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北岸,夕阳如血。
八万梁军残部被汉军铁骑团团围住,战场上尸横遍野,断枪折戟随处可见。溃败已成定局,各军主将纷纷组织残兵向南突围,但汉军骑兵如狼群般紧追不舍。
梁将杜天合被数十汉骑围在中央,他的铠甲已经破碎,左臂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汩汩流血。他环顾四周,跟随自己的亲兵已经全部战死,只剩下他一人孤军奋战。
"汉王有令!"汉军大将库狄干横刀立马,冷峻的面容在夕阳下如同铁铸,"同为汉家儿郎,投降免死!"
杜天合喘息着,脑海中闪过出征前弟弟杜僧明的劝告:"北虏凶猛,不可力敌。"他嘴角扯出一丝苦笑,下意识摸了摸胸前的佛牌——那是弟弟为他求来的护身符。
"梁国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杜天合突然暴喝一声,挺起染血的长枪,单人向库狄干发起冲锋。
库狄干摇头叹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刀光一闪,杜天合的头颅飞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无头身躯仍保持着冲锋姿势,向前奔出数步才轰然倒地。
库狄干下马,亲手将杜天合的头颅与身躯合在一处。他沉默片刻,对亲卫道:"此人是个勇士,厚葬了吧。"说完翻身上马,继续率军追击溃逃的梁军。
不远处,汉军大将侯莫陈悦已经追上另一支梁军残部。这支军队由梁将卢安兴率领,士兵们惊恐地挤在一起,长矛向外,组成一个脆弱的圆阵。
"杀!一个不留!"侯莫陈悦可没库狄干那份怜悯,他直接率骑兵发起冲锋。
铁骑如潮水般涌来,卢安兴的步兵方阵如同待宰羔羊,被汉军骑兵轻易分割成数段。惨叫声中,梁军士兵一个个倒下,卢安兴本人也被数支长矛贯穿胸膛,当场毙命。
而在战场另一侧,李虎和吴明彻正围住一支试图突围的梁军。为首的梁将鲁悉达见逃生无望,竟直接坐在地上,高举双手:"降了降了!别杀我!"
李虎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哭笑不得地命人将其捆绑:"把这怂货送回后军大营!"
章昭达和欧阳頠护着昏迷的兰钦,带着最后几百名精锐亲兵向南突围。这些士兵都是兰钦多年培养的死士,即使败局已定,仍保持着严整的队形。
"再坚持一下!前面就是汉水了!"章昭达嘶哑着嗓子喊道,他的左眼被流矢射中,只用一块布条草草包扎。
就在他们即将抵达汉水岸边时,前方突然出现大队汉军骑兵——梁士彦率领的五千精骑已经封锁了渡口。
梁士彦骑在马上,眯眼打量着这支与众不同的残兵。他们败而不乱,还有人抬着一个昏迷的将领,显然不是普通部队。
"投降吧!"梁士彦高声喊道,"汉王仁厚,降者免死!"
回答他的是一支呼啸而来的箭矢,擦着他的脸颊飞过。章昭达放下长弓,独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给脸不要脸!"梁士彦大怒。这位年轻将领师从名将慕容绍宗,虽从军不久,但对骑兵战术运用极为娴熟。
他立刻下令:"鹰翔阵!骑射攻击!"
五千骑兵如展翅雄鹰般散开,将梁军残部团团围住。汉军骑兵保持距离,不断用弓箭射击,却不与梁军近身交战。这种战术让擅长近战的梁军精锐有力无处使,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伴一个个倒下。
章昭达望着近在咫尺的汉水,又看看被亲兵护在中央的兰钦,独眼中流下血泪。他单膝跪地,扶起昏迷的兰钦:"将军...末将无能..."
"投降!我们投降!"章昭达突然嘶吼着站起来,扔掉手中兵器,"但求善待我家将军!"
梁士彦挥手止住箭雨,满意地看着这批俘虏:"带走!这可是条大鱼!"
—————
汉军大营内,出现了诡异的一幕——许多汉军骑兵一人押送着五六个俘虏。刘璟站在高处俯瞰这一幕,不禁莞尔。这场景让他想起后世二战时的画面。
"大哥,战损统计完毕。"刘亮匆匆走来,"我军伤亡不足三千,歼灭梁军四万余,俘虏五万左右,其余溃散。"
刘璟点点头,突然问道:"那些俘虏,状态如何?"
