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关守将柳大成闻言,猛地转过头来,他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副将,厉声道:“你刚才说的话,我就当没听见!但若你再敢说出如此扰乱军心的话,定斩不饶!”
副将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说的都是大实话。溪水关如今已被朝廷弃之不顾,继续坚守下去确实已无意义。
朝廷既然都已经放弃了他们,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投降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可是,柳大成对朝廷的忠心却坚如磐石,他决心与溪水关共存亡,绝不投降。
郑虎派出的探子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归来,他面色凝重地向郑虎禀报了溪水关的情况。
郑虎原本并未料到福亲王竟然已经开始对溪水关发动攻击,这让他意识到福亲王显然也是担心自身遭受攻击,因此才如此急切地想要攻占溪水关。
郑虎毫不犹豫地下令部队急速行军,因为探子亲口告诉他溪水关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他不能及时赶到,恐怕溪水关将难以守住。
与此同时,福亲王站在溪水关外,凝视着这座久攻不下的关卡,心中愈发焦急。他不停地催促士兵们加紧进攻,希望能尽快突破敌军防线。
站在一旁的周权见状,连忙劝慰道:“父王,您不必过于焦虑,依我看,天黑之前我们必定能够攻下溪水关。”
然而,福亲王却忧心忡忡地说道:“我所担忧的是二皇子一旦得知这里的战况,便会派兵前来支援溪水关,如此一来,我们就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尽快拿下此地。”
天色渐渐暗下来,夜幕笼罩着大地,然而福亲王却没有丝毫停止进攻溪水关的意思。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神色慌张地飞奔而来,气喘吁吁地跑到福亲王面前,满脸惊恐地喊道:“王爷,不好了!距离我们二十里的地方发现了一支敌军,粗略估计大概有十多万兵马啊!”
福亲王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猛地一沉,仿佛被重锤击中一般。
他一直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看来二皇子已经识破了他的计划,否则援兵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抵达。
福亲王当机立断,立刻下令鸣金收兵。随着一阵急促的锣声响起,原本正在激烈攻城的士兵们纷纷停止攻击,迅速集结起来。
福亲王放弃了那些庞大而笨重的攻城器械,率领着他的部下马不停蹄地向距离溪水关最近的临水城撤退。
当郑虎率领着士兵们匆匆赶到时,只见福亲王的军营里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一片狼藉和空荡荡的营帐。
郑虎心中暗骂福亲王跑得比兔子还快,同时也不禁对他的果断决策感到钦佩。
而另一边,柳大成远远地望见了郑虎队伍中的旗帜,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恍然大悟,原来福亲王之所以会突然主动撤退,正是因为援军已经抵达。这个发现让柳大成信心倍增,他相信只要有郑虎的支援,溪水关一定能够守住。
柳大成立即下令打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郑虎的到来。
当郑虎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时,柳大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快步上前,拱手作揖,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郑将军,您辛苦了!陛下没有忘记我们啊!”
郑虎微笑着回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显然没有想到柳大成会如此激动,毕竟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下,人们往往容易失去信心。
柳大成的心情此刻可谓是百感交集。原本,他对朝廷的救援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甚至觉得自己和这座城池都已经被朝廷所遗弃。然而,郑虎的到来却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内心的黑暗。
柳大成定了定神,问道:“郑将军,此次您带来了如此众多的兵马,想必陛下定有重要旨意吧?”
郑虎点了点头,将目前的局势详细地向柳大成讲述了一遍。他告诉柳大成,福亲王现在已经退守临水,而他的军队则被死死地堵在了中州。
只要能够阻止福亲王离开中州,让他无法获得补给,那么击败他便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柳大成听后,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说道:“郑将军,福亲王定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必定会想尽办法让南洲出兵,继续攻打溪水关。毕竟,对他来说,溪水关已经是他最后的希望了,他必然会拼死一搏。”
郑虎一脸自信地说道:“我这次带来了整整十五万的精锐兵马,再加上你手中原有的兵力,守住溪水关简直是易如反掌,你完全不必担心南洲会出兵来攻打我们。”
柳大成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郑虎的说法。
实际上,早在福亲王的大公子周权决定进攻溪水关之前,他就已经未雨绸缪,提前派遣军队将方圆百里范围内的粮食全部搜刮一空。
因此,如今的溪水关不仅兵强马壮,而且粮草充足,根本不存在后顾之忧。
然而,形势却在此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原本占尽优势的福亲王,此刻却因为失去了补给线而陷入了绝境。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搜刮粮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此一来,要想突破当前的困境,对福亲王来说无疑是难如登天。
只见福亲王面色阴沉地坐在首位,一言不发。
下方的将领们更是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毕竟,谁也没有预料到局势会突然变得如此被动,而且目前的情况对他们极为不利,稍有不慎,恐怕所有人都将葬身于此。
