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漫过码头的石阶,陈业峰已经踩着露水跟五叔一起上了渔船。
好些日子都没有登上渔船了,微微感觉有点陌生的感觉。
船板上铺满了一层露水,湿漉漉的。
五叔正弯腰检查渔网,网绳也被露水打湿了,在晨光里闪着冷光,但是也不影响使用。
到了深秋的季节,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凉。
不过他们这边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就算到了冬天,也不会像北方那般寒冷。
“今天北风小,潮水稳,保管能捞着好东西。”五叔搓了搓手,笑着说道。
陈业峰帮着解开缆绳,海风卷着咸腥味扑在脸上,比往日更凉了些,却让脑子格外清醒。
他望着远处灰蓝色的海面,昨天二胖说水产店的海虾库存见了底,酒楼又催着要新鲜的梭子蟹,今天必须多捞些才行。
船刚离岸不远,就见几只海鸥追着船尾盘旋,翅膀在晨雾中划动,很快就留下一道淡淡的虚影。
“下网!”等到了捕捞作业的海域,陈业峰就把速度调到拖网的速度,然后大声喊道。
五叔听到吆喝声,立马去下拖网。
粗壮的尼龙绳编织的拖网看上去网眼大小不一,纲绳一点点放下去,上面的浮子清晰可见。
随着渔船缓缓前行,拖网逐渐在船后展开,迅速被海水吞没,形成一个巨大的孤形,快速朝着海底延伸开来。
陈业峰看着拖网全部沉没海底,轻点头颅,然后驾驶着渔船往前方海域开去。
他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时刻关注着船的动向和拖网的状态。
在海面上捕捞作业,经常会遇到一些险情。
比如说,拖网被海底礁石、沉船或者其他杂物挂住,那就必须果断采取措施,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渔船的发动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在海域行驶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作业,收网的时刻到了。
陈业峰连忙叫五叔启动起网机,五叔听到他的喊话,开始启动收网机。
随着绞盘的转动,湿漉漉的渔网就被慢慢拉起来,腥咸的海水从网眼中滴落下来。
当渔网逐渐露出水面,就能看到里面各种海货。
网刚离水就传来“哗啦”的声响,几十尾银光闪闪的鱼鲻鱼在网里蹦跳,溅起的水花落在脸上,凉丝丝的。
“开门红!”五叔笑得眼角皱纹挤成一团,“这乌鲻鱼最鲜美,炖汤喝,补身子最好。”
陈业峰麻利地把鱼装进舱里的鱼筐里,鲻鱼的鳞片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尾巴还在不停摆动,活力十足。
除了鲻鱼,还有不少鱼虾蟹,其中还有两条斗鲳跟几条鸦片鱼。
鸦片鱼也被他们这边的渔民称之为“左口鱼”,是比目鱼的一种。
有眼的一侧呈暗灰色或有斑块纹,无眼的一侧为白色。
它的肉质鲜嫩美味,价格能卖到三四角钱一斤,也挺不错的,到时候送去水产店销售。
他们把捞上来的货分拣一下,又继续在那片海域作业。
渔船往外海走了半个时辰,五叔突然停了船,指着水下:“这儿是礁石群,说不定有大货。”
这家伙还想着上次海钓捞到的那网大黄鱼呢,看到这里的礁石群,竟然打算在这地方下网。
“你是大黄鱼捞上瘾了?行吧,那就这地方下几张粘网吧,看看能不能捞到什么好货。”
见状,陈业峰把船停了下来,然后往礁石那边靠了靠,“这地方水也不是很深,网不要放的太下了,免刮底。”
“嗯,知道了。”五叔把网拿出来,然后两人合力把渔网放到海里去。
他们在船上等了一个多小时,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收网。
收网时明显感觉特别沉,两人使出浑身力气才把网拽上来。
网口刚露出水面,就见几只青灰色的梭子蟹举着大螯挣扎,硬壳上的花纹像幅水墨画。
“这几只螃蟹还挺肥的嘛!”陈业峰眼都亮了,这几只梭子蟹个头足有巴掌大,脐部圆鼓鼓的,一看就是满膏的母蟹。
他刚把蟹装进竹筐,又发现网角缠着条石斑鱼,足有三斤多重,褐色的鳞片上布满深色斑点,像披了件迷彩衣。
“这石斑鱼能卖个好价钱!”五叔把鱼抓起来,咧嘴说道,“听二胖说,镇上的国营饭店上次问了好几次,说羊城那边的客人就认这个。”
陈业峰把石斑鱼单独放进活鱼舱里,这鱼值钱,可不能死了。
那条石斑鱼鱼身滑溜溜的,力气却大得很,尾巴一甩就溅了他一身水。
接着他们继续收网,收获颇丰。
太阳爬到头顶时,活水舱已经装了大半,石斑鱼、油锥、三刀鱼、鲷鱼挤在一起,水面上总漂着细密的泡沫。
两人懒的做饭了,吃了点干粮又继续干活。
突然,五叔指远处一群跃出水面的鱼:“看那水花,好像是马鲛鱼……”
“天那,是马鲛鱼群?”陈业峰大叫一声。
他连忙丢下干粮就去开船,这种马鲛鱼最适合做鱼丸,在秋天这个季节特别受欢迎。
船直接开过去,追上鱼群。
两人连忙抛网,这种时候就是拼手速的时候。
陈业峰手里的大网撒下去没多久就有了动静,收网时沉重得几乎拉不动,网里密密麻麻全是银灰色的马鲛鱼,最大的有半米多长,尾巴甩得舱板“啪啪”响。
陈业峰连忙把鱼从网上摘下来,继续抛网,鱼群还没走远,捕捞不能停!