"大多惶恐不安,担心被坑杀或充作奴隶。"刘亮回答,"毕竟这是惯例。"
刘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走,去看看我们的'客人'。"
俘虏营内,数万梁军士兵蜷缩在一起,眼中满是恐惧。当他们看到汉王亲临时,不少人直接跪地磕头,哀求饶命。
刘璟登上临时搭建的木台,清了清嗓子:"梁军的将士们!"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俘虏都抬头望向这位传说中的汉王。
"你我本是一衣带水,同为汉家子民。"刘璟声音洪亮,充满感染力,"梁主萧衍无故向我宣战,把你们派上战场,只为了他自己的威名!"
这番话如同一把利剑,刺入俘虏们心中。不少士兵想起家中老小,开始低声啜泣。
"梁军的兄弟们,你们想家吗?"刘璟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如同一记重锤,击垮了许多人的心理防线。营中顿时哭声一片,有人喊着父母的名字,有人念叨着妻儿。
刘璟等哭声稍歇,继续道:"按照我汉国惯例,战败投降者要送去会州挖矿三年,才能放归还家。"
此言一出,俘虏营顿时炸开了锅。会州在哪?挖矿三年还有命在?惊恐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不少人又开始磕头求饶。
刘璟抬手示意安静,等全场再次平静后,他突然提高声调:"但是!我刘玄德知道大家是被逼无奈才上战场。同为汉家儿郎,这次我法外开恩——放你们回家!"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几个呼吸,随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汉王仁慈!多谢汉王大恩大德!"的喊声响彻云霄。士兵们相拥而泣,有人甚至激动得昏厥过去。
"大家先吃顿饱饭,明天送你们回家!"刘璟说完,在一片感恩戴德的呼声中离开俘虏营。
——————
回到大帐,刘亮已经等候多时。他笑着迎上来:"大哥高明!放梁军回家,将我汉军仁义之名传播江南。日后汉梁再战,梁军必不肯出死力!"
刘璟突然板起脸:"道德(刘亮表字),看破不说破,还是好兄弟。"
刘亮顿时意识到失言,连忙要跪下请罪,却被刘璟一把扶住。
"听说抓到兰钦了?"刘璟转移话题。
刘亮点头:"正是,还有章昭达、欧阳頠等梁将,都关押在特别营帐。"
"放了。"刘璟轻描淡写地说,"所有不愿投降的南梁将领,统统放回去。"
刘亮大惊:"大王!就算不杀他们,也不能放虎归山啊!这岂不是资敌?"
刘璟望向帐外,目光似乎穿透时空。他不知道侯景什么时候南下,却知道陈庆之年事已高,知道南梁需要这些将领来维持局面。但他不能明说,只是淡淡道:"照做便是。"
刘亮还想争辩,但看到刘璟坚定的眼神,最终叹了口气:"臣...遵命。"
最终,只有大将鲁悉达因与汉将吴明彻有旧,被劝服投降。其余包括兰钦在内的南梁将领,都被通知明日释放。
夜深人静时,刘璟独自站在汉水边,望着南方的星空。他轻声自语:"萧衍啊萧衍,我这是在救你的江山...可惜你不会明白。"
月光下,汉水静静流淌,明天,数万梁军将士将带着汉王的"仁义"之名回到江南,而这颗种子,终将在未来结出刘璟期待的果实。
(《汉·高祖文皇帝本纪》北魏建武六年,高祖遣河西郡公杨檦按关中诸寺。檦察其侵民田,略妇孺,具以闻。高祖震怒,诏关陇灭佛:有罪僧,或斩,或配会州矿以赎罪。
是举触梁武帝萧衍。衍素佞佛,怒而命镇北将军兰钦将兵十万,北伐关中。高祖无惧,出陇右骑五万应之。梁军十万屯当阳,列阵拒汉军。
高祖乃命泾原郡公梁士彦将骑五千绝汉水,断其馈道;武威郡公库狄干、冯翊郡公侯莫陈悦将骑二万,隔绝梁军与诸郡县。梁军粮且尽,兰钦欲决死,直冲高祖中军。高祖镇定,麾骑合围。梁军以步当骑,大惧,溃走。汉军尾击,梁军死者众,将多被俘。
是役,汉军亡三千,歼敌四万,俘五万。高祖仁,念汉、梁同源,皆华夏裔,释俘使过江。梁将鲁悉达为吴国公吴明彻所说,归高祖。梁人传高祖威于江南,小儿夜啼,闻其名即止。)
八万梁军残部被汉军铁骑团团围住,战场上尸横遍野,断枪折戟随处可见。溃败已成定局,各军主将纷纷组织残兵向南突围,但汉军骑兵如狼群般紧追不舍。
梁将杜天合被数十汉骑围在中央,他的铠甲已经破碎,左臂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汩汩流血。他环顾四周,跟随自己的亲兵已经全部战死,只剩下他一人孤军奋战。
"汉王有令!"汉军大将库狄干横刀立马,冷峻的面容在夕阳下如同铁铸,"同为汉家儿郎,投降免死!"
