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领好,现在安排值守。”王杰看着穿戴整齐的队列,声音清晰有力,“从今晚开始,实行24小时轮值制,换班时间定在早七点和晚七点,正好赶上饭点,方便交接。”
他看向四位队长:“林晓带一队、赵萌带二队负责白天值守,早七点到下午七点,每队各值6小时;陈雪带三队、周婷带四队负责夜间值守,晚七点到次日早七点,同样每队6小时。”
“换班时必须当面交接,把巡逻记录、发现的异常情况一一说清,不能马虎。”王杰顿了顿,指了指工业区入口,“步枪上膛,保持戒备,别觉得换班时间安全就松懈——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瞪大眼睛。”
“是!”四位队长齐声应下,四十多名队员跟着喊出声,声音里带着刚领到新装备的振奋。阳光洒在她们的防弹衣上,反射出沉稳的光,早七点和晚七点的换班时间,像两个精准的锚点,将守卫的责任稳稳系在每个时段里,让工业区的安全防线,从早到晚都没有一丝缝隙。
晚饭的热气渐渐散去,食堂里只剩下收拾碗筷的声响。王杰和苏晴坐在角落的桌子旁,看着窗外巡逻队员换岗的身影。
“今天那伙帮派的人,让我觉得装备得再跟上。”王杰开口道,“不如给所有队长都配上正规军的装备,自动步枪、手枪、防弹衣一套配齐,这样指挥作战时更有底气。”
苏晴点头:“我同意。队长是核心,她们的战斗力提上来,带队伍也更稳。”
两人敲定后,王杰立刻让人去通知——二十名老队长,再加负责那二十五名新女人的李薇,共二十一人,全部到武器库集合。
等所有人赶到时,武器库的空地上已经摆好了二十一套装备:比女高中生那批更厚重的防弹衣,型号匹配的自动步枪和手枪,连战术腰带上的弹匣袋都多了两个,军靴也是更耐磨的款式。
“从今天起,这些装备就是你们的了。”苏晴站在队列前,声音清晰,“不是让你们搞特殊,是让你们能在最前面顶住压力,带着队员活下去。”
老队长们显然更沉得住气,接过装备时动作熟练,有的甚至当场就检查起步枪的保险和弹匣容量。李薇站在队尾,看着手里崭新的武器,又看了看身边经验丰富的老队长们,悄悄挺直了脊背。
王杰走到李薇身边,递过去一个备用弹匣:“你的队伍刚成型,装备跟上了,训练更得抓紧。”
李薇接过弹匣,用力点头:“明白!”
等所有人穿戴整齐,二十一人列队站好,统一的迷彩服和武器让她们气场陡增。苏晴看着眼前这支核心力量,眼神坚定:“明天起,各队按新装备磨合战术,咱们不仅要守得住,还要能打出去。”
夜色渐深,武器库的灯光映着她们肩上的步枪,像二十一颗牢牢钉在基地里的钉子,既稳固又锋利。
一个月后,工业区的轮廓彻底变了模样。
原本零散分布的厂房和空地,被一圈近三米高的钢板围墙牢牢圈住。围墙顶端焊着锋利的铁刺,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座简易岗楼,岗楼里架着机枪,视野能覆盖整个外围区域。
四个主要路口都换成了厚重的合金大门,电动控制,开关时发出沉闷的嗡鸣,门楣上还装着探照灯,夜里能照亮周围百米范围。次要通道则用混凝土块和钢架封堵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供单人快速通过的暗门,平时由巡逻队专人看管。
王杰站在最高的岗楼里,看着围墙外被清理出的开阔地带——原本杂乱的废弃车辆和建筑垃圾都被清运干净,形成一道五十米宽的缓冲带,任何靠近的动静都能被及时发现。
“王教官,围墙的加固工作全部完成了,防雨层和避雷设施也装好了。”一名队员上来汇报,手里拿着检测报告。
王杰点头,目光转向工业区内部:训练场的掩体工事已经修好,物资仓库外又加了一层钢板防护,甚至连宿舍区都接通了围墙的警报系统。这一个月里,他几乎泡在工地上,空间里的机械和材料流水般用出去,终于把这片区域打造成了预想中的铁桶。
远处,苏晴带着队伍训练的喊声隐约传来,女高中生们穿着迷彩服在围墙内侧巡逻,步伐稳健。王杰知道,这道围墙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给所有人的定心丸——在这末世里,能守住一方安稳的,从来都是实打实的防备和底气。
加固完最后一段围墙的那天傍晚,王杰和苏晴并肩站在岗楼里,看着夕阳把工业区的轮廓染成暖金色。
“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下。”王杰先开了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些,“你以后别再出基地了。”
苏晴愣了一下,转头看他:“怎么了?”
