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仁杰-《北齐:家父文宣帝》

  妥当,实在太妥当了。

  对于贪墨成风的齐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大“善政”,诸勋贵都已有所意动。

  做官嘛,说到底还是为了权力和享受,如今高殷愿意放下姿态,又想法子帮他们搞钱,他们举双手支持。

  “此策顺应官需民情,实乃明断!”

  “至尊圣虑深远,臣等拜服!”

  气氛正好,高殷露出笑容,这笑像滴入沸油的冷水,让殿中响起更热烈的称颂。

  其实官方放贷,对高殷为首的大齐朝廷来说不是坏事,虽然说对百姓的盘剥变多了,但即便不设置官贷,对他们的剥削也少不了一点。

  别的不说,光是高殷要整合资源,收买众望换取地位稳固,以及之后厉兵秣马攻打周国,就肯定少不得这些剥削,真的就只能让百姓再忍一忍,等他灭了周国,齐国的日子就好起来了。

  此刻他做的和秦始皇、汉武帝这些暴君没什么两样,区别只在于他没拿资源来享乐,而是真的准备做些实事,承担帝王的责任。

  这还讨好了齐国的基本盘,齐国真正的基本盘不是百姓,而是协助高氏统治的官僚和将领们。

  在这些对百姓的剥削之上的,就是对富豪阶层的剥削,也就是“托本求利,以绳富家”。

  底层老百姓,再怎么捞钱也是捞不到大货的,借了贷款的官员又有着利息指标,那么他们就不会吝于使用权力,逼迫那些富家交钱,这其实也是达到了控制和削弱富家豪强的目的——反正投靠了高殷、已经在天策府内担任职务的广平李氏、渤海高氏等豪强是不会受到牵连的,而这批富人被压榨的,本质就是他们在庄园中藏匿的人口应该缴纳的额外赋税。

  若是这些富家出现不满……那就不满吧,大齐的刀兵又不是不利索。

  温顺的,给些贸易和政策上的方便也就罢了,不温顺的,空出来的地盘也好养人。

  汉武帝曾经下令,让三百万钱的富豪们全部迁徙到京城长安的茂陵,同时朝廷出面收购他们留下的良田,再以十分之一的价格卖给无地农民,这样在实际上就等同于社会财富再分配了。

  这种举措有益于国家集权,缓和社会矛盾,高洋就想这么干来着,可惜天保八年,要迁徙冀州定州瀛州的无地农民就失败了,或者说是成效很差。

  只能说是这些豪强的力量也是根深蒂固、错综复杂,高洋在世就难以推行,将来要是高殷准备实行土断,那还不得激起民变啊?

  所以现在弄这个“公廨本钱”,一是拉拢勋贵和官员,让他们从自己的政策中得到实惠,继而稳固自己的地位;

  二来,则是利用他们去逼迫这些豪强大富。

  这片土地,向来是有钱的惧怕有权的,有权的惧怕有兵的,晋阳的好汉有兵又有权,让好汉去刁难好汉,高殷就不用沾染太多腥臊,还能从他们身上搞出钱来。

  再配合铸造新钱的政策,以及东西厂、不良人的配合,务必要狠狠杀几只鸡,一边取卵一边儆猴,顺便将不是很充实的国库给补充回来。

  同时还有出身潜邸的天策府,里面也有很多豪族不受影响,一个安安稳稳的榜样竖立在此,不愁这些豪族不为所动,将来也好收服。

  听了一会儿群臣的彩虹屁,高殷继续说着:“那些领民酋长,同样为我齐出力甚多,这桩好事,也少不得他们的。”

