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
温梨儿此刻正侧躺在龙床上,面朝着殿门的方向。
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陛下回来,她早已命人将阻隔内外间的屏风收拢撤到了一旁。
她睁大了眼睛,毫无睡意,只固执地等着。
腹中的胎儿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的焦虑,偶尔轻轻踢动一下。
终于,殿门被轻轻推开,那道令她无比牵挂的身影裹挟着夜风走了进来。
温梨儿立刻撑着身子坐了起来:“陛下,你回来了。”
晏时叙见她竟还未睡,眉头微蹙,大步流星走到床边,伸手将人揽入怀中,语气带着心疼与责备:
“这么晚了还不睡?若是累坏了身子,给朕生出个小傻子,看朕怎么罚你。”
责备的话语下,是掩饰不住的关切。
温梨儿顺势将脑袋深深埋进他宽厚的胸膛,蹭了蹭。
“才不会呢。陛下聪明绝顶,英明神武,臣妾生下的孩子,再不聪明,也会像淼淼那样乖巧可爱的。”
见她还有心思打趣,晏时叙紧绷的下颌线条稍稍柔和,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
“睡不着?”
温梨儿抬起头,烛光映照下,她的一双眸子清澈明亮,盛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心。
“臣妾……担心陛下。”
她目光直直望进他的眼底。
“臣妾担心陛下会自责,会愧疚……会把皇祖母的病都揽在自己身上。所以,臣妾就睡不着。”
晏时叙身体微微一僵,眼底深处翻涌的痛楚几乎要溢出来。
他忽然俯下身,将整张疲惫不堪的脸深深埋进了温梨儿温暖馨香的颈窝里。
声音闷闷地传来,带着一丝脆弱:
“朕……只是想着,若是……若是晚些处置晏时姝,皇祖母她……或许还能多活几年……”
温梨儿感受到颈窝处的湿意,心疼不已。
她用力环住他,一只手温柔地抚上他憔悴的脸颊,声音轻柔却无比坚定:
“不是这样的,陛下。”
“你处置太平公主,何错之有?她犯下的是不容宽赦的大罪!不处置,如何服众?”
“皇祖母病倒,根本原因并非陛下处决了她,而是太平公主所做下的那些事……对她老人家的打击太大了。”
“即便陛下……延迟了处决,以皇祖母对太平公主的疼爱和失望,她老人家……恐怕也是撑不住的。”
她微微后仰,双手捧住他的脸,一字一句认真道:
“陛下莫要钻牛角尖。在臣妾心里,陛下便是这全天下最英明神武、最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人的命数,自有天定,非人力所能强留。”
“陛下万不可将这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自己身上,臣妾会心疼的。”
她的话语如同温润的泉水,缓缓注入晏时叙沉重的心里。
他下意识地用下颚蹭了蹭她柔软的发顶,声音还是有些艰涩:
“可朕……很快就要没有皇祖母了……”
三十多岁的帝王,此刻卸下了所有威仪,脆弱得如同一个即将失去至亲庇护的孩子。
温梨儿的心瞬间揪紧。
她张开手臂,更紧地环抱住他宽厚的背脊,像哄孩子般轻轻拍抚着,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可陛下还有臣妾啊。还有几个孩儿,有母后,有其他兄弟姐妹,有知心好友……”
“陛下不是一个人,臣妾会连同皇祖母那一份,加倍地爱陛下,守护陛下。”
她稍稍松开怀抱,抬头看他,目光灼灼。
“皇祖母年事已高,她终有一天会离开陛下的,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但陛下,我们现在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这三个月,是上天留给陛下在皇祖母床头尽孝,好好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的宝贵时间,是我们现在能抓住的。”
“所以,陛下,我们好好珍惜这三个月,尽量让皇祖母走得安宁,走得没有遗憾,好不好?”
