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幕后?不,从此走向幕前!-《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晋阳时报》民国二年五月十五日头版

  长治百万灾黎奋起自救官民同心共绘新天图

  (本报特派记者文翰长治急电)

  长治讯:自春徂夏,三晋大地饱受旱魃肆虐,尤以上党盆地长治为甚。赤地千里,禾苗焦枯,百万生灵倒悬于水火!然记者近日深入长治,所见所闻,非尽悲歌,更有官民同心、破釜沉舟、再造桑梓之壮烈气象!一场史无前例的自救图存运动,正于上党故地如火如荼展开。

  总纲擘画,县长力挽天倾:

  新任县长林永年甫一上任,即面临此千年未有之危局。林县长未蹈常袭故,更拒坐等外援,毅然提出“以工代赈、兴修命脉、自救自强”之策。其核心有二:一曰修通衢,集全县之力,修筑长治直通太原之高标准水泥公路,全长220里,以通商脉、活经济;二曰兴水利,规划于境内择要害处兴建大型水库十座,开荒垦田二百万亩,引水灌溉五十万亩,以固长治粮仓根本,永绝旱魃之患!此两项工程,耗资预估高达银元四百五十万之巨!

  金融活水,夫人巧筑金桥:

  如此巨资,县库空虚,省府亦难。林县长之贤内助、晋兴银行总经理苏婉贞女士,巾帼不让须眉,以超卓魄力与金融智慧,承销发行“长治—太原公路建设债券”(一百五十万元)及“长治水利垦荒建设债券”(三百万元)。两项债券年息优厚(公路六厘、水利六厘半),更附优先通行权、公路沿线土地开发优先权、新垦良田优先租佃/赎买权、水库附属产业经营权等重利!晋兴银行以其雄厚资本与卓著信誉提供全额担保。消息甫出,全县震动!

  万民响应,共襄义举:

  本月上旬,林县长于县衙前广场召开全县自救动员大会,士农工商、保甲乡民逾万人与会。大会现场,群情激昂!本邑巨绅王守业、周大富,商会魁首李德福,工商翘楚赵、钱、孙诸掌柜率先认巨资购券。数百保长代表各乡踊跃认捐,言明回村即发动乡民。更有普通农户、工匠,倾其积蓄,认购十元、数十元小额债券,言道:“非仅为利,更为子孙搏一活路!”晋兴银行各号前连日排起长龙,算珠脆响不绝于耳。四百五十万债券,非摊派之重负,已成万民同心之号角!

  老弱得所,仁政泽被:

  大工兴举,壮者奋力于野。林县长亦未忘嗷嗷待哺之老弱妇孺。县府已启封常平仓,按户造册,优先保障无劳力之家每日两顿稀粥。更于各乡设立粥棚、医药点,收容病弱孤残。林县长幼子林砚,年方六龄,竟也组织本村少年团,于林家村专设收容点,接纳灾区数万少年,供其食宿,并延师授业、传习技艺,令稚子有所依,未来有所望。仁心仁政,于灾年更显珍贵。

  结语:

  天灾无情,长治有义!林县长夫妇擘画引领,晋兴银行鼎力支撑,全县士绅工商解囊,万千黎庶挥汗。筑路开山之锤响彻山谷,修渠引水之号回荡平川。四百五十万银元债券,非仅数字,实乃长治人自救之决心与智慧所凝!其路虽艰,其志已彰。长治能否于绝境中闯出生天?本报将持续关注此惊天动地之自救伟业!

  -----------------

  《晋阳时报》民国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二版

  长治抗灾伟业追踪:

  辛安泉水库锁蛟龙万民挥汗筑金途

  (本报特派记者文翰长治续讯)

  本报刊登长治官民同心抗灾壮举后,引起省内外广泛关注。记者再赴长治,目睹各项工程已如离弦之箭,迅猛推进。

  水利先锋:辛安泉水库水库昼夜赶工

  记者首抵潞城辛安泉水库水库工地。但见U形峡谷中,人声鼎沸,号子震天!数千壮丁赤膊上阵,挥动工业区新制钢钎大锤,于峡谷最窄处奋力开凿坝基基坑。巨大条石经滚木绳索牵引,正一寸寸挪向坝址。据工头介绍,此坝址乃林县长幼子林砚以神乎其技之堪舆术选定,两岸天然巨岩为基,省工省料且坚固异常。更令人惊叹者,涧底深处,依林砚指点开凿之竖井已深达数丈,清冽泉水喷涌而出,水量丰沛,足证其水脉勘察之精准!此泉将成水库旱季之不竭源泉。工地上,“锁住蛟龙,泽被苍生”之标语格外醒目。

  路通血脉:水泥官道初现雏形

  转赴长治—太原公路起点段。昔日黄土官道已被拓宽近倍,大量民夫正以石磙夯压路基,尘土飞扬却秩序井然。工务科人员持水平仪、皮尺,严格校准坡度与宽度。不远处,工业区烧制之水泥已堆成小山,搅拌场初具规模。据闻,晋兴银行承销之公路债券热销,资金源源到位,工程得以全速推进。商会李德福会长亲临督看自家认购路段,抚掌笑道:“此路一通,我潞绸朝发长治,夕抵太原,指日可待!”

