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武王归京-《乖巧的女人最好命,太子欲罢不能》

  这日,京城东门旌旗招展。

  皇帝亲率文武百官,肃立于城楼之下。

  迎接保家卫国、为大晏征战四方的武王归京。

  消息早已传开,城中百姓亦自发夹道相迎,万人空巷。

  只是,当武王那标志性的粗犷形象出现在城门口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忍不住瞥一眼他的马背。

  两位模样俊秀的小公子,一左一右被牢牢绑在他的马背上。

  头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小脸煞白,眼睛紧闭。

  随着战马的颠簸一晃一晃,模样看着着实有些凄凄惨惨戚戚。

  枭枭和雄雄努力想用袖子遮住脸,奈何双手被固定在身前,动作艰难。

  太……太丢脸了!两人内心哀嚎。

  为了能快些见到太皇祖母,被绑着赶路他们认了!

  可……可都进京城了,叔祖父就不能先把他们放下来吗?

  这万人瞩目的场景……让他们以后在京城还怎么混?!!!

  城楼下,晏时叙和临王接收到儿子投来的可怜目光。

  两人嘴角都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随即默契地抬头望天。

  非是爹不救,实在是你们叔祖父威势太盛,惹不起啊!

  武王翻身下马,动作矫健如虎。

  他大步流星走向皇帝,撩起战袍,单膝及地。

  “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后两百风尘仆仆的精锐亲兵紧随其后。

  晏时叙快步上前,亲自将这位为大晏立下汗马功劳的皇叔扶起。

  “武皇叔一路辛苦!快快请起!皇祖母得知您今日抵京,精神好了许多,此刻正等着见你,我们即刻进宫。”

  武王闻言,虎目含泪,重重点头。

  一行人迅速穿过肃穆的人群和喧闹的街道,直奔皇宫。

  枭枭和雄雄一路“游街示众”,等入了宫,才被武王解下,随手丢给一旁早已等候的宫人搀扶。

  脚一沾地,两人腿肚子都还在打飘,小脸依旧煞白,被宫人半扶着勉强跟在身后。

  慈宁宫正殿。

  皇室宗亲几乎齐聚一堂,按辈分次序静静坐着。

  太后和皇后侍奉在太皇太后身侧。

  太皇太后今日坚持下榻,换上了一身庄重而华贵,却已明显空荡不合体的朝服。

  一头银发盘在脑后,一丝不苟。

  日光透过窗棂,斜斜地洒落在她身上。

  华服的厚重锦缎吸收了大部分光线,显得有些沉郁。

  而头上那支凤凰步摇的翠羽和东珠,却在光线下折射出一点微弱却执着的暖金色光,映照着她那双异常清明的眼眸。

  然而,殿内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这不过是短暂的回光返照,是老人家凭着对儿子归来的喜悦强撑出的表象。

  当武王那高大魁梧、风尘仆仆的身影,随着帝王大步跨入宫殿门槛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武王的目光却直直落在母亲身上。

  仅仅几年未见,记忆中尚算硬朗的母亲竟已苍老衰弱至此!

  “母后——!”一声带着浓重哭腔的呼唤再也压抑不住。

  这个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血汉子,此刻如同一个迷途归家的孩子。

  几步抢到近前,“扑通”一声重重跪倒在太皇太后膝下。

  太皇太后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浑浊的老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

  她颤抖着伸出枯瘦的手,急切地、近乎贪婪地触摸着儿子被风霜刻蚀得更加刚毅黝黑的脸庞。

  “武儿……我的武儿……瘦了……黑了……” 每一个字都带着心碎的疼惜。

  武王将脸深深埋在母亲膝头覆盖的锦被中,压抑了多年的思念与此刻的悲恸如决堤洪水,他痛哭失声:

  “是儿子不孝!儿子多年未在母后膝前尽孝,让母后忧心劳力!儿子不孝啊——!”

  太皇太后捧起儿子布满泪痕的脸,亦是失声痛哭。

  “傻孩子……胡说什么……”

  她声音哽咽,却努力扬起一个骄傲的笑容。

  “你在边关保家卫国,为我大晏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此功足可彪炳史册!”

  “且母后身边有这么多人精心照料,哪里就需要你守在跟前尽孝了?”

  “我儿是大英雄,是边塞自由翱翔的雄鹰!母后……真的……真的……为你感到……骄傲!自豪!!”

  说到最后,太皇太后的泪水再次汹涌而下。

  这自豪的背后,是深藏心底的愧疚与心疼。

  这个儿子,从出生起就因宫廷倾轧未能养在自己身边,在端太妃宫里受尽冷落苦楚;

  十多岁便投身军伍,在苦寒的边关浴血厮杀,受尽磨难。

  几十年戎马倥偬,真正承欢她膝下的时光,竟只有当年攻打北狄前,留在京城的那短短三年。

  才三年啊……

  时间太短,太短了……

  此刻看着跪在面前,也不再年轻的儿子,太皇太后心底那浓烈的不舍如同潮水般汹涌而出。

  她一遍遍抚摸着儿子粗糙的脸颊,那触感是如此真实,真实的令人心碎。

  而武王,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此刻在母亲膝前,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

  仿佛要将一生未能诉说的孺慕与离别之痛尽数倾泻。

  殿内众人看着这母子相见的悲恸一幕,无不深受触动,纷纷低头垂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