  趁这个机会,高殷也同时开始了在晋阳内部培植亲信的工作。

  北魏从建国开始,就一直没有放弃征讨北方的各族部落,不仅减小边境隐患,还能充实人口;而在这个刷兵练级的过程中,也自然会聚集一大批类似六镇边军一样的各部落酋长。

  他们虽然说是酋长,实际是当地的大贵族、大官僚、大畜牧主和部落酋长,四位一体的统治阶级,不仅有爵位,而且可以世袭,说得简单些,他们就是游牧部落的“世家豪强”。

  尔朱荣、斛律金就是世袭的领民酋长出身,甚至高欢在争霸时,也曾给自己搞来一个领民酋长的职务。

  这批人是魏末依附于高氏,并立下战功的北部雄豪,为了安顿他们,齐国还特意设了“不领民酋长”这种新官位对他们赏功酬谢,也属于高氏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冗出来的制度之一。

  对高殷来说,这批人不能动,毕竟晋阳勋贵就是从里面爬出来的胜利者,底下还有大批嗷嗷待扶持的领民酋长;不仅不能动,还要从中扶植起新力量,作为自己忠实的党羽对抗老晋阳帮,而他已经选好了几个,其中一个就是狄湛。

  狄湛的家族就是冯翊羌族的一支豪强大族,他本人的经历很有趣,当初跟着元修入关,后面逃回关东被高欢赏识,拜为东雍州刺史。

  他的子孙后代更是有名:武周朝的宰相,狄仁杰。

  对高殷来说,收集这么一个名相的后代自然是应有之义,而且他和高殷也不算没有渊源:狄湛曾经做过白马镇的领民都督,如今白马是高殷的新军镇。

  此刻狄湛在晋阳帮中名号不显,恰好能被扶立起来,一朝天子一朝臣,晋阳也该有些新气象了。

  高殷轻咳一声,唇角含笑,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皆是功勋卓著之臣,先帝在时,常与朕提起你们的忠勇,朕一直铭记于心。今日设宴,一来是慰劳诸卿,二来也是要论功行赏,以彰朝廷对功臣的褒奖之意。”

  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

  “狄湛弃暗投明,又战功赫赫,今授镇东将军、除幽州刺史;厍狄回洛从征山胡,屡立奇功,今封顺阳王、除泾州刺史,斛律羌举虽已故去,然其生前收夏州、使邦国、宣威德,功勋卓著,其子孝卿又勤勉于国,今追封义宁公,孝卿袭爵,以慰忠魂。此外还有……”

  新一批晋阳臣子的新官位此刻被宣布,可以说一下获得了重用。被点到名字的在场臣子出列,侍从官赐下酒爵,高殷亲自走下堂去,与他们碰杯痛饮。

  “望卿等继续为国尽忠,不负朕望!”

  这些臣子自己也未曾预料到有天降的礼包,连连谢恩,心里反应不一。

  新君突如其来的拉拢,对他们来说喜忧参半,如果其能坐稳皇位,那自然是最好,可若是将来有变,或许又成为被清算的理由,各自惴惴不安地饮下这杯酒。

  不论如何说,如此一来,晋阳目前的格局就被打破,新一批勋贵趁势上位,但还不至于说威胁到段氏、斛律氏的地位,反倒从整体来说,是对晋阳勋贵的认可和扶持。

  整个晋阳的势力都上升了,但是不是一心、团不团结,就很难说了,至少对于娄昭君这个代言人,需要的力度是肯定下降了——因为现在新君同样在考虑他们的利益,并且条件更优渥、更有名分和大义。

  对高殷来说,封赏就能安抚人心,人心安定就是稳定,稳定对他这个最高权力执掌者就有利。

  他坐回帝位,笑着看向其他人:“卿等似乎有所不满,是朕未封赏而有怨言乎?”

  “岂敢!”

  臣子们异口同声,纷纷称颂高殷仁厚,高殷大笑,令侍从官再为众臣上酒。

  “众卿勿忧,为国用命、为朕尽心之人,朕必有封赏,使汝世代公侯!”

  郁蓝看着意气风发、侃侃而谈的夫君,双目挪不开了,在她的眼中,高殷正灼灼生辉,光彩夺目。

  一家之主该是这个样子,更何况是一国之君?

  此刻高殷所展现的姿态……正逐渐接近她理想中的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