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郑氏江南人-《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五华山,万寿宫,御花园,一处小阁楼里。

  “呵呵”

  “老狐狸”

  “老滑头啊”

  站在阁楼上的朱皇帝,远眺风景,嘴角动了动,发出无声的呵呵冷笑,喃喃自语。

  旁边的这个老狐狸,卢老头,头发须白,不愧是进士出身,说话就是有水平啊。

  千万别小看了,仅仅的几句话,里面的含金量,内容非常丰富啊。

  其一,他嘴里的鲁王监国政权,所有的阁老重臣,或是后面郎中从事啥的。

  都有一个鲜明特点,官名后面,直接是姓名,很完整的名单。

  仅有的四个,带着大人称呼,也就是4个阁老,重臣中的重臣,不能亵渎啊。

  卢老头的目的,就是要朱皇帝,记住这些人的名字,以备将来继续举荐入朝啊。

  沈佺期,叶翼云,王忠孝,辜朝荐,徐孚远,忠匡伯张进等等。

  其二,他是来自隆武王朝的兵部尚书,更是痛恨延平王。

  这里面的恩怨,天底下的人,都是非常了解的。

  郑氏海盗集团,专横跋扈,权倾朝野,捧起朱聿键做了大明皇帝。

  关键的时候,又把这个隆武皇帝,卖给了满清鞑子。

  否则的话,卢若腾也不会跟着军头张进,远离郑氏的核心,一肚子的怨恨啊。

  最后,就是表忠心了,私底下代表江南人,向朱皇帝效死效忠。

  表明江南人,都是大明的正统读书人,更是大明的忠臣志士。

  当年,拥戴隆武皇帝,鲁王监国,那都是形势所迫,需要领头人。

  现在,鲁王监国,早就去位了,他们这些读书人,肯定会继续效忠大明的皇帝。

  这个人,就是朱雍槺皇帝。

  “嗯”

  沉思了一会,朱皇帝点了点头,转过头,看着卢老头,中肯的说道:

  “你们的心思,朕都明白”

  “朕所做的一切,你们应该也清楚”

  “朕是大明皇帝,立足西南,更是整个华夏的朱明皇帝”

  “继续吧、、”

  说罢,朱皇帝又重重的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了,江南人的一切。

  有一些话术,就必须私底下,才能好好说的,放开了说。

  这就是朱皇帝,支开随从人员,留下卢若腾,单独聊天的原因。

  之前,都是朝会廷议,都是公众场合,很多话,不能说,说了就会出大事的。

  终于得到了,心中的答案。

  老狐狸卢若腾,两眼放光,面带喜色,双手行礼,深鞠躬,大声回道:

  “陛下圣明”

  “陛下英明睿智”

  “陛下神武,雄才伟略,明君圣君”

  “江南的读书人,愿永随左右,但凭驱使,效死效忠”

  心中更是感叹不已,面前的朱皇帝,确实有明君圣君的潜质啊。

  年纪轻轻,老辣稳重,又英明果决,敢作敢为,值得江南人效死效命啊。

  这就是聪明人的好处,一点就透,不用说的太露骨。

  难怪眼前的朱皇帝,能打下这么大的地盘。

  “至于福建郑氏”

  “说句实在话,老臣知道的,也不是很详细”

  “即便是留在金门,厦门的沈佺期,叶翼云,王忠孝,辜朝荐”

  “他们几个,知道的,也是差不多”

  “延平王,表面上,尊重鲁王殿下,也会照顾随从的官员”

  “但,真正的核心机密,重大的会议密议,从来不会找江南人”

  “同样,当年南下的军队残部,也所剩无几”

  “大部分人,都是边沿化,或是被整编兼并,更有的将领,直接就无了”

  “黄斌卿,王朝先,两个将军的旧部,全部被兼并,大将黄大振被弃用”

  “闽安侯周瑞,忠匡伯张进,荡湖伯阮骏,总兵陈文达,全部被打压,麾下安插了不少郑军”

  老辣狠辣的卢若腾,终于逮着了机会。

  他要好好的,给福建郑氏,这帮海盗,上一把眼药水。

  同时,也是在进一步的,撇清大江南人,跟福建郑氏之间,乱七八糟的关系。

  是的,太憋屈了,窝囊透顶,尤其是江南江浙人。

  隆武王朝,鲁王监国政权,其实大部分的根底,都是江南人。

  福建方面,则是武将军队为主,郑氏是核心,文臣方面,肯定不如大江南。

  可以说,这两个大明王朝,崩溃崩盘的时候,都跟专横跋扈的福建郑氏军阀,脱不了关系。

  尤其是军队,鲁王监国最后的精华,逃到福建后,基本上都被郑氏兼并完了。

  听话的,还能留着用一用。

  不听话的,直接弄死,或是战场上消耗掉,沦为韭菜炮灰。

  “嗯”

  阁楼上的朱皇帝,盯着湖中的郁金香和虞美人,头也没有回,仅仅颔首嗯了一声。

  昆明就是好啊,尤其是皇宫,二月的天,也能看到不少花丛,美不胜收。

  “徐孚远,沈佺期”

