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贫道大限将至-《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这帮老臣还真是老油条,通过跟李世民打打感情牌,便能给自己的子嗣争取到一个大好处。

  不愧是能混到宰辅重臣的人!

  都是圆滑的老狐狸啊!

  就在这时。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杜荷也作了一首好诗,那就赏耕牛百头吧。”

  什么!

  奖赏百头耕牛?

  耕牛的价格虽然没有马匹那么昂贵,但是也要十贯上下才能买一头,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这百头耕牛的价值,岂不是高达千贯?

  一首诗赚取千贯,陛下对杜荷也太好了吧!

  杜荷的眉头一动,随后站起来拱手道。

  “臣谢陛下隆恩!”

  李世民笑眯眯说道:“杜荷,议事结束后,你把刚作的诗抄写下来,朕要好好地欣赏。”

  “诺。”

  杜荷再次拱手行礼。

  经过这个小插曲,李世民也没有继续跟众人闲聊,而是抛出正题。

  “诸位爱卿,经过数天的思考,这上百万西突厥和十万中天竺俘虏,该如何运用起来?”

  “朝廷得尽快将这大帮人拆散,否则会出乱子。”

  当前大唐靠近边疆之地,有大量游牧民族聚集的村落,这些村落只有千百人都会闹事,更别说百万西突厥百姓。

  况且养他们也需要大量的粮草,可不能让他们吃白食。

  顿了顿。

  李世民接着说道:“杜荷曾向朕建议,西突厥的妙龄女子赏赐给有功的将士,增加大唐的人口。”

  “至于西突厥、天竺和霫族的男子,让他们去修筑从长安通往西突厥的官道,同时凿穿大庾岭古道。”

  “诸位还有何高见,尽可说出来!”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一众大臣全都低头沉思起来。

  过了许久。

  房玄龄率先说道:“陛下,既然朝廷大修官道,臣建议再修一条通往吐蕃的官道!”

  “到时候以建设天竺丝绸之路的名义,让吐蕃也发动劳役,修筑其境内的官道。”

  好家伙!

  房玄龄的这个计策还真毒!

  以建设丝绸之路的名义,忽悠吐蕃大力修筑官道,到时候唐军出兵攻打吐蕃的时候,也能方便行军和粮草运输。

  等房玄龄说完后,马周也拱手说道。

  “陛下,我们大唐的几条大河经常泛滥,北方也经常缺水,不如派遣部分俘虏去疏通河道,修筑水库和挖新河道?”

  “到时候将俘虏分为数百个队伍,让其去不同的州道服劳役。”

  “既方便当地折冲府看护,也能避免他们闹事。”

  听到马周的建议,李世民和众大臣认可地点了点头。

  疏通河道、挖水库和挖新河道,都是十分沉重的劳役,很容易把人累死。

  这些活,让这帮俘虏做最合适。

  许敬宗也站起来说道:“陛下,重劳役只有成年男女才能做,那帮老人可让他们去开荒种地,那帮稚童派去放牧。”

  “如此一来,这帮俘虏便能全部派上用场。”

  不愧是许敬宗!

  竟然连那老稚童也不放过。

  紧接着长孙无忌、李靖和萧瑀几人,也相继提了一些补充建议。

  大半个时辰后。

  李世民朝侯君集说道:“侯君集,你把众人提的建议写出来,然后带领尚书右省的人,列出详细的人员安排。”

  “譬如修筑官道用多少人,挖某个郡县的水库用多少人。”

  这...

  侯君集的表情一愣。

  俘虏也掌控在户部手中,人员的安排问题,不应该的户部负责的吗?

  怎么安排到他们尚书右省?

  愣住数息。

  侯君集站起来领命道:“臣领旨!”

  谈完此事。

  李世民换了一个问题问道:“诸位爱卿,我们已经打下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奚、契丹、霫族和靺鞨,这广袤的疆域,我们该如何管理?”

  新的疆域管理?

  众大臣并没有马上回答,他们先是看了一眼太子李承乾,随后低着头沉思起来。

  当前摆在他们面前,一共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分封诸侯国,其二是设立新的州道。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过了盏茶功夫。

  李道宗这才出声道:“回陛下,臣建议效仿高句丽和百济疆域的管理,在新的疆域里设置道、州和郡县。”

  “到时候制定新的激励政策,让百姓自己迁徙过去。”

  一众重臣听到皇室宗亲李道宗,竟然没有提出分封诸侯国的提议,这让他们心里感到由衷的钦佩。

  主动讨要和陛下主动分封,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态度。

  其余一众大臣纷纷应和李道宗的话,建议李世民在新的疆域里,划分诸道进行经营管理。

  听到众大臣一致的想法,李世民点了点头道。

  “那就这么定了!”

  “李绩,划分新的州道之事,交给你们尚书左省负责。”

  李绩站起来脸色凝重道:“臣遵旨!”

  副首位置。

  李承乾看到父皇没有分封诸侯国,他的脸上也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还好!

  要是父皇现在分封诸侯国,以后有的他头痛的地方。

  李世民捏了捏眉心:“诸位爱卿,我们先把眼前的重大国事推行下去,后续再商议开拓西域和天竺诸国。”

  “杜荷把诗抄写下来,其余爱卿先回去吧。”

  众大臣看了杜荷一眼,脸上露出一抹莫名之色,随后站起来行礼道。

  “臣先行告退!”

  等李承乾和一众文武大臣离开后,杜荷亲自研墨下笔,把刚刚念的那首诗抄写下来。

  李世民一边看诗,一边称赞道。

  “好诗!”

  “字写的也有模有样,进步很大!”

  李世民夸赞杜荷几句,随后让内侍把这首诗装裱起来。

  两人又聊了几句,杜荷这才离开两仪殿。

  ...

  傍晚。

  杜荷刚回到城阳公主府不久,张师政跑进大堂说道。

  “老爷,袁太史令登门拜访。”

  啥?

  老神棍过来找他?

  难不成袁天罡也想给自己的子嗣,讨要新任太史令的官职?

  可他不是已经跟长孙无忌达成交易了么?

  沉默片刻。

  杜荷皱着眉头挥手道:“请他进来吧。”

  “诺。”

  张师政转身大步离开。

  没过多久,穿着一身道士袍衫,脸色凝重的袁天罡走进来。

  “拜见韩国公。”

  杜荷指了指一侧的软垫询问道:“袁太史令,有什么事坐下来再说吧。”

  袁天罡一番道谢后,这才神色拘谨地坐到一侧。

  欲言又止一番后。

  袁天罡作揖道:“韩国公,贫道算出自己大限将至,恐不久会离开人间,今日过来特向您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