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军饷问题-《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辽东兵变……看起来好像比先前的大同兵变规模要大上许多?”有人掰着手指算了算,得出来这样一个结论。

  周围人也有许多同样在掰着手指算的,虽然这并非什么算学,但是好像这么一比划,脑子就变得更清楚了,所以,这便成了不少人的习惯。

  好几个人都点头:“大概确实是这样吧……”

  “应该是,那大同兵变到底是什么情况中咱也不知道,但是那个时候也就是大同城池这一个地方,但是辽东这边——这不是什么前屯卫士,有前屯,应该就有后屯,说不定还有中屯,再有那什么辽西……”

  这么算下来,规模可不就是要比大同兵变的时候要大么。

  得出这个比较一致的结论后,一人不由得啧啧称奇:“好家伙,我还说之前大同那件事情那般严重,而且还来了两次,再加上之前那个甘州的一次,总共都有三次了,这老话说得好,可一可二不可再三,三次了,明朝朝廷怎么着也应该处理处理,调查调查了吧,结果这看起来根本就没什么改进的样子啊……”

  虽说那些官员们不能说都是什么绝顶聪明的人,也绝对不是什么认认真真办实事儿、为了天下为了明朝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但是他们应该也总能够看明白点东西吧?

  看明白了,自然也知道情况的严重性——这兵变可是不可控的!之前是地方上的官员被杀,那要有朝一日杀到了京城呢?且,京城的官员能够保证自己、自己的子侄或者亲眷就不会跑到这些地方上去,然后遭遇不测?

  再者,还有一个人——皇帝。

  其他官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是皇帝不行,皇帝难道还不在乎自己的江山自己的皇位?

  “那不是说这个朱厚熜跑去宠信道教了么……”有人提醒这些倍感疑惑的人。

  皇帝在位中后期沉迷道教炼丹,根本对其他的事情没多少兴趣了,那这样一来,没有太过处理这件事情就也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事情?

  “可是那不也说了,这个朱厚熜非常聪明,虽然沉迷炼丹,但是他聪明——既然如此,那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皇位的重要性?他要是坐不稳皇位了,那还炼什么丹?”他是提出来了这件事情,但也有人直接反驳了回去。

  这两个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但不管如何,结果就是这样……”有人站了出来,把话题换了个方向,“辽东兵变能这么爆发了,那就是说明没什么改进,至于原因那大体上就是两种,要么就是朝廷根本不在乎,没放在心上,自然也就没有改进;要么就是朝廷其实有心改变,但是奈何无能为力……”

  若说后者,那也不是什么托词借口。

  要是真的已经彻底烂掉了,那谁能改得了?如何能改?

  这种情况大家又不是没有见过——之前的那些个故事中,好几个王朝末年的时候,那就是想改也改不了,想救也救不了。

  常人,就算手段通天,能力顶尖,那也依旧做不到……除非有什么超过人力的存在,或许还可以试一试。

  “但这还没到王朝末年啊!这都说了,还有差不多一百二十年——这时间可不算很短了,要是比较顺利的话,都能翻过去好几代人了!”

  顺利一点,十五到二十岁之间成婚生子,按照二十年算,那差不多都能有五六代人。当然,这几代人寿数如何不好说,可是的确是能够繁衍到这个程度。

  这能算短的时间吗?不能啊。

  那元朝,整个元朝,也还将将不到百年呢!

  “那……或许其实就是我们之前不清楚的问题了。”有人思考了片刻后,回答道,“我们之前基本上就是看见王朝最后那一段日子的情况,但是是不是,其实那种非常严重的衰败,就是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后续,只不过是从“严重”变成“更严重”“非常严重”“无比严重”……

  但是如此衰败却并非是到了最后的那段日子,早在百年前,情况就已经走到了几乎难以挽回的地步了。

  -

  比起百姓们的议论纷纷,朱元璋那是真的眼前一黑了。

  饶是他在之前觉得情况不太妙,已经充分给自己做了前期的心理准备了,也依旧没能抵挡住这一次兵变情况带来的巨大冲击。

  他一把扶住了桌子:“军饷,军饷竟至于此!……”

  这上面提到的关键问题,或者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军饷问题。

  军饷,是朝廷发给士卒们的银钱,非要说的话称作俸禄也不是不行,而整个军饷的发放自然有一整套规则和流程——日后,大明出现的严重问题就是,军饷发不到底下的士卒们手里面。

  这里面的环节又多又杂,情况多种多样,经手的人也有很多,甚至原本本来不是这一条流程上的人、指不定也能通过一些方法插手进去……因此,要说到底是哪一块儿出了问题,朱元璋也不能给出一个答案。

  因为他毕竟不是大明中后期时候的皇帝,也不知道当时的朝堂局势,天下形势。

  但是这些情况重要吗?

  ——说重要,那当然重要,毕竟这是让大明的军饷没法发放给底下的士卒们的原因所在,是想要摧毁大明的蛀虫所在,是让大明将会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根源所在。

  如果能够搞明白情况,那就能够对症下药,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不说完美处理,至少能够稍稍改变一下情况,并且让下面的士卒们明白,朝廷不是他们的敌人,朝廷是给他们发钱的,问题出在了中间那些中饱私囊、不在乎朝廷也不在乎他们的人身上。

  ——说不重要,其实也确实没那么重要。

  特别是对于朱元璋来说。

  他需要知道那么细节的东西吗?他需要搞清楚每一个环节到底有多少人伸手了吗?他需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到底是从哪里开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他不需要,他完全不需要!

  他需要知道的就只有一件事情:大明的军饷发不下去!

  朝廷拨了钱,但是钱却到不了该到的地方;甚至,不是说只剩下一点点的钱到了士卒们手里面,而是连一文钱都没有到了士卒们手里面!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