  老幼得安:林家村成希望绿洲

  记者再访林家村少年团收容点。数千名灾区孩童,按医疗、军事、农工、教育等志向分队,井然有序。朗朗读书声、木工刨削声、操练口号声交织一片。六龄团长林砚携猛禽“京哥”、豹“刺客”巡视其间,孩童眼中惧色渐消,代之以信赖与朝气。村中妇孺亦组织起来,为工地赶制干粮、缝补衣物。此地已成灾荒中罕见之希望绿洲。

  结语:

  锤凿声声,是向旱魃宣战之鼓点;号子阵阵,乃万民同心之凯歌。债券热销保障了钱粮,堪舆术优化了工程,万民挥汗夯实了根基。长治自救之路,虽万里征程方启跬步,然其气魄之雄、谋划之精、人心之齐,已令观者动容。下期报道,将聚焦辛安泉水库之精密陶管灌溉网络及新垦梯田盛况。

  -----------------

  《晋阳时报》民国二年六月十日三版

  长治抗灾伟业追踪(三):

  陶管暗渠润新田梯田层叠绿荒山

  (本报特派记者文翰长治再讯)

  长治官民抗灾自救,其志可嘉,其行更速。记者此番探访重点,乃辛安泉水库下游新垦区及配套水利之鬼斧神工。

  荒滩变沃土:两百万亩垦殖如火如荼

  出卧龙峡水库工地,顺浊漳河而下,昔日广袤荒芜之“盐碱滩”,今已人声鼎沸,镐锄如林!数万壮丁,以保甲为序,分区推进。特制开荒镐劈开板结硬土,铁锹飞舞,条石垒埂。妇女老幼紧随其后,耙平土地,捡拾碎石。目之所及,大片新翻之沃土在焦渴大地上不断延展,规整田垄初具规模。老农抚摸着疏松的新土,泪光闪烁:“盼了一辈子好地,没想到旱魔逼着咱自己开出来了!”

  水脉神工:重力自流润梯田

  更令人拍案叫绝者,乃服务于新垦区及丘陵梯田之灌溉系统。记者随水把头行至丘陵地带,但见新辟梯田,层叠而上,宛如天阶。其灌溉之法,堪称奇思妙想:

  1.暗渠输水:自水库高位出水口,巨大陶制干管深埋地下,沿山脊自然下降。此管线路径,据传亦经林砚勘察反复推演,取其坡度最稳、岩层最坚、施工最省之径。

  2.分级控流:干管至梯田区高点分水总闸,再分数条支管沿等高线延伸。每条支管复分出更细陶制毛细管,如神经末梢,精准铺设至每一层梯田最高端之入水口。

  3.自流灌溉:阀门开启,库水凭重力势能,无声潜行于陶管之中,自最高层梯田入水口汩汩涌出,自上而下,逐层浸润!无需人力提灌,省水省力至极。工头陈老栓赞不绝口:“小少爷(林砚)这看水的本事,真神了!管子埋哪儿,水就听话流哪儿,一层浇完下一层,跟活龙似的!”

  4.陶管精工:工业区日夜赶制之陶管,长三尺,径半尺,釉面光滑,承插接口处以桐油灰密封,坚固防渗。铺设现场,工匠一丝不苟,对接抹缝,深埋夯实。

  万民期许:

  新垦之田得此隐形水龙滋养,虽值盛夏,已有零星耐旱作物试种,点点新绿顽强钻出。农人蹲在田埂,摩挲着湿润的陶管入水口,眼中满是憧憬:“等水库蓄上水,这管子一开,咱这新田就是旱涝保收的宝地!债券买得值!”

  结语:

  长治抗灾,非止于苟活,更志在新生!十座水库锁蛟龙,百里通衢连四方,两百万亩新田育希望,精密陶管引甘霖。官有良策,民有伟力,金融活水,堪舆点睛。当荒山披上绿阶,当清泉潜入地下润泽无声,长治人正以空前智慧与汗水,于绝境中重塑家园!其路也艰,其志也坚,其成可期!本报将继续见证此再造山河之壮举。

  -----------------

  林砚捏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晋阳时报》,小嘴张成了O型,粉雕玉琢的小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和一丝丝被抓包的懊恼:

  “哇嘈!这文翰记者什么来头?

  连水脉勘察、堪舆术都给我抖搂出来了?”

  他啪地把报纸拍在书案上,原地蹦了两下,抓了抓自己柔软的头发,“本少爷就想苟在幕后,闷声发大财,悄悄用棋盘攒气运啊!这下好了,六岁神童、堪舆点穴,全山西都知道林家村有个小妖怪了!”

  他郁闷地趴在桌上,下巴枕着手臂,黑葡萄似的眼珠滴溜溜乱转。

  “唉…”林砚长长叹了口气,小大人似的摇摇头,“报纸都印出来了,想捂也捂不住了。苟是苟不住了。”

  他猛地直起身,眼中那点懊恼瞬间被一种破罐子破摔、或者说被逼到台前的光所取代,甚至还带上了一丝狡黠和兴奋。

  “行吧!既然躲不过,那就大大方方走到台前!”

  他跳下椅子,走到支摘窗前,看着远处工业区隐约的烟柱和更远处开荒工地扬起的尘烟,小小的身躯挺得笔直,嘴角勾起一抹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带着点狂气的弧度,“神童就神童,堪舆大师就堪舆大师!这名声,不用白不用!正好更方便我拉人下棋攒气运了!”

  他转身,对着空中盘旋的京哥和门口的恶来小手一挥,仿佛在指挥千军万马:

  “京哥!去,给本少爷把这张泄密的报纸撕了!

  恶来!走,巡工地去!

  让那些新来的工头、把头们,都来见识见识本少爷的神通!

  以后找水脉、定坝址、开荒引泉,想省工省力?

  嘿嘿,先陪本少爷玩一把再说!”

  苟着发育的日子结束了,六岁的神童林砚,正式从林家村的幕后,走向了长治救灾、乃至未来更广阔舞台的聚光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