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得罪人-《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自周代以来,直到秦国崛起,一个人能否成为达官显贵,在他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

  所谓世卿世禄,上一代是权贵的家族,下一代继依旧是权贵。

  上一代是草民的家族,下一代依旧是草民。

  权力和富贵只在血脉中流传,其他人没有任何机会。

  直到商鞅变法,大秦崛起,秦国世卿世禄的情况才被彻底改变。

  而其他六国,虽然也有动作,但要么决心不够,改革不彻底。

  要么改革之后被旧贵族反扑,成果烟消云散。

  比如楚国,有吴起为他们施行变法,但仅仅持续五年。

  贵族反扑后,吴起被杀,屈,景,昭三姓大族重掌大权。

  结果就是大秦通过变法成为当世最强,一统六国。”

  椒房殿中,陆鸣正在讲课。

  学生只有一人,太子刘据边听边做笔记,极为认真。

  “老师,一直到战国七雄时代,才有诸侯国想要改变世卿世禄制度,

  是因为这时候诸侯混战,外部压力太大么?”

  “老师认为是这样的。

  改革要得罪人,改革的彻底,要往死里得罪人。

  商鞅和吴起连命都赔上了。

  没有足够外部压力,或者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谁会放着原本的舒服日子不过,去冒这种风险呢。

  秦国积贫积弱,改革意愿最强烈,又连续六代明君,才让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

  刘据又记下几笔,小声问道:“老师,你是不是也得罪人了?”

  这几日,刘据都在思考科举制的问题,听完今天的课程后,他确定了一件事。

  大汉如今在又一次的施行改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次,父皇为此差点被窦太后废黜皇位。

  推行察举制是一次,但遭遇的阻力不算太大。

  如今要推行科举制,是大汉又一次大的改革。

  以后还要推行摊丁入亩,简直就是在要某些群体的命。

  自己的老师,似乎比商鞅和吴起更能得罪人。

  “是啊,得罪人了。”

  陆鸣哈哈一笑,揉了揉刘据的脑袋。

  “所以老师教你的敌友分析法很重要,没有人支持的改革是无法进行的。

  军中士卒的考试情况你听说了吧,他们就是这次改革最天然的支持者。

  我大汉是全民兵役制,年龄达到后,男丁几乎都要来服役。

  也就是说男丁几乎全都是潜在的受益者,他们受益了,他们身后的家庭也会因此受益。”

  刘据的眉头舒展开来,他就知道,老师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

  舅舅提出让军中士卒考取各县吏员是在为以后的改革做准备。

  老师,以后我会保护你的,刘据心中暗自决定。

  “老师,这些人担任官府吏员后,他们的孩子以后也有机会读书,有机会参与科举,有机会成为比他们更高级别的官员。

  所以他们会支持科举制,支持科举就是在支持他们自己。”

  说着说着,刘据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老师,等他们条件好起来,家中孩子能参与科举,时间会不会有些太久了。

  他们现在会支持科举么?”

  “为什么不呢,他们看到了希望。”

  陆鸣在黑板上写下希望二字,

  “希望,会让他们做出选择。

  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人看到这份希望,把他们充分动员起来。

  越多的人相信这份希望,我们的事业就会越顺利。”

  ……

  食为天大酒楼。

  “列为,当日的盛况堪称前所未有。

  九十分档次的考生一共三百七十人,军中士卒占了三百六十九人。

  另外一人也是学习过富民侯学问的人。”

  说书先生田元的嗓音略显沙哑,但却带着独特的韵味。

  简单几句话,就把酒楼中的听众代入到当日的场景之中。

  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很多人的眼神中都带着一丝向往。

  来听书的人之中,各种背景的人都有,他的铁杆支持者中更是以平民的数量为最。

  对平民来说,听书是他们为数不多能负担得起的娱乐活动。

  今日讲的故事尤其符合他们的胃口。

  连报纸上都在传这件事,更是让他们心中诞生了一种名叫希望的东西。

  他们不知道希望为何物,但他们知道,以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哪怕自己年纪大了,已经错过当兵学习学问的机会。

  但是他们的兄弟,他们的孩子以后还会去当兵。

  战死了朝廷会有优待,活下来哪怕没有战功,还能有机会考进官府之中。

  不需要贵人举荐,只要有本事就行。

  听众之中,有人脸色极为阴沉。

  给完饭钱后匆忙离去,来到孔府之中。

  “太常,如今长安的百姓都在议论考试的事情,以后要是推出了科举制,他们恐怕也会支持。

  到时候我等君子,恐怕再无举荐之权。”

  如今明眼人都已看出来,军中士卒考取各地吏员只是一个开始,富民侯提议的科举制才是重头戏。

  “此事已经不能明着反对。”

  孔臧长叹一声,声音中透着无力。

  “近几年来,陛下已经准备了太多。单独蜂窝煤一件事,长安上下哪个百姓不高呼皇恩浩荡。

  高产粮食推广,陛下也优先照顾战死将士的家人。如今更是在军中公开传授学问,帮助将士考取官府吏员。

  陛下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令人不可直视。

  富民侯和大将军以及冠军侯三人位高权重,却又忠心耿耿。

  天时地利人和,陛下全都占据。”

  他看向那名学生,

  “你以为食为天的说书人是随便说说么,没有人授意他怎么敢说这些事情。

  外患已除,陛下要在大汉内部大刀阔斧了。”

  被敲打之后,孔臧冷静了许多,仔细梳理后发现,现在的陛下前所未有的强大。

  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强,而是从民生到军事到经济,全都强大无比。

  富民侯到来后,大汉的变化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不过想要推行科举,削弱各地世家大族又怎么会那么容易。”

  孔臧看向自己的学生,“让你和军中士卒一起参与科举,你能不能比他们考得好?”

  不等学生答话,孔臧笑着道:

  “再怎么考试,也需要有人来评阅试卷,你的名字,你的籍贯信息和字体老师都认得,也会有许多人都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