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俗世悟道,骗亦有道-《射雕拜师裘千丈,开局假娶穆念慈》

  李信一脸懵逼,疑惑道:“你是哪家钱庄?”

  老板下意识回应:“自然是平正钱庄!”

  哦……李信指了指耳朵:“你大声点,我听不清!”

  钱庄老板只好再说了一遍,因为心急而愤怒,把话声加到了最大,这下子,整个酒楼算是都听到了。

  这时李信又问:“你刚说,我骗你什么了?”

  老板拿出那块银子,怒道:“明知故问,这不就是你给我的假银子吗?”

  李信瞅着那银子看了小会儿,忽然认真道:“这不是我的银子。”

  “?”,光天化日之下,还敢这般耍无赖?老板怒火更甚,道:“放屁,这怎么就不是你的银子,明明是你给我的!”

  李信淡声问:“我之前去换铜钱,给了你多少两银子?”

  老板稍稍一愣,旋即回道:“五十两啊!”

  李信接过他手中假银子,掂了几掂,冷冷笑道:“这银子何止五十两!小二,你来称称看!”

  小二本不愿管这种屁事儿,但看堂客们都好奇盯着,等个结果,且自家老板也算有些背景,不怕区区个小钱庄老板,便听话的拿来了秤。

  众人看的分明,这块银子竟是有五十五两还多!

  至于缺的那一点,自然是被钱庄老板验证真假时切下的。

  这算是铁证如山了,事实证明,这块假银子,确实不是李信拿到钱庄的那块。

  李信瞬间暴怒:“好你个奸商!你这是拿假银子替换掉我给你的真银子,然后来敲诈我啊!”

  附近不少客人也喝了点酒,且其中不乏正义之士,当即纷纷跟着怒骂起来。

  “奸商!”

  “骗子!”

  “原来平正钱庄的老板是骗子!”

  “真是骗子!”

  说着说着,人们越发激动,其中几个人直接跳了过来,把钱庄老板给打了一顿。

  一边打,口中还一边不停的骂着骗子。

  李信看着这幕戏剧,优哉游哉的吃喝完毕,便悄悄的离开了这里。

  之后段时间,李信还真调查到了那金光耀有个关系极近的酒色朋友,反正二人每次去青楼,那都是相约一起的。

  李信也去青楼晃了圈,并借着不小心泼洒酒水,靠着妙手空空的绝艺,将其随身玉佩偷走。

  而后把加了一定粘胶的阴阳子母粉塞进那绑着玉佩的绳子中,再过去泼一杯酒水,趁机把玉佩装了回去。

  李信由衷相信,待七七四十九天后,这一对兄弟的关系,一定会更加亲密!

  这子母散虽有香味,但是极淡,需得凑近后才能闻到一点,可又有哪个男的,会凑到另一个男的挂玉佩的地方贴着鼻子闻呢?

  对于隐于民间的李信来说,平淡的日子,伴随着骗术成功后的小小惊喜,缓缓流逝……

  而嵩山那边的众人,乃至于整个天下武林,却陷入到了激动而期待的氛围当中。

  因为,华山第二次论剑,很快就要开启了!

  且明显的,比当初华山一论的声势更大,规模更甚!

  别说真正的绝顶高手,便是连只会三脚猫工夫的底层江湖人,都知晓了这一武林盛会。

  整体规模虽不如当年嵩山之巅举行的英雄大会,但若论档次级别,却绝对是当世第一。

  老三绝中到底谁会更强一筹?疯疯癫癫的老顽童是否会成为最大的黑马?

  新一代能否撼动老前辈席位,这一代五绝又会如何论资排位……

  这些,成了武林中人最是好奇、谈论最多的话题。

  而随着论剑之日临近,嵩山众人也不得不启程前往了。

  黄蓉和穆念慈并排骑在马上,问道:“穆姐姐,真的不等那家伙了吗?或者,要不要让雕儿通知他下。”

  穆念慈摇摇头:“还是不打扰他的好,他现在……怕是正处在极为紧要的关头,而且如果他顺利度过了那道坎儿,不用我们提醒,他也自然会来,毕竟现在天下间对华山论剑传的沸沸扬扬,他不可能不知道具体日期。”

