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林的喧嚣,已从最初的鬼哭狼嚎沉淀成一种粗粝、沉重的呼吸声。
碗口粗的树干上,被新兵们攀爬、撞击留下的新鲜擦痕清晰可见,泥地更是被踩踏得如同铁板,只在边缘顽强地钻出几丛野草。
空气里松脂味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汗味、尘土味。
还有一种被硬生生压榨出来的、带着血腥气的韧劲。
林砚小小的身影跟在三舅苏承勇身边,走在临时踩出的“校场”边缘。
他穿着干净利落的小褂子,大眼睛好奇地扫视着眼前的一切。
二十多天的“剔骨”,效果惊人。
场地上,一千五百名新兵被分成若干小队,在尖刀队员冷酷的喝令下,重复着单调却致命的动作。
没有枪炮,只有削尖的木棍代替长枪,沉重的石锁替代力量训练,还有那仿佛永远跑不完的负重越野,绕着这偌大的槐树林,一圈又一圈。
“嗬!嗬!嗬!”一队新兵正两人一组,扛着碗口粗、丈许长的湿沉圆木,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
汗水糊了满脸,脖颈青筋暴起,每一次落脚都溅起泥浆,沉重的喘息如同破旧的风箱。
旁边,另一队人正练习着“突刺”,木棍的尖端被削得锐利,每一次前刺都带着一股狠劲,伴随着嘶哑的吼声,刺向草扎的假人。
动作虽显笨拙,但那股子被逼出来的凶悍之气,已初具雏形。
苏承勇背着手,眉头却锁得死紧。
他目光扫过那些简陋的木棍和石锁,又落在几个尖刀队员腰间挎着的、显得格外刺眼的大刀片上,最终沉沉叹了口气,低声对身边的林砚道:“砚儿,你看,二十多天,这帮兔崽子总算有点人样了,骨头是硬了点。可这空着手、拿着烧火棍……算哪门子的兵?总不能真指望靠大刀片子去挡枪子儿吧?石头那边保安团也是一样,缺家伙什,心里不踏实啊。”
林砚仰着小脸,看着三舅紧锁的眉头和眼底深深的忧虑。
他小手拽了拽苏承勇的衣角,声音清脆,带着孩童特有的天真,说出的话却让苏承勇心头一跳:
“三舅,愁武器呀?砚儿有个笨办法,您听听看?”
苏承勇低头,看着这个早慧得不像话的小外甥:“哦?快说说!”
林砚眨眨眼,指向远处那些正在操练的新兵:“您看,他们练得这么辛苦,是为了啥?”
“保境安民啊!”苏承勇脱口而出。
“对呀!”林砚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认真,“保境安民,光靠咱治安队和保安团这几千人,够吗?晋城这么大,村镇这么多。坏人可不挑地方闹事。”
他顿了顿,小大人似的背起手,模仿着大人思考的模样:“三舅,您这次领着大伙儿救灾,不是跟好多乡长、镇长、村长都‘对赌’签了约嘛?他们可都欠着您人情,也指着您护他们平安呢。”
苏承勇眼睛微微一亮,似乎抓住了点什么:“嗯,是签了不少共建的契书,他们出粮出人协助救灾,我们负责恢复秩序!”
“这就对啦!”
林砚一拍小手,声音拔高了一点,引得附近一个尖刀队员侧目看了一眼,又迅速转回头去,“您乘着这股热乎劲儿,再跟他们签一个‘警民共建治安协议’!内容嘛,简单:就说为了晋城久安,晋城县警察局要在每个乡镇派驻一个治安连,每个村子派驻一个治安班!除了日常抓坏人、管治安,”
林砚的小手指了指操练场,“最重要的,是帮他们把村里的壮丁也组织起来,练一练!就像尖刀哥哥们练新兵这样,教点保家护村的本事!这叫全民皆兵!”
“全民皆兵”苏承勇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心脏怦怦直跳。
这念头太大胆,太诱人了!
