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王庭的夜空被千万颗星辰点亮,草原上的篝火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柔然贵族们围坐在铺着虎皮的矮几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欢笑声在夜风中飘荡。
"喝!为了可汗的胜利!"特勤提摩举起镶金的牛角杯,酒液在火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芒。
"为了可汗!"众人齐声应和,杯盏相撞声不绝于耳。
唯独坐在主位右侧的阏氏阿史德氏没有举杯。她纤细的手指抚摸着腰间悬挂的狼牙护身符,那是出征前丈夫亲手为她戴上的。三天了,整整三天没有收到前线任何消息,这在她丈夫领兵二十年的生涯中从未有过。
"阏氏为何不饮?"那摩醉眼朦胧地问道,"莫非是担心可汗?大可不必!三十万铁骑对阵八万汉军,就像雄鹰扑杀野兔一般简单。"
阿史德氏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特勤说笑了。我只是..."她的目光越过狂欢的人群,望向南方漆黑的夜空,"只是总觉得心神不宁。"
"哈哈哈!"提摩举拍着大腿笑道,"女人就是爱胡思乱想。来,我敬阏氏一杯!等可汗带着汉王刘璟的人头凯旋,咱们还要办更大的庆功宴!"
阿史德氏端起银杯轻抿一口,醇厚的马奶酒此刻却如同苦药般难以下咽。她借口身体不适提前离席,回到金帐后立刻召来了心腹侍卫。
"还是没有消息吗?"她低声问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侍卫摇了摇头:"斥候派出去五批,都没有回来。南边的天空...太安静了。"
阿史德氏的心沉了下去。她走到帐外,夜风吹起她的长发。草原的夜晚本该有狼嚎声,有虫鸣声,但此刻却寂静得可怕。她不知道的是,七十里外,七万汉军正在夜色掩护下向王庭疾驰。
---
"全军听令!"刘璟勒住战马,阴山王庭的轮廓已隐约可见。晨雾中,那座金顶大帐在朝阳下闪闪发光。"不留活口,杀绝令!"
七万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向毫无防备的王庭。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惊醒了宿醉的柔然人。
"敌袭!敌袭!"守夜的士兵刚发出警报,就被一支利箭贯穿咽喉。
小将刘云一马当先,长枪如龙,瞬间挑翻三名柔然武士。他今年不过二十三,刚被认为汉室宗亲,却在此次大战中收获了“白袍小将”的称号,一身银甲在晨光中耀眼夺目。
"保护阏氏!"提摩举衣衫不整地冲出帐篷,刚拔出弯刀,就被汹涌而来的汉军铁骑淹没。他的头颅高高飞起,眼中还凝固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阿史德氏早已被惊醒,她迅速穿上轻甲,手持短剑冲出金帐。眼前的景象让她浑身冰凉——汉军的旗帜如林,铁骑如潮,王庭的守卫像麦秆一样被收割。
"不可能...三十万大军怎么会..."她的喃喃自语被厮杀声淹没。
"阏氏快走!"两名侍卫拉着她向后山逃去。
"站住!"一声清喝传来。刘云策马拦住去路,枪尖滴血。"柔然阏氏?"
阿史德氏挺直腰背,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汉人小将,报上名来!"
"汉王帐下,刘云。"少年将军微微颔首,"投降可免一死。"
"柔然女子,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阿史德氏突然从袖中射出三枚毒镖。
刘云侧身闪过,长枪如闪电般刺出。阿史德氏低头避过致命一击,却被枪杆扫中肩膀,踉跄后退。
"最后机会。"刘云冷声道。
回答他的是阿史德氏凌厉的剑光。两人交手两三招,最终刘云一记回马枪刺穿她的胸膛。
"可汗...夫君..."阿史德氏跪倒在地,鲜血染红了她华美的衣袍。她望向南方的天空,眼中最后一滴泪滑落,"原来...你已先我一步..."
