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五日-《我在民国种田的日子》

  长治县府·会议室

  新糊的窗纸透进明亮的阳光,驱散了前堂残留的陈腐气息。

  长条会议桌擦得锃亮,围坐着长治新政府成立五天后,初步搭建起的核心班底。

  气氛肃穆而高效,空气里弥漫着墨香、纸张和一种初生事物特有的锐气。

  林永年坐在主位,深灰色中山装一丝不苟,面前摊开着笔记本。

  他目光沉静,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仅仅五天,这座曾经被王怀仁蛀空的县衙,已被强行注入了新的骨架和血液。

  “开始吧。”林永年声音平稳,示意会议开始。

  周主事(兼任垦荒赈济局主事及工业区经理)率先开口,语速快而清晰:“县长,截止今晨,登记报名参与林家村荒山开垦及水利工程的灾民,已达两万一千八百余人!”

  “远超预估!”

  “幸而孙秀才在营地组织得力,石头团长增派了新兵协助安置,目前营地秩序尚可,未发生大规模骚乱。”

  “按您昨日指示,已在城东、城西增设两处登记点,分流压力。”

  “工业区方面,全力保障陶管、工具供应,水泥窑、砖瓦窑已调整班次,优先生产开荒所需材料。”

  林永年微微颔首,提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好。灾民热情高涨是好事,但压力也剧增。”

  “营地管理是重中之重,安全、卫生、口粮供应,绝不能出纰漏。”

  “周主事,你统筹协调,工业区和垦荒局的人力物力,优先保障营地需求。”

  “告诉孙秀才和石头,人手不是问题,关键是组织好,发挥出力量!”

  “是!县长!”周主事记下。

  林大虎接着汇报,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股刚扫荡完污浊的锐利:“警局整肃按计划推进。旧警员重新登记造册已完成七成,督察处已设立并开始受理投诉,昨日已处理三起旧警员敲诈摊贩的积案,涉事者一律革职查办,赃款追回。”

  “武装警察部队分驻城内要地及通往林家村道路节点,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昨夜突击清查了南城两处私设烟馆,抓获烟贩七人,缴获烟土若干。”

  “卷宗清理同步进行,已发现数起与王怀仁关联的重大积案线索,正在深挖。”

  他顿了顿,“另外,按曹司令要求,警局加强了粮行、银号等重点区域的巡逻力量。”

  “嗯。”林永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乱世用重典,长治积弊非猛药不可除。”

  “大虎,你放手去干,有曹司令的兵给你撑腰,有我在后面给你担着!”

  “但切记,证据要确凿,程序要合规,既要雷霆手段,也要堵住悠悠之口。”

  “卷宗深挖出的线索,整理成册,随时报我。”

  “明白!”林大虎沉声应道。

  晋兴银行长治分行负责人,是一位干练的中年人,接着汇报:“县长,分行开业三日,运营平稳。”

  “得益于夫人坐镇和前期策略,目前虽无大宗存款流入,但零散储户开户和兑换业务逐日增多,三日累计吸纳民间存款银元一千二百余元,铜元若干。”

  “民众对银行的信任正在缓慢重建。”

  “按照夫人指示,分行流动资金充足,随时准备支撑垦荒赈济款项支付及后续可能的购粮需求。”

  林永年点点头:“存款虽少,但开了好头。”

  “信任需要时间积累。”

  “保持稳健,服务周到,让老百姓看到钱放在这里安全、方便。”

  “后续县府部分款项,也会逐步存入分行流转。”

  最后,轮到了马掌柜。

  他如今的身份是“长治县垦荒赈济局粮秣总办”,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中山装,与之前粮行掌柜的气质迥异,多了几分官员的沉稳。

  他起身,向林永年微微躬身:

  “县长,粮秣方面,托赖县府威信及各方支持,目前进展顺利。”

  “泰丰号八千石借粮,已交割五千石入库(县府指定粮库及林家村营地粮仓),剩余三千石三日内运抵。”

  “裕丰号六千石借粮,首批两千石已入库。”

  “按您指示,首批救济粮已于昨日开始在县衙门口及城东、城西登记点施粥,灾民反响热烈,秩序井然。”

  他翻开手中的册子,继续道:“目前集中粮库存粮(含新入库)约一万石。”

  按两万两千灾民及工程人员最低口粮标准,扣除施粥消耗,可支撑二十日左右。”

  “后续粮源正在积极接洽,城内几家中小粮行,见泰丰、裕丰表态,态度已有所松动,卑职正逐一商谈,争取更多平价粮源。”

  “同时,已派人持县府公文,分赴邻近产粮县采购,拓宽来源。”

  “粮价方面,因县府平价粮大量投放市场,加之警局对囤积居奇的高压态势,目前长治城内粮价已趋于平稳,较五日前回落约一成半。”

  马掌柜的汇报条理清晰,数据扎实,显露出他多年经营粮行的老辣功底。

  林永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马总办辛苦了!”

  “粮为政首,你做得很好!”

  “泰丰、裕丰的义举要公开褒奖,树立榜样。后续购粮,既要保证数量,也要严控质量,绝不能让霉烂陈粮流入灾民口中!”

  “价格要稳住,这是安民心的根本!人手不足,随时向周主事要人。”

  “卑职明白!定当竭尽全力!”马掌柜郑重应道。

  听完所有汇报,林永年合上笔记本,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炯炯地扫过众人:“短短五日,诸位殚精竭虑,长治新局已初步打开!”

  “开荒安民、整肃治安、稳定金融、保障粮秣,皆已步入正轨,成效显著!”

  “诸位之功,永年铭记,长治百姓铭记!”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深沉有力:“然,此仅为立足之始!”

  “长治欲真正重生,需通衢大道,需血脉畅通!”

  “仅靠赈济开荒,只能解一时之困,难造长久之富!”

  他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铺开的长治-太原简易地图上:“下一步,重中之重,便是——启动长治至太原的公路工程!”

  会议室为之一静。

  修路?

  而且是直通省城的大路?

  这手笔太大了!

  林永年声音坚定:“此路,乃长治未来之命脉!”

  “是粮食进出之通道,是工矿产品外销之坦途,是商贸流通、信息往来之桥梁!”

  更是长治彻底融入晋省,摆脱闭塞贫困之关键!”

  他看向周主事:“周主事!你以垦荒赈济局和领航者公司名义,立即着手前期筹备!”

  “第一,组织精干勘测队,以最快速度完成长治至太原方向的路线初勘!优先利用现有官道基础,避让难工险段,力求经济可行!”

  “第二,以‘以工代赈’模式,招募灾民及沿线壮丁!工钱标准参照开荒,管吃住!”

  “第三,核算初步预算!所需炸药、水泥(优先使用工业区自产)、钢钎、工具等大宗物资,由工业区提前准备,或对外招标采购!资金缺口,由县府和晋兴银行共同发债筹措!可参考晋长公路模式!”

  “第四,行文上报省府建设厅及督军府,请求技术支援及部分专项资金!同时,将筑路计划与枯树林钢铁基地,未来运输需求挂钩,增加获批筹码!”

  周主事飞快记录,神情凝重而兴奋:“是!县长!卑职立刻组织人手!”

  林永年最后环视全场,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诸位!五日奠基,只是开始!”

  “长治能否浴火重生,在此一举!”

  “望诸位同心戮力,各司其职,不负督军重托,不负百姓期望!”

  “是!”众人齐声应诺,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充满了初战告捷的锐气和迎接更大挑战的决心。

  林永年站起身:“散会!各自行动!”他没有片刻停留,拿起地图和笔记本,第一个推门而出。

  长治的未来,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实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