杜天合喘息着,脑海中闪过出征前弟弟杜僧明的劝告:"北虏凶猛,不可力敌。"他嘴角扯出一丝苦笑,下意识摸了摸胸前的佛牌——那是弟弟为他求来的护身符。
"梁国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杜天合突然暴喝一声,挺起染血的长枪,单人向库狄干发起冲锋。
库狄干摇头叹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刀光一闪,杜天合的头颅飞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无头身躯仍保持着冲锋姿势,向前奔出数步才轰然倒地。
库狄干下马,亲手将杜天合的头颅与身躯合在一处。他沉默片刻,对亲卫道:"此人是个勇士,厚葬了吧。"说完翻身上马,继续率军追击溃逃的梁军。
不远处,汉军大将侯莫陈悦已经追上另一支梁军残部。这支军队由梁将卢安兴率领,士兵们惊恐地挤在一起,长矛向外,组成一个脆弱的圆阵。
"杀!一个不留!"侯莫陈悦可没库狄干那份怜悯,他直接率骑兵发起冲锋。
铁骑如潮水般涌来,卢安兴的步兵方阵如同待宰羔羊,被汉军骑兵轻易分割成数段。惨叫声中,梁军士兵一个个倒下,卢安兴本人也被数支长矛贯穿胸膛,当场毙命。
而在战场另一侧,李虎和吴明彻正围住一支试图突围的梁军。为首的梁将鲁悉达见逃生无望,竟直接坐在地上,高举双手:"降了降了!别杀我!"
李虎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哭笑不得地命人将其捆绑:"把这怂货送回后军大营!"
章昭达和欧阳頠护着昏迷的兰钦,带着最后几百名精锐亲兵向南突围。这些士兵都是兰钦多年培养的死士,即使败局已定,仍保持着严整的队形。
"再坚持一下!前面就是汉水了!"章昭达嘶哑着嗓子喊道,他的左眼被流矢射中,只用一块布条草草包扎。
就在他们即将抵达汉水岸边时,前方突然出现大队汉军骑兵——梁士彦率领的五千精骑已经封锁了渡口。
梁士彦骑在马上,眯眼打量着这支与众不同的残兵。他们败而不乱,还有人抬着一个昏迷的将领,显然不是普通部队。
"投降吧!"梁士彦高声喊道,"汉王仁厚,降者免死!"
回答他的是一支呼啸而来的箭矢,擦着他的脸颊飞过。章昭达放下长弓,独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给脸不要脸!"梁士彦大怒。这位年轻将领师从名将慕容绍宗,虽从军不久,但对骑兵战术运用极为娴熟。
他立刻下令:"鹰翔阵!骑射攻击!"
五千骑兵如展翅雄鹰般散开,将梁军残部团团围住。汉军骑兵保持距离,不断用弓箭射击,却不与梁军近身交战。这种战术让擅长近战的梁军精锐有力无处使,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伴一个个倒下。
章昭达望着近在咫尺的汉水,又看看被亲兵护在中央的兰钦,独眼中流下血泪。他单膝跪地,扶起昏迷的兰钦:"将军...末将无能..."
"投降!我们投降!"章昭达突然嘶吼着站起来,扔掉手中兵器,"但求善待我家将军!"
梁士彦挥手止住箭雨,满意地看着这批俘虏:"带走!这可是条大鱼!"
—————
汉军大营内,出现了诡异的一幕——许多汉军骑兵一人押送着五六个俘虏。刘璟站在高处俯瞰这一幕,不禁莞尔。这场景让他想起后世二战时的画面。
"大哥,战损统计完毕。"刘亮匆匆走来,"我军伤亡不足三千,歼灭梁军四万余,俘虏五万左右,其余溃散。"
刘璟点点头,突然问道:"那些俘虏,状态如何?"