刘云默默拔出长枪,看着这位以聪慧闻名的阏氏倒在血泊中。他没有丝毫怜悯,转身杀向其他抵抗者。
屠杀持续到正午。五千柔然人无一幸免,鲜血染红了阴山的草原。刘璟骑着黑色战马巡视战场,满意地点点头。
"筑京观。"他简短下令。
汉军士兵开始收集首级,在阴山南麓垒起一座骇人的金字塔。刘璟亲自挑选了一块平整的巨石,命工匠打磨成碑。
"拿刻刀来。"他挽起袖子,亲手在石碑上刻下诗句。铁器与石头摩擦的声音刺耳而沉重,每一笔都仿佛在书写历史的判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刻完最后一笔,刘璟退后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阳光照在石碑上,那些字迹仿佛有了生命,在血与火中熠熠生辉。
"好诗!"军师长孙俭赞叹道,"汉王文韬武略,实乃天授!"
刘璟没有回答。他转身面对集结的汉军将士,看到他们脸上混合着疲惫与亢奋的神情。这些跟随他转战千里的士兵,此刻眼中燃烧着同样的火焰。
"将士们!"刘璟的声音在阴山间回荡,"今日我们在此立碑,不仅是为了纪念胜利,更是向天下宣告——汉家的威严,不容胡马践踏!"
"汉军威武!汉王万岁!"七万人齐声高呼,声震九霄。
刘璟突然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将士们先是一愣,随即齐声应和:"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粗犷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有人开始拥抱身边的战友,有人跪地痛哭。他们中许多人已经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
就在这时,刘云捧着一个镶满宝石的金匣走来,单膝跪地:"汉王,末将在可汗金帐中寻得此物。"
刘璟打开金匣,一柄造型奇特的弯刀静静躺在红绸上。刀鞘纯金打造,刀柄镶嵌着七颗祖母绿,在阳光下闪烁着妖异的光芒。
"柔然可汗的金刀!"长孙俭惊呼,"传说此刀是匈奴单于传承下来的神器!"
刘璟拔出金刀,刀身寒光凛冽,上面刻满古老的符文。他高举金刀,阳光透过刀锋折射,金光覆盖刘璟的全身,宛如天神下凡。
"天命归汉!"长孙俭突然跪拜在地,声音颤抖,"金刀之谶今日应验!"
刘璟眯起眼睛:"什么金刀之谶?"
长孙俭激动地说:"民间早有传言:'金刀现,圣人出'。汉王今日得此神器,正是上天昭示——您才是终结乱世、一统天下的真命天子!"
刘璟沉默片刻,突然仰天大笑。他将金刀收入鞘中,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士:"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让这预言成真!"
与此同时,汉军在敕勒川大破柔然三十万铁骑、血洗阴山王庭的消息,正以惊人的速度传遍天下。
---
泰山脚下,宇文泰的中军大帐内。
"什么?!"宇文泰猛地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杯被震落在地,"刘璟仅用八万人就全歼了柔然三十万铁骑?"
跪在地上的斥候头也不敢抬:"千真万确,大冢宰。柔然可汗战死,王庭被屠,首级筑了京观..."
宇文泰脸色阴晴不定,挥手让斥候退下。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阴山位置:"刘璟...好一个刘璟..."
谋士卢辩低声道:"大冢宰,刘璟此战威震北疆,恐怕接下来..."
"我知道。"宇文泰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忌惮,"传令下去,加紧对贺拔岳的攻势。刘璟...现在他才是头号大敌。"
---
同一时刻,楚王贺拔岳的营帐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好!打得好!"贺拔岳拍着大腿大笑,络腮胡子随着笑声抖动,"刘璟这小子,不愧是天下英雄!三十万胡骑啊,哈哈哈!"
大将若干惠也笑道:"柔然经此一役,百年内难以恢复元气。刘璟此举,实乃为中原除一大患。"
贺拔岳突然收敛笑容,若有所思:"阿惠,你说...刘璟下一步会怎么走?"
