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浩见子午四人笑容满面,也很是欣慰,就叮嘱他们:“你们此番的上乘武功可有长进,眼下可是形势危急,你们四人要下山了,该你们建功立业,大显身手,保家卫国了。此番,女真人兵分两路,卷土重来,意图大举进攻淮南和关中,恢复大金国在中原和关中的地盘。淮南形势危急后,皇上急忙命岳飞将军北上。好在刘锜将军的‘八字军’英勇顽强,在顺昌打败了兀术。金兵不得不退回开封,兀术刚走,皇上就泄了气,想让岳飞将军按兵不动,于六月南归。岳飞将军送来信件,他说,可乘胜追击,不可裹足不前。我与吴玠将军阻击关中,岳飞将军会向中原挺进。眼下岳元帅在襄阳,你们可下山,赶往襄阳,助他一臂之力。他那边早已安排妥当,你们不必担忧。到了中原,凡事听从岳元帅调遣,你们可记下了?”
子午担惊受怕,惊道:“岳元帅好大胆子,这违抗皇上命令,就不怕皇上秋后算账?”
种浩也感慨万千:“岳元帅不听皇上的话恐怕不是首次了,你们不必担忧,想必皇上会见谅。我可听说皇上在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后。虽起用了李纲大人为左相,但仍对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皇上在黄潜善、汪伯彦这些狗官的教唆下由此南渡。时年二十五岁的岳飞将军得知这消息,可不得了,你们猜怎么着?他居然不顾自己官卑职低,胆大包天的向大宋天子上书数千言,一时间传为惊为天人之举。我还记得当年的岳飞将军,他那上书如何说来,你们且听。”说到这里,马上吟诵道: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子午道:“洋洋洒洒,豪气冲天。”种浩道:“你们以为如何?”普安道:“皇上一定感激涕零了。”
种浩不等众人嘘唏不已,马上义愤填膺道:“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这样的结局,正道是:‘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你们说惨不惨,可怜不可怜。”
武连气道:“没想到,皇上气度太也狭小。”
种浩后怕道:“绍兴六年初,这糊涂蛋张浚命令岳飞将军进军襄阳,二月,岳飞将军到临安朝见皇上,随后返回了鄂州。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入膏肓,由此病逝。你们也知道,这对做儿子之人自然悲痛欲绝,伤心难过。岳飞将军由此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陈述实情,一面居然自行解职,扶母灵柩抵达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可当时形势危急,真在用人之际,皇上再三催促,岳飞将军忠孝难以两全,就匆匆忙忙赶回军中,这次自作主张,皇上可不大高兴,故而下诏,连吴玠与我都受到告诫,以后不可自作主张,如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子午不服气道:“我看也没什么大不了。”
余下道:“可不是,皇上也是孝子,对韦太后念念不忘,想必他会体谅岳飞将军。”
普安不以为然,担忧道:“岳飞将军这作法,虽情有可原,可太也藐视朝廷,皇上一定不大高兴。”
武连道:“不错,这样一来,岳飞将军可就众矢之的,与朝廷文臣武将非常格格不入了。”
种浩闷闷不乐道:“还记得一件事,眼下想起来都感到大惊失色。绍兴七年,张浚这厮对岳飞将军冷嘲热讽一番,岳飞将军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高宗皇上的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了建康,回到庐山岳母墓旁守制去了。皇上听说后龙颜大怒,马上诏令敦请岳飞将军还军,连夜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岳元帅还军,李若虚足足劝了他六日,岳飞将军才答应到皇上跟前请罪。当时朝廷一片哗然,难以置信,传得沸沸扬扬,有人就对皇上谗言说,岳飞将军实乃尾大不掉。”
