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掠过圣林树梢时,带着些微草木抽芽的湿意。杨月站在镇口那棵老槐树下,指尖轻触树干上一道浅痕——那是五十年前杨诗瑶刻下的记号,如今早已被岁月磨得淡了轮廓,唯有凑近了看,才能辨出当年冰锥划过的冷冽纹路。
身后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张峰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掌心托着颗刚摘的青梨,果皮上还沾着晨露:“又在看这树?刚从西边新开的灵田回来,赵伯说今年的神灵稻结了双穗,非要拉着我去瞧。”
杨月接过青梨咬了口,清甜的汁水漫过舌尖,抬头时,目光越过老槐树,落在远处连绵的屋舍上。
哪还是当年那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青木村?
从老槐树往南,青石板路铺了三里长,路两旁的土坯房早换成了青砖瓦房,窗棂上雕着简单的法则纹路——那是石万山带着黑石宇宙的工匠们琢磨出的“聚灵窗”,能让屋里的灵气比外头浓上三分。街角那家挂着“阿禾药铺”木牌的铺子,正是当年攥着豁口陶碗的水修姑娘开的,此刻铺门口围着几个穿粗布衣裳的妇人,正等着拿刚熬好的灵草膏。
“你看那边。”张峰抬手往东边指,“知渊去年扩的苗圃,现在都种到圣林边缘了。他说要试着把生命之树的幼苗移过来,以后镇上的人不用跑那么远,也能采到带生机的枝叶。”
杨月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一片翠绿漫到天际,其间点缀着些粉白的花——是杨诗瑶培育的“冰蕊花”,花瓣里裹着丝冰纹,夏天摆在院里能驱暑,冬天还能凝出薄霜镇住灵食,如今成了镇上家家户户都爱种的东西。
正望着,就见个穿短褂的少年扛着锄头从东边跑过来,老远就喊:“月奶奶!张爷爷!我爹让我来问,下午的法则课还上不上?他说昨儿您教的‘土灵引’,他试着用在田里,神灵稻长得快了半寸!”
是赵伯的孙子赵小树,当年那个跟在赵伯身后、连木杖都够不着的小不点,如今已经长成半大的小伙子,神源里凝着淡淡的土之法则——去年杨月教镇上的年轻人基础法则时,他学得最认真,此刻锄头柄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眼里亮闪闪的。
“上,怎么不上。”杨月笑着揉了揉他的头,“让你爹把镇上的年轻人都叫到晒谷场去,下午我教你们‘木土共生’的法子,比单练‘土灵引’管用。”
赵小树应了声“好嘞”,又风风火火地跑了,跑过阿禾药铺时,还不忘冲铺里喊:“阿禾奶奶!我娘说您上次给的灵草膏好用,让我再买两盒!”
铺子里传来阿禾带着笑的声音:“知道了!让你娘自己来拿,我给她留着新熬的!”
张峰看着少年的背影笑:“时间过得真快,当年赵伯带流民来的时候,小树还在襁褓里裹着,如今都能扛锄头了。对了,前几日黑石宇宙那边来人,说石万山想请你回去看看——他说当年你帮着加固的结界,如今他们用你教的‘九灵阵’改了改,能抗住噬魔余孽的冲击了,想让你去瞧瞧合不合规矩。”
杨月摇摇头:“等秋收再说吧。你看镇上这光景,知渊忙着移幼苗,诗瑶要教姑娘们做冰蕊花酱,逸臣又带着人去北边开荒,哪走得开?再说了,石万山那老东西,无非是想让我尝尝他新酿的灵酒,等他送过来就是了。”
正说着,就见杨逸臣从北边回来了。他比五十年前苍老了些,鬓角染了霜,手里却还握着那柄金刃——只是刃身多了些细小的纹路,是这些年帮镇上的人修农具、筑屋舍磨出来的。他身后跟着个壮实的汉子,是当年那个扛断刀的汉子李虎,如今成了镇上的“匠头”,手里拿着张图纸,正跟杨逸臣说着什么。
“你们回来啦。”杨月迎上去,“北边开荒顺利吗?”
“顺利。”杨逸臣抹了把汗,金刃在掌心转了圈,化作枚金环戴在腕上,“就是发现片乱石林,土太硬,怕是不好种灵稻。李虎说想试着用‘金灵破’把石头碎了,我没让——怕伤了底下的灵脉,正想回来问问你。”
李虎挠挠头,把图纸递过来:“月姑娘您看,这是石林的位置,我让人探了探,底下有股淡淡的水脉,要是能把石头清了,引活水过来,能开几十亩水田呢。”
杨月看着图纸上的红圈,指尖凝出缕风之法则,在图纸上轻轻一点:“不用碎石头。你让人在石林周围挖条沟,引东边的活水过来,再让诗瑶在沟边种上冰蕊花——冰纹能冻裂石头,活水浸着,过两个月石头自己就松了,还不伤灵脉。”
李虎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还是月姑娘您有法子!”说着就要去安排,刚转身又想起什么,回头笑,“对了月姑娘,逸臣大哥的儿子后天成婚,您和张爷爷可一定要来喝喜酒!他说当年要是没您教他金之法则,他也遇不上他媳妇——他媳妇是南边火修镇上的,当年两镇比法则术,还是您当的裁判呢!”