捞了几网后,两人累得精疲力尽,手腕都有些发酸,不过他们也收获了一百多斤马鲛鱼。
午后的潮水开始上涨,五叔说这时候的海螺最肥了,让陈业峰把船往螃蟹岛的浅滩驶去。
船刚停稳,就能看到水底的礁石上爬满了海螺,青灰色的壳上带着螺旋花纹。
陈业峰戴上手套下水摸螺,海水没过膝盖,清凉无比。
海螺牢牢的吸附在礁石上,得用巧劲才能抠下来。
可能是这个荒岛久没有人光顾的原因,那礁石上的海螺特别多。
响螺、芝麻螺、刺螺、血螺……
跟长在礁石上的果实一样,看着特别喜人。
两人疯狂在礁石上抠着,也不分贵贱,只要是活的,统统收入尿素袋中。
不知不觉,他们摸了满满的两大袋。
那些螺都特别大,最大的有拳头那么大。
“这种响螺真大呀,里面的肉一定好吃。”五叔拿起一只敲了敲,壳发出清脆的响声,“回去煮了蘸点姜醋吃,老香了。”
陈业峰发现潮水涨上来了,正打算招呼五叔上船离开。
却刚走几步,就发现石头底下还藏着几只小章鱼,触手卷卷的,碰到手指会轻轻吸附,像在撒娇。
陈业峰也没有客气,全部收入囊中。
蚊子再小也是肉,小章鱼鲜得很,白灼好后,一口下去,满嘴爆汁,让人欲罢不能。
两人把在荒岛上的收获全部搬到船上,然后就去收蟹笼。
可能是受天气影响,蟹笼里的收获也明显减少了,没有之前多了。
好些日子都没有登上渔船了,微微感觉有点陌生的感觉。
船板上铺满了一层露水,湿漉漉的。
五叔正弯腰检查渔网,网绳也被露水打湿了,在晨光里闪着冷光,但是也不影响使用。
到了深秋的季节,天气也是一天比一天凉。
不过他们这边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就算到了冬天,也不会像北方那般寒冷。
“今天北风小,潮水稳,保管能捞着好东西。”五叔搓了搓手,笑着说道。
陈业峰帮着解开缆绳,海风卷着咸腥味扑在脸上,比往日更凉了些,却让脑子格外清醒。
他望着远处灰蓝色的海面,昨天二胖说水产店的海虾库存见了底,酒楼又催着要新鲜的梭子蟹,今天必须多捞些才行。
船刚离岸不远,就见几只海鸥追着船尾盘旋,翅膀在晨雾中划动,很快就留下一道淡淡的虚影。
“下网!”等到了捕捞作业的海域,陈业峰就把速度调到拖网的速度,然后大声喊道。
五叔听到吆喝声,立马去下拖网。
粗壮的尼龙绳编织的拖网看上去网眼大小不一,纲绳一点点放下去,上面的浮子清晰可见。
随着渔船缓缓前行,拖网逐渐在船后展开,迅速被海水吞没,形成一个巨大的孤形,快速朝着海底延伸开来。
陈业峰看着拖网全部沉没海底,轻点头颅,然后驾驶着渔船往前方海域开去。
他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时刻关注着船的动向和拖网的状态。
在海面上捕捞作业,经常会遇到一些险情。
比如说,拖网被海底礁石、沉船或者其他杂物挂住,那就必须果断采取措施,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就这样,渔船的发动机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在海域行驶作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作业,收网的时刻到了。
陈业峰连忙叫五叔启动起网机,五叔听到他的喊话,开始启动收网机。
随着绞盘的转动,湿漉漉的渔网就被慢慢拉起来,腥咸的海水从网眼中滴落下来。
当渔网逐渐露出水面,就能看到里面各种海货。
网刚离水就传来“哗啦”的声响,几十尾银光闪闪的鱼鲻鱼在网里蹦跳,溅起的水花落在脸上,凉丝丝的。
“开门红!”五叔笑得眼角皱纹挤成一团,“这乌鲻鱼最鲜美,炖汤喝,补身子最好。”
陈业峰麻利地把鱼装进舱里的鱼筐里,鲻鱼的鳞片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尾巴还在不停摆动,活力十足。