林砚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像在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三舅,您想啊,签了这个协议,就等于把晋城县、训练民兵,这是给他们撑腰,他们求之不得!然后嘛,”他狡黠地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您就拿着这一大摞盖满了红手印的‘警民共建治安协议’,直接去省城找阎长官!”
“阎长官?”苏承勇心头一震。
“对呀!”林砚用力点头,“您就跟阎长官说:长官!您看!晋城百姓都心向治安,渴望安定!我们警察局响应号召,计划全面下沉力量,组织民防,把晋城打造成铁板一块!可这手里没家伙乡亲们心里慌啊!空着手,怎么保境安民?怎么替您守好这晋东南的门户?您看是不是特批点淘汰下来的旧枪旧炮?哪怕一人发根烧火棍,哦不,发条正经的枪也好啊!”
林砚模仿着大人汇报的语气,稚嫩的声音里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逻辑:“阎长官现在跟咱们是一条心(气运绑定),又正需要晋城安稳给他做脸面。您拿着这代表整个晋城民意的协议去哭穷,去要枪要炮,他老人家能不批?这不比您空着手去求,强一百倍?这叫师出有名,众望所归!”
苏承勇彻底愣住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才到自己腰间高的小人儿,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远超年龄的智慧光芒。
槐树林里新兵们操练的呼喝声、沉重的脚步声仿佛都远去了,只有林砚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师出有名,众望所归,拿着整个晋城基层的“请愿书”去省府要枪!
这哪里是笨办法?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一丝狂喜,如同破开乌云的阳光,猛地照亮了苏承勇连日来因武器短缺而阴霾密布的心头。
他看着林砚,大手重重地按在小外甥的肩膀上,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好!好一个‘警民共建’,好一个‘全民皆兵’,好一个师出有名!砚儿,你这脑袋瓜子,真是块宝!三舅知道怎么做了!”
他猛地抬头,望向喧嚣的训练场,望向那些汗流浃背、与木棍石锁较劲的新兵,眼中燃起前所未有的炽热光芒。
碗口粗的树干上,被新兵们攀爬、撞击留下的新鲜擦痕清晰可见,泥地更是被踩踏得如同铁板,只在边缘顽强地钻出几丛野草。
空气里松脂味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汗味、尘土味。
还有一种被硬生生压榨出来的、带着血腥气的韧劲。
林砚小小的身影跟在三舅苏承勇身边,走在临时踩出的“校场”边缘。
他穿着干净利落的小褂子,大眼睛好奇地扫视着眼前的一切。
二十多天的“剔骨”,效果惊人。
场地上,一千五百名新兵被分成若干小队,在尖刀队员冷酷的喝令下,重复着单调却致命的动作。
没有枪炮,只有削尖的木棍代替长枪,沉重的石锁替代力量训练,还有那仿佛永远跑不完的负重越野,绕着这偌大的槐树林,一圈又一圈。
“嗬!嗬!嗬!”一队新兵正两人一组,扛着碗口粗、丈许长的湿沉圆木,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
汗水糊了满脸,脖颈青筋暴起,每一次落脚都溅起泥浆,沉重的喘息如同破旧的风箱。
旁边,另一队人正练习着“突刺”,木棍的尖端被削得锐利,每一次前刺都带着一股狠劲,伴随着嘶哑的吼声,刺向草扎的假人。
动作虽显笨拙,但那股子被逼出来的凶悍之气,已初具雏形。
苏承勇背着手,眉头却锁得死紧。
他目光扫过那些简陋的木棍和石锁,又落在几个尖刀队员腰间挎着的、显得格外刺眼的大刀片上,最终沉沉叹了口气,低声对身边的林砚道:“砚儿,你看,二十多天,这帮兔崽子总算有点人样了,骨头是硬了点。可这空着手、拿着烧火棍……算哪门子的兵?总不能真指望靠大刀片子去挡枪子儿吧?石头那边保安团也是一样,缺家伙什,心里不踏实啊。”
林砚仰着小脸,看着三舅紧锁的眉头和眼底深深的忧虑。
他小手拽了拽苏承勇的衣角,声音清脆,带着孩童特有的天真,说出的话却让苏承勇心头一跳:
“三舅,愁武器呀?砚儿有个笨办法,您听听看?”