若干惠捋着胡须:"依我看,他定会趁势南下。大冢宰...恐怕要睡不着觉喽。"
贺拔岳眼中精光一闪:"传令三军,加强戒备。另外...让我妹妹亲自去,给刘璟送份贺礼去。"
---
千里之外的江州城楼,陈庆之凭栏远望,手中握着刚刚收到的战报。
"三十万...八万…”他轻声自语,白袍在江风中猎猎作响,"刘璟啊刘璟,你总是能给人惊喜。"
副将侯安都问道:"刺史似乎...并不高兴?"
陈庆之摇头苦笑:"非也。只是感慨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刘璟此战,已奠定其北方霸主的地位。假以时日..."
他没有说完,但侯安都明白他的意思。梁国与汉国虽暂时相安无事,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真想再与他一战啊。"陈庆之突然说道,眼中燃起久违的战意,"传令水军,加强操练。"
---
阴山之上,刘璟独立碑前。远处,汉军正在拔营,准备凯旋。长孙俭走来,恭敬行礼:"汉王,一切准备就绪。"
刘璟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那座用五千首级垒成的京观和巍峨的石碑。风吹过草原,带来淡淡的血腥味。
"走吧。"他转身走向等待的黑色战马,"该回家了。"
在他腰间,柔然可汗的金刀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在夕阳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汉高祖本纪》高祖提兵八万,北征柔然。军次敕勒川,猝遇柔然三十万之众伏焉。敌势汹涌,众皆惶惧,独高祖镇定如常。乃效先祖却月阵,布列严整,以逸待劳。柔然冲击,阵坚不可破,杀伤甚众。
夜,高祖命渤海郡王高敖曹,领玄甲万骑,衔枚疾走,夜袭柔然大营。敖曹骁勇,所部锐不可当,营中柔然兵猝不及防,大乱奔溃,遂遁老鹰峡。
高祖复遣江阴侯刘云,率骑五十。云至峡口,以乡音呼噪,惑敌心智。又密联突厥伊利可汗,约为内应。至战,内外夹击,柔然兵首尾不能相顾,遂一战而覆灭。
事平,高祖登阴山,勒石纪功,昭示四海。江阴侯献所获可汗金刀。楚国公长孙俭见状,振臂高呼曰:“金刀之谶,今日验矣!”
由是,高祖威名远播,震慑华夏。)
"喝!为了可汗的胜利!"特勤提摩举起镶金的牛角杯,酒液在火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芒。
"为了可汗!"众人齐声应和,杯盏相撞声不绝于耳。
唯独坐在主位右侧的阏氏阿史德氏没有举杯。她纤细的手指抚摸着腰间悬挂的狼牙护身符,那是出征前丈夫亲手为她戴上的。三天了,整整三天没有收到前线任何消息,这在她丈夫领兵二十年的生涯中从未有过。
"阏氏为何不饮?"那摩醉眼朦胧地问道,"莫非是担心可汗?大可不必!三十万铁骑对阵八万汉军,就像雄鹰扑杀野兔一般简单。"
阿史德氏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特勤说笑了。我只是..."她的目光越过狂欢的人群,望向南方漆黑的夜空,"只是总觉得心神不宁。"
"哈哈哈!"提摩举拍着大腿笑道,"女人就是爱胡思乱想。来,我敬阏氏一杯!等可汗带着汉王刘璟的人头凯旋,咱们还要办更大的庆功宴!"
阿史德氏端起银杯轻抿一口,醇厚的马奶酒此刻却如同苦药般难以下咽。她借口身体不适提前离席,回到金帐后立刻召来了心腹侍卫。
"还是没有消息吗?"她低声问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侍卫摇了摇头:"斥候派出去五批,都没有回来。南边的天空...太安静了。"
阿史德氏的心沉了下去。她走到帐外,夜风吹起她的长发。草原的夜晚本该有狼嚎声,有虫鸣声,但此刻却寂静得可怕。她不知道的是,七十里外,七万汉军正在夜色掩护下向王庭疾驰。
---
"全军听令!"刘璟勒住战马,阴山王庭的轮廓已隐约可见。晨雾中,那座金顶大帐在朝阳下闪闪发光。"不留活口,杀绝令!"