"大多惶恐不安,担心被坑杀或充作奴隶。"刘亮回答,"毕竟这是惯例。"
刘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走,去看看我们的'客人'。"
俘虏营内,数万梁军士兵蜷缩在一起,眼中满是恐惧。当他们看到汉王亲临时,不少人直接跪地磕头,哀求饶命。
刘璟登上临时搭建的木台,清了清嗓子:"梁军的将士们!"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俘虏都抬头望向这位传说中的汉王。
"你我本是一衣带水,同为汉家子民。"刘璟声音洪亮,充满感染力,"梁主萧衍无故向我宣战,把你们派上战场,只为了他自己的威名!"
这番话如同一把利剑,刺入俘虏们心中。不少士兵想起家中老小,开始低声啜泣。
"梁军的兄弟们,你们想家吗?"刘璟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如同一记重锤,击垮了许多人的心理防线。营中顿时哭声一片,有人喊着父母的名字,有人念叨着妻儿。
刘璟等哭声稍歇,继续道:"按照我汉国惯例,战败投降者要送去会州挖矿三年,才能放归还家。"
此言一出,俘虏营顿时炸开了锅。会州在哪?挖矿三年还有命在?惊恐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不少人又开始磕头求饶。
刘璟抬手示意安静,等全场再次平静后,他突然提高声调:"但是!我刘玄德知道大家是被逼无奈才上战场。同为汉家儿郎,这次我法外开恩——放你们回家!"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几个呼吸,随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汉王仁慈!多谢汉王大恩大德!"的喊声响彻云霄。士兵们相拥而泣,有人甚至激动得昏厥过去。
"大家先吃顿饱饭,明天送你们回家!"刘璟说完,在一片感恩戴德的呼声中离开俘虏营。
——————
回到大帐,刘亮已经等候多时。他笑着迎上来:"大哥高明!放梁军回家,将我汉军仁义之名传播江南。日后汉梁再战,梁军必不肯出死力!"
刘璟突然板起脸:"道德(刘亮表字),看破不说破,还是好兄弟。"
刘亮顿时意识到失言,连忙要跪下请罪,却被刘璟一把扶住。
"听说抓到兰钦了?"刘璟转移话题。
刘亮点头:"正是,还有章昭达、欧阳頠等梁将,都关押在特别营帐。"
"放了。"刘璟轻描淡写地说,"所有不愿投降的南梁将领,统统放回去。"
刘亮大惊:"大王!就算不杀他们,也不能放虎归山啊!这岂不是资敌?"
刘璟望向帐外,目光似乎穿透时空。他不知道侯景什么时候南下,却知道陈庆之年事已高,知道南梁需要这些将领来维持局面。但他不能明说,只是淡淡道:"照做便是。"
刘亮还想争辩,但看到刘璟坚定的眼神,最终叹了口气:"臣...遵命。"
最终,只有大将鲁悉达因与汉将吴明彻有旧,被劝服投降。其余包括兰钦在内的南梁将领,都被通知明日释放。
夜深人静时,刘璟独自站在汉水边,望着南方的星空。他轻声自语:"萧衍啊萧衍,我这是在救你的江山...可惜你不会明白。"
月光下,汉水静静流淌,明天,数万梁军将士将带着汉王的"仁义"之名回到江南,而这颗种子,终将在未来结出刘璟期待的果实。
(《汉·高祖文皇帝本纪》北魏建武六年,高祖遣河西郡公杨檦按关中诸寺。檦察其侵民田,略妇孺,具以闻。高祖震怒,诏关陇灭佛:有罪僧,或斩,或配会州矿以赎罪。
是举触梁武帝萧衍。衍素佞佛,怒而命镇北将军兰钦将兵十万,北伐关中。高祖无惧,出陇右骑五万应之。梁军十万屯当阳,列阵拒汉军。
高祖乃命泾原郡公梁士彦将骑五千绝汉水,断其馈道;武威郡公库狄干、冯翊郡公侯莫陈悦将骑二万,隔绝梁军与诸郡县。梁军粮且尽,兰钦欲决死,直冲高祖中军。高祖镇定,麾骑合围。梁军以步当骑,大惧,溃走。汉军尾击,梁军死者众,将多被俘。
是役,汉军亡三千,歼敌四万,俘五万。高祖仁,念汉、梁同源,皆华夏裔,释俘使过江。梁将鲁悉达为吴国公吴明彻所说,归高祖。梁人传高祖威于江南,小儿夜啼,闻其名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