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国尉府。
随着清晨第一缕微光刺破地平线,禁卫军踏着整齐的步伐开始例行巡逻,宣告新一天的开始。
而在戒备森严的三公府内,持续了一整夜的紧急会议终于落下帷幕。
赢无为、张苍、国尉缭等秦国中枢首脑,连同各部核心重臣,以及通过加密视频连线的四方都护府都护们,个个面带倦容,眼中布满血丝,显然经历了一场耗费心力的凌晨鏖战。
秦国并非没有预案。
对于燕山城这拥有近二十万人口的重镇,预案中预判乎浑邪王庭会在城破前尽可能转移走大部分人口,只留下不到五万左右的“肉盾”来迟滞秦军。
然而,他们终究低估了乎浑邪权贵的厚颜无耻与冷酷程度!
这帮人,竟然丧心病狂地将整整七万零一千八百多名平民锁死在地下,充当人质和炮灰。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秦国的预想,瞬间打乱了原有的安置计划。
如何处理这七万多人?
最直接的想法是放归。
秦军无意俘虏平民,更不想长期供养。
但现实是,乎浑邪政权摇摇欲坠,即将分崩离析。
秦国必须抢先安置好这第一批、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七万多人,才能在后续面对可能爆发的数百万难民潮时,占据道义和外交的制高点,迫使自诩“包容”、“自由”的花旗与艾达等国捏着鼻子分担压力。
那么,具体安置到哪里?
绝境长城沿线,如同万年山一样,也分布着许多边境重镇。
其中不少是由早年南迁的乎浑邪人建立或聚居的城市,有些早已深度汉化。
这些城镇似乎是天然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度”!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狼与羊过桥”困境:
羊太多(平民涌入过多):会冲击本地社会结构,挤压资源,引发强烈排外情绪甚至冲突(“羊蹬死狼”)。
狼太强(本地势力过强):则可能欺凌、剥削甚至迫害新来的流亡者(“狼吃了羊”)。
将这七万人一股脑儿塞进某个城镇?
无异于埋下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社会炸弹!
他们很可能因不满、绝望或受人煽动而酿成骚乱甚至暴动。
别小看这七万人!
在新秦五亿人口的庞大体量面前,他们确实渺小。
但作为高度集中、且对秦国怀有复杂情绪的群体,他们本身就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这仅仅是开始,燕山连同龙城等地的平民总数估计在五十至六十万之间,秦国至少要准备接收五十万人的规模!
因此,经过彻夜争论,最终拍板:
将这第一批七万多人,分散安置到四象都护府辖下的边境开发区域。
具体去向与任务如下:
1. 东海都护府:接收十万。
主要投入未来外海大型人造岛屿的建设工程——当然,岛也得靠这些人去填海造陆、一砖一瓦地建起来。
2. 南部都护府:接收十五万。
该区域正计划兴修一座关乎国计民生的巨型水坝,工程浩大,正愁劳力短缺,拉过去正好填补缺口。
3. 西北都护府:
在各方压力和妥协下,封烈最终极不情愿地接收了十万。
他防区压力本就巨大,直面西域诸国,实在不愿再添变数。
这些平民既厌恶秦国的统治,又渴望南下寻找更好的生活,矛盾重重。
无奈之下,只能安排他们去治理沙漠,植树固沙。
4. 北部都护府:
接收剩余人口。北部地广人稀,尚有容纳空间,具体如何分配至各城镇屯垦,两位统帅还需细化。
把敌国百姓拉来干“苦力”?
听起来似乎严苛且不人道?
秦国方面却认为并非如此。
首先,秦国承诺保障这些人的基本生存:
提供食物、饮水、住所和完善医疗。
对于被分配到东海、南部相对富庶温暖地区的人来说,生活条件甚至可能优于在战火纷飞的乎浑邪故土。
即便是去西北、东北治理风沙或屯垦戍边,其环境也普遍被认为优于漠北苦寒之地。
当然,代价是自由受到限制。
他们将被集中安置在特定城镇或工区,和大部分秦国工人,士兵混在一起,非经允许不得随意离开,除非通过婚姻等途径融入秦国社会。
这是一条漫长的融入之路,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回归故土的幻想,在异国的土地上重建生活。
秦国高层自认在此事上已算“仁至义尽”。
在巨大的战争消耗和后续难民压力下,能为这七万人提供一条生路和相对稳定的安置方案,在他们看来,已是兼顾了现实可行性与一定的人道关怀。
至于更深层次的融合与文化冲突,那将是未来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米风这边也终于传来了令人稍感宽慰的消息:经过一夜不眠不休的奋战,收容区的平民全部完成了向地表的转移!
