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黄花-《北齐:家父文宣帝》

  “拿上来。”

  高殷再度发令,齐绍将一份奏章呈上,高殷三指托举于手:“此乃杨相所上的奏文,诸卿可知里面说了什么?”

  诸臣面面相觑,由斛律金发话:“臣等未知,请至尊示下。”

  高殷笑了笑,让斛律孝卿拿给段韶,段韶将其打开,略一浏览,即刻大怒:“杨相如此,不惧人怨乎!”

  得到高殷的允许后,他将奏文里的内容念给其他勋臣,同样让他们暴跳如雷。

  “他怎么敢这样做!”

  “杨愔欲害我等,献媚于主上!”

  “都给我闭嘴!!!”

  斛律金站起身,用威望压制诸贵,随后转身面向高殷,跪下行礼:“请至尊示下!”

  众人才回过味来,刚刚太气愤了,一时忘了是至尊给他们看的,而还没有正式宣布,就说明有转圜的余地。

  等所有勋臣都跪下行礼后,高殷才起身,缓缓踱步。

  “杨相这么做,心意我也知道:无非是要治一治爵赏多滥的乱象嘛。”

  高殷在臣群中游走,衣襟大袖随着高殷的举动,不时抚在臣子的身上,害怕自己扯断至尊的衣服,臣子们不得不转身面向高殷,让衣袖顺向游走。

  “可这样,实在是太伤人心了。即便一时有滥赏,也是因为各地豪杰纷涌来投,朝廷褒奖忠心都来不及,何况我们还没收复西土,未全旧魏版图?这些都是你们拿命为朝廷换来的功勋,朝廷封赏的爵位,天下未定,就这样对待功臣,着实让人寒心。”

  听闻至尊的叹息,臣子们忍不住愤慨,对杨愔更加痛恨,纷纷请求严惩杨愔。

  高殷略微迟疑:“他毕竟是辅政大臣……”

  “不然!先帝之时,杨遵彦就多被苛责,其负责吏部铨选,取士多以言貌,因而致谤言,可见其志大才疏!”

  高殷似是被劝服了,微微点头:“嗯,我也曾听过人们说什么‘主昏于上,政清于下’之类的话——可笑,太祖志识沉敏,以法驭下,公道为先,怎么会散播出这种话!”

  “必是杨愔所选之人为其造势!”

  高殷走回主位,脸色与众臣一样愤恨,只是多了一缕庄重:“往事不提,光是为了众卿,朕就要好好差问他。此举动摇国本,亏他想得出来!”

  “尔等放心,必不使诸君抛头颅洒热血,在战场上搏杀换来的功爵官位,被其一纸抹煞!”

  “至尊圣明!”

  众臣同时行礼,希望高殷为他们做主同时,心中不知不觉对高殷有了认可。

  高殷微微点头,这个场面,真让他有一些做了真皇帝的意思了。

  但这还不够,高殷谨慎斟酌着用词,轻声说:“历朝兴治,都与德行有关,但天下仍有不服王化的狡诈凶徒,为此就需要用兵去讨平他们。”

  “汉晋天下一统,尚且需要防备各处的宵小、盗贼,如今西贼还未平定,南边有陈国抗拒天兵,就更需要筹备武事了——这也是今日朕在殿上检阅武事的原因。”

  “高祖之时,发动了数次大战,打算一举消灭关中的逆贼。虽屡屡获胜,但终究未能克尽全功,是高祖智略不足吗?是将士不用命吗?朕觉得都不是,是西贼已经成了气候,而王师虽然规模宏大、装备精良,但制度和执行上却没能尽善尽美,才让西贼苟延残喘至今。”

  高殷最后一句话图穷匕见,兵权的事情比刚刚杨愔罢爵的事情更紧要,臣子们凝神静气,仔细听着高殷每一个字。

  “虽说兵无常形,然法度不可废。若法度不立,则进退失据,号令难行!”

  “自京畿府并入大都督府,再改制为天策府以来,二十万大军统归一处,旧制已不堪用。而晋阳的驻军呢?非但要固守边防,更要随时准备挥师西进。”

  说到此处,他目光扫过殿中诸将,语气转沉:

  “但自从天保鼎立以来,我国休养生息数年,出征也仅是征讨北疆,对西土用兵甚少。去岁稷山之役,虽有小胜,却难撼大局。”

  “如今将士懈怠多年,仅凭现有的军制,只怕难以承担讨敌的重任,重现高祖时的调度,因此朕打算重组军务,厘正赏罚,与《齐律》一样建立严明的军法制度。如此,方能铸就一支真正的王者之师!”