杨逸臣难得红了脸,拍了李虎一下:“就你话多。”
杨月却笑了:“来,肯定来。让诗瑶给新媳妇做两朵冰蕊花当贺礼,再让知渊送棵刚移的生命树苗,寓意好。”
正说着,就见杨诗瑶提着个篮子从西边走来,篮子里装着些粉白的花,正是冰蕊花。她身边跟着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是她的孙女杨念冰,手里拿着支冰锥,正学着她的样子凝花纹。
“娘,张叔。”杨诗瑶把篮子递过来,“刚摘的冰蕊花,让阿禾酿花酒。对了,知渊说苗圃那边的幼苗有点蔫,您去瞧瞧?他说怕是法则引多了,又不敢乱撤。”
杨月接过篮子,刚要说话,就见远处尘土飞扬,一队车马从圣林方向过来,打头的是个穿锦袍的中年人,老远就下了车,朝着这边拱手:“月前辈!张前辈!晚辈是混沌源海‘星舟宇宙’的,带了些宇宙特产来,谢谢您五十年前救了我们宇宙的灵脉——我爹说当年要是没您,我们宇宙早就被法则乱流吞了!”
杨月认出他是当年星舟宇宙之主的儿子,当年他爹带着宇宙流民来投奔时,他还只有十来岁,如今也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宇宙之主。她笑着摆手:“举手之劳,还带什么东西。镇上刚收了灵稻,留下吃顿便饭再走。”
中年人连忙应下,指挥着随从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有亮晶晶的星砂,能用来铺法则阵;有沉甸甸的灵米,比镇上种的神灵稻还饱满;还有些五颜六色的矿石,是用来凝法则器的好材料。
镇上的人见有客人来,都围过来看热闹。阿禾从铺里端出刚泡的灵茶,张婶——如今该叫张奶奶了——颠着小脚从家里出来,手里拿着两串刚蒸好的槐花糕,往中年人手里塞:“尝尝!月丫头说这糕养神源,你们赶路累了,垫垫肚子!”
中年人接过槐花糕,咬了口,眼睛亮了:“好吃!比我们宇宙的灵食还好吃!”
杨月看着这热闹的光景,忽然想起五十年前刚回村时的样子——那时镇上还只有老槐树周围几户人家,几十万流民挤在圣林边缘,吃的是掺着草的灵粥,住的是漏风的土坯房。是杨逸臣带着人凿石铺路,杨知渊领着人开荒种稻,杨诗瑶教姑娘们用冰法则存灵食,还有石万山、赵伯、阿禾他们,一点点把这片荒地,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当年你说,等修为提高了,带大家去圣林外看看。”张峰忽然在她耳边轻声说,“如今不用去了,咱们把家安在了这儿,这不就是最好的光景?”
杨月点点头,抬头望向天空。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来,落在地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远处的苗圃里,杨知渊正弯腰查看幼苗,指尖凝出的木之法则像层绿纱,轻轻覆在叶上;晒谷场上,赵小树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摆石桌,准备下午的法则课;阿禾药铺门口,几个妇人正围着阿禾说笑,手里拿着刚买的灵草膏……
风又吹过来,带着灵稻的清香,带着冰蕊花的甜气,还带着些孩子们的笑声——是杨念冰带着镇上的小孩在追蝴蝶,蝴蝶翅膀上沾着点金粉,是杨逸臣儿子昨天练金之法则时不小心洒的。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流民在这儿成了家,当年的孩子在这儿长成了大人,连圣林边缘的荒地,都变成了烟火气十足的青镇。杨月低头看着掌心,神源里的“神”字依旧亮着,九种法则的光点缓缓旋转,比五十年前更稳,更纯。
或许,这就是“九法则,归一途”的真意——不是非要去神灵界中心,不是非要成什么惊天动地的神主,而是守着一群人,在一片土地上,把日子过成暖烘烘的模样。
“走,去苗圃看看知渊。”杨月拉着张峰的手往前走,“晚了怕是那傻小子又急得团团转,忘了我教他的‘缓灵引’。”
张峰笑着应了,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渐渐融进远处的翠绿里。老槐树下,赵小树摆好了石桌,阿禾药铺里飘出灵草膏的香气,青镇的日子,像刚酿的灵酒,慢慢发酵,透着甜。
身后传来“哒哒”的马蹄声,张峰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掌心托着颗刚摘的青梨,果皮上还沾着晨露:“又在看这树?刚从西边新开的灵田回来,赵伯说今年的神灵稻结了双穗,非要拉着我去瞧。”
杨月接过青梨咬了口,清甜的汁水漫过舌尖,抬头时,目光越过老槐树,落在远处连绵的屋舍上。
哪还是当年那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青木村?