除了几名在之前乎浑邪宪兵残酷殴打中身受重伤、伤势过重的平民,在颠簸转运的艰难过程中没能挺过来,不幸离世外,其余所有平民——总计近七万之众——都已安全抵达地面,被安置在临时扩建的营区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营区条件简陋,但至少脱离了那黑暗,肮脏又绝望的地下囚笼,有了食物、饮水和遮风避寒的帐篷。
随着平民撤离完毕,地下秦军部队开始向乎浑邪最后的堡垒——地下指挥中心发起推进。
然而,当他们如临大敌地突破层层防御,冲入核心区域时,面对的却只是一个空寂、冰冷、人去楼空的巨大洞窟。
乌骓和他的核心指挥层、近卫军,早已如人间蒸发般消失无踪。
显然,他们利用了秦军尚未完全掌握的密道网络,巧妙地避开了北部防线布下的天罗地网,成功遁走。
拂晓时分,当第一缕微光驱散夜寒,来自最高指挥部的正式命令终于抵达米风手中:在燕山城已成废墟的地表遗址上,建立稳固的临时营区,作为这数万乎浑邪平民的中转站。
后续,将严格按照中枢连夜议定的庞大计划,有条不紊地将这些平民分散输送至四象都护府指定的安置点。
读完命令,米风长长地、由衷地舒了一口气。
压在肩头的千斤重担似乎暂时卸下了一部分。
他庆幸的是,在如此敏感而复杂的平民安置问题上,后方的大佬们没有互相推诿扯皮,更没有给他这个小小的前线指挥官设置什么意想不到的障碍或甩来无法解决的难题。
命令清晰,后续有安排,这已经比他预想的最坏情况好太多了。
然而,米风这口气显然松得太早了。
喜欢封狼居胥,六合烬灭
随着清晨第一缕微光刺破地平线,禁卫军踏着整齐的步伐开始例行巡逻,宣告新一天的开始。
而在戒备森严的三公府内,持续了一整夜的紧急会议终于落下帷幕。
赢无为、张苍、国尉缭等秦国中枢首脑,连同各部核心重臣,以及通过加密视频连线的四方都护府都护们,个个面带倦容,眼中布满血丝,显然经历了一场耗费心力的凌晨鏖战。
秦国并非没有预案。
对于燕山城这拥有近二十万人口的重镇,预案中预判乎浑邪王庭会在城破前尽可能转移走大部分人口,只留下不到五万左右的“肉盾”来迟滞秦军。
然而,他们终究低估了乎浑邪权贵的厚颜无耻与冷酷程度!
这帮人,竟然丧心病狂地将整整七万零一千八百多名平民锁死在地下,充当人质和炮灰。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秦国的预想,瞬间打乱了原有的安置计划。
如何处理这七万多人?
最直接的想法是放归。
秦军无意俘虏平民,更不想长期供养。
但现实是,乎浑邪政权摇摇欲坠,即将分崩离析。
秦国必须抢先安置好这第一批、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七万多人,才能在后续面对可能爆发的数百万难民潮时,占据道义和外交的制高点,迫使自诩“包容”、“自由”的花旗与艾达等国捏着鼻子分担压力。
那么,具体安置到哪里?
绝境长城沿线,如同万年山一样,也分布着许多边境重镇。
其中不少是由早年南迁的乎浑邪人建立或聚居的城市,有些早已深度汉化。
这些城镇似乎是天然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度”!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狼与羊过桥”困境:
羊太多(平民涌入过多):会冲击本地社会结构,挤压资源,引发强烈排外情绪甚至冲突(“羊蹬死狼”)。
狼太强(本地势力过强):则可能欺凌、剥削甚至迫害新来的流亡者(“狼吃了羊”)。
将这七万人一股脑儿塞进某个城镇?
无异于埋下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社会炸弹!
他们很可能因不满、绝望或受人煽动而酿成骚乱甚至暴动。
别小看这七万人!
