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后手,粮食运走了-《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魏叔玉与李承乾两人,收到李世民的回信已经是半个月后。

  看着要死不活的高重,魏叔玉的语气格外戏谑。

  “高公公,真没想到你人还怪好的捏,居然亲自来送信!”

  高重的脸皮抽搐不停。

  狗驸马有脸说这种话,不是他哄骗太子爷出来浪,他高重有必要受这种罪!

  两千多里远啊,大冬天送信简直是要他老命。

  “太子殿下,皇上特意派老奴来传信,让您与魏驸马回长安。”

  “回长安??”

  李承乾有些不大乐意。好不容易出来浪一次,他还没有爽过呐。

  他还准备与妹夫,一同去勒石象山呐!

  李承乾口中的象山,是处在进藏路线上的玉树一带。

  魏叔玉之所以选择那里,主要是因为那里的海拔比较低。

  “太子哥,既然父皇召我们回长安,那就先回长安再说吧。”

  李承乾有些不大乐意了。

  以他儿子命名的象山,他还没有去勒石一番,就这么回去他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得劲。

  “妹夫,长安啥时候都能回去,勒石象山的机会只有一次,孤可不能错过哇。”

  李承乾很有点迷信,他总觉得这次不勒石象山,往后他儿子只怕登不上皇位。

  魏叔玉愣了下,没料到他胡诌的一句话,太子哥竟然放在心里。

  “太子哥不怕父皇责备?”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妹夫这点道理不会不懂吧。”

  我尼玛。

  太子哥竟然玩起激将法,他魏叔玉害怕个鸡毛。

  他魏叔玉穿越大唐后,虽说没什么金手指,但他的身体好得不像话。

  颇有种一拳超人的架势!!

  再说他还是担心太子哥的小身板,压根就扛不住高原酷寒的气候呐。

  魏叔玉看了会地图,然后在瞧瞧李承乾的身板,他此刻有些犹疑不定。

  原计划是战事结束后,他会带着太子哥去西域浪一浪。来年五月份去勒石象山,然后回长安就可以与长乐成亲。

  眼下他的计划,完全被便宜岳父给打断了。

  就在此时,王朝与马汉被白樱带了进来。

  两人见李承乾也在,愣了下赶紧先给他行礼。

  “见过太子殿下,见过魏驸马。”

  “夫蒙豹将盐巴都取走没?”

  王朝连忙点头,“回驸马爷,事情都办妥当,我们还将羌人在山里的定居点也都画了下来。”

  “那批盐巴,可否掺杂些料??”

  李承乾神情讶然,“妹夫,加料是什么意思??”

  魏叔玉一时不知如何解释,说得太清楚的话,怕引起太子哥的忌惮。

  再说化学上的知识,他李承乾能懂个鸡毛掸子啊。

  后人诚不我欺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呐!!

  他魏叔玉只是懂些许的皮毛,就能杀人于无形之中。

  “加料就是不纯的意思,咸度不够。”

  一旁站立的王朝与马汉两人,嘴角抽搐个不停。

  他家驸马爷,完全是睁眼说瞎话啊!

  高重此刻有些急眼了,继续聊下去的话,太子殿下只怕不愿意回长安。

  真是搞不懂,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太子殿下与狗驸马也待得下去。

  “殿下,您还是与老奴一起回长安吧。”

  李承乾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孤讲过,孤还要勒石象山。高公公要是不愿意待在此地,还是先回长安吧。”

  “额......”

  高重此刻他真想骂娘,咋就这种差事被他给遇见。

  “王朝马汉,你俩可以行动了。刘仁愿与席君买,会全力的配合你俩。”

  两人点点头,一脸凝重的离开城主府。

  十二万的奴隶运往西域,大冬天的折损率不能超过1%,真是压力山大啊。

  ......

  魏叔玉劝了许久,李承乾坚持不回长安。他为了勒石象山,整个人完全是魔愣了。

  为了来年能顺利抵达象山,魏叔玉令安忠敬与梁方翼两人,开始往象山方向建立补给点。

  梁方翼有些不解问:“驸马爷,为了勒石象山,特意建立九个关卡与定居点,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

  魏叔玉眉间一皱:“小题大做?吐蕃乃大唐的心腹之患,建好定居点后,来年就可以南征吐蕃。

  这种灭国之功劳,你们不想要的话,太子殿下与本驸马不介意换人来。”

  “什么!太子殿下与驸马爷,准备要灭掉吐蕃?”

  见魏叔玉点头,梁方翼、安忠敬、安兴贵三人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

  太子殿下与魏驸马,志向不是一般的大啊!

  那可是高原上的吐蕃,松赞干布还是高原上的雄主,怎么说灭就灭呐。

  “赶紧去,要奴隶、要粮草、要马队找王朝马汉要。”

  两人乐呵呵点头应下来。只要将关卡与定居点弄好,以后攻打吐蕃的前锋军非他俩莫属。

  听说长安城的皇家博物馆,里面不仅供着缴获的战利品,还给那些战利品立碑!

  倘若他们能缴获些吐蕃王室用的东西,到时候就能流传千古呐。

  李承乾勾着魏叔玉的脖子:“妹夫,幸亏有你帮孤呐。回长安后,孤让象儿拜你为师!”

  魏叔玉一阵无语,他可是个散漫之人,咋可能当什么老师。

  “妹夫,你不会不答应吧!”

  太子哥拿话都堵死了,他魏叔玉还能说什么。

  不过眼下对魏叔玉而言,他更期待长乐与高密的信件。

  铺垫如此之久,这回新丰与蓝田两县粮仓的陈粮,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

  与此同时,哪怕是过了好些日子,长安城内的百姓对大捷依旧议论纷纷。

  只不过他们这回议论的焦点,主要放在12万吐蕃俘虏身上。

  “啧啧啧,长安的粮食都需要关陇以及江南来供给,那12万俘虏只怕要饿死一大半啊。”

  “谁说不是呐,从长安运粮食去吐谷浑,压根就不现实。”

  “听说魏驸马花一百新钱,买一个吐蕃俘虏呐,这回他只怕兜裆布都要亏掉。”

  “抓那么多俘虏,粮草问题恐怕很难解决啊。”

  “难怪啊,最近一直有船队往西边运粮,莫非太子殿下真准备输长安之粮去吐州?”

  “咦??你这样一说的话,还真有几分可能性。不管了,赶紧先囤些粮食再说。”

  ...

  很快。

  长安城东西市的粮铺,一下子就围满了人群,他们都挥舞着新钱囤积粮食。

  得益于魏叔玉常年招工,长安城以及附近州县的百姓,最近几年的荷包都鼓起来。

  一下子。

  他们庞大的购买力释放出来,让整个长安城陷入缺粮的恐慌之中。

  哪怕皇家粮铺的掌柜说破喉咙,排队的老百姓只是憨厚笑着,该排的队伍依旧排着。

  皇宫,御书房内。

  李世民正处理着奏折,李君羡被急匆匆的带进来。

  “陛下不好了,长安城陷入缺粮的恐慌之中!!”

  “什么!!”

  李世民惊得瞳孔骤然紧缩,整个人再也淡定不下来。

  “快快快,将六位宰相召过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