七万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向毫无防备的王庭。马蹄声震得大地颤抖,惊醒了宿醉的柔然人。
"敌袭!敌袭!"守夜的士兵刚发出警报,就被一支利箭贯穿咽喉。
小将刘云一马当先,长枪如龙,瞬间挑翻三名柔然武士。他今年不过二十三,刚被认为汉室宗亲,却在此次大战中收获了“白袍小将”的称号,一身银甲在晨光中耀眼夺目。
"保护阏氏!"提摩举衣衫不整地冲出帐篷,刚拔出弯刀,就被汹涌而来的汉军铁骑淹没。他的头颅高高飞起,眼中还凝固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阿史德氏早已被惊醒,她迅速穿上轻甲,手持短剑冲出金帐。眼前的景象让她浑身冰凉——汉军的旗帜如林,铁骑如潮,王庭的守卫像麦秆一样被收割。
"不可能...三十万大军怎么会..."她的喃喃自语被厮杀声淹没。
"阏氏快走!"两名侍卫拉着她向后山逃去。
"站住!"一声清喝传来。刘云策马拦住去路,枪尖滴血。"柔然阏氏?"
阿史德氏挺直腰背,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汉人小将,报上名来!"
"汉王帐下,刘云。"少年将军微微颔首,"投降可免一死。"
"柔然女子,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阿史德氏突然从袖中射出三枚毒镖。
刘云侧身闪过,长枪如闪电般刺出。阿史德氏低头避过致命一击,却被枪杆扫中肩膀,踉跄后退。
"最后机会。"刘云冷声道。
回答他的是阿史德氏凌厉的剑光。两人交手两三招,最终刘云一记回马枪刺穿她的胸膛。
"可汗...夫君..."阿史德氏跪倒在地,鲜血染红了她华美的衣袍。她望向南方的天空,眼中最后一滴泪滑落,"原来...你已先我一步..."
刘云默默拔出长枪,看着这位以聪慧闻名的阏氏倒在血泊中。他没有丝毫怜悯,转身杀向其他抵抗者。
屠杀持续到正午。五千柔然人无一幸免,鲜血染红了阴山的草原。刘璟骑着黑色战马巡视战场,满意地点点头。
"筑京观。"他简短下令。
汉军士兵开始收集首级,在阴山南麓垒起一座骇人的金字塔。刘璟亲自挑选了一块平整的巨石,命工匠打磨成碑。
"拿刻刀来。"他挽起袖子,亲手在石碑上刻下诗句。铁器与石头摩擦的声音刺耳而沉重,每一笔都仿佛在书写历史的判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刻完最后一笔,刘璟退后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阳光照在石碑上,那些字迹仿佛有了生命,在血与火中熠熠生辉。
"好诗!"军师长孙俭赞叹道,"汉王文韬武略,实乃天授!"
刘璟没有回答。他转身面对集结的汉军将士,看到他们脸上混合着疲惫与亢奋的神情。这些跟随他转战千里的士兵,此刻眼中燃烧着同样的火焰。
"将士们!"刘璟的声音在阴山间回荡,"今日我们在此立碑,不仅是为了纪念胜利,更是向天下宣告——汉家的威严,不容胡马践踏!"
"汉军威武!汉王万岁!"七万人齐声高呼,声震九霄。
刘璟突然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将士们先是一愣,随即齐声应和:"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粗犷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有人开始拥抱身边的战友,有人跪地痛哭。他们中许多人已经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
就在这时,刘云捧着一个镶满宝石的金匣走来,单膝跪地:"汉王,末将在可汗金帐中寻得此物。"
刘璟打开金匣,一柄造型奇特的弯刀静静躺在红绸上。刀鞘纯金打造,刀柄镶嵌着七颗祖母绿,在阳光下闪烁着妖异的光芒。
"柔然可汗的金刀!"长孙俭惊呼,"传说此刀是匈奴单于传承下来的神器!"
刘璟拔出金刀,刀身寒光凛冽,上面刻满古老的符文。他高举金刀,阳光透过刀锋折射,金光覆盖刘璟的全身,宛如天神下凡。
"天命归汉!"长孙俭突然跪拜在地,声音颤抖,"金刀之谶今日应验!"
