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草原上的铁玫瑰:女知青改造北大荒实录 肆-《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

  化油器堵塞,气缸垫老化,最要命的是燃油系统里掺了杂质。她抬头问:"你们用的什么油?"

  "还能用啥?拖拉机柴油呗!"旁边一个扎红头巾的小伙子插嘴。

  路杊凑近闻了闻:"这明显掺了牛羊油。"

  巴特尔抱臂冷笑:"冬天零下四十度,不加动物油柴油早冻成冰块了!你们城里人懂什么?"

  汪璒想起父亲日记里提到过类似问题。她默默打开工具箱:"先彻底清洗燃油系统,然后加装预热装置。路杊,把咱们带的铜管和隔热棉拿出来。"

  接下来的三天,汪璒几乎没离开过那几台拖拉机。她设计的多级燃油过滤器用上了废旧罐头盒和羊毛毡,预热装置则是用铜管盘绕在排气管上。牧区的年轻人从最初冷眼旁观,渐渐变成主动递工具、问问题。

  "这个弹簧为什么绕成这样?"红头巾青年其木格蹲在旁边问。

  "增加接触面积,让油温上升更快。"汪璒用袖子擦掉额头的油污,"你叫什么名字?"

  "其木格。"青年腼腆地笑了,"在蒙语里是'花朵'的意思。"

  第四天清晨,汪璒正在调试最后一台拖拉机,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巴特尔飞驰而来,腰间匕首在朝阳下闪着寒光。

  "哈森家的羊圈塌了!"他勒住马大喊,"需要拖拉机运木料!你们的铁疙瘩到底能不能用?"

  五台改造过的拖拉机同时轰鸣起来时,整个牧区的人都跑出来围观。汪璒驾驶着头车,后面跟着四台由牧区青年操作的拖拉机,每辆都拖着满载木材的爬犁。

  "往北走!"巴特尔骑马在前方引路,"哈森的冬窝子在乌兰泉边上!"

  草原上的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车辙压出的痕迹。汪璒紧握方向盘,拖拉机在坑洼地面上剧烈颠簸。后视镜里,其木格驾驶的那台车突然歪向一边——右后轮陷进了旱獭洞里。

  "继续前进!"汪璒对巴特尔喊道,"我们修好马上跟上!"

  她和路杊跳下车,发现不只是陷车,轮轴轴承也出了问题。其木格急得直搓手:"怎么办?哈森爷爷等着这些木料修羊圈呢!"

  汪璒想起父亲日记里用皮革临时替代轴承垫片的办法。"巴特尔留下的马还在吗?"她问,"我需要新鲜牛皮!"

  当第一台拖拉机载着部分木料继续前进时,太阳已经西斜。汪璒让路杊留下帮其木格彻底修理,自己骑马先行。她从未独自在草原上骑行过,只能凭着巴特尔指的大致方向前进。

  暮色四合时,汪璒发现自己迷路了。指南针显示方向正确,但始终看不到乌兰泉的踪影。夜风渐起,远处传来狼嚎声。她下马检查地面,发现了一条几不可辨的小路——不是通往乌兰泉,而是朝向东南方。

  "这不是车辙......"汪璒蹲下身,指尖触到地面上某种规律的凹陷,"是转场路线!"

  父亲日记里提过,牧民千百年来的转场路线往往暗合水源分布。她翻身上马,顺着那条隐秘的小路前进。果然,不到半小时,远处出现了微弱的灯光和倒塌的羊圈轮廓。

  哈森的蒙古包前乱作一团。老人摔断了腿躺在毡毯上,巴特尔正用布条给他止血。羊群惊恐地挤在破损的围栏边,几只小羊羔已经冻得瑟瑟发抖。

  "木料呢?"巴特尔抬头看见孤身一人的汪璒,眼中怒火更盛。

  汪璒解下马鞍后的医药包——那是临行前符媛圆硬塞给她的:"先处理伤口。拖拉机马上就到,我用马驮了些急需的木料来。"

  她跪在老人身边,动作利落地清洗伤口。哈森的小腿骨折端已经刺破皮肤,鲜血不断渗出。"需要固定。"汪璒抬头问,"有直的木棍吗?"