从老槐树往南,青石板路铺了三里长,路两旁的土坯房早换成了青砖瓦房,窗棂上雕着简单的法则纹路——那是石万山带着黑石宇宙的工匠们琢磨出的“聚灵窗”,能让屋里的灵气比外头浓上三分。街角那家挂着“阿禾药铺”木牌的铺子,正是当年攥着豁口陶碗的水修姑娘开的,此刻铺门口围着几个穿粗布衣裳的妇人,正等着拿刚熬好的灵草膏。
“你看那边。”张峰抬手往东边指,“知渊去年扩的苗圃,现在都种到圣林边缘了。他说要试着把生命之树的幼苗移过来,以后镇上的人不用跑那么远,也能采到带生机的枝叶。”
杨月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一片翠绿漫到天际,其间点缀着些粉白的花——是杨诗瑶培育的“冰蕊花”,花瓣里裹着丝冰纹,夏天摆在院里能驱暑,冬天还能凝出薄霜镇住灵食,如今成了镇上家家户户都爱种的东西。
正望着,就见个穿短褂的少年扛着锄头从东边跑过来,老远就喊:“月奶奶!张爷爷!我爹让我来问,下午的法则课还上不上?他说昨儿您教的‘土灵引’,他试着用在田里,神灵稻长得快了半寸!”
是赵伯的孙子赵小树,当年那个跟在赵伯身后、连木杖都够不着的小不点,如今已经长成半大的小伙子,神源里凝着淡淡的土之法则——去年杨月教镇上的年轻人基础法则时,他学得最认真,此刻锄头柄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眼里亮闪闪的。
“上,怎么不上。”杨月笑着揉了揉他的头,“让你爹把镇上的年轻人都叫到晒谷场去,下午我教你们‘木土共生’的法子,比单练‘土灵引’管用。”
赵小树应了声“好嘞”,又风风火火地跑了,跑过阿禾药铺时,还不忘冲铺里喊:“阿禾奶奶!我娘说您上次给的灵草膏好用,让我再买两盒!”
铺子里传来阿禾带着笑的声音:“知道了!让你娘自己来拿,我给她留着新熬的!”
张峰看着少年的背影笑:“时间过得真快,当年赵伯带流民来的时候,小树还在襁褓里裹着,如今都能扛锄头了。对了,前几日黑石宇宙那边来人,说石万山想请你回去看看——他说当年你帮着加固的结界,如今他们用你教的‘九灵阵’改了改,能抗住噬魔余孽的冲击了,想让你去瞧瞧合不合规矩。”
杨月摇摇头:“等秋收再说吧。你看镇上这光景,知渊忙着移幼苗,诗瑶要教姑娘们做冰蕊花酱,逸臣又带着人去北边开荒,哪走得开?再说了,石万山那老东西,无非是想让我尝尝他新酿的灵酒,等他送过来就是了。”
正说着,就见杨逸臣从北边回来了。他比五十年前苍老了些,鬓角染了霜,手里却还握着那柄金刃——只是刃身多了些细小的纹路,是这些年帮镇上的人修农具、筑屋舍磨出来的。他身后跟着个壮实的汉子,是当年那个扛断刀的汉子李虎,如今成了镇上的“匠头”,手里拿着张图纸,正跟杨逸臣说着什么。
“你们回来啦。”杨月迎上去,“北边开荒顺利吗?”
“顺利。”杨逸臣抹了把汗,金刃在掌心转了圈,化作枚金环戴在腕上,“就是发现片乱石林,土太硬,怕是不好种灵稻。李虎说想试着用‘金灵破’把石头碎了,我没让——怕伤了底下的灵脉,正想回来问问你。”
李虎挠挠头,把图纸递过来:“月姑娘您看,这是石林的位置,我让人探了探,底下有股淡淡的水脉,要是能把石头清了,引活水过来,能开几十亩水田呢。”
杨月看着图纸上的红圈,指尖凝出缕风之法则,在图纸上轻轻一点:“不用碎石头。你让人在石林周围挖条沟,引东边的活水过来,再让诗瑶在沟边种上冰蕊花——冰纹能冻裂石头,活水浸着,过两个月石头自己就松了,还不伤灵脉。”
李虎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还是月姑娘您有法子!”说着就要去安排,刚转身又想起什么,回头笑,“对了月姑娘,逸臣大哥的儿子后天成婚,您和张爷爷可一定要来喝喜酒!他说当年要是没您教他金之法则,他也遇不上他媳妇——他媳妇是南边火修镇上的,当年两镇比法则术,还是您当的裁判呢!”