费无极听了这话,不觉嘘唏不已:“听了这样许多,看来这英雄人物也有些桀骜不驯了。”
张明远叹息道:“他这人太也耿直,如何就不会做官,一点面子也不给高宗,实乃大忌。”
阿长道:“岳飞,本事不少,就是不够圆滑,如此下去,要倒霉了。”
扁头反驳道:“你个乌鸦嘴,俺觉得这人很有意思,虽说桀骜不驯,可他也是保家卫国,功不可没。”
种浩介绍道:“还有一件大事,我才想起来,我感觉这事很是危险。还记得那年,张浚用人不当,结果出现了淮西军变,因此这厮引咎辞相。岳飞将军得到兵变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保驾皇上。皇上或许吓破了胆,也害怕岳飞胡作非为,就只让他到江州驻扎。九月、十月间,岳飞将军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皇上提议,可立皇上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皇上之正统。但皇上听了匪夷所思,对此提议很是不满,大为恼火,当场就责备了岳飞。这事,还是韩世忠的家眷回关中,我们见面,我才听说的。”
扁头一愣,挠了挠后脑勺,面如土色道:“一片好心,被误解了。这可麻烦了。这事真说不好。百口莫辩,不提也罢。俺可头疼了。”
种浩叹道:“这也是我担惊受怕之处。”
阿长面露难色:“哪壶不开提哪壶,岳飞将军这想法也奇葩。”
种浩气道:“去年正月,你们还记得皇上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之事。岳飞将军居然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如若不是皇上特下‘温诏’,恐怕他又要拒绝了。这不前几日,岳飞将军又自请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先帝陵墓,他想趁机窥探金国虚实,但未被允许。昨日信件里说的清清楚楚,我也觉得皇上有些胆小怕事。”
阿长安慰道:“好了,你可不能学岳飞,心里明白就好,对皇上不满藏在心里就好,别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人情世故,不可不察。”
种浩苦笑道:“对皇上不满者大有人在,可岳飞将军他偏偏在皇上眼皮底下,你说他何苦?”
费无极若有所思,叹道:“岳飞是骑虎难下,一心想出师北伐,还于旧都。可他却不能揣测上意,这可麻烦了。”
张明远道:“揣摩上意是文臣的事,带兵打仗是武将的事。岳飞没错,只是他生不逢时。如若在三国时代,他将大显身手。方今天下,非比寻常。世人皆知,皇上的皇帝可来路不明,名不正,言不顺。”顿时掷地有声,微微一笑。
种浩马上捂住张明远的嘴巴:“明远,别胡说。好在眼下就我们一干人,如若下山千万不可说出来。否则你会引火烧身。”
张明远泰然道:“太上皇都驾崩了,我怕什么,况且山高路远,皇上可管不着。”
种浩叮嘱道:“可你却忘了皇上在关中有不少细作,我与吴玠将军都不敢胡说八道,只打哑谜,你可知道。”
费无极劝道:“明远,听浩兄的没错,毕竟太上皇驾崩了,再也没人罩着你了。”
张明远听了这话,淡淡的道:“我自求多福,何须别人罩着。”失笑之际,看向远方。但见终南山,天高云淡,生机勃勃。
次日,子午四人在终南山辞别张明远、费无极、扁头、阿长、种浩、明红、月儿、明浩、怡乐,下山往襄阳去。
临行前,众人依依不舍。终南山时值五月中旬,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种浩叮嘱道:“到了襄阳,如若见到岳飞将军,就惟命是从,不可怠慢。如若不是与吴玠将军固守川陕,我也想与岳飞并肩作战。还有这两封信,记得交给岳将军和襄阳的黄大人!他们自会明白。”
费无极叮嘱道:“此番下山,可是你们四人单独行事。不到迫不得已,为师恐怕不会下山。故而你们好自为之!”
张明远见四人面露难色,就笑道:“放心好了,如若形势危急,我与无极会亲自下山,助你们一臂之力。”
扁头乐道:“这话可不对,俺感觉应该是两臂之力。”
阿长见子午四人神色紧张,就微微一笑:“你们又不是第一次行走江湖,黄天荡都去过,富平大战也去过。此番莫非露怯不成?”