  “那倒也是……”,黄蓉轻轻点了下头,便也不再多说。

  黄药师看了女儿一眼,暗骂这丫头总对那小子那么上心干嘛!有什么意义……

  心中不忿,便冷哼道:“那小子不来也好,要不然也是平白丢人,毕竟五绝可没位置给他留着。”

  这倒也是实情,论剑时,李信极大概率是依旧停留在二品的,那来这比武,岂不是自取其辱么……

  洪七公和段智兴不会为难他,但他黄药师可是要好好教训那小子一顿。

  要不是那小子一直在蓉儿心中阴魂不散,自家女儿又怎会孤单到现在……

  李信打早出门,碰到老刘两口子带着小刘顺,正推着个小平板车出门,车上箱子里,是整整齐齐码放着的蜡烛。

  李信招呼道:“这是……上次那个大单子完工,要去交货了?”

  以往碰到,老刘都会热情回应,但今儿个,却似乎实在高兴不起来,眉头上的皱纹都快挤到了一起,愁苦道:“唉!做好的东西,人家突然不要了,城里那蜡烛店老板说他还有不少存货没卖完,也不愿意收,让我自己想办法,可我……”

  “去哪儿想办法呢!太多了,实在太多了!根本没办法啊!”

  李信皱起眉头,意识到,这一单,恐怕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更大。

  “有多少?”

  老刘再叹口气,声音嘶哑道:“九千九百九十九根呢!”

  这么多!?而且这个数字,好像有点点奇怪哦……李信本不是喜欢多管闲事的人,但好歹和老刘做了快三个月邻居,那小刘顺也颇得自己喜欢,便拉住老刘,追问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不等老刘解释,小刘顺开口道:“李叔,还能是啥……就是那些大人物不拿人当人!”

  “是那府尹的侄子,叫什么金光耀……”

  金光耀?李信想起来这人是谁了,想要靠不知从哪儿搞来的阴阳子母散,去祸害那宋婉儿,然后不小心被自己把东西骗走,还被自己顺便整了一道的家伙,可不就是这名字么。

  老刘连连四下查看,见附近无人这才稍松口气,那些大人物们,可不是寻常百姓能随意谈论的。

  他要制止孙子别说了,孙子却是压根不听,继续道:“我上次跟着爷爷去城中心,都听人说过了,说是金光耀看上了宋家的小姐宋婉儿,听闻那宋婉儿喜欢风雅,喜欢什么……浪漫?刚好过几天有个规模很大的诗会,听说除了本府外,附近州城的才子佳人们也都会来,他便想要趁着诗会时,和那宋婉儿告白。”

  “那金光耀倒也是会想,打算把九千九千百九十九个蜡烛,摆成个桃子一样的形状,进而博得美人欢喜……”

  “他把这事和城中心蜡烛店老板说了后,那老板便把这事儿安排给了我爷爷。”

  “本来我爷爷不愿意接,因为数量太多,而且时间太赶了,更关键的是,那金光耀没给半点订金,可做蜡烛的材料很多都价格昂贵,这么多数量的话,光是买原料,我们家里钱就根本不够,还要东借西借不少。”

  “但不接又不行,蜡烛店老板说了,人家主顾是府尹的亲侄子,已经放言,如果不能按时完工,耽误了他向宋婉儿告白,不光他这蜡烛店以后开不下去,就是跟他店里合作的师傅们,一个个也别想好过。”

  “爷爷没法子,只好接了下来。”

  “本来寻思着,等那金光耀拿走货,给了钱,我们就能把原料的亏空补上了,顺带还能赚些,于是爷爷和奶奶拼命的没日没夜的干活,眼睛都快熬瞎了,终于没错过时间,而且还保证了蜡烛的品质。”

  “可哪成想……那金光耀突然又说,不要这些蜡烛了!现在蜡烛店老板也不管,就让我们自己想办法,我们又能怎么办……”

  “爷爷没法子,打算把这些推到街市上,看能不能按原料价格卖掉,至于做工花费的精力,我们也不要了……”

  原来是这样……李信点了点头,忽然有点心虚,这事儿,好像和自己有关系!

