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发电报-《有空间的我灾荒年也风生水起》

  周守义来到冶金一局,敲了敲门走进秦局长的办公室。

  秦局长正埋头看着文件,听到敲门声抬起头来,看到是周守义,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守义同志,你怎么来了?”

  “秦局长,我是来汇报一下公司那笔外汇订单的情况。”周守义说道。

  秦局长听到是外汇订单的事情,立刻变得重视了起来。

  他放下手中的文件,示意周守义坐下,说道:“噢?订单出现什么变故了吗。快跟我详细说说情况。”

  周守义看秦局长误会了。赶紧说出了香江客户来信,想要尽快提货的事情。

  然后,又将红星物资公司,外汇订单物资的准备情况做了详细汇报。

  最后,周守义才说出了他的来意。

  “局长,我来就是想请局里帮忙。协助我们给香港的客商回一封电报。”

  秦局长听完周守义的汇报,微微点头,心中对周守义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很是赞赏。

  “守义,你在这个外汇订单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物资筹备工作也做的很完善。”

  “这发电报的事情,局里可以出面协助,但内容一定要谨慎,而且尽量精简。”

  周守义连忙点头称是:“局长,您放心。我已经仔细斟酌过电报的内容了,主要就是告知对方货物已经准备妥当,可以按他的要求提前拉货。”

  周守义也理解秦局长的顾虑。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

  如果有什么不当的词汇,可能会引来不少麻烦。所以慎重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是周守义想让局里出面的重要原因。

  二人又聊了几句,秦局长当机立断,派了一位局里行政办的干事,带着冶金一局出具的证明,盖好公章。便和周守义一起前往电报大楼。

  四九城的电报大楼,是1958年建成的。相对来说,是这个时代比较现代化的办公楼。

  比起他们红星物资公司的小办公楼,甚至是冶金一局的办公楼都要好不少。

  周守义他们找人打听后,直接来到办理国际电报业务的地方。

  这里根本没有什么人,周守义他们先自报身份。然后拿出冶金一局和红星物资公司的证明后,直接说明了来意。

  工作人员接过东西,便开始审核。确认无误后,才按照流程准备电报发送事宜。

  周守义立马报上了邓继海商贸公司的地址,然后将发报内容写好,递给发报员。

  “来信收到 物资备齐 请君速来”

  发报员看了看这12个字,发现并没有什么敏感的词汇,便开始发送。

  别看只有短短12字,费用可不低,一个字,一毛四。十二个字总共一块七毛二。

  这电报并不是说现在发了,立马就能到达香江。

  因为现在通信技术并不发达,再加上微波波段、通信频率等不稳定。

  还有需要国外基站进行中转,再经过香江大东电报局转达。整个发送过程可能持续八到12个小时。

  不过这已经是当下时代性价比最高的通讯手段了。

  写信虽然更便宜,但寄一封信到香江,最少要三到四周,这还是没有意外的情况下。时效性实在太差。

  当然,还可以进行航空邮递。不过照样成本不低,而且时效性也比不上电报,最起码得5、6天。

  发完电报,算是又解决了一件大事儿,只需坐等邓继海到来。

  而周守义又过起了调戏小秘书的生活。

  二人经过半个多月的接触,再加上几乎天天待在一起,韩秋水不可避免的已经习惯了周守义的“骚扰”。

  最起码占点嘴上便宜,拉个小手,或是做些其它比较亲昵的举动,她都已经习以为常。

  人最怕的就是习惯,相信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韩秋水很快就会沦陷了。

  本来忙完这几天,闲下来的周守义准备和沈秀萍商量两家长辈见面的事儿。

  可是沈秀萍那里,却有了变故。

  当然,并没有出现什么狗血的情节。只是第二纺织厂,给了沈秀萍一个进修学习的名额。

  八月下旬就要出发,学习地点在魔都第三丝织厂。

  魔都第三丝织厂的前身,是1888年建立的华新纺织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实力雄厚。

  沈秀萍不想浪费这次机会。倒不是说她渴望着去学什么技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次“镀金”的机会。

  因为她根本就不是什么技术岗。她早就已经调到了人事。

  所以这明显就是第二纺织厂,卖周守义面子,给沈秀萍一个晋升的机会。

  而沈秀萍因为自身和周守义的差距,很是珍惜这次机会。所以,几个月内,他们肯定是无法办婚礼了。

  最起码也要等12月份沈秀萍回来之后,才能定日子。

  这也怪周守义自己,前几天他们因为邓继海来信。

  不只清查了物资情况,还催了催第二纺织厂,提醒他们按期交货。

  另外还付了一笔定金,美元和人民币各一半。

  这下,第二纺织厂见到了外汇,可不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不止说好9月初保证交货。

  而且,还投桃报李,给了周守义一个“小惊喜”。

  没办法,婚事肯定是近期举办不成了,不过周守义还是和沈秀萍商议,让双方家长见一面,吃个饭。

  最起码先认认人,熟悉熟悉。等谈婚事儿的时候,也更方便。

  因为最多再有十天,沈秀萍就要出发了。所以二人商定,在下次的休息日,由周守义找一个国营饭店,安排双方父母见面。

  这时候的饭店,真没有什么可挑选的。他直接选了一处离两家都比较近的,公私合营的餐馆。

  之所以在饭店见面,倒不是周守义想摆谱,而是没到正式“看人家”的时候。上谁家的门都不合适。

  周守义选的这家饭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楼上有包间。

  这时期虽然很少有人来饭店吃饭,但周守义还是直接定了一间私密性较好的包间。

  就算不谈什么大事儿,也更方便他们说话聊天。以免在堂厅里有别人,放不开。

  这天,大概11点多,两家人就在包厢里聚齐了。

  喜欢有空间的我灾荒年也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