就在一片死寂中,大公子周权终于鼓起勇气打破沉默,说道:“父王,依儿臣之见,如今我们的处境已然十分艰难,倒不如与太子进行谈判,主动放弃中州所有的城池,换取我们安全撤回益州的机会。
这样一来,我们便无需再为补给的问题而忧心忡忡了。”
副将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说的都是大实话。溪水关如今已被朝廷弃之不顾,继续坚守下去确实已无意义。
朝廷既然都已经放弃了他们,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投降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可是,柳大成对朝廷的忠心却坚如磐石,他决心与溪水关共存亡,绝不投降。
郑虎派出的探子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归来,他面色凝重地向郑虎禀报了溪水关的情况。
郑虎原本并未料到福亲王竟然已经开始对溪水关发动攻击,这让他意识到福亲王显然也是担心自身遭受攻击,因此才如此急切地想要攻占溪水关。
郑虎毫不犹豫地下令部队急速行军,因为探子亲口告诉他溪水关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他不能及时赶到,恐怕溪水关将难以守住。
与此同时,福亲王站在溪水关外,凝视着这座久攻不下的关卡,心中愈发焦急。他不停地催促士兵们加紧进攻,希望能尽快突破敌军防线。
站在一旁的周权见状,连忙劝慰道:“父王,您不必过于焦虑,依我看,天黑之前我们必定能够攻下溪水关。”
然而,福亲王却忧心忡忡地说道:“我所担忧的是二皇子一旦得知这里的战况,便会派兵前来支援溪水关,如此一来,我们就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所以必须争分夺秒,尽快拿下此地。”
天色渐渐暗下来,夜幕笼罩着大地,然而福亲王却没有丝毫停止进攻溪水关的意思。
就在这时,一名探子神色慌张地飞奔而来,气喘吁吁地跑到福亲王面前,满脸惊恐地喊道:“王爷,不好了!距离我们二十里的地方发现了一支敌军,粗略估计大概有十多万兵马啊!”
福亲王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猛地一沉,仿佛被重锤击中一般。
他一直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看来二皇子已经识破了他的计划,否则援兵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抵达。
福亲王当机立断,立刻下令鸣金收兵。随着一阵急促的锣声响起,原本正在激烈攻城的士兵们纷纷停止攻击,迅速集结起来。
福亲王放弃了那些庞大而笨重的攻城器械,率领着他的部下马不停蹄地向距离溪水关最近的临水城撤退。
当郑虎率领着士兵们匆匆赶到时,只见福亲王的军营里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一片狼藉和空荡荡的营帐。
郑虎心中暗骂福亲王跑得比兔子还快,同时也不禁对他的果断决策感到钦佩。
而另一边,柳大成远远地望见了郑虎队伍中的旗帜,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恍然大悟,原来福亲王之所以会突然主动撤退,正是因为援军已经抵达。这个发现让柳大成信心倍增,他相信只要有郑虎的支援,溪水关一定能够守住。
柳大成立即下令打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郑虎的到来。
当郑虎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时,柳大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快步上前,拱手作揖,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郑将军,您辛苦了!陛下没有忘记我们啊!”
郑虎微笑着回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他显然没有想到柳大成会如此激动,毕竟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下,人们往往容易失去信心。
柳大成的心情此刻可谓是百感交集。原本,他对朝廷的救援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甚至觉得自己和这座城池都已经被朝廷所遗弃。然而,郑虎的到来却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内心的黑暗。
柳大成定了定神,问道:“郑将军,此次您带来了如此众多的兵马,想必陛下定有重要旨意吧?”
郑虎点了点头,将目前的局势详细地向柳大成讲述了一遍。他告诉柳大成,福亲王现在已经退守临水,而他的军队则被死死地堵在了中州。
只要能够阻止福亲王离开中州,让他无法获得补给,那么击败他便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柳大成听后,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说道:“郑将军,福亲王定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必定会想尽办法让南洲出兵,继续攻打溪水关。毕竟,对他来说,溪水关已经是他最后的希望了,他必然会拼死一搏。”
郑虎一脸自信地说道:“我这次带来了整整十五万的精锐兵马,再加上你手中原有的兵力,守住溪水关简直是易如反掌,你完全不必担心南洲会出兵来攻打我们。”
柳大成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郑虎的说法。
实际上,早在福亲王的大公子周权决定进攻溪水关之前,他就已经未雨绸缪,提前派遣军队将方圆百里范围内的粮食全部搜刮一空。
因此,如今的溪水关不仅兵强马壮,而且粮草充足,根本不存在后顾之忧。
然而,形势却在此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原本占尽优势的福亲王,此刻却因为失去了补给线而陷入了绝境。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搜刮粮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此一来,要想突破当前的困境,对福亲王来说无疑是难如登天。
只见福亲王面色阴沉地坐在首位,一言不发。
下方的将领们更是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毕竟,谁也没有预料到局势会突然变得如此被动,而且目前的情况对他们极为不利,稍有不慎,恐怕所有人都将葬身于此。
就在一片死寂中,大公子周权终于鼓起勇气打破沉默,说道:“父王,依儿臣之见,如今我们的处境已然十分艰难,倒不如与太子进行谈判,主动放弃中州所有的城池,换取我们安全撤回益州的机会。
这样一来,我们便无需再为补给的问题而忧心忡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