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新规》
大康王朝,天平十五年,西北边陲的安定县。
这日,安定县县衙内,县令赵德正与县丞孙亮、主簿钱坤商议着要事。
“大人,朝廷新颁布的徭役新规马上就要实施了,可咱这安定县情况特殊,怕是不好推行啊。”县丞孙亮皱着眉头说道。
赵德叹了口气,“是啊,这新规要求每家每户除了老弱病残孕外,凡年满十六岁至五十岁的男女都得服徭役,可咱这县地处偏远,百姓本就生活困苦,这一下子要这么多人服徭役,他们哪吃得消啊。”
主簿钱坤也在一旁附和,“而且这徭役的种类还增加了,以前就只是修路、修水利,现在还要去边境修筑防御工事,路途遥远,风险也大,百姓们肯定不愿意去。”
赵德揉了揉太阳穴,“可这是朝廷的命令,我们也不能违抗啊。这样吧,先派人去各乡各村宣传一下新规,看看百姓的反应,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应对。”
与此同时,安定县下属的桃源村,村民们也得知了徭役新规的消息。
“这可怎么得了,我家就我一个壮劳力,要是我去服徭役了,家里的地谁种啊?”李大叔一脸愁容地说道。
“是啊,我家孩子还小,老婆身体又不好,我也走不开啊。”王大婶也在一旁抱怨。
村民们围在一起,纷纷议论着,气氛十分压抑。
这时,村里的族长张大爷站了出来,“大家都别慌,既然这是朝廷的规定,我们也没办法改变,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让上面的官老爷们体谅一下我们的难处。”
“张大爷,您有什么主意就说吧,我们都听您的。”村民们纷纷说道。
张大爷沉思了片刻,“这样吧,我带着几个村里的代表去县里找县令大人,把我们的情况跟他说一说,说不定能争取到一些照顾。”
于是,张大爷带着李大叔、王大婶等几个村民代表前往了安定县县衙。
在县衙门口,他们被守卫拦住了。
“你们是什么人?来县衙干什么?”守卫大声问道。
张大爷连忙说道:“官爷,我们是桃源村的村民,想见县令大人,有事情要跟他说。”
守卫皱了皱眉头,“县令大人忙着呢,哪有时间见你们,你们回去吧。”
张大爷着急了,“官爷,您就通融通融吧,我们这是关乎全村人的大事啊。”
就在他们争执不下的时候,县丞孙亮从外面回来了。
“怎么回事?”孙亮问道。
守卫连忙上前禀报,孙亮看了看张大爷他们,“你们是桃源村的?找县令大人有什么事?”
张大爷把徭役新规对桃源村的影响跟孙亮说了一遍,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孙亮听后,脸色有些凝重,“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这样吧,我带你们去见县令大人,不过你们可别抱太大希望,这朝廷的新规,县令大人也不好擅自更改。”
张大爷等人连忙感谢,跟着孙亮走进了县衙。
在县令的书房里,赵德听了张大爷他们的诉说后,也是一脸的无奈。
“乡亲们,我知道你们的难处,可这徭役新规是朝廷统一颁布的,我也没有权力给你们免除啊。”赵德说道。
张大爷着急地说道:“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桃源村本来就穷,要是再把壮劳力都抽走了,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李大叔也在一旁说道:“大人,我们也不是不想为朝廷效力,可我们也得先活下去啊。”
赵德沉思了片刻,“这样吧,我会把你们的情况向上级反映一下,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折中的办法。不过在这之前,你们还是要按照新规准备服徭役,不然我也不好交代。”
张大爷等人见赵德这么说,也只好无奈地离开了县衙。
回到桃源村后,张大爷把情况跟村民们说了,村民们都很失望。
“看来这次我们是躲不过去了,只能听天由命了。”李大叔叹了口气说道。
就在大家都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原来,安定县有一个大户人家,名叫刘富商,他的儿子在京城为官,得知了安定县百姓对徭役新规的不满后,便向朝廷上书,陈述了安定县的特殊情况,希望朝廷能对安定县的徭役新规进行适当的调整。
朝廷经过商议后,决定对安定县的徭役新规进行一些变通。规定凡是家中有土地五十亩以上的,必须按照土地面积派出相应的劳力服徭役,而土地五十亩以下的,可以选择缴纳一定的赋税来代替徭役。
这个消息传到桃源村后,村民们都很高兴。
“太好了,这样我们这些小农户就不用去服徭役了,只要交点税就行了。”王大婶开心地说道。
李大叔也笑着说:“是啊,还是刘富商的儿子有本事,能为我们这些老百姓说话。”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刘富商得知朝廷的新规定后,心里却很不高兴。他觉得自己家虽然土地多,但也不能承担这么多的徭役,于是他便想办法贿赂了县衙的一些官员,希望他们能对自己家的徭役进行减免。