除了鲻鱼,还有不少鱼虾蟹,其中还有两条斗鲳跟几条鸦片鱼。
鸦片鱼也被他们这边的渔民称之为“左口鱼”,是比目鱼的一种。
有眼的一侧呈暗灰色或有斑块纹,无眼的一侧为白色。
它的肉质鲜嫩美味,价格能卖到三四角钱一斤,也挺不错的,到时候送去水产店销售。
他们把捞上来的货分拣一下,又继续在那片海域作业。
渔船往外海走了半个时辰,五叔突然停了船,指着水下:“这儿是礁石群,说不定有大货。”
这家伙还想着上次海钓捞到的那网大黄鱼呢,看到这里的礁石群,竟然打算在这地方下网。
“你是大黄鱼捞上瘾了?行吧,那就这地方下几张粘网吧,看看能不能捞到什么好货。”
见状,陈业峰把船停了下来,然后往礁石那边靠了靠,“这地方水也不是很深,网不要放的太下了,免刮底。”
“嗯,知道了。”五叔把网拿出来,然后两人合力把渔网放到海里去。
他们在船上等了一个多小时,觉得时间差不多了,然后就开始收网。
收网时明显感觉特别沉,两人使出浑身力气才把网拽上来。
网口刚露出水面,就见几只青灰色的梭子蟹举着大螯挣扎,硬壳上的花纹像幅水墨画。
“这几只螃蟹还挺肥的嘛!”陈业峰眼都亮了,这几只梭子蟹个头足有巴掌大,脐部圆鼓鼓的,一看就是满膏的母蟹。
他刚把蟹装进竹筐,又发现网角缠着条石斑鱼,足有三斤多重,褐色的鳞片上布满深色斑点,像披了件迷彩衣。
“这石斑鱼能卖个好价钱!”五叔把鱼抓起来,咧嘴说道,“听二胖说,镇上的国营饭店上次问了好几次,说羊城那边的客人就认这个。”
陈业峰把石斑鱼单独放进活鱼舱里,这鱼值钱,可不能死了。
那条石斑鱼鱼身滑溜溜的,力气却大得很,尾巴一甩就溅了他一身水。
接着他们继续收网,收获颇丰。
太阳爬到头顶时,活水舱已经装了大半,石斑鱼、油锥、三刀鱼、鲷鱼挤在一起,水面上总漂着细密的泡沫。
两人懒的做饭了,吃了点干粮又继续干活。
突然,五叔指远处一群跃出水面的鱼:“看那水花,好像是马鲛鱼……”
“天那,是马鲛鱼群?”陈业峰大叫一声。
他连忙丢下干粮就去开船,这种马鲛鱼最适合做鱼丸,在秋天这个季节特别受欢迎。
船直接开过去,追上鱼群。
两人连忙抛网,这种时候就是拼手速的时候。
陈业峰手里的大网撒下去没多久就有了动静,收网时沉重得几乎拉不动,网里密密麻麻全是银灰色的马鲛鱼,最大的有半米多长,尾巴甩得舱板“啪啪”响。
陈业峰连忙把鱼从网上摘下来,继续抛网,鱼群还没走远,捕捞不能停!
捞了几网后,两人累得精疲力尽,手腕都有些发酸,不过他们也收获了一百多斤马鲛鱼。
午后的潮水开始上涨,五叔说这时候的海螺最肥了,让陈业峰把船往螃蟹岛的浅滩驶去。
船刚停稳,就能看到水底的礁石上爬满了海螺,青灰色的壳上带着螺旋花纹。
陈业峰戴上手套下水摸螺,海水没过膝盖,清凉无比。
海螺牢牢的吸附在礁石上,得用巧劲才能抠下来。
可能是这个荒岛久没有人光顾的原因,那礁石上的海螺特别多。
响螺、芝麻螺、刺螺、血螺……
跟长在礁石上的果实一样,看着特别喜人。
两人疯狂在礁石上抠着,也不分贵贱,只要是活的,统统收入尿素袋中。
不知不觉,他们摸了满满的两大袋。
那些螺都特别大,最大的有拳头那么大。
“这种响螺真大呀,里面的肉一定好吃。”五叔拿起一只敲了敲,壳发出清脆的响声,“回去煮了蘸点姜醋吃,老香了。”
陈业峰发现潮水涨上来了,正打算招呼五叔上船离开。
却刚走几步,就发现石头底下还藏着几只小章鱼,触手卷卷的,碰到手指会轻轻吸附,像在撒娇。
陈业峰也没有客气,全部收入囊中。
蚊子再小也是肉,小章鱼鲜得很,白灼好后,一口下去,满嘴爆汁,让人欲罢不能。
两人把在荒岛上的收获全部搬到船上,然后就去收蟹笼。
可能是受天气影响,蟹笼里的收获也明显减少了,没有之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