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综武:我文弱书生,众夫人身怀绝》

  门阀林立,亲王世子,各有各的集团,各有各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生逍遥的唐伯虎,自然从没接触过这些东西。

  生性散漫的他,自然也对这些不感兴趣,但作为酒后谈资,倒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喝了人家的酒,不说点什么安慰的话,自然不太合适。

  “人生无常,谁又能保证自己能笑到最后呢?”

  “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无奈,他有他的迫不得已,浮尘一生,能勉强应对已是实属不易,能得善终者,非人中龙凤不可。”

  “人性本贪,无论当下你怎么选,多年之后回首往事,都能看到更好的选择,但如果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还会坚持现在的自己么?”

  “会的,一定会的,因为如果你这么选,你还是你么?”

  “说的好!”陈远恒拍案而起:“如果我不这么选还是我自己么?”

  将整坛酒拎了起来,递到了唐伯虎面前,自己又将拎一个坛子拿在手中。

  “干!”

  “铛”的一声脆响,酒坛与酒坛的相撞,就像是两个男人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一切尽在不言中,为醉而已。

  唐伯虎醉了,彻底醉了。

  恍恍惚惚间,他仿佛来到了浩瀚的星空,神游天外。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头顶的点点繁星,好似一个个点缀在夜空中的记忆碎片。

  唐伯虎看到了好多张脸,但他却谁都不记得。

  这是自己的记忆么?为什么我会看到这些人?

  他们是谁?而我又是谁?

  徜徉在这无边无际的星空,漫无目的,四处飘荡。

  一束光出现在了前方。

  “那是什么?”

  为了看清,唐伯虎努力想那束光靠近,为了看清,他睁大了双眼。

  目之所及,一片空白,仿佛还在随着自己的目光不停旋转。

  支撑起自己沉醉的身体,他又看见了那束光。

  一束从窗外照进来的阳光,映射在青石地板上,将空气中游荡的浮躁笼罩其中。

  看着满墙的书籍,空气中依稀能闻到,墨的香气。

  桌子上摆放着简单的早饭,馒头早已因为放得太久,而变得冰冷。

  喉咙宿醉后的干哑,另唐伯虎迫不及待的拿起茶壶,倾泻入口,润彻心田。

  这是陈远恒的书房,昨晚自己就是在这里同他喝的酒。

  揉着自己宿醉后肿胀的额头,发誓以后再也不喝这么多了。

  “吱嘎”一声门被推开了。

  “哈哈,怎么?还在头痛?你这酒量也不行啊!”

  看着陈远恒宛如没事人一样的坐在自己身边,将冰冷的馒头塞进口中。

  唐伯虎都有些佩服他的好胃口。

  陈远恒一边往嘴里塞着馒头,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

  “怎么?吃不下?要不要给你熬完粥?”

  唐伯虎有些不好意思,无力的躺回了床上:“行。”

  陈远恒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命人做了一碗粥,而自己则是去处理公务了。

  喝过粥后,唐伯虎觉得自己舒服了不少。

  但是还觉得有些头晕,躺在床上又沉沉睡去。

  这是这一次,他没有在梦到那浩瀚的星河,反而是梦到了当陈远恒忙完一天的工作,又抱着两坛酒,来到了书房。

  “起床喝酒了!今天咱么少喝点。”

  看着仍自蒙着被子呼呼大睡的唐伯虎,忍不住调侃道:“你也太能睡了,都睡一天了。”

  看着桌子上的两坛酒,唐伯虎整个人都不太好。

  只觉得眼前一片天旋地转,胃里一阵翻涌。

  “大哥,咱能不喝了么?兄弟这身体,有点顶不住啊。”

  陈远恒眉头一皱,正色道:“那怎么可以,起来,酒逢知己千杯少,来来来,我们不醉不归.唐伯虎心中一阵哭笑不得,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不假,那也没说要用酒给泡上啊!

  毕竟在人家的地盘,自己也还是戴罪之身。

  无奈之下,还是爬下了床,坐在了陈远恒的对面。

  “咱可先说好啊,你让我吃点东西,我可两天没吃饭了,就喝一碗粥,刚才还吐出去了。”

  陈远恒哈哈一笑:“放心吧,我怎么会没准备呢。”

  “来人!上菜!”

  四凉四热八个菜,被端到了唐伯虎的面前。

  陈远恒给自己倒了碗酒:“你先吃,吃饱了,咱们再喝。”

  唐伯虎也不客气,拿起筷子便往自己的嘴里塞肉,他实在是饿了。

  当唐伯虎将最后一块肉塞进口中,一碗倒满的酒,便递到了他的面前。

  “这回可以了吧?”