晏时叙深深地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喉结滚动。
最终,紧紧地回抱住她,将脸埋在她肩头,闷闷地应了一声:“……好。听梨儿的。”
“那陛下快上来歇息。”
温梨儿心中稍安,轻轻推了推他。
“休息好了,才有精神去照顾好皇祖母,才有精力去操持国事。”
晏时叙顺从地任由她帮他脱下外袍,躺上床榻。
温梨儿细心地为他盖好锦被,自己依偎进他的怀里,找到最舒服的姿势。
然后,她如同哄孩子们入睡时一般,用极其轻缓温柔的嗓音,低低地哼唱起民谣。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悠扬婉转的歌调,带着温柔与诱哄,在空旷的大殿中低低缭绕,缠缠绵绵,柔情似水。
之前的沉重与悲伤一点点拂去,在这熟悉的温软沁香中。
晏时叙紧绷的神经终于缓缓放松,沉重的眼皮合上,呼吸渐渐变得均匀而绵长。
感受到他彻底放松下来,沉入梦乡。
温梨儿的嘴角这才勾起一抹浅笑,也依偎着他,很快进入了梦乡。
偌大的紫宸殿,只剩下烛火偶尔的噼啪声和两人交缠的平稳呼吸。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皇室宗亲轮番入宫,在慈宁宫为太皇太后侍疾。
晏时叙将大部分国事交由临王、城王、谦郡王几人分担。
他自己每天必定抽出一半的时间,亲自守在皇祖母的病榻前。
太皇太后最初一天还能醒转几次,加起来约莫有四五个时辰是清醒的。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清醒的时间肉眼可见地缩短,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
那本就微弱的生命力,正在不可逆转地流逝。
而在外闯荡江湖的枭枭、雄雄、琅郡王、梁王四人,接到太皇祖母\/皇祖母病危消息后,立刻放弃了原本前往西潼关的计划,火速改道回京。
与此同时,远在边关的武王接到飞鸽传书,如遭雷击。
这位威震四方的将军王,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
他连夜点了两百名最精锐的亲兵,轻装简从。
一路快马加鞭,星夜兼程朝京城狂奔。
飞奔至半途,“劫”到了在官道上同样策马疾驰的琅郡王一行四人。
为了加快速度,琅郡王和梁王带着枭枭和雄雄同骑一骑。
考虑到他们年纪还太小,琅郡王和梁王并没有用最快的速度赶路。
可武王就不一样了。
他心急如焚,一声暴喝:“都出来闯荡江湖了,连这点颠簸都受不住,还闯个屁!”
根本不容商量,他直接将两个小的从琅郡王和梁王的马背上“提溜”过来。
一左一右,如同绑缚军资一般,用特制的宽布带牢牢绑在了自己的战马背上。
“吊稳了!掉下去老子可不管捡!”
随即,他猛夹马腹,战马长嘶一声,如一道离弦之箭冲了出去,速度比之前快了何止一倍!
真正是风驰电掣,一路烟尘滚滚。
……
温梨儿此刻正侧躺在龙床上,面朝着殿门的方向。
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陛下回来,她早已命人将阻隔内外间的屏风收拢撤到了一旁。
她睁大了眼睛,毫无睡意,只固执地等着。
腹中的胎儿似乎也感受到了母亲的焦虑,偶尔轻轻踢动一下。
终于,殿门被轻轻推开,那道令她无比牵挂的身影裹挟着夜风走了进来。
温梨儿立刻撑着身子坐了起来:“陛下,你回来了。”
晏时叙见她竟还未睡,眉头微蹙,大步流星走到床边,伸手将人揽入怀中,语气带着心疼与责备:
“这么晚了还不睡?若是累坏了身子,给朕生出个小傻子,看朕怎么罚你。”
责备的话语下,是掩饰不住的关切。
温梨儿顺势将脑袋深深埋进他宽厚的胸膛,蹭了蹭。
“才不会呢。陛下聪明绝顶,英明神武,臣妾生下的孩子,再不聪明,也会像淼淼那样乖巧可爱的。”
见她还有心思打趣,晏时叙紧绷的下颌线条稍稍柔和,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
“睡不着?”
温梨儿抬起头,烛光映照下,她的一双眸子清澈明亮,盛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心。
“臣妾……担心陛下。”
她目光直直望进他的眼底。
“臣妾担心陛下会自责,会愧疚……会把皇祖母的病都揽在自己身上。所以,臣妾就睡不着。”
晏时叙身体微微一僵,眼底深处翻涌的痛楚几乎要溢出来。
他忽然俯下身,将整张疲惫不堪的脸深深埋进了温梨儿温暖馨香的颈窝里。
声音闷闷地传来,带着一丝脆弱:
“朕……只是想着,若是……若是晚些处置晏时姝,皇祖母她……或许还能多活几年……”
温梨儿感受到颈窝处的湿意,心疼不已。
她用力环住他,一只手温柔地抚上他憔悴的脸颊,声音轻柔却无比坚定:
“不是这样的,陛下。”
“你处置太平公主,何错之有?她犯下的是不容宽赦的大罪!不处置,如何服众?”