  巴特尔递来马鞭,汪璒摇摇头:"太短。"她的目光落在蒙古包门框上,"拆两根下来!"

  "你疯了?"巴特尔瞪大眼睛,"晚上零下——"

  "羊圈可以搭简易的,腿接歪了就再也走不了路了!"汪璒的声音突然拔高,竟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令人惊讶的是,巴特尔真的拆了门框。汪璒用医药包里的绷带和木板给哈森做了临时固定,又注射了抗生素。当拖拉机队终于抵达时,她正指挥妇女们用毡毯搭建临时羊圈。

  月光下,巴特尔看着那个瘦小的身影在羊群中穿梭,一会儿用蒙语喊"小心那头母羊",一会儿又蹲下来教孩子们怎么用铁丝加固围栏。他走到正在修理拖拉机的路杊身边:"你们汪技术员,在城里也养羊?"

  路杊笑了:"她家在住在家属院里,阳台就两平米大,能养个啥嘛?"

  后半夜,当最后一处围栏修好时,哈森老人用蒙语对汪璒说了什么。其木格翻译道:"爷爷说,你找来的路是老辈人用的秘密转场道,年轻人都不知道了。他问你是怎么发现的。"

  汪璒从怀里掏出父亲的日记:"我父亲二十年前在西北牧区工作过,他记录过类似的小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巴特尔接过日记本,借着火光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记录和草图,有些页边还粘着干枯的草叶标本。他粗粝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突然用生硬的汉语说:"明天,带你看我们牧场的草场。"

  接下来的日子,汪璒白天跟着巴特尔勘察草场,晚上教牧区青年维修技术。她发现牧民们虽然不用农机,但对牲畜习性和草场状况的了解令人惊叹。其木格的姐姐乌云塔娜能通过尝土壤判断养分含量,老哈森看着云彩就能预报三天内的天气。

  "科学调查证实了你们的经验。"汪璒摊开兵团给的土壤检测报告,"这块夏季牧场的磷含量确实比其他地方高。"

  巴特尔皱眉看着那些曲线图:"纸上画的,能比得上脚踩的实在?"

  汪璒灵机一动,取来父亲日记里手绘的草场分布图,与卫星地图并排铺开:"看,这是我父亲二十年前记录的优质草场,和现在卫星探测到的植被覆盖率高度重合。"

  蒙古包里突然安静下来。几个老牧民凑过来,指着地图上的标记用蒙语热烈讨论。最后哈森拍了拍汪璒的肩膀,说了很长一段话。

  "爷爷说,"其木格翻译道,"你父亲的图和我们的祖传放牧歌里唱的一模一样。他问你能不能把那个科学图也给我们画一份。"

  汪璒连夜赶制了一套蒙汉双语标注的草场资源图。她还根据父亲日记里的轮牧建议,设计了一套"草库伦系统"——将牧场划分为若干区块,科学规划放牧与休养周期。

  "这不是要改变你们的传统,"她向巴特尔解释,"而是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来保护草场,让游牧文化延续更久。"

  九月底,牧区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那达慕大会。汪璒和路杊受邀参加,还被安排在了主席台旁的位置。赛马、摔跤、射箭比赛精彩纷呈,但最令人意外的环节是巴特尔牵着匹枣红马走向汪璒。

  "按照我们的传统,"他声音洪亮,"要把最烈的马送给最尊贵的客人。但我知道你要的不是这个。"他一挥手,其木格捧着一卷羊皮纸走上前来,"这是我们全体牧民签名的请求信,请兵团把汪技术员长期调来阿尔善!"

  汪璒展开羊皮纸,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有些还不会写字的牧民画了牛羊或蒙古包代替签名......

  喜欢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又名做梦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