  终是忍不住确认道:“顺娃儿,你可有听说,那金光耀为什么不要蜡烛,也就是不跟那宋婉儿告白了。”

  “还能为啥?”,这次是刘大娘说话,满脸震惊:“我东街有个姐妹,她有个远房亲戚就是那些公子哥们喜欢去的青楼里的老鸨,大人物们的事情,可是知道不少。”

  “就这金光耀啊……虽然不是个东西,但你说吧,他也有点可怜,听说他本来很正常一男的,但最近不知道为啥,却总是和他一个朋友搅合到一起,两人都是男的,你说恶心不恶心?”

  “这种情况下,正经人家的小姐们看到他都要绕道走,他还想和那宋家小姐告白,肯定是做梦了。”

  好吧……李信这下子算是完全理清了,老刘而今碰到的麻烦,还真是跟自己大有关联。

  甚至可以说是,若非自己恰巧坑了那金光耀一把,老刘就不会有这个麻烦。

  既然是这样,那不管是于情还是于理,可就都不能不管了啊。

  最简单的法子,当然是利用自己如今的权势,直接施压给那府尹,逼迫其侄子买下这批蜡烛,但这对于自己来说,可并非正道。

  而且,现在的自己,也只是个小小的骗子而已。

  若是再被权势、被所谓的身份裹挟出去,那再想入道,可就更难了。

  当下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报复,什么惩戒恶人,而是要想尽办法帮老刘把这些蜡烛卖出去!

  但所谓骗术,不都是用来骗人恶心人的吗?它真的……还可以用来单纯的帮人?

  李信没再多说,目送老刘他们离开,然后返回自己宅院内,晒着太阳,闭目思索。

  骗人……帮人。

  总感觉不是一件事,但又好像,可以是一件事。

  只是这件事,即便对于自己来说,好像也是个新的领域了。

  不是需要新的骗术,因为世间大多数骗术,都已熟稔在心中,而是在对于骗道的理解上,在其原理上,觉得有些陌生。

  不知想到了什么,李信起身回屋,拿起了许久没有握在手中的长枪。

  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当初对顺娃儿说过的话:

  枪可以用来杀人,但也可用来救人,这世间,很多东西,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而在于……你怎么去看它,怎么去用它。

  骗道,自然也是如此。

  其实如今回想起来,自己骗完颜洪烈,何尝又不是帮了南宋和蒙古,帮了杨铁心。

  自己骗欧阳锋,又何尝不是帮了黄蓉。

  自己骗白素生,又何尝不是帮了江湖武林?

  只不过,当时的自己只是为了骗,只是一门心思的要去对付某个人,而并没有刻意去考虑过这些。

  而现在……

  当思路理通后,李信没用多久,便想到了合适的骗术。

  傍晚,老刘一家推着车归来,和意料中一样,蜡烛没卖出去几支。

  还是那句话,这时代的蜡烛是奢侈品,宫廷用的高端货要四五百文一支,而即便是民间所用的普通货,一根也要二三十文。

  当今普通百姓日收入在一百到两百文之间,大多常见工作都是一百文。

  也就是说,如果一晚上点个两根蜡烛的话,那就直接花掉了一半的收入!

  所以普通百姓照明大多是用油灯,唯有商贾、达官贵人们,才会常用蜡烛。

  而那些有钱人的话,家中备着的一般够日常所需,就算采买也是去那蜡烛店里,哪怕你老刘头在街边小摊卖的更便宜些,又有哪个负责采买的下人在逛街时还专门看看你的蜡烛,想着为主家省点钱?

  照老刘这售卖速度,要把九千九百九十支都卖完,估计要等猴年马月。

  那些借来的买原料的钱,可不能一直欠着人家。

  就是因此,归来后的老刘一家才越发愁苦,他们,是真的没辙了。

  只能想着明天再推到街上,碰碰运气。

  入夜后,李信将人厨子和张一氓又喊来过来,递给二人些纸条,又吩咐了一番后,这二人便出去忙乎了。

  此时,距离十余个州府的才子佳人汇聚一趟品诗论赋的大型诗会,还有三天时间。

  但外地的颇有才学者,早就提前赶了过来。

  毕竟大聚之前,还要和相熟者提前小聚,逛吃逛吃,或是青楼勾栏邀月品酒。

  真正的穷才子,也没资格或是没兴趣参加者诗会,因此多数只为附庸风雅,同时扩展人脉圈子。

  当然,也有不穷的真才子,但终究只是少数。

  一时间各大酒楼客栈人满为患,据有心人不完全统计,起码有千把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