刘璟眯起眼睛:"什么金刀之谶?"
长孙俭激动地说:"民间早有传言:'金刀现,圣人出'。汉王今日得此神器,正是上天昭示——您才是终结乱世、一统天下的真命天子!"
刘璟沉默片刻,突然仰天大笑。他将金刀收入鞘中,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士:"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让这预言成真!"
与此同时,汉军在敕勒川大破柔然三十万铁骑、血洗阴山王庭的消息,正以惊人的速度传遍天下。
---
泰山脚下,宇文泰的中军大帐内。
"什么?!"宇文泰猛地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杯被震落在地,"刘璟仅用八万人就全歼了柔然三十万铁骑?"
跪在地上的斥候头也不敢抬:"千真万确,大冢宰。柔然可汗战死,王庭被屠,首级筑了京观..."
宇文泰脸色阴晴不定,挥手让斥候退下。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阴山位置:"刘璟...好一个刘璟..."
谋士卢辩低声道:"大冢宰,刘璟此战威震北疆,恐怕接下来..."
"我知道。"宇文泰打断他,眼中闪过一丝忌惮,"传令下去,加紧对贺拔岳的攻势。刘璟...现在他才是头号大敌。"
---
同一时刻,楚王贺拔岳的营帐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好!打得好!"贺拔岳拍着大腿大笑,络腮胡子随着笑声抖动,"刘璟这小子,不愧是天下英雄!三十万胡骑啊,哈哈哈!"
大将若干惠也笑道:"柔然经此一役,百年内难以恢复元气。刘璟此举,实乃为中原除一大患。"
贺拔岳突然收敛笑容,若有所思:"阿惠,你说...刘璟下一步会怎么走?"
若干惠捋着胡须:"依我看,他定会趁势南下。大冢宰...恐怕要睡不着觉喽。"
贺拔岳眼中精光一闪:"传令三军,加强戒备。另外...让我妹妹亲自去,给刘璟送份贺礼去。"
---
千里之外的江州城楼,陈庆之凭栏远望,手中握着刚刚收到的战报。
"三十万...八万…”他轻声自语,白袍在江风中猎猎作响,"刘璟啊刘璟,你总是能给人惊喜。"
副将侯安都问道:"刺史似乎...并不高兴?"
陈庆之摇头苦笑:"非也。只是感慨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刘璟此战,已奠定其北方霸主的地位。假以时日..."
他没有说完,但侯安都明白他的意思。梁国与汉国虽暂时相安无事,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真想再与他一战啊。"陈庆之突然说道,眼中燃起久违的战意,"传令水军,加强操练。"
---
阴山之上,刘璟独立碑前。远处,汉军正在拔营,准备凯旋。长孙俭走来,恭敬行礼:"汉王,一切准备就绪。"
刘璟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那座用五千首级垒成的京观和巍峨的石碑。风吹过草原,带来淡淡的血腥味。
"走吧。"他转身走向等待的黑色战马,"该回家了。"
在他腰间,柔然可汗的金刀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在夕阳下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汉高祖本纪》高祖提兵八万,北征柔然。军次敕勒川,猝遇柔然三十万之众伏焉。敌势汹涌,众皆惶惧,独高祖镇定如常。乃效先祖却月阵,布列严整,以逸待劳。柔然冲击,阵坚不可破,杀伤甚众。
夜,高祖命渤海郡王高敖曹,领玄甲万骑,衔枚疾走,夜袭柔然大营。敖曹骁勇,所部锐不可当,营中柔然兵猝不及防,大乱奔溃,遂遁老鹰峡。
高祖复遣江阴侯刘云,率骑五十。云至峡口,以乡音呼噪,惑敌心智。又密联突厥伊利可汗,约为内应。至战,内外夹击,柔然兵首尾不能相顾,遂一战而覆灭。
事平,高祖登阴山,勒石纪功,昭示四海。江阴侯献所获可汗金刀。楚国公长孙俭见状,振臂高呼曰:“金刀之谶,今日验矣!”
由是,高祖威名远播,震慑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