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妙手-《北齐:家父文宣帝》

  “至尊此言,臣不敢应答!”

  几个反对的臣子跪下磕头,高殷挥挥手:“算了,你们也说的也有道理,但按这种说法,那当初韩陵之战,高祖就该投降尔朱兆,毕竟对方兵强马壮,怎么看,高祖胜算都很低。”

  这就是诛心之言了,顿时有臣子流出泪想要辩解,高殷顿时喝骂:“朝堂上论事不成,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带出去,哭够了再回来!”

  顿时有禁卫进来,将臣子请了出去——真的是请,几个人轻轻地抱住臣子的身躯,捂住嘴,迅速抬了出去。

  “不像话。”高殷冷哼一声。

  在众人心中,他此刻才不像话,像是个发脾气的孩童多过一个帝王。

  不过这不是正式的常朝,而是内朝,在座的本都算高殷的近臣,虽然这个近的范围多了一些——一百来人——也就没有常朝那么正式和严肃。

  “前次失利,还是因为齐军乃进攻方,梁军有守土重责,不得不拼死斗搏,否则其国倾覆;然此次不同,其乃出兵伐敌,了无道义,更是以陈谋梁,叛臣诛君!”

  “恰如此前天保八年,陈主霸先攻打王子珩一战,军队仍在途中,霸先便自行篡位,陈将侯安都直呼自军必败。”

  这也是陈霸先生搞的知名抽象活,可能他觉得自己挺不了多久了,为了不留曹操桓温那样的遗憾,就先去了登基口。结果硬是把军队搞得全无战心,被王琳俘虏了一大帮重要将领,王琳若是狠狠心,把侯安都、周文育等将全部杀掉,那他现在没准还真打进了建康。

  结果恰恰是侯安都帮着陈霸先的侄子陈蒨把陈霸先的亲儿子陈昌给弄死的,你坑我被俘,我让你儿子浮,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况周人真是欲夺荆州之地吗?非也,正如我国要先灭周才会转向南方一样,周人也要抵御我军,攻打王琳只是因为萧詧失地,寻机求荆州安定而已。若我军出兵帮其牵制陈军,同时暗示王子珩,默许其与周国暂时说和,只消半年,王子珩就会恢复实力,甚至能再度攻陈,而我国嘛……”

  这就涉及到了未来的军政规划,高殷明显不打算在这时候细说,但群臣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就像至尊所著三国中的“安居平五路”,王琳就是那个蜀国,不过他的局面比蜀国还要简单得多,齐军亲自来帮他阻拦陈军,同时荆北的齐军稍稍有所动作,周军就投鼠忌器,进退两难。

  而后王琳只要写信向周国陈说情况,表明自己的目的就是消灭僭陈,恢复梁室,周人就大概率会撤军,因为陈军看到齐军支援王琳,很可能会提前撤走,如果周国不一起撤退的话,反而可能会形成王琳和齐军一起殴打周军的局面。

  这就是三国时代的魅力,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且咱们也不是没有底牌的。”高殷大笑:“前次从周国那得到一些人才,正当用在这种时候啊!”

  高长恭等臣面色各异,有恍悟、有呆滞、有皱眉、有赞许,他们都明白了至尊的意思。

  此前用宇文护的母亲作为交换,得到了陈昌、陈顼、毛喜等俘虏,如今在邺都建了府邸,陈昌封长城郡公,陈顼毛喜封侯,分别将这些人安置起来。

  “以长城公为帅,想必陈军也会震惊吧!”

  这一招却是妙手,无论如何,陈军听闻此次齐军支援的主帅,一定会产生混乱和怀疑,甚至动摇到陈蒨的帝位。

  因为说实话,如果高殷在这种混乱的时态,再一次挑战建康副本,只怕比高洋的难度要小得多——一是他铲除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二是淮南军队其实比高洋时期更强。

  三是陈朝现在仍旧是统序不稳的状态,某种意义上这比陈霸先时期更加致命,毕竟那时候陈霸先还是梁将,还能让整个南朝同仇敌忾,而现在是统治集团中的一支被特别针对,并不是陈国全体的意志。

  陈蒨此次出兵攻王琳,和高殷之前攻周一样,同有一些打仗立威的意思。

  因此逼出陈昌,对陈蒨而言是亏本的买卖。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因此一旦牵扯到更根源的政治,将领就得为背后的主人让路。

  “甚至我们可以做得更过火一些,比如……放出流言,说陈蒨勾引章氏,与其合谋毒杀了陈霸先,让陈昌戴孝为父报仇,试问陈人将会如何作态呀?”

  高殷笑吟吟的说着,笑得宛如和煦的春风,在这临冬的秋末显得阳光又温暖。

  他听见旁边的郁蓝噗嗤笑出了声。

  齐国诸臣面面相觑,心想计是好计,可实在是……太缺德了。

  至尊还年轻,看不出暴虐之色,但这份阴毒狠辣,实在是远迈其父祖,想来常山王之事,实在不是什么偶然啊!

  对内侍奉这样的君主,着实有些压力,但若辅佐其将这番算计放到敌国外邦身上,那便令人安心无比。

  而且他才十五岁,未及加冠,哪怕只在位十年,也不过才二十四岁,比先帝还要年轻十岁。

  若是按高王来算,那就更不得了了,高王五十二岁,放到至尊身上,那就是三十七年。

  年轻时候就展现出这样智慧的君主,若成长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又会变成怎么样的妖孽?亦或是圣主?

  诸近臣忽而都有些荣耀,他们不仅身处最强之国,而且三代君王都有着英雄之资,不提高王,先帝不混账的时候也是个明断之君,如今的新君更是解决了从高王时代就遗留的勋贵威胁,只要度过这段时期,齐国绽放的光华将难以想象。

  统一北方只是开始,混一戎华、一统天下才是齐国的大方向!

  一边商讨着,群臣的心中不断蔓延出这样的想法,就连几个老资历的旧臣都挑不出毛病,就着高殷的构思讨论起来,最终进入到了选择将领的流程,高殷亲自拍板,将一些勋贵的子弟派往淮南去。

  高殷已经决定了,若是南方再败,就让高淹和高涣找理由将这批子弟全部弄死。毕竟这不是正式的南征,只是救援王琳和试探陈蒨的前哨战,这都能翻船,那他也都不用再混了,肯定是还有人不服。

  这下足以让他们投鼠忌器了。

  派出的将领里还有着段韶的次子段深,其长子段懿娶了公主,如今担任兖州刺史,剩下几子还太年幼。

  段深担当此次的副将,至于主将嘛……

  高殷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朕欲委托永安王。”

  群臣一惊,有人想要出言反对,但想起前几个倒霉的臣子,顿时不敢吱声。

  最震惊的当属高浚本人。

  其实算一算,高欢十五子已经死了六个,剩下三叔浚、四叔淹、五叔浟、七叔涣、十叔湝、十一叔湜、十二叔济、十三叔凝、十四叔润,其中十二叔高济已经被判了政治死刑,什么时候看高殷的心情就下去陪几个亲兄,是必不可能被启用的,至于其他的叔父,倒是无所顾忌。

  而因为高洋曾经的杀意,浚、涣是绑定一起的,正常来说必不可能同时将二人放出去,四叔高淹和七叔高涣已经在淮南了,那高浚就留在国内好好任事,派五叔十叔或十一叔都可以。

  因此这道任命,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高浚本人更是颤颤巍巍,出班跪伏于地:“臣愚钝,恐负圣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