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捌-《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

  汪璒跪在田垄边,把播种点一个个挖开检查,胶囊在湿润的土壤中像珍珠般闪闪发亮。

  "我需要一份完整的技术图纸和改装手册。"周维民最终拍板,"总部会批量生产标准版供应国营农场,你这个简易版......"他难得地笑了笑,"就叫'牧民之友'吧。"

  夜深人静时,汪璒回到临时宿舍里,咳嗽又开始了。这次来得又急又猛,她不得不把脸埋进枕头里压抑声音。咳完后,枕套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红点。她盯着那些血迹看了很久,突然起身开始收拾行李。

  书桌抽屉里躺着周维民给她的信封,里面除了那张老照片,还有一把小钥匙。"你父亲留在研究所的个人物品,"老工程师这样说,"也许对你有帮助。"

  研究所的地下储藏室散发着霉味。角落里那个标记着"WJY-62"的铁皮柜子沉默如谜。钥匙转动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像是开启了时光之门。

  柜子里整齐码放着泛黄的笔记本、手工制作的测量工具,还有一摞用油布包裹的图纸。最上面是个牛皮纸信封,上面写着"边疆适用农机技术手册——未完成稿"。

  汪璒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父亲工整的字迹跃入眼帘:

  "献给我未来可能去边疆的孩子:

  如果你读到这些文字,说明你也选择了这条光荣而艰辛的路。这里记录的技术或许已经过时,但背后的精神永不过时——真正的创新永远来自土地和人民......"

  泪水模糊了视线。汪璒颤抖着翻动手稿,发现这正是父亲当年在西北牧区未完成的工作——简易农机设计、抗旱技术、甚至还有蒙汉双语的教学方案。最后一页停留在第六章的提纲,日期正是那场着名暴风雪的前一天。

  她紧紧抱住手稿,仿佛拥抱了三十年前那个年轻的父亲。此刻,选择变得无比清晰。

  第二天清晨,汪璒站在周维民办公室门前,手里拿着两份文件:一份是签好字的调令选择,一份是父亲手稿的复印本。她选择了返回阿尔善。

  "我就知道。"老工程师叹了口气,从抽屉里取出个药瓶,"拿着,你父亲当年用的中药配方。每天三次,热水送服。"

  汪璒惊讶地接过药瓶:"您早就知道我会......"

  "你父亲说过,有些人生来就属于远方。"周维民指了指药瓶,"这药苦得很,但确实管用。记住,每月写信汇报身体情况,我会定期给你寄药。"

  出发前的夜晚,汪璒伏案疾书,将父亲的未完成手稿补充完整,加入了自己在阿尔善的实践心得。她特意用蒙汉双语写了"牧民之友"播种机的详细制作指南,还附上了孩子们能看懂的插图。

  最后一页,她写下:"亲爱的爸爸,您未完成的第六章由我来续写。您播种在时光里的愿望,正在我手中生根发芽......"

  重返阿尔善的路比记忆中更加颠簸。运输车在茫茫草原上行驶,远处已经能看到牧区的炊烟。汪璒裹紧棉衣,咳嗽被引擎声掩盖。她摸了摸随身携带的药瓶,又检查了下固定在车斗里的"牧民之友"原型机。

  最先发现车队的是放牧的孩子。随着一声嘹亮的口哨声,整个牧区仿佛醒了过来。当运输车驶入营地时,汪璒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道路两旁站满了牧民,有人捧着新鲜奶食,有人举着哈达。巴特尔骑着那匹枣红马走在最前面,腰间别着她留下的工具箱钥匙。

  "铁玫瑰回来了!"其木格用生硬的汉语高喊,身后跟着草原学堂的孩子们,他们手中举着蒙汉双语的欢迎标语。

  哈森老人站在人群中央,手里端着碗热气腾腾的褐色药汤。"喝下去,"他不由分说地把碗塞到汪璒手中,"三十年前给你父亲熬过同样的药。"

  汪璒惊讶地抬头,老人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周工写信告诉我了。别担心,我们草原上的药,专治草原上的病。"

  药汤苦得让人战栗,但一股暖流随即从胃部扩散到四肢百骸。汪璒深吸一口气,草原的风带着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她转身指向车斗里的播种机:"我给大家带了个新朋友!"

  当"牧民之友"在众人的注视下吐出第一颗蓄水胶囊时,欢呼声响彻云霄。汪璒站在阳光下,看着父亲的手稿在巴特尔手中传递,看着乌云塔娜带着妇女们研究播种机结构,看着孩子们用树枝在沙地上画设计图。

  这一刻,她仿佛看到三十年前的父亲站在同样的位置上,两代人的身影在时空中重叠。归途如彩虹般在脚下延伸,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城市与草原,父辈与子辈,还有那些深埋在黑土中等待萌发的无数可能。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蒙古包的顶窗时,汪璒已经喝完了一天的第一碗药。哈森老人调配的蒙药味道像融化的铜钱般腥涩,周维民寄来的中药则苦得让人舌根发麻。她把两种药间隔两小时服用,这是她自己摸索出的方法——既尊重草原传统,又不辜负远方牵挂。

  药碗旁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三十多页。汪璒仔细记录每种药材的蒙语名称、采集时节和处理方法,旁边配上精细的素描。今天新增的是一种名为"查干-乌布斯"的白草,哈森说这是治疗肺疾的核心药材。

  "查干-乌布斯只在月圆时采集,"老人用蒙语缓慢解释,其木格在一旁翻译,"根部的汁液像牛奶一样,但要和野蜂蜜一起发酵九天才有效。"

  汪璒认真记录,突然一阵剧咳打断了她。这次咳得比往常厉害,喉咙里泛起铁锈味。她急忙摸出手帕捂住嘴,却还是有一滴鲜红落在笔记本上,正好晕染在"查干-乌布斯"的素描旁。

  "不能再拖了!"乌云塔娜抢过手帕,上面的血迹触目惊心,"今天必须用艾灸。"

  蒙古包中央的火塘被移开,铺上了干净的羊毛毡。汪璒平躺下来,乌云塔娜点燃晒干的艾草条,在她胸口的特定穴位上方悬灸。温热的气息穿透皮肤,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轻轻按摩肺部深处。

  "这是我奶奶教的方法,"乌云塔娜全神贯注地控制着艾条距离,"配合哈森爷爷的药,当年救过不少冻伤的牧人。"

  灸疗结束,汪璒感到一股暖流在胸腔扩散,呼吸竟真的轻松了些。她正要道谢,蒙古包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孩子的哭声。

  "乌云塔娜姐姐!"一个满脸通红的小女孩冲进来,"我弟弟烧得像炭火,还一直说胡话!"

  牧区的流感来得像草原上的野火。三天内,二十多个孩子和老人病倒。症状出奇地一致:高烧不退,干咳不止,有些还出现肺部杂音。汪璒翻遍嫂子符媛圆给的医疗手册,确认这是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肺炎。

  "必须隔离重症患者,"她向巴特尔建议,"还需要大量退烧药和抗生素。"

  巴特尔眉头紧锁:"最近的医院在三百里外,我们的马队最快也要两天才能带回药品。"

  帐篷医院在营地西侧迅速搭建起来。汪璒用被单缝制简易口罩,将符媛圆教的消毒方法教给妇女们。与此同时,乌云塔娜带着采集队深入草原,寻找退烧的草药。

  喜欢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