县丞孙亮和主簿钱坤收了刘富商的好处后,便在统计土地和安排徭役的时候,对刘富商的家进行了偏袒。
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名叫陈清风的年轻书生看在了眼里。
陈清风是桃源村的一个穷书生,他从小就立志要为百姓伸冤做主。他得知刘富商贿赂官员的事情后,便决定要揭露他们的罪行。
陈清风先是收集了刘富商贿赂官员的证据,然后便前往了京城,准备向朝廷告状。
在京城,陈清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一位朝廷的大官。
他把刘富商贿赂官员以及县衙官员偏袒刘富商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并把自己收集的证据交给了这位大官。
这位大官听后,十分愤怒,“竟然有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彻查到底,还百姓一个公道。”
于是,这位大官便派人前往安定县进行调查。
经过一番调查,刘富商贿赂官员以及县衙官员偏袒刘富商的事情被证实了。
朝廷下令,对刘富商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没收了他的一半财产,并将他打入了大牢。而县丞孙亮和主簿钱坤则被撤职查办,县令赵德也因为管理不善,被降职处分。
新的县令上任后,重新对安定县的徭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确保了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害。
而陈清风则因为揭露了刘富商的罪行,为百姓伸张了正义,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他也因此决定,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考取功名,为更多的百姓服务。
这一场关于徭役新规的风波,终于在陈清风的努力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而安定县的百姓们,也在新的县令的带领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大康王朝,天平十五年,西北边陲的安定县。
这日,安定县县衙内,县令赵德正与县丞孙亮、主簿钱坤商议着要事。
“大人,朝廷新颁布的徭役新规马上就要实施了,可咱这安定县情况特殊,怕是不好推行啊。”县丞孙亮皱着眉头说道。
赵德叹了口气,“是啊,这新规要求每家每户除了老弱病残孕外,凡年满十六岁至五十岁的男女都得服徭役,可咱这县地处偏远,百姓本就生活困苦,这一下子要这么多人服徭役,他们哪吃得消啊。”
主簿钱坤也在一旁附和,“而且这徭役的种类还增加了,以前就只是修路、修水利,现在还要去边境修筑防御工事,路途遥远,风险也大,百姓们肯定不愿意去。”
赵德揉了揉太阳穴,“可这是朝廷的命令,我们也不能违抗啊。这样吧,先派人去各乡各村宣传一下新规,看看百姓的反应,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应对。”
与此同时,安定县下属的桃源村,村民们也得知了徭役新规的消息。
“这可怎么得了,我家就我一个壮劳力,要是我去服徭役了,家里的地谁种啊?”李大叔一脸愁容地说道。
“是啊,我家孩子还小,老婆身体又不好,我也走不开啊。”王大婶也在一旁抱怨。
村民们围在一起,纷纷议论着,气氛十分压抑。
这时,村里的族长张大爷站了出来,“大家都别慌,既然这是朝廷的规定,我们也没办法改变,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让上面的官老爷们体谅一下我们的难处。”
“张大爷,您有什么主意就说吧,我们都听您的。”村民们纷纷说道。
张大爷沉思了片刻,“这样吧,我带着几个村里的代表去县里找县令大人,把我们的情况跟他说一说,说不定能争取到一些照顾。”
于是,张大爷带着李大叔、王大婶等几个村民代表前往了安定县县衙。
在县衙门口,他们被守卫拦住了。
“你们是什么人?来县衙干什么?”守卫大声问道。
张大爷连忙说道:“官爷,我们是桃源村的村民,想见县令大人,有事情要跟他说。”
守卫皱了皱眉头,“县令大人忙着呢,哪有时间见你们,你们回去吧。”
张大爷着急了,“官爷,您就通融通融吧,我们这是关乎全村人的大事啊。”
就在他们争执不下的时候,县丞孙亮从外面回来了。
“怎么回事?”孙亮问道。
守卫连忙上前禀报,孙亮看了看张大爷他们,“你们是桃源村的?找县令大人有什么事?”
