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回到城里-《年代:重生1958》

  大哥那边,有些饿得厉害了。

  她跟农平商量过,去送了一趟粮食,但不敢多送,作为别人家的媳妇,接济娘家太厉害是会挨骂的。

  只是稍微送了些粗粮,能让他们勉强填个肚底。

  可到现在,应该又吃完一段时间了,黄秀兰不免忧心忡忡。

  他们两家隔得远,大哥家饿得没力气赶路的话,不会饿死在家里吧!

  她想着,但没有说出来,勇子有他自己的事,哪能总为他的娘家人费劲。

  黄秀兰勉强露出个笑容,将刚刚的思绪压下去,转移话题问:“对了勇子,你是怎么长力气的?记得你小时候可没这么大劲。”

  李勇闻言打了个哈哈:“吃肉多就能长了,以前没肉吃,自然没力气。”

  黄秀兰闻言赞同:“说的也有道理。”

  只是这力气长得,未免有点太离谱些。

  村里那些人在家里待了很久才离开,一些人离开的时候凑过来跟李勇说话,李勇爱搭不理的,他们自讨没趣,只能走了。

  有些人家明说,看着聊得热络了,就说自家多惨,孩子饿得哇哇叫,李农平就不说话了,黄秀兰也打马虎眼,只当听不见。

  最后这些人自然没讨到东西,不过有些人却很有耐心,乐呵呵地离开,说跟李农平很聊得来,等会儿要再次上门。

  这些人大多是王老根一脉的,有些人跟他亲戚近,有些人亲戚远,一些亲戚远的人不服,心想平时也没怎么跟王老根走近,居然被李勇打成他们一脉了,‘灶王爷’没给他发东西,决心要好好修复关系。

  虽说‘灶王爷’未必就是李勇,他们也不怎么相信,可李勇是村里唯一一个依旧高大健壮,能吃饱饭的,到现在还天天上山,他们不都得冲着灶王爷来,而完全是冲着李勇的猎物来。

  毕竟,一些老人和小孩从李勇这里讨口子,成功讨到东西,可是全村都知道了!

  这些人岂不就动心思,他们也想讨到点东西,李勇闯山的本事太大了,手里随便露出点什么,没准就够他们撑好多天。

  这些事,李勇没理会,当天中午回去就跟玉莲详谈。

  下午,村里两个混混出去摸虾,被人一脚一个踹进水沟里,摁着头猛揍,直接打了个鼻青脸肿。

  “就是你们以前,拦我妹妹?”

  略微阴沉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等打完后,两人倒在水沟浑身巨痛,根本无法起身,更无力回头。

  不知道休息了多久,才爬起来,哪里还有人。

  被揍了个半死,却连对方是谁都没看到。

  只知道是以前他们拦的小姑娘,谁家哥哥找上门了。

  他们拦的女孩不止一个,这会儿对视一眼,都有着后怕,这位大哥也太凶残了!

  走是走不回去的,两人都有腰伤,后来还是家里人找过来,这一躺,就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才能起身。

  但都被打断一条腿,以后注定一瘸一拐。

  家里人捏着他们的耳朵骂,叫你们不学好,跟二流子一样在外面欺负人,现在遭报应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两家很迷信,灶王爷没给他们发东西,也没想到李勇身上,觉得就是两个小子不学好,做了坏事,才被灶王爷厌恶。

  这一下,罪过更大了,当场拿来柳条又抽了一顿。

  李玉莲听说了这件事,只觉得心情舒畅,这两人可谓是她童年生活中的梦魇,这会儿都被收拾了。

  虽然她早已走出来,还是感觉很畅快。

  这些事情了结,李勇就又回去城里。

  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弄情绪点,这时候大家都饿,情绪点可是太好弄了,随便搞点猎物在街道走几圈,就能收获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情绪点。

  城里的人口密集程度比村里高很多,哪怕是他们饿的没力气在街上走动,也能从四合院或者楼房的大门和窗口探出头来,眼睛死死地盯住李勇手里的猎物。

  而且,四九城很大,街道很多,不担心这些人精神疲乏,上午走这条街,下午走那条街,明天再换一条街,这样几天下来,李勇又轻易搞了几十上百万的情绪点。

  那时候他已经不去数具体的数目有多少了,有了情绪点就直接开荒种地,轻轻松松又多搞了几十平方米的地。

  “果然,情绪点还得灾年搞啊。”

  看着这个数值,李勇太满意了,现在他的空间已经非常宽阔,完全够用,地也开出了接近两亩,都种上了小麦。

  空间种麦子没有季节的约束,成熟速度是外界的两倍多,李勇估计,等到八月份会有一小批麦子成熟,九月份又有一亩地成熟,都能收获不少的麦子。

  而且,按这个速度,每天都能多开出几十平方米的地,形成累积效应,到了下半年,他可能会有想象不到多的粮食收成。

  “只是,情绪点的收成也会有上限啊,四九城再大,每天拿着猎物出去晃,大家也会疲劳,而且太招摇,恐怕会出事。”

  想了想李勇就把这个担忧丢到一边,出事再说吧,现在才刚开始呢。

  收割了几批情绪点,李勇找时间去了舅舅家一趟。

  舅舅正好断粮了,这时又送过去一批。

  不知为何,李勇感觉舅舅很瘦,仿佛吃不饱的样子,想来舅舅的胃口较大,他这次便多送了一些。

  舅舅起先推拒,在李勇表示自己有足够的东西吃,无比自信的态度之下,还是接受了。

  之后,离开舅舅家,又去给美娟姑妈送了一批粮食,自然,是以李美娟的名义送去的。

  美娟姑妈要照顾美娟读书的事,当然要吃饱才有力气干活。

  虽然,她无比感激,当时激动得拉李勇进屋,把家里压箱底的高碎茶叶拿出来招待,跟他热情攀谈。

  这时,她对李勇的态度又不一样了,以前只当是照应美娟的好心人,虽然感激,也没有多想。

  现在,却是自己一家的活命人,在这么艰难的时候,能拿出东西来,要知道,她家孩子都已饿得脸色发白。

  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如这时候,她如此庆幸美娟的到来,庆幸她认识了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