杨逸臣难得红了脸,拍了李虎一下:“就你话多。”
杨月却笑了:“来,肯定来。让诗瑶给新媳妇做两朵冰蕊花当贺礼,再让知渊送棵刚移的生命树苗,寓意好。”
正说着,就见杨诗瑶提着个篮子从西边走来,篮子里装着些粉白的花,正是冰蕊花。她身边跟着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是她的孙女杨念冰,手里拿着支冰锥,正学着她的样子凝花纹。
“娘,张叔。”杨诗瑶把篮子递过来,“刚摘的冰蕊花,让阿禾酿花酒。对了,知渊说苗圃那边的幼苗有点蔫,您去瞧瞧?他说怕是法则引多了,又不敢乱撤。”
杨月接过篮子,刚要说话,就见远处尘土飞扬,一队车马从圣林方向过来,打头的是个穿锦袍的中年人,老远就下了车,朝着这边拱手:“月前辈!张前辈!晚辈是混沌源海‘星舟宇宙’的,带了些宇宙特产来,谢谢您五十年前救了我们宇宙的灵脉——我爹说当年要是没您,我们宇宙早就被法则乱流吞了!”
杨月认出他是当年星舟宇宙之主的儿子,当年他爹带着宇宙流民来投奔时,他还只有十来岁,如今也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宇宙之主。她笑着摆手:“举手之劳,还带什么东西。镇上刚收了灵稻,留下吃顿便饭再走。”
中年人连忙应下,指挥着随从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有亮晶晶的星砂,能用来铺法则阵;有沉甸甸的灵米,比镇上种的神灵稻还饱满;还有些五颜六色的矿石,是用来凝法则器的好材料。
镇上的人见有客人来,都围过来看热闹。阿禾从铺里端出刚泡的灵茶,张婶——如今该叫张奶奶了——颠着小脚从家里出来,手里拿着两串刚蒸好的槐花糕,往中年人手里塞:“尝尝!月丫头说这糕养神源,你们赶路累了,垫垫肚子!”
中年人接过槐花糕,咬了口,眼睛亮了:“好吃!比我们宇宙的灵食还好吃!”
杨月看着这热闹的光景,忽然想起五十年前刚回村时的样子——那时镇上还只有老槐树周围几户人家,几十万流民挤在圣林边缘,吃的是掺着草的灵粥,住的是漏风的土坯房。是杨逸臣带着人凿石铺路,杨知渊领着人开荒种稻,杨诗瑶教姑娘们用冰法则存灵食,还有石万山、赵伯、阿禾他们,一点点把这片荒地,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当年你说,等修为提高了,带大家去圣林外看看。”张峰忽然在她耳边轻声说,“如今不用去了,咱们把家安在了这儿,这不就是最好的光景?”
杨月点点头,抬头望向天空。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来,落在地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远处的苗圃里,杨知渊正弯腰查看幼苗,指尖凝出的木之法则像层绿纱,轻轻覆在叶上;晒谷场上,赵小树正带着几个年轻人摆石桌,准备下午的法则课;阿禾药铺门口,几个妇人正围着阿禾说笑,手里拿着刚买的灵草膏……
风又吹过来,带着灵稻的清香,带着冰蕊花的甜气,还带着些孩子们的笑声——是杨念冰带着镇上的小孩在追蝴蝶,蝴蝶翅膀上沾着点金粉,是杨逸臣儿子昨天练金之法则时不小心洒的。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流民在这儿成了家,当年的孩子在这儿长成了大人,连圣林边缘的荒地,都变成了烟火气十足的青镇。杨月低头看着掌心,神源里的“神”字依旧亮着,九种法则的光点缓缓旋转,比五十年前更稳,更纯。
或许,这就是“九法则,归一途”的真意——不是非要去神灵界中心,不是非要成什么惊天动地的神主,而是守着一群人,在一片土地上,把日子过成暖烘烘的模样。
“走,去苗圃看看知渊。”杨月拉着张峰的手往前走,“晚了怕是那傻小子又急得团团转,忘了我教他的‘缓灵引’。”
张峰笑着应了,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渐渐融进远处的翠绿里。老槐树下,赵小树摆好了石桌,阿禾药铺里飘出灵草膏的香气,青镇的日子,像刚酿的灵酒,慢慢发酵,透着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