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学校?
萧瑀自认为也是学富五车之人,可是普通和学校联系在一起是几个意思?
“你等等,普通学校?
“这学校既然是普普通通的,那会有人来上学么,那开设它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自然是要教书育人,你来个普通学校,还想要人来学?
萧瑀怎么想都不对,这地方的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教书育人吧。
“怎么说呢,它就是一所普通的学校。
“因为我不专门教圣贤书,也不会教怎么当一个王佐之才,所以他就很普通。
“所以我这个说法,没错吧。”
萧瑀点点头,这样的话好像还真的没错。
十年寒窗,目的还是看尽长安花。
如果这学校和做官没关系,在现在的观念里面那确实足够普通的。
“突然怎么想开学校了,这可是一个非常耗费人的事。”
“没办法,看不过啊。
“猴儿他们的报告上来了,我已经手把手的教了,可他们写的东西还是一言难尽。
“弄出来的东西我看着都头大,有一种在浆糊中找米粒的无力感。
“这种局面,还是要改善一下。”
无视数据,依赖不标准的描述让猴儿他们这些天的工作显得有点白忙活。
王皓还记得一件事,第一次上物理课。
第一节课是振动,有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振动要怎么展示,班上很多人写了一堆废话。
明明老师说的从实验的角度,可还是习惯性的用说明。
程处亮等人都是二代的翘楚,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更严重,基本上会无视数据。
说了数据非常重要,可还是在无视数据。
这是思维的问题,儒家一个非常强的点就是吸纳和同化,这种能力有弊有利。
有利的地方是万物皆为我用,你有用的学说我都能吸收。
可弊端也很明显,排斥自然科学。
学说能融入,经典力学融不进儒家学说,这就很麻烦了。
所以,注入一种全新的思维很重要。
而且还有一点反常识,这个时代传播新思想比明清简单,那两个朝代简直就是神仙。
比如天文观测,这方面古代一直都是领先地位。
因为这玩意虽然国家也会组织,可基本上都是半野生的状态,皇帝不会在方面干涉。
到了老朱手上,老朱也将其纳入监管。
从这时候开始天文观测基本上就停滞甚至在后退,走上了一条灾难的道路。
恰好从这时候开始西方彻底抬头看天了,两种文化的特点再次发挥了各自特点。
西方在各种异端和证明你更异端中直接起飞!
有个说法是牛顿晚年去研究神学去了,用这个来证明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实际上牛爵爷一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学术成就只是研究神学的副产品。
明朝这边因为科举和皇室的权利加大,导致和光同尘更生猛。
一个在攻击中起飞,一个在和谐中缓慢老去。
“不尽如人意?”
“相当。
“我说了数据很重要,数据很重要,可还是以废话居多,而且那些废话只会让测试看起来很水。
“有些东西,不需要那么多的废话。
“举个例子,墒情到位、阳光正好的地秋葵玉米两个月生长长度是十五公分,六对叶子,几月开花抽穗等。
“这样记录,清晰直观。
“最后把所有的数据拉在一起一比,立马就知道优劣,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什么地方需要保持。
“这不就行了,看的人也轻轻松松,瞬间理解。
“工作效率上去,办事也快速。
“可送上来的报告从夸我开始,然后从长的像什么全都详细描述,最后来一个约多少多少。
“可明明已经取得了精准的数据,为什么要用约。
“这东西呈上来,看的人要理解半天才能找到里面的关键性数字,因为废话太多,有时候还会理解错重点这种情况。
“那我要这种东西做什么,意义何在。
“精准的数据,那是有指导意义的。
“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五,宜水漫两寸;四月开始至二十,宜晒足太阳。
“就这样卸下来,那和考察地差不多地方的地理环境的人拿到东西,只需要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然后再进行微调,效率是不是就上来了。
“我要的是这种,精确而高效。
“不是春以时种,风调雨顺则丰收这种废话,这些话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
“现在都是这种人才,我也很绝望啊。
“那能怎么办,只能自己开个普通学校培养一下呗。
“你昨天也看到了,珠宝有了严谨的数据是不是好坏就非常判断了。
“大唐,缺失的就是这种。”
每个人都有过被少许、适量、合适、大概等量词折磨过的痛苦,这就是儒家弊端的一个影响。
少许盐,适量的水,合适的火候!
古代也不是没有这个,墨家是第一个走标准化的集体,墨守成规一开始还是褒义词。
意思是按照逻辑严谨的防御策略,也引申墨家的有一套标准,拿来就能用也不会出错。
不过经过汉代郑玄、何休等经学大家的解读慢慢转变为贬义,一直延续下来。
没办法,传人都没有了,郑玄时代彻底成了儒家的天下,人家注释正义的时候自然偏向于儒家更正面。
墨家没落,中国古代唯一可能走向严谨科学的分支就这么断了。
萧瑀点头,确实。
虽然心中不以为然,可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萧瑀所学不管是儒家还是佛家,都喜欢以虚数代替,所以对这种严谨的数据并不怎么上心。
“这样么。
“如果是这样,这学校也不普通。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怕是没有什么学子愿意来上学,毕竟没法立在庙堂之上。”
王皓端起桌上的茶一饮而尽。
“无所谓。
“我也没指望你们这些勋贵家来学,他就是一个学校,有兴趣的就来学。
“没兴趣,我也不会强迫来学。
“大唐这么多人,有一个感兴趣来学的那就是一个,两个就是两个,十个就十个。
“这种事,兴趣为上。
“我又不准备当万世夫子,不期待也不会期望自己能教出多少学生。”
萧瑀自认为也是学富五车之人,可是普通和学校联系在一起是几个意思?
