遁甲方阵严整,钝器盾牌配备齐全,令人望而生畏。
试问,何军能与之争锋?
观礼台上,蓝玉等淮西勋贵同样被深深震撼。
“此乃真正的汉中军!”
“与之相比,我朝军队相差甚远!”
蓝玉心中惊骇,不禁感慨万千。
不久,大典在朱松的总结中圆满结束。
汉中军虽已撤离,皇帝、太子、汉王亦已离去,但目睹大典盛况的百姓们仍热烈讨论不止。
“父皇,您看到汉中府百姓脸上的自信了吗?”
回到王府,朱松笑问。
“确如你言。
有此强军,汉中百姓怎能不自信?何敌敢犯?”
朱元璋点头赞同。
“不仅如此,儿臣还见到许多外族人脸露惧色。”
“想必不久,大典盛况将传遍他们国家,我大明朝国威必将大振!”
朱标亦笑道。
蓝玉等淮西勋贵纷纷议论汉中军方阵,言辞间满是赞誉。
这并非谄媚,而是由衷佩服。
他们自知,无法训练出如此军队。
对汉王朱松如何做到这一点,心中更是惊疑不已。
午时,朱松于王府设宴,众人欢聚一堂,气氛热烈异常。
宴会直至夜幕降临,热情才渐渐消散。
朱元璋与朱标今日心情大好,多喝了几杯青梅酒。
待诸事平息,蓝玉及汉中军众将离去后,朱元璋与朱标返归院中休憩。
恰在此时,朱松自行步入二人所在之院。
“父皇、大哥,孩儿有事相告!”朱松神色凝重地对朱元璋与朱标言道。
“可是今日典礼之事?抑或是西征相关?”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非也!孩儿欲赠大哥一物!”朱松摇头,随即取出一个小盒。
“此乃何物?”朱元璋心中一动,似有所悟,面上现出激动之色。
“给咱的?”朱标亦满含期待。
“此乃孩儿炼制的半成品延寿丹!”朱松答道。
“亦是孩儿目前所能给出的最后一颗半成品延寿丹了!”言罢,朱松启盒。
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令朱元璋与朱标不禁皱眉。
但闻延寿丹之名,那恶臭似也变得可忍。
“延寿丹?确是延寿丹?”朱元璋动容地问道。
“正是,有此丹,加之孩儿其他丹药辅助治疗,让大哥再延寿三年绝非难事!”朱松缓缓点头解释。
“这……九弟,大哥知秋儿身体亦弱,你为何将此丹予咱?”朱标激动之余,又念及同样需要延寿丹的朱匣秋。
“大哥放心,秋儿目前无恙,孩儿已寻得新丹方可治其病,已非难题!”朱松未料朱标此刻仍念及朱匣秋,心中感念,此半成品延寿丹果然未白赠。
赠此丹,乃他深思熟虑之举。
能让朱标多活数年,或许是他对这位大哥唯一能尽的心意了。
“老九,真心感谢你!”
“你果然没辜负我的期望,我就知道你定有法子救你大哥!”
朱元璋望着那颗半成品延寿丹,珍爱无比。
“那我便不打扰父皇和大哥了,大哥随时可以服下这颗延寿丹,之后每月再配以我提供的丹药,应无大碍。”
朱松见朱元璋与朱标均显激动,留下延寿丹后便径直离去。
“小子,这延寿丹,真能助人增寿?”
此时,嬴政的声音在朱松心中响起。
“始皇也对延寿丹感兴趣?如今你已用不上它了吧?”
朱松闻言不禁失笑。
嬴政对长生不老的执着,竟至如此!
“朕生前苦寻长生之道,未料今日得见如此神奇丹药!”
“若你生于朕的大秦,那该多好!”
嬴政语气中满是感慨。
朱松所言非虚,如今的他仅是帝魂,长生不老已无意义。
朱松回到书房,打算夜间继续修炼。
未料,他刚回书房不久,朱元璋竟亲自来访。
“父皇,您怎会来此?”
朱松惊讶地问。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