明红素闻兀术的名头,就担忧道:“如若岳飞对战兀术,你们四个可要见机行事,保护好岳飞,也要保护好自己。听说兀术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不得不防。”
月儿点点头,眨了眨眼睛,看向武连:“你要小心行事,别只顾杀敌,就怕中了埋伏。”毕竟赵香云生死不明,月儿有意追武连故而如此牵肠挂肚,临行之际也依依不舍。
明浩追问道:“何谓埋伏?”怡乐应声道:“埋伏就是埋伏。”
子午不好盯着明红看,就瞟了一眼,微微一笑:“明红,你还想回东京么?”
余下介绍道:“眼下不叫东京,叫做开封。”
普安摆摆手,大手一挥:“用不着乱改一气。他就叫做东京,他只属于大宋。”
武连背着包袱,一脸的闷闷不乐,看向远方:“天气越来越热了,可雨水也不少,不知道路上会不会刮风下雨。”
费无极听了这话,马上言不由衷道:“这季节将会,‘山雨欲来风满楼’,你们一路谨小慎微,如若遇到陌生人,不可随意推心置腹。就是听了岳飞的一些故事,也不可对别人说。你们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总而言之,岳飞这人,年纪轻轻就做了节度使,不可限量,你们要对他毕恭毕敬才是,可记下了。”
普安对费无极这番话,颇有感触,随即叹道:“我记得这首诗,这可是李唐的一首诗。这是叫做许浑的李唐诗人所作!这首诗叫做《咸阳城东楼》 ,与我终南山下大有关联,也算缘分使然。”不觉吟诵开来: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武连环顾四周,看向终南山下,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开来:“不错,的确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形势危急,不得不发。我们如若不与兀术真刀真枪干一仗,女真人就不知道我大宋还有许多热血男儿。都是男子汉大丈夫,谁怕谁?”
张明远道:“子午、余下,路上可要给终南山长脸,不可内讧。你们在韩元帅处也相处过,为师不在你们身边,可要自己管住自己,该做的事要做,不该做的绝对要三思而后行。”
子午应声道:“师父放心,徒儿记下了。”
余下微微一笑道:“师父不与 我们同行,我们可如何是好?”
扁头朝余下后脑勺轻轻敲一敲:“你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么?出门在外,行走江湖,还要俺们跟着,丢不丢人?”
子午一脸难色道:“我们回来后,扁头师伯会不会变胖?”
余下见扁头要发飙,马上破涕一笑道:“师伯,他开个玩笑。”
阿长道:“师伯没什么可说的,记得多加保重,见机行事。”
普安点了点头:“知道了,师伯也多加保重。”
武连道:“师伯,我回来后,你可别再长高了。”抱着阿长,可阿长大高个,武连的脑袋只到阿长的脖子。阿长眼下身长九尺五寸。
众人捧腹大笑,乐此不彼。
明红深情一笑,看向子午:“到了中原,记得写信回来。”
子午见明红有些失望,就安慰道:“恐怕没空,不过我记下了。”
明红对余下叮嘱道:“余下,子午如若冒险,要劝着些才好。”
余下应声道:“知道了,就怕我想冒险。”
明红看向普安:“你们回来后,我们恐怕早已回到青城山了。”
普安道:“如若见到叫做黄叶的上山,记得告诉他,我们在中原,让他到襄阳找我。”
明红问武连:“黄叶是何许人也?是不是黄香的姐姐,或者妹妹,他们莫非一家人?”
武连摇摇头:“这个可不知道,都姓黄,我知道的就这样多。”
余下马上喜出望外道:“你们遇到黄香了?”明红笑道:“她可还问你,为何不在?”
余下惊道:“果有此事,我还受宠若惊了。”
明浩抱着子午的胳膊不放手:“子午哥哥,不要走。”
子午安慰道:“哥哥回来给你买好吃的。”
明浩又抓着余下的手:“余下哥哥也要走么?”
余下道:“当然,为了你开心,我只好委屈自己不开心了。”
明浩扑向武连,抱着他,叹道:“武连哥哥,你不许走!”
武连笑道:“哥哥要去中原,把女真人赶走。有朝一日带你回东京,好也不好?”
明浩盯着普安的眼睛:“普安哥哥,你呢?”