在新秦五亿人口的庞大体量面前,他们确实渺小。
但作为高度集中、且对秦国怀有复杂情绪的群体,他们本身就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这仅仅是开始,燕山连同龙城等地的平民总数估计在五十至六十万之间,秦国至少要准备接收五十万人的规模!
因此,经过彻夜争论,最终拍板:
将这第一批七万多人,分散安置到四象都护府辖下的边境开发区域。
具体去向与任务如下:
1. 东海都护府:接收十万。
主要投入未来外海大型人造岛屿的建设工程——当然,岛也得靠这些人去填海造陆、一砖一瓦地建起来。
2. 南部都护府:接收十五万。
该区域正计划兴修一座关乎国计民生的巨型水坝,工程浩大,正愁劳力短缺,拉过去正好填补缺口。
3. 西北都护府:
在各方压力和妥协下,封烈最终极不情愿地接收了十万。
他防区压力本就巨大,直面西域诸国,实在不愿再添变数。
这些平民既厌恶秦国的统治,又渴望南下寻找更好的生活,矛盾重重。
无奈之下,只能安排他们去治理沙漠,植树固沙。
4. 北部都护府:
接收剩余人口。北部地广人稀,尚有容纳空间,具体如何分配至各城镇屯垦,两位统帅还需细化。
把敌国百姓拉来干“苦力”?
听起来似乎严苛且不人道?
秦国方面却认为并非如此。
首先,秦国承诺保障这些人的基本生存:
提供食物、饮水、住所和完善医疗。
对于被分配到东海、南部相对富庶温暖地区的人来说,生活条件甚至可能优于在战火纷飞的乎浑邪故土。
即便是去西北、东北治理风沙或屯垦戍边,其环境也普遍被认为优于漠北苦寒之地。
当然,代价是自由受到限制。
他们将被集中安置在特定城镇或工区,和大部分秦国工人,士兵混在一起,非经允许不得随意离开,除非通过婚姻等途径融入秦国社会。
这是一条漫长的融入之路,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回归故土的幻想,在异国的土地上重建生活。
秦国高层自认在此事上已算“仁至义尽”。
在巨大的战争消耗和后续难民压力下,能为这七万人提供一条生路和相对稳定的安置方案,在他们看来,已是兼顾了现实可行性与一定的人道关怀。
至于更深层次的融合与文化冲突,那将是未来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米风这边也终于传来了令人稍感宽慰的消息:经过一夜不眠不休的奋战,收容区的平民全部完成了向地表的转移!
除了几名在之前乎浑邪宪兵残酷殴打中身受重伤、伤势过重的平民,在颠簸转运的艰难过程中没能挺过来,不幸离世外,其余所有平民——总计近七万之众——都已安全抵达地面,被安置在临时扩建的营区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营区条件简陋,但至少脱离了那黑暗,肮脏又绝望的地下囚笼,有了食物、饮水和遮风避寒的帐篷。
随着平民撤离完毕,地下秦军部队开始向乎浑邪最后的堡垒——地下指挥中心发起推进。
然而,当他们如临大敌地突破层层防御,冲入核心区域时,面对的却只是一个空寂、冰冷、人去楼空的巨大洞窟。
乌骓和他的核心指挥层、近卫军,早已如人间蒸发般消失无踪。
显然,他们利用了秦军尚未完全掌握的密道网络,巧妙地避开了北部防线布下的天罗地网,成功遁走。
拂晓时分,当第一缕微光驱散夜寒,来自最高指挥部的正式命令终于抵达米风手中:在燕山城已成废墟的地表遗址上,建立稳固的临时营区,作为这数万乎浑邪平民的中转站。
后续,将严格按照中枢连夜议定的庞大计划,有条不紊地将这些平民分散输送至四象都护府指定的安置点。
读完命令,米风长长地、由衷地舒了一口气。
压在肩头的千斤重担似乎暂时卸下了一部分。
他庆幸的是,在如此敏感而复杂的平民安置问题上,后方的大佬们没有互相推诿扯皮,更没有给他这个小小的前线指挥官设置什么意想不到的障碍或甩来无法解决的难题。
命令清晰,后续有安排,这已经比他预想的最坏情况好太多了。
然而,米风这口气显然松得太早了。
喜欢封狼居胥,六合烬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