“你等等,普通学校?
“这学校既然是普普通通的,那会有人来上学么,那开设它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自然是要教书育人,你来个普通学校,还想要人来学?
萧瑀怎么想都不对,这地方的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教书育人吧。
“怎么说呢,它就是一所普通的学校。
“因为我不专门教圣贤书,也不会教怎么当一个王佐之才,所以他就很普通。
“所以我这个说法,没错吧。”
萧瑀点点头,这样的话好像还真的没错。
十年寒窗,目的还是看尽长安花。
如果这学校和做官没关系,在现在的观念里面那确实足够普通的。
“突然怎么想开学校了,这可是一个非常耗费人的事。”
“没办法,看不过啊。
“猴儿他们的报告上来了,我已经手把手的教了,可他们写的东西还是一言难尽。
“弄出来的东西我看着都头大,有一种在浆糊中找米粒的无力感。
“这种局面,还是要改善一下。”
无视数据,依赖不标准的描述让猴儿他们这些天的工作显得有点白忙活。
王皓还记得一件事,第一次上物理课。
第一节课是振动,有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振动要怎么展示,班上很多人写了一堆废话。
明明老师说的从实验的角度,可还是习惯性的用说明。
程处亮等人都是二代的翘楚,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更严重,基本上会无视数据。
说了数据非常重要,可还是在无视数据。
这是思维的问题,儒家一个非常强的点就是吸纳和同化,这种能力有弊有利。
有利的地方是万物皆为我用,你有用的学说我都能吸收。
可弊端也很明显,排斥自然科学。
学说能融入,经典力学融不进儒家学说,这就很麻烦了。
所以,注入一种全新的思维很重要。
而且还有一点反常识,这个时代传播新思想比明清简单,那两个朝代简直就是神仙。
比如天文观测,这方面古代一直都是领先地位。
因为这玩意虽然国家也会组织,可基本上都是半野生的状态,皇帝不会在方面干涉。
到了老朱手上,老朱也将其纳入监管。
从这时候开始天文观测基本上就停滞甚至在后退,走上了一条灾难的道路。
恰好从这时候开始西方彻底抬头看天了,两种文化的特点再次发挥了各自特点。
西方在各种异端和证明你更异端中直接起飞!
有个说法是牛顿晚年去研究神学去了,用这个来证明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实际上牛爵爷一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学术成就只是研究神学的副产品。
明朝这边因为科举和皇室的权利加大,导致和光同尘更生猛。
一个在攻击中起飞,一个在和谐中缓慢老去。
“不尽如人意?”
“相当。
“我说了数据很重要,数据很重要,可还是以废话居多,而且那些废话只会让测试看起来很水。
“有些东西,不需要那么多的废话。
“举个例子,墒情到位、阳光正好的地秋葵玉米两个月生长长度是十五公分,六对叶子,几月开花抽穗等。
“这样记录,清晰直观。
“最后把所有的数据拉在一起一比,立马就知道优劣,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什么地方需要保持。
“这不就行了,看的人也轻轻松松,瞬间理解。
“工作效率上去,办事也快速。
“可送上来的报告从夸我开始,然后从长的像什么全都详细描述,最后来一个约多少多少。
“可明明已经取得了精准的数据,为什么要用约。
“这东西呈上来,看的人要理解半天才能找到里面的关键性数字,因为废话太多,有时候还会理解错重点这种情况。
“那我要这种东西做什么,意义何在。
“精准的数据,那是有指导意义的。
“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五,宜水漫两寸;四月开始至二十,宜晒足太阳。
“就这样卸下来,那和考察地差不多地方的地理环境的人拿到东西,只需要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然后再进行微调,效率是不是就上来了。
“我要的是这种,精确而高效。
“不是春以时种,风调雨顺则丰收这种废话,这些话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
“现在都是这种人才,我也很绝望啊。
“那能怎么办,只能自己开个普通学校培养一下呗。
“你昨天也看到了,珠宝有了严谨的数据是不是好坏就非常判断了。
“大唐,缺失的就是这种。”
每个人都有过被少许、适量、合适、大概等量词折磨过的痛苦,这就是儒家弊端的一个影响。
少许盐,适量的水,合适的火候!
古代也不是没有这个,墨家是第一个走标准化的集体,墨守成规一开始还是褒义词。
意思是按照逻辑严谨的防御策略,也引申墨家的有一套标准,拿来就能用也不会出错。
不过经过汉代郑玄、何休等经学大家的解读慢慢转变为贬义,一直延续下来。
没办法,传人都没有了,郑玄时代彻底成了儒家的天下,人家注释正义的时候自然偏向于儒家更正面。
墨家没落,中国古代唯一可能走向严谨科学的分支就这么断了。
萧瑀点头,确实。
虽然心中不以为然,可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萧瑀所学不管是儒家还是佛家,都喜欢以虚数代替,所以对这种严谨的数据并不怎么上心。
“这样么。
“如果是这样,这学校也不普通。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怕是没有什么学子愿意来上学,毕竟没法立在庙堂之上。”
王皓端起桌上的茶一饮而尽。
“无所谓。
“我也没指望你们这些勋贵家来学,他就是一个学校,有兴趣的就来学。
“没兴趣,我也不会强迫来学。
“大唐这么多人,有一个感兴趣来学的那就是一个,两个就是两个,十个就十个。
“这种事,兴趣为上。
“我又不准备当万世夫子,不期待也不会期望自己能教出多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