普安再也忍不住,随即泪如泉涌:“乖乖听话,打败女真人,哥哥就回来。”
怡乐见明浩这般泪眼汪汪,想笑却笑不出来,哪里知道,自从东京遇到明浩后,子午四人与明浩的感情就很深了。怡乐安慰明浩,可明浩依然哭哭啼啼。
正在此时,有人上山来了,一群人,黑压压的,人声鼎沸,越来越近。
怡乐眼疾手快,马上叫道:“不好,女真人来了,快跑呀!”
众人大惊失色,皆拿起刀剑,严阵以待。终南山弟子急匆匆来到山门,站在张明远和费无极的前面。
余下一看,喜出望外笑出声来:“别听小家伙胡说,是武员外和武夫人来了。”
众人靠近,子午四人顿时释然,上前拥抱,原来是子午四人的父母,武员外夫妇带着他们上山送别子午四人来了。
种夫人告诉他们,种浩上山派子午四人到中原走一遭,武员外正好在种浩府邸,无意间听到,马上召集子午、余下、普安的父母前来。众人相见恨晚,张明远等人一一与之答礼。寒暄之际,无以言表。
武员外代表众人叹道:“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此番抵达中原,和岳飞将军并肩作战,实乃好事,我们定当鼎力支持。如今关中沦陷,女真人滋扰,我们也是担惊受怕,不知何时天下方得太平。”
武夫人泪光点点:“孩子们,要多加保重。一路小心行事。”
子午父母喃喃道:“子午,你是大哥,要带好头!父母不在你身边,你要自己照顾自己才好。”
普安父母叮嘱道:“普安,你与子午两人同龄,要带好余下、武连。”
余下父母叮嘱道:“余下,记得我们等你回来。”子午四人齐声道:“孩儿记下了。”
张明远叮嘱道:“你们此番到襄阳去,必要路过武当山,就上山拜访一番天一道长,可记下了?”
费无极仰天长叹道:“老毒物如若在战场上露面,天一道长还可予以劝化。这老毒物毕竟曾是武当山的弟子,只是后来误入歧途。你们不可掉以轻心,要见机行事,不可针锋相对,以免受到袭扰。”
子午四人微微一笑,答应下来,转身而去,终南山郁郁葱葱,天高云淡。张明远等人看着他们渐行渐远,子午等人的父母也是极目远望,望眼欲穿。
正在此时,种浩突然气喘吁吁之际赶来了,不知所谓何事。
子午担惊受怕,惊道:“岳元帅好大胆子,这违抗皇上命令,就不怕皇上秋后算账?”
种浩也感慨万千:“岳元帅不听皇上的话恐怕不是首次了,你们不必担忧,想必皇上会见谅。我可听说皇上在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后。虽起用了李纲大人为左相,但仍对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皇上在黄潜善、汪伯彦这些狗官的教唆下由此南渡。时年二十五岁的岳飞将军得知这消息,可不得了,你们猜怎么着?他居然不顾自己官卑职低,胆大包天的向大宋天子上书数千言,一时间传为惊为天人之举。我还记得当年的岳飞将军,他那上书如何说来,你们且听。”说到这里,马上吟诵道: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子午道:“洋洋洒洒,豪气冲天。”种浩道:“你们以为如何?”普安道:“皇上一定感激涕零了。”
种浩不等众人嘘唏不已,马上义愤填膺道:“他的耿耿丹心只换得这样的结局,正道是:‘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被革除军职、军籍,逐出军营。你们说惨不惨,可怜不可怜。”
武连气道:“没想到,皇上气度太也狭小。”