张大爷把徭役新规对桃源村的影响跟孙亮说了一遍,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孙亮听后,脸色有些凝重,“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这样吧,我带你们去见县令大人,不过你们可别抱太大希望,这朝廷的新规,县令大人也不好擅自更改。”
张大爷等人连忙感谢,跟着孙亮走进了县衙。
在县令的书房里,赵德听了张大爷他们的诉说后,也是一脸的无奈。
“乡亲们,我知道你们的难处,可这徭役新规是朝廷统一颁布的,我也没有权力给你们免除啊。”赵德说道。
张大爷着急地说道:“大人,您就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桃源村本来就穷,要是再把壮劳力都抽走了,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李大叔也在一旁说道:“大人,我们也不是不想为朝廷效力,可我们也得先活下去啊。”
赵德沉思了片刻,“这样吧,我会把你们的情况向上级反映一下,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折中的办法。不过在这之前,你们还是要按照新规准备服徭役,不然我也不好交代。”
张大爷等人见赵德这么说,也只好无奈地离开了县衙。
回到桃源村后,张大爷把情况跟村民们说了,村民们都很失望。
“看来这次我们是躲不过去了,只能听天由命了。”李大叔叹了口气说道。
就在大家都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
原来,安定县有一个大户人家,名叫刘富商,他的儿子在京城为官,得知了安定县百姓对徭役新规的不满后,便向朝廷上书,陈述了安定县的特殊情况,希望朝廷能对安定县的徭役新规进行适当的调整。
朝廷经过商议后,决定对安定县的徭役新规进行一些变通。规定凡是家中有土地五十亩以上的,必须按照土地面积派出相应的劳力服徭役,而土地五十亩以下的,可以选择缴纳一定的赋税来代替徭役。
这个消息传到桃源村后,村民们都很高兴。
“太好了,这样我们这些小农户就不用去服徭役了,只要交点税就行了。”王大婶开心地说道。
李大叔也笑着说:“是啊,还是刘富商的儿子有本事,能为我们这些老百姓说话。”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刘富商得知朝廷的新规定后,心里却很不高兴。他觉得自己家虽然土地多,但也不能承担这么多的徭役,于是他便想办法贿赂了县衙的一些官员,希望他们能对自己家的徭役进行减免。
县丞孙亮和主簿钱坤收了刘富商的好处后,便在统计土地和安排徭役的时候,对刘富商的家进行了偏袒。
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名叫陈清风的年轻书生看在了眼里。
陈清风是桃源村的一个穷书生,他从小就立志要为百姓伸冤做主。他得知刘富商贿赂官员的事情后,便决定要揭露他们的罪行。
陈清风先是收集了刘富商贿赂官员的证据,然后便前往了京城,准备向朝廷告状。
在京城,陈清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一位朝廷的大官。
他把刘富商贿赂官员以及县衙官员偏袒刘富商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并把自己收集的证据交给了这位大官。
这位大官听后,十分愤怒,“竟然有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彻查到底,还百姓一个公道。”
于是,这位大官便派人前往安定县进行调查。
经过一番调查,刘富商贿赂官员以及县衙官员偏袒刘富商的事情被证实了。
朝廷下令,对刘富商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没收了他的一半财产,并将他打入了大牢。而县丞孙亮和主簿钱坤则被撤职查办,县令赵德也因为管理不善,被降职处分。
新的县令上任后,重新对安定县的徭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确保了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害。
而陈清风则因为揭露了刘富商的罪行,为百姓伸张了正义,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他也因此决定,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考取功名,为更多的百姓服务。
这一场关于徭役新规的风波,终于在陈清风的努力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而安定县的百姓们,也在新的县令的带领下,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