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粮铺黑手的胆怯-《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邓会手中的笔停了一下,这可真的不是件小事。

  在郑家军工作十几年的邓会可是见惯了郑家军内部的血腥斗争。

  郑家军高层的矛盾和利益正在逐渐激化,这是所有人都能够看的出来的,不然藩主也不会这么着急的将如此之多的兵镇交由世子管辖,更不会违反自己早已拟定好的计划,匆匆开始了复台之战,这都是为了压制矛盾,转移矛盾的举措。

  为什么大部分的军中高层不同意复台?为什么现在叛乱投清之人如此之多?若没有高层的暗中指示,邓会敢把案几上的文书全都吃了。

  眼前有些动作,有些为民求利之举,竟然还有人在暗中破坏,甚至明面上的反对。

  他们早已经沉浸在富贵的软玉温香之中了,哪里还记得当初的誓言?

  不,他们一直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他们当初投靠藩主,不就是为了封妻荫子,不就是为了锦衣玉食,不就是为了投机一个大好前程吗?

  现在这个大好前程看起来就要惨淡落幕了,为了他们的富贵、为了他们的高高在上,他们决定跳船,也无可厚非。

  但是大明怎么办?.

  大明的百姓怎么办?

  两京十三省,遍地腥膻。

  黎民百姓,处处遭戮。

  若没有人站出来,谁能够为他们发声?

  藩主也变了,从为民呐喊,到远征台湾,这何尝不是一种逃避,不就是认为大明已经没有救了,伪清已经坐稳江山了。

  三次北伐受挫,确实重重打击藩主的雄心壮志。

  永历帝的西逃,确实也让有识之士心寒。

  这煌煌大明,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啊。

  这可是从胡虏中夺下的万里江山啊,就这样丢给胡虏了吗?

  这个世界就这样了吗?

  这个世界不应该这样的。

  肯定还会有转机的。

  邓会心中激愤不已,不自觉的手中用力,“啪”的一声轻响,惊醒了沉浸中的邓会。

  正在埋头处理公务的郑力明惊讶的抬头看了邓会一眼,有些惊讶一向淡然的邓知州在想什么,怎么会将手中的毛笔都折断了。

  邓会看了一手的墨汁,有些尴尬的笑了笑,道:“一时之间,有些忘乎所以了。”

  郑力明赶紧将头埋进公文之中,上司不小心出丑,怎么能够让下属看到呢?唉,刚刚就不应该抬头的。郑力明暗中警示自己刚刚的举措。

  邓会擦净手上的墨汁,也继续埋头在公文之中。

  ······

  府衙的公告犹如平地一声雷,震得粮铺后面之人浑身发麻。这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了。

  刚刚散开没多久的聚会又重新相聚一堂了。

  大家相聚暗堂之中,均是默然无语,谁都没有想到一直在喊狼来了,狼来了,没有想到今天竟然真的喊来了。

  之前虽然在会上喊的响亮,这个说要烧粮库,哪个说要抢粮食,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消息没有落到实处之前,谁也不会那么傻的去做别人的靶子,去试探世子的底线在哪里。

  烧粮库,烧的都是他们的粮食,他们怎么舍得呢?

  之前以为世子是以退为进,想以开仓放粮为由,逼迫他们降低粮价。没有想到世子这次来真的,竟然真的想要开仓放粮。

  这可是近百年未进行的举措啊。

  什么时候泥腿子也有资格吃上好粮了。

  现在看来,世子是认真了,真的要打破这个规矩。

  这对他们来讲,真的是一个残酷的事情。

  但要真的想口头上的喧嚣真正落在实处,每个人都有些胆怯起来。即便是之前激进的年青人,此时也是静坐喝茶,不发一言。

  在看不清郑锦深浅之前,谁都不敢有太多的动作。

  藩主敢杀人,他一直教导的世子未必不敢杀人。这个世子也是在战场上混战过的,不会缺乏血气的。

  谁敢拿自己甚至自己家族的身家性命去试探郑锦呢?

  钱财虽好,但也要有命享受啊。

  若真的有事发生,在座的能不趁人之危,落井下石都可以称得上良善之家了。

  都是豺狼一般的人物,谁不知道谁啊。

  良久之后,紫袍老者出声打破了平静,“郑锦看来是来真的了。开仓放粮关系我们切身利益,大家要不再议议该如何是好,总要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府库的公告都出来了,还能有假?那么低的粮价,近百年都未有过的。还有一文钱一斤的海鱼,这怎么可能?什么时候渔获能够有这么大的收获了?”

  “郑家手黑,会不会趁机想要钓鱼?我们几家的存粮可是不少。”一个身披蓝袍的老者低声说道。

  “有这个可能,我们城外的五万石粮食就进了府库了。这速度真的是快啊,想转移粮食都没有时间。直接被那个所谓的城管大队给堵上了。妈的,送钱都没有人收。现在竟然还有不爱银子的主?今天可算长了见识了。”一个中年人骂骂咧咧的道。

  “要不要执行中午的决策,试试让些地痞去抢粮?”年轻人忍不住道。

  “总要试试郑锦的成色,若粮食不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地位可真的岌岌可危了。其他家族可是对我们的生意眼红的很。”

  “要不要通知几位将军,让将军在藩主面前告上一状。”蓝袍老者忍不住道。

  “不可,还没有到那个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与郑家结成死敌。目前,厦门金门两岛,还是郑家做主。也不知是不是藩主在后面指使。万事小心为上。”紫袍老者拒绝道。

  “还是按照上午商议之策,试探一下郑锦,看看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是不是真的要抢夺他们的利益?背后有没有其他人支持?”紫袍老者继续道。

  其他几人相互看了一眼,目前也确实只能如此了。手中兵力不足,又在郑家的势力范围内,可以轻视郑锦,但不能轻视郑家。

  要是郑锦真的要来个鱼死网破,那也只能奋力一搏了。

  坐以待毙,可不是他们的风格。

  紫袍老者几人回到家中,迅速吩咐收拾一些金银细软,让家中幼子携带这些财务连夜离开厦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