种浩后怕道:“绍兴六年初,这糊涂蛋张浚命令岳飞将军进军襄阳,二月,岳飞将军到临安朝见皇上,随后返回了鄂州。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入膏肓,由此病逝。你们也知道,这对做儿子之人自然悲痛欲绝,伤心难过。岳飞将军由此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陈述实情,一面居然自行解职,扶母灵柩抵达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可当时形势危急,真在用人之际,皇上再三催促,岳飞将军忠孝难以两全,就匆匆忙忙赶回军中,这次自作主张,皇上可不大高兴,故而下诏,连吴玠与我都受到告诫,以后不可自作主张,如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子午不服气道:“我看也没什么大不了。”
余下道:“可不是,皇上也是孝子,对韦太后念念不忘,想必他会体谅岳飞将军。”
普安不以为然,担忧道:“岳飞将军这作法,虽情有可原,可太也藐视朝廷,皇上一定不大高兴。”
武连道:“不错,这样一来,岳飞将军可就众矢之的,与朝廷文臣武将非常格格不入了。”
种浩闷闷不乐道:“还记得一件事,眼下想起来都感到大惊失色。绍兴七年,张浚这厮对岳飞将军冷嘲热讽一番,岳飞将军胸中积忿,上了一道乞罢军职的札子,不等高宗皇上的批示,只向随行机密官黄纵略事交代后,就离开了建康,回到庐山岳母墓旁守制去了。皇上听说后龙颜大怒,马上诏令敦请岳飞将军还军,连夜命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岳元帅还军,李若虚足足劝了他六日,岳飞将军才答应到皇上跟前请罪。当时朝廷一片哗然,难以置信,传得沸沸扬扬,有人就对皇上谗言说,岳飞将军实乃尾大不掉。”
费无极听了这话,不觉嘘唏不已:“听了这样许多,看来这英雄人物也有些桀骜不驯了。”
张明远叹息道:“他这人太也耿直,如何就不会做官,一点面子也不给高宗,实乃大忌。”
阿长道:“岳飞,本事不少,就是不够圆滑,如此下去,要倒霉了。”
扁头反驳道:“你个乌鸦嘴,俺觉得这人很有意思,虽说桀骜不驯,可他也是保家卫国,功不可没。”
种浩介绍道:“还有一件大事,我才想起来,我感觉这事很是危险。还记得那年,张浚用人不当,结果出现了淮西军变,因此这厮引咎辞相。岳飞将军得到兵变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愿率军进屯淮甸,拱卫建康,保驾皇上。皇上或许吓破了胆,也害怕岳飞胡作非为,就只让他到江州驻扎。九月、十月间,岳飞将军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谍报,对此表示担忧,在入觐时向皇上提议,可立皇上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以示皇上之正统。但皇上听了匪夷所思,对此提议很是不满,大为恼火,当场就责备了岳飞。这事,还是韩世忠的家眷回关中,我们见面,我才听说的。”
扁头一愣,挠了挠后脑勺,面如土色道:“一片好心,被误解了。这可麻烦了。这事真说不好。百口莫辩,不提也罢。俺可头疼了。”
种浩叹道:“这也是我担惊受怕之处。”
阿长面露难色:“哪壶不开提哪壶,岳飞将军这想法也奇葩。”
种浩气道:“去年正月,你们还记得皇上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之事。岳飞将军居然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如若不是皇上特下‘温诏’,恐怕他又要拒绝了。这不前几日,岳飞将军又自请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先帝陵墓,他想趁机窥探金国虚实,但未被允许。昨日信件里说的清清楚楚,我也觉得皇上有些胆小怕事。”
阿长安慰道:“好了,你可不能学岳飞,心里明白就好,对皇上不满藏在心里就好,别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人情世故,不可不察。”
种浩苦笑道:“对皇上不满者大有人在,可岳飞将军他偏偏在皇上眼皮底下,你说他何苦?”