  “然则,朕也不会就这样夺了你们的兵权。晋阳有多重要,齐人都知道,朕还希望靠你们踏平关中呢!所以不用担心这些事情,目前朕已经有了构想,还需要细细思量周全,等朕想好了,再跟你们议一议,也让你们知道,朕必不会亏待汝等!”

  高殷做了让步,勋贵们也就要给新君一些面子,纷纷应是。

  况且八旗的待遇和制度也都传出去了,稍有些水平的将领,都知道八旗的制度整体来说确实非常不错,方便国家掌兵,丝毫不逊色于周国的府兵制,乃至隐隐过之;而待遇也让其他部队的士兵羡慕不已,只要能把这个改过来,其他怎么改都不是问题了。

  礼宴落下帷幕,新君的表现在晋阳的勋贵眼中勉强还算满意,既不说特别好,也没有差到哪去,这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不被说成“汉小子”或“不似人君”就算是胜利。

  而且高洋还给高殷留了一大笔仇债,多的是人对他以及他的孩子有着怨恨,如今高殷还需要多加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

  无论如何,只要保持住现在的稳定就是好事,时间能慢慢沉淀下自己的威严,让所有人都认可自己是天子。

  高殷入殿,换了一身衣服,随后乘坐车驾出宫,宫门处,一辆小车在此等候多时。

  “让宋卿久等了。”

  宋钦道拱手行礼:“微臣等候天子,已是荣幸。”

  高殷伸手,将宋钦道拉上车,宋钦道受宠若惊,在车内不敢盘腿,而是跪坐。

  高殷看这将近四十的中年人坐得难受,将蒲团递了过去,宋钦道还想躲,被高殷强行摁住,让他待得舒服点。

  宋钦道面色不变,及至驿馆,下车后向高殷拜谢:“谢至尊赠座。”

  “没什么,对待贤者当尽礼。”

  高殷命人拿过礼物,牵起宋钦道的手:“你来往辛苦,这些是赐予你的,不要推阻。”

  宋钦道推却不过,只能接受,高殷和他一同来到房屋门口,笑着说:“送佛送到西,既然来了,也看一下再走。”

  宋钦道顿时将心提到了嗓子眼里,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起了天保帝。

  禁卫们先打开门,里边传来女人的声音:“宋郎主回来了?”

  屋外照射进火把,看清凶神恶煞的禁卫们,屋内的人们立刻下跪,高殷命人点起火烛,只见是一名年轻女子和一个小女孩。

  不看不知道,宋钦道还喜欢这种调调。

  “宋卿呀,宋卿……”

  高殷啧啧称奇,也不知道在惊讶什么,宋钦道连忙解释:“不怕至尊笑话,这是我、我新买的婢女……”

  “这是穆子伦的侍女吧?”

  宋钦道吓了一跳,连忙回话:“正是,臣与她互生爱慕之心,于是便私下密会,旁边就是我们的孩子。”

  他一点都不敢隐瞒,全部抖出来了。

  高殷点点头,他知道宋钦道偷偷生了一个私生女,自己身边用的人,早就用不良人大致查清楚了。

  他走到两女面前:“抬起头来。你叫什么名字?”

  女人抬起头,相貌的确秀媚,只是左脸被刻上了一个宋字:“奴婢名唤轻霄,随主家姓穆。”

  “宋卿,这是汝妻刻的吧?”

  宋钦道连连点头:“正是,这事情被她发现了,所以……”

  高殷叹了口气。

  这个时代同样是个女权大爆发的年代,往往是女人穿金戴银出门交往,家庭开支大多用在女人身上,妇女以能制御丈夫为妇德。

  也就是宋钦道运气好,或者说妻子爱他,不然这字刻在他脸上,都不算过分。

  他心里忍不住笑,合着宋钦道来这里不只是因为公干,还跑到这儿躲难来了。

  宋钦道也算有良心,出钱养这对母女。女孩与高殷是同龄人,虽说是婢女的孩子,但看得出没挨饿,身上也有隐约发育了,看着楚楚动人。

  高殷仿佛无意似的,随口发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至尊的话,奴、奴家叫黄花,穆黄花。”

  小女孩发出清亮的声音,眼神直勾勾地看向高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