“皇祖母病倒,根本原因并非陛下处决了她,而是太平公主所做下的那些事……对她老人家的打击太大了。”
“即便陛下……延迟了处决,以皇祖母对太平公主的疼爱和失望,她老人家……恐怕也是撑不住的。”
她微微后仰,双手捧住他的脸,一字一句认真道:
“陛下莫要钻牛角尖。在臣妾心里,陛下便是这全天下最英明神武、最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人的命数,自有天定,非人力所能强留。”
“陛下万不可将这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自己身上,臣妾会心疼的。”
她的话语如同温润的泉水,缓缓注入晏时叙沉重的心里。
他下意识地用下颚蹭了蹭她柔软的发顶,声音还是有些艰涩:
“可朕……很快就要没有皇祖母了……”
三十多岁的帝王,此刻卸下了所有威仪,脆弱得如同一个即将失去至亲庇护的孩子。
温梨儿的心瞬间揪紧。
她张开手臂,更紧地环抱住他宽厚的背脊,像哄孩子般轻轻拍抚着,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可陛下还有臣妾啊。还有几个孩儿,有母后,有其他兄弟姐妹,有知心好友……”
“陛下不是一个人,臣妾会连同皇祖母那一份,加倍地爱陛下,守护陛下。”
她稍稍松开怀抱,抬头看他,目光灼灼。
“皇祖母年事已高,她终有一天会离开陛下的,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但陛下,我们现在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这三个月,是上天留给陛下在皇祖母床头尽孝,好好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的宝贵时间,是我们现在能抓住的。”
“所以,陛下,我们好好珍惜这三个月,尽量让皇祖母走得安宁,走得没有遗憾,好不好?”
晏时叙深深地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喉结滚动。
最终,紧紧地回抱住她,将脸埋在她肩头,闷闷地应了一声:“……好。听梨儿的。”
“那陛下快上来歇息。”
温梨儿心中稍安,轻轻推了推他。
“休息好了,才有精神去照顾好皇祖母,才有精力去操持国事。”
晏时叙顺从地任由她帮他脱下外袍,躺上床榻。
温梨儿细心地为他盖好锦被,自己依偎进他的怀里,找到最舒服的姿势。
然后,她如同哄孩子们入睡时一般,用极其轻缓温柔的嗓音,低低地哼唱起民谣。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
悠扬婉转的歌调,带着温柔与诱哄,在空旷的大殿中低低缭绕,缠缠绵绵,柔情似水。
之前的沉重与悲伤一点点拂去,在这熟悉的温软沁香中。
晏时叙紧绷的神经终于缓缓放松,沉重的眼皮合上,呼吸渐渐变得均匀而绵长。
感受到他彻底放松下来,沉入梦乡。
温梨儿的嘴角这才勾起一抹浅笑,也依偎着他,很快进入了梦乡。
偌大的紫宸殿,只剩下烛火偶尔的噼啪声和两人交缠的平稳呼吸。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皇室宗亲轮番入宫,在慈宁宫为太皇太后侍疾。
晏时叙将大部分国事交由临王、城王、谦郡王几人分担。
他自己每天必定抽出一半的时间,亲自守在皇祖母的病榻前。
太皇太后最初一天还能醒转几次,加起来约莫有四五个时辰是清醒的。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清醒的时间肉眼可见地缩短,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
那本就微弱的生命力,正在不可逆转地流逝。
而在外闯荡江湖的枭枭、雄雄、琅郡王、梁王四人,接到太皇祖母\/皇祖母病危消息后,立刻放弃了原本前往西潼关的计划,火速改道回京。
与此同时,远在边关的武王接到飞鸽传书,如遭雷击。
这位威震四方的将军王,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
他连夜点了两百名最精锐的亲兵,轻装简从。
一路快马加鞭,星夜兼程朝京城狂奔。
飞奔至半途,“劫”到了在官道上同样策马疾驰的琅郡王一行四人。
为了加快速度,琅郡王和梁王带着枭枭和雄雄同骑一骑。
考虑到他们年纪还太小,琅郡王和梁王并没有用最快的速度赶路。
可武王就不一样了。
他心急如焚,一声暴喝:“都出来闯荡江湖了,连这点颠簸都受不住,还闯个屁!”
根本不容商量,他直接将两个小的从琅郡王和梁王的马背上“提溜”过来。
一左一右,如同绑缚军资一般,用特制的宽布带牢牢绑在了自己的战马背上。
“吊稳了!掉下去老子可不管捡!”
随即,他猛夹马腹,战马长嘶一声,如一道离弦之箭冲了出去,速度比之前快了何止一倍!
真正是风驰电掣,一路烟尘滚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