费无极若有所思,叹道:“岳飞是骑虎难下,一心想出师北伐,还于旧都。可他却不能揣测上意,这可麻烦了。”
张明远道:“揣摩上意是文臣的事,带兵打仗是武将的事。岳飞没错,只是他生不逢时。如若在三国时代,他将大显身手。方今天下,非比寻常。世人皆知,皇上的皇帝可来路不明,名不正,言不顺。”顿时掷地有声,微微一笑。
种浩马上捂住张明远的嘴巴:“明远,别胡说。好在眼下就我们一干人,如若下山千万不可说出来。否则你会引火烧身。”
张明远泰然道:“太上皇都驾崩了,我怕什么,况且山高路远,皇上可管不着。”
种浩叮嘱道:“可你却忘了皇上在关中有不少细作,我与吴玠将军都不敢胡说八道,只打哑谜,你可知道。”
费无极劝道:“明远,听浩兄的没错,毕竟太上皇驾崩了,再也没人罩着你了。”
张明远听了这话,淡淡的道:“我自求多福,何须别人罩着。”失笑之际,看向远方。但见终南山,天高云淡,生机勃勃。
次日,子午四人在终南山辞别张明远、费无极、扁头、阿长、种浩、明红、月儿、明浩、怡乐,下山往襄阳去。
临行前,众人依依不舍。终南山时值五月中旬,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种浩叮嘱道:“到了襄阳,如若见到岳飞将军,就惟命是从,不可怠慢。如若不是与吴玠将军固守川陕,我也想与岳飞并肩作战。还有这两封信,记得交给岳将军和襄阳的黄大人!他们自会明白。”
费无极叮嘱道:“此番下山,可是你们四人单独行事。不到迫不得已,为师恐怕不会下山。故而你们好自为之!”
张明远见四人面露难色,就笑道:“放心好了,如若形势危急,我与无极会亲自下山,助你们一臂之力。”
扁头乐道:“这话可不对,俺感觉应该是两臂之力。”
阿长见子午四人神色紧张,就微微一笑:“你们又不是第一次行走江湖,黄天荡都去过,富平大战也去过。此番莫非露怯不成?”
明红素闻兀术的名头,就担忧道:“如若岳飞对战兀术,你们四个可要见机行事,保护好岳飞,也要保护好自己。听说兀术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不得不防。”
月儿点点头,眨了眨眼睛,看向武连:“你要小心行事,别只顾杀敌,就怕中了埋伏。”毕竟赵香云生死不明,月儿有意追武连故而如此牵肠挂肚,临行之际也依依不舍。
明浩追问道:“何谓埋伏?”怡乐应声道:“埋伏就是埋伏。”
子午不好盯着明红看,就瞟了一眼,微微一笑:“明红,你还想回东京么?”
余下介绍道:“眼下不叫东京,叫做开封。”
普安摆摆手,大手一挥:“用不着乱改一气。他就叫做东京,他只属于大宋。”
武连背着包袱,一脸的闷闷不乐,看向远方:“天气越来越热了,可雨水也不少,不知道路上会不会刮风下雨。”
费无极听了这话,马上言不由衷道:“这季节将会,‘山雨欲来风满楼’,你们一路谨小慎微,如若遇到陌生人,不可随意推心置腹。就是听了岳飞的一些故事,也不可对别人说。你们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总而言之,岳飞这人,年纪轻轻就做了节度使,不可限量,你们要对他毕恭毕敬才是,可记下了。”
普安对费无极这番话,颇有感触,随即叹道:“我记得这首诗,这可是李唐的一首诗。这是叫做许浑的李唐诗人所作!这首诗叫做《咸阳城东楼》 ,与我终南山下大有关联,也算缘分使然。”不觉吟诵开来: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武连环顾四周,看向终南山下,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开来:“不错,的确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形势危急,不得不发。我们如若不与兀术真刀真枪干一仗,女真人就不知道我大宋还有许多热血男儿。都是男子汉大丈夫,谁怕谁?”
张明远道:“子午、余下,路上可要给终南山长脸,不可内讧。你们在韩元帅处也相处过,为师不在你们身边,可要自己管住自己,该做的事要做,不该做的绝对要三思而后行。”
子午应声道:“师父放心,徒儿记下了。”
余下微微一笑道:“师父不与 我们同行,我们可如何是好?”
扁头朝余下后脑勺轻轻敲一敲:“你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么?出门在外,行走江湖,还要俺们跟着,丢不丢人?”
子午一脸难色道:“我们回来后,扁头师伯会不会变胖?”
