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让他们感谢我们-《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我想要比谷梁更谷梁的学问,让倭岛上的人只会傻乎乎的空谈仁义道德,

  让他们感谢我们带去了先进的耕种技术,甘心为海外的诸侯耕种,

  让他们感谢我们提供了先进的铁器,让他们能更好的挖矿,

  让他们感谢我们提供了先进织布机,让他们能更好的织布,

  哪怕挖出来的金银,织出来的布都与他们无关,只会让大汉的百姓生活得比他们更好,

  而他们只能挣一点铜板,经常吃不饱饭,

  他们也要感谢大汉,是大汉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文明。”

  董仲舒和孔安国两人都听傻了,上下打量陆鸣好几次,不敢相信他能说出这么厚颜无耻的话,

  你去奴役当地土着,让人家给你干活,好东西还都要拿走,

  竟然还想着让人家感谢你带来文明,

  文明就是这样子的么?

  董仲舒和孔安国都是儒家大佬,一辈子读了很多书,见过很多人,做过很多事,

  以为自己什么都见过了,

  但是这个还真没见过!

  “两位这是什么眼神?”

  陆鸣还是第一次从他们二人眼中看到鄙视的目光,看来这番言论的冲击有点大。

  “你们知道倭岛上现在是什么情况么?”

  根据林苍的回忆,当初他们刚到倭岛上的时候,那些土着什么都不会,

  不会种植,不会养蚕,不会制陶,不会铸造青铜,

  徐福为了当天皇,获取更多的人手,不得不到处搜罗土着,或抓捕或利诱,

  教导他们各项本领,让他们来承担各种繁重的徭役。

  “和伏波将军一起回来的林家人里有个叫林松的,心向大汉,我现在把他喊来给两位介绍一下当地情况。”

  何止是心向大汉,林松现在做梦都想留在长安,永远不回倭岛那个破地方。

  董仲舒两人知道林家,更知道陆鸣要做的这件事无法阻挡,

  他们可以拒绝陆鸣,陆鸣也可以去找别的儒者来做这件事,

  天底下这么多学儒学的人,总会有人愿意的。

  再退一步,儒家不愿意配合的话,还有那些被罢黜的学派,但凡陆鸣愿意给他们机会,他们都能给陆鸣跪下。

  “也好,老夫先了解一番。”

  要不是牵扯到学问本身,董仲舒并不太在意陆鸣会如何对待异族,

  甚至无论陆鸣做出怎样的事情,董仲舒都可以从儒家经典中找到理论支持,这就是微言大义的厉害之处,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过度解释。

  陆鸣的那套说辞虽然露骨,却更符合大汉的利益,只要有明显的收获,会有很多支持者,

  区区倭岛,不过蛮夷之地,怎么配与大汉相提并论,

  谁站出来反对,谁就会站在众人的对立面上。

  “两位有个观念需要转变一下,,”

  陆鸣面色严肃,“以前的治国思想往往只需要考虑如何治理大汉境内,以后的治国思想需要包含治理境外的内容,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海外的定位,

  两位要知道的是,大汉才是我们的根基,海外只是一种尝试,我们千里迢迢跨海而去,是为了让大汉更好。”

  换句话说,转变思想是为了更好的薅羊毛,而不是给羊身上加一件毛衣。

  即便如此,陆鸣也觉得大汉的这些人做的再恶劣也比不上后世的帝国主义,

  八国联军和日本就不必说了,一个比一个残忍,

  比利时国王国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的殖民统治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其贪婪、残暴和恬不知耻,

  一度让陆鸣怀疑,文艺复兴中诞生的天赋人权学说,不过是贵族们为了对抗神学而打造的武器,

  这把武器能保卫贵族们的利益,也能把其他人种视为白人老爷们的牛羊,可以随意宰杀。

  “两位请放心,咱们大汉做事还是有底线的,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倭岛上的人说不定真的会感谢我们的。”

  ……

  邸舍内。

  “老祖宗,除了李家外,这些日子根本没有朝中权贵愿意和我们林家接触。”

  林松语气低落,

  这些日子他想尽办法要结交一些朝中权贵,可是除了李家外,没人愿意理会他。

  对于大汉百官来说,林家封侯了又怎样,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侯爵是海外特供,和大汉境内的侯爵完全没有可比性,

  更何况,众人也不清楚陛下究竟是什么想法,不敢和林家走得太近。

  “本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长安不是林家的容身之所。”

  林苍还活着,休养几天后,身体状况竟然比在倭岛时还好,每天喝的奶水都多了起来。

  对于朝廷的封赏,老头心中清楚得很,就是让他们林家好好在倭岛待着,帮大汉挖掘矿产。

  “在倭岛的林家才是有用的,不要想太多。”

  林松心底一声长叹,他不想回倭岛,留在长安才是他的目标。

  ……

  未央宫。

  “楼船在海上航行时晃动最大,最为不稳,尤其是风浪比较大的时候,

  要不是船上士卒久经训练,恐怕早就倾覆在海上了。”

  李广汇报着此次出海的经验和心得,以及对于船只优缺点的体会。

  刘彻带着卫青和霍去病一起聆听着,

  “富民侯献上了两种新式船只,目前正在制造之中,过上两三年伏波将军就能用上新式海船了。”

  楼船的缺点,刘彻也曾听陆鸣说过,但时间有限,来不及等新船造出来,只能先将就着用了。

  “你再出海的时候,多带一些船过去运送银物资,富民侯所说的金银矿要早日找到,朕不会亏待将士们的。”

  “臣替将士们多谢陛下,”

  李广拱手作揖,有刘彻这句话,他这次就没白跑,

  谁都知道陛下杀起人来毫不手软,也都知道陛下给赏赐的时候同样不手软,

  不为了这些,有几个愿意拼命地,还是到海外拼命。

  李广退下后,

  刘彻轻声道:“我看他很适合出海,省得留在大汉给咱们添堵,他也能立下些功劳。”

  这么说有点不厚道,但是了解了李广子孙三代的所作所为之后,刘彻觉得这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包括李陵,以后也送到海上去,看他向谁投降。

  “陛下,陆兄说他适合当大汉航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