苏承勇低头,看着这个早慧得不像话的小外甥:“哦?快说说!”
林砚眨眨眼,指向远处那些正在操练的新兵:“您看,他们练得这么辛苦,是为了啥?”
“保境安民啊!”苏承勇脱口而出。
“对呀!”林砚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认真,“保境安民,光靠咱治安队和保安团这几千人,够吗?晋城这么大,村镇这么多。坏人可不挑地方闹事。”
他顿了顿,小大人似的背起手,模仿着大人思考的模样:“三舅,您这次领着大伙儿救灾,不是跟好多乡长、镇长、村长都‘对赌’签了约嘛?他们可都欠着您人情,也指着您护他们平安呢。”
苏承勇眼睛微微一亮,似乎抓住了点什么:“嗯,是签了不少共建的契书,他们出粮出人协助救灾,我们负责恢复秩序!”
“这就对啦!”
林砚一拍小手,声音拔高了一点,引得附近一个尖刀队员侧目看了一眼,又迅速转回头去,“您乘着这股热乎劲儿,再跟他们签一个‘警民共建治安协议’!内容嘛,简单:就说为了晋城久安,晋城县警察局要在每个乡镇派驻一个治安连,每个村子派驻一个治安班!除了日常抓坏人、管治安,”
林砚的小手指了指操练场,“最重要的,是帮他们把村里的壮丁也组织起来,练一练!就像尖刀哥哥们练新兵这样,教点保家护村的本事!这叫全民皆兵!”
“全民皆兵”苏承勇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心脏怦怦直跳。
这念头太大胆,太诱人了!
林砚凑近一步,压低声音,像在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三舅,您想啊,签了这个协议,就等于把晋城县、训练民兵,这是给他们撑腰,他们求之不得!然后嘛,”他狡黠地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您就拿着这一大摞盖满了红手印的‘警民共建治安协议’,直接去省城找阎长官!”
“阎长官?”苏承勇心头一震。
“对呀!”林砚用力点头,“您就跟阎长官说:长官!您看!晋城百姓都心向治安,渴望安定!我们警察局响应号召,计划全面下沉力量,组织民防,把晋城打造成铁板一块!可这手里没家伙乡亲们心里慌啊!空着手,怎么保境安民?怎么替您守好这晋东南的门户?您看是不是特批点淘汰下来的旧枪旧炮?哪怕一人发根烧火棍,哦不,发条正经的枪也好啊!”
林砚模仿着大人汇报的语气,稚嫩的声音里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逻辑:“阎长官现在跟咱们是一条心(气运绑定),又正需要晋城安稳给他做脸面。您拿着这代表整个晋城民意的协议去哭穷,去要枪要炮,他老人家能不批?这不比您空着手去求,强一百倍?这叫师出有名,众望所归!”
苏承勇彻底愣住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才到自己腰间高的小人儿,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远超年龄的智慧光芒。
槐树林里新兵们操练的呼喝声、沉重的脚步声仿佛都远去了,只有林砚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师出有名,众望所归,拿着整个晋城基层的“请愿书”去省府要枪!
这哪里是笨办法?这简直是神来之笔!
一丝狂喜,如同破开乌云的阳光,猛地照亮了苏承勇连日来因武器短缺而阴霾密布的心头。
他看着林砚,大手重重地按在小外甥的肩膀上,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好!好一个‘警民共建’,好一个‘全民皆兵’,好一个师出有名!砚儿,你这脑袋瓜子,真是块宝!三舅知道怎么做了!”
他猛地抬头,望向喧嚣的训练场,望向那些汗流浃背、与木棍石锁较劲的新兵,眼中燃起前所未有的炽热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