余下见扁头要发飙,马上破涕一笑道:“师伯,他开个玩笑。”
阿长道:“师伯没什么可说的,记得多加保重,见机行事。”
普安点了点头:“知道了,师伯也多加保重。”
武连道:“师伯,我回来后,你可别再长高了。”抱着阿长,可阿长大高个,武连的脑袋只到阿长的脖子。阿长眼下身长九尺五寸。
众人捧腹大笑,乐此不彼。
明红深情一笑,看向子午:“到了中原,记得写信回来。”
子午见明红有些失望,就安慰道:“恐怕没空,不过我记下了。”
明红对余下叮嘱道:“余下,子午如若冒险,要劝着些才好。”
余下应声道:“知道了,就怕我想冒险。”
明红看向普安:“你们回来后,我们恐怕早已回到青城山了。”
普安道:“如若见到叫做黄叶的上山,记得告诉他,我们在中原,让他到襄阳找我。”
明红问武连:“黄叶是何许人也?是不是黄香的姐姐,或者妹妹,他们莫非一家人?”
武连摇摇头:“这个可不知道,都姓黄,我知道的就这样多。”
余下马上喜出望外道:“你们遇到黄香了?”明红笑道:“她可还问你,为何不在?”
余下惊道:“果有此事,我还受宠若惊了。”
明浩抱着子午的胳膊不放手:“子午哥哥,不要走。”
子午安慰道:“哥哥回来给你买好吃的。”
明浩又抓着余下的手:“余下哥哥也要走么?”
余下道:“当然,为了你开心,我只好委屈自己不开心了。”
明浩扑向武连,抱着他,叹道:“武连哥哥,你不许走!”
武连笑道:“哥哥要去中原,把女真人赶走。有朝一日带你回东京,好也不好?”
明浩盯着普安的眼睛:“普安哥哥,你呢?”
普安再也忍不住,随即泪如泉涌:“乖乖听话,打败女真人,哥哥就回来。”
怡乐见明浩这般泪眼汪汪,想笑却笑不出来,哪里知道,自从东京遇到明浩后,子午四人与明浩的感情就很深了。怡乐安慰明浩,可明浩依然哭哭啼啼。
正在此时,有人上山来了,一群人,黑压压的,人声鼎沸,越来越近。
怡乐眼疾手快,马上叫道:“不好,女真人来了,快跑呀!”
众人大惊失色,皆拿起刀剑,严阵以待。终南山弟子急匆匆来到山门,站在张明远和费无极的前面。
余下一看,喜出望外笑出声来:“别听小家伙胡说,是武员外和武夫人来了。”
众人靠近,子午四人顿时释然,上前拥抱,原来是子午四人的父母,武员外夫妇带着他们上山送别子午四人来了。
种夫人告诉他们,种浩上山派子午四人到中原走一遭,武员外正好在种浩府邸,无意间听到,马上召集子午、余下、普安的父母前来。众人相见恨晚,张明远等人一一与之答礼。寒暄之际,无以言表。
武员外代表众人叹道:“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此番抵达中原,和岳飞将军并肩作战,实乃好事,我们定当鼎力支持。如今关中沦陷,女真人滋扰,我们也是担惊受怕,不知何时天下方得太平。”
武夫人泪光点点:“孩子们,要多加保重。一路小心行事。”
子午父母喃喃道:“子午,你是大哥,要带好头!父母不在你身边,你要自己照顾自己才好。”
普安父母叮嘱道:“普安,你与子午两人同龄,要带好余下、武连。”
余下父母叮嘱道:“余下,记得我们等你回来。”子午四人齐声道:“孩儿记下了。”
张明远叮嘱道:“你们此番到襄阳去,必要路过武当山,就上山拜访一番天一道长,可记下了?”
费无极仰天长叹道:“老毒物如若在战场上露面,天一道长还可予以劝化。这老毒物毕竟曾是武当山的弟子,只是后来误入歧途。你们不可掉以轻心,要见机行事,不可针锋相对,以免受到袭扰。”
子午四人微微一笑,答应下来,转身而去,终南山郁郁葱葱,天高云淡。张明远等人看着他们渐行渐远,子午等人的父母也是极目远望,望眼欲穿。
正在此时,种浩突然气喘吁吁之际赶来了,不知所谓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