  看着一脸期待的陈远恒,唐伯虎端起酒一饮而尽。

  两人又开始醉生梦死,谈天说地,从上到下,从古至今,从当朝皇帝,到黎民百姓,从诗词歌赋,到四书五经。

  一连多日,唐伯虎每天都在头痛中醒来。

  痛定思痛之后,到了晚上,又在沉醉中睡去.

  又是一个普通的夜晚,还是熟悉的书房,仍旧是唐伯虎和陈远恒,只不过桌子上今天却没有了酒。

  而是多了一封信。

  “你怎么看?”

  唐伯虎认真的看着信,信上的内容倒也简单,只有四个字:何去何从?

  这么多天,陈远恒和自己聊了不少,所以唐伯虎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也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思考良久之后,唐伯虎说道:“我相信你的心里,早已经有了答案。”

  “你放不下的究竟是文人的风骨?还是为国为民的决心?”

  “哈哈哈。”陈远恒笑的很开心:“果然还是和聪明人聊天痛快。”

  唐伯虎笑了笑:“其实倒也不必这么纠结,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出发,你最先做好的都应该是自己。”

  “只有拥有了更大的权利你才能做更多的事,也能更好的施展心中的报复和理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说得好。”陈远恒拿起笔,在信上写下了几行字,放飞了手上的鸽子。

  “不久以后,我想我就要带兵出关了。”

  唐伯虎真诚的说道:“恭喜陈兄。”

  陈远恒说道:“只是你我兄弟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如果就这么走了,我实在是舍不得你啊。”

  “我身边能说话的人太少了,不如,你随我同去可好?”

  “我?去边关?”唐伯虎看陈远恒认真的样子,不像是在开玩笑。

  “对!随我同去塞外,这样你我兄弟二人,就不用分开了。”

  “放心,一但大军开拔,军中的一切都是我说了算,倒是给你安排一个参将的位置,你便可以自由在军中行走了。”

  唐伯虎认真的思考着陈远恒的话,说实话,他自己也确实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似乎世界之大,无论去哪都一样。

  可是,对于陈远恒这个人,虽每日对饮,谈天说地。

  但唐伯虎心中,却不喜此人。

  此人能弃笔从戎,能力确非常人。

  但唐伯虎觉的他的心态,已经不复当年,现在的陈远恒在经历过官场内部的浮沉之后,心思已经有了变化。

  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哪个心怀抱负,心系苍生的书生了。

  他要往上爬,他要爬的更高,去获得更多的权利。

  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唐伯虎就是不喜欢。

  说不上为什么,自己就是觉得,事情不应该是这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为了见多识广仍能保持本心,不忘初衷。

  若是人人都选择顺流而下,随遇而安,那又何来圣人?

  天下攘攘皆是凡人而已,那读书又还有什么意义?

  知行合一,每个读过书的人都会说这句话,但古往今来,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可一但进入了红尘这个名利场,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可能会记得,但当初年轻时的豪言壮语,早已成为了如今心底最深处的秘密。

  即使烂醉如泥,仍是绝口不提。

  “边关太苦了,我还是喜欢江南。”

  想了半天,唐伯虎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同陈远恒一同前去。

  一是边关太苦,一望无尽,万里黄沙。

  二是不知为何,唐伯虎的心里总觉得,自己失去的东西,就在这里。

  “好,人各有志,既然你不愿意,那我也不便勉强。”

  陈远恒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又命厨房备好了酒菜,两人继续狂饮。

  很快,就到了分别的日子。

  陈远恒的城防营,与其他部队换防,被派到了塞北的酷寒之地。

  陈远恒翻身上马:“有时间来找我吃羊肉,听说塞北的牛羊是一绝,届时我们在把酒言欢。”

  唐伯虎笑了笑:“有时间我一定去。”

  “好!一言为定,保重!”

  陈远恒走了,带着他的野心走了,走向了那个他更大的舞台。

  目送着城防营远去,唐伯虎在心里问自己。

  陈远恒找到了自己的归属,那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继续流浪?回明月楼?

  好像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走一步算一步吧。

  丈量着脚下的土地,不知不觉间又走到了明月楼的门外。

  由于天色尚早,所以此刻的明月楼显得有些冷清。

  摇摇头,向远处走去。

  “哎,这不是那个吴公子么?”

  人群中,那日的白衣书生,一眼便认出了唐伯虎,连忙跟同伴介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