  “叶翼云,王忠孝,辜朝荐”

  “闽安侯周瑞,忠匡伯张进,荡湖伯阮骏,总兵陈文达”

  “这些人,或是别的忠臣志士,朕都记下来了”

  “你也找机会,给他们透点口风”

  “朝廷一旦东征北伐,也就到了重用他们的时候,别让朕失望了”

  脸色平淡,口气平缓,好似这一切,都在朱皇帝的预料之中。

  心中却是腹诽不已,这个老滑头,不愧是江南的政治代言人。

  好好的汇报工作,竟然夹杂着,一大堆的私货干活。

  文的,武的都有,等同于名单名册。

  当然了,两人都是千年的狐狸,都能很默契的交流,知道彼此交谈的核心所在。

  朱皇帝需要大量的文臣,正统的大明读书人,去平衡内朝的格局,打破大西南派系的垄断。

  至于武将方面,朱皇帝倒是没多大需求,能用则用吧,关系不大的。

  反正,郑氏海盗集团,都是小编制军队,都督总兵遍地走。

  大头兵,只有几百上千人,撑死不到2千。

  老狐狸卢若腾,同样是如此,需要在朝廷里,站稳脚跟。

  没入朝之前,他只知道,大明朱皇帝很年轻,带兵打仗很能干,大西南朝廷势头不错。

  入朝之后,真正了解实力以后,他才知道,是真正的小觑了。

  不出意外的话,现在的大明王朝,是朝廷南渡以来,最强盛的王朝,尤其是军力方面。

  所以说,这样的朝廷,大江南人,是必须参与进去的。

  一刻都不能耽误,比当初的张苍水,更是急切迫切。

  说实在的,今天的朱皇帝,即便是不找卢若腾。

  身为大江南的政治代言人,他也会找机会。

  私底下,好好奏报一番,推荐江南人,以便将来对抗大西南派系。

  “咕噜、、”

  听到朱皇帝的许诺,一直低着头的卢若腾,眉头暗喜,拽紧衣袖,猛吞口水啊。

  没错的,朱皇帝的随从,都离的比较远。

  但是,老辣的卢老头,不敢有一丝的放松,以免被人窥探出端倪。

  同时,心中更是炸裂,前面的朱皇帝,当真是够狠够果决,野心勃勃。

  这还没有东征北伐呢,就想掏郑氏的根底,挖走鲁王的旧臣旧部。

  要知道,现在的福建省,可是战云密布啊,随时能爆发战略大决战。

  年纪轻轻的朱皇帝,倒是坐的稳,端得住,慢条斯理,坐看福建陷入搏杀困境。

  “陛下圣明”

  “老臣谨遵圣命,铭记于心”

  “老臣也知道,东征北伐是大事”

  “联络福建那边,需要注意分寸,以免走漏消息”

  之前,就说了,福建郑氏,跟大江南那边,鲁王旧部,一直存在间隙。

  历史上,也是如此。

  整个福建明郑政权,其实就是郑氏海盗集团,核心还是福建人。

  自家事,自己知。

  福建郑氏,跟隆武王朝,鲁王监国政权,龌龊太多了,根本扯不清,更是不敢重用。

  说句不好听的,鲁王监国,去大位南下福建,屈居金门岛,最后也是死的不明不白。

  单凭这一点,福建郑氏,就很难得到江南人的忠心忠诚。

  所以说,老辣稳重的卢若腾,即便是联络福建那边,曾经的鲁王旧部,也是得留一万个心眼。

  “对了”

  “还有一事”

  “老臣也准备写信,传回江南的旧港侯,黄宗羲”

  “联络大江南的世家大族,豪商大户,筹备一些粮草,以备朝廷东征急用,调用”

  “至于,这个数量,老臣不敢保证”

  “但是,几十万石米粮,上百万的饷银,应该问题不大的”

  “当然了”

  “那些都是老相识,心怀故国,对朝廷忠心不二”

  “老臣,旧港侯,也会小心谨慎,不露一丝口风,以免打草惊蛇”

  噼里啪啦一大堆,得到朱皇帝承诺的卢若腾,也要使劲了。

  最近的一系列廷议会议,朱皇帝都说的很清楚了。

  将来的东征北伐,分两路大军,陆路走湖广,水路走福建浙江,直接杀入大江南。

  这里面,水师最关键,直接掏了满清鞑子,在大江南的腹地心脏位置。

  当然了,其中的风险不小,粮草后勤,更是重中之重。

  毕竟,大战一起,什么时候结束,那就不是谁能说了算的。

  所以说,江南人的优势,再一次显现出来了。

  钱粮后勤,大江南有一大堆的世家豪族,底蕴丰厚,并不会缺少的。

  江浙义军,之所以缺粮饷,无法大规模的扩兵,主要是被满清封锁了,无法运出去。

  到时候,朱皇帝的大军,只要登陆了。

  那这个运输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直接就地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