“你是基地长,这里离不开你。”王杰望着远处训练的队伍,“以后外出的事,交给队长们就行。”他顿了顿,说出真正的打算,“我要离开一段时间。”
苏晴的呼吸猛地一滞,抓着栏杆的手指收紧了些:“离开?你要去哪?”
“先去清理城区的其他帮派。”王杰语气平静,“上次那伙人只是小角色,留着他们始终是隐患。清理完之后,我想去附近几个城市转转,看看外面的情况。”
“还回来吗?”苏晴的声音轻了些,带着不易察觉的涩意。
“当然。”王杰看向她,目光笃定,“你这边有任何需要,用对讲机呼我,我随时能回来。基地是咱们一起建起来的,我不会不管。”
岗楼里安静了片刻,只有风吹过围墙铁刺的轻响。苏晴吸了口气,扯出个笑意:“那你自己当心,外面不比基地,别硬拼。”
“放心。”王杰点头,转身往岗楼下走,“明天一早我就出发,这边的训练和守卫,就交给你了。”
苏晴没再说话,只是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夕阳彻底沉下去,岗楼的探照灯亮了起来,光束扫过围墙,也照亮了她眼底没说出口的不舍。
这一别,不知要等多久才能再见,但她知道,他走得再远,也会记得这个他们亲手筑起的家。
晚上十点多,工业区的合金大门悄无声息地滑开,王杰跨上摩托车,引擎只发出一声轻响就汇入夜色。苏晴站在岗楼里,看着那道车灯渐远,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才转身下楼。
一个多小时后,摩托车停在市区边缘的废墟旁。十一点多的城区死寂一片,只有风卷着塑料袋掠过断壁残垣的声响。王杰熄了火,靠在墙上闭上眼,精神力如潮水般漫开,瞬间覆盖了方圆几公里。
第一个探到的是盘踞在旧菜市场的“黑狼帮”。市场大棚里亮着几盏昏暗的油灯,十几个男人围着一个女人推搡笑骂,旁边还捆着几个瑟瑟发抖的幸存者,地上扔着空酒瓶和沾血的钢管。王杰摸出腰间的手枪,消音器拧上的瞬间,人已翻进大棚。
“砰、砰”两声轻响,正撕扯女人衣服的两个男人应声倒地。剩下的人刚反应过来,就被他一脚踹翻桌案,酒瓶碎了一地。被称为“狼哥”的头目抄起砍刀冲来,王杰侧身躲过,手肘顶住他的咽喉,顺手夺过砍刀扔出老远。“欺负弱者的东西,留着碍事。”他低声说着,手刀劈在对方后颈。
处理完大棚里的人,他解开被捆的幸存者:“趁天亮前赶紧离开,往西边工业区走,那里安全。”
看幸存者消失在夜色里,王杰看向精神力锁定的第二个目标——占据着医院的“白大褂”。这伙人打着“治病”的旗号,却把药品当筹码,不给钱就见死不救。他摸过去时,正撞见几个穿白大褂的人把一个高烧的孩子推出大门,嘴里骂骂咧咧。
王杰没急着动手,先潜进药房,把所有药品收进空间。做完这后,才绕到后院,将那几个刁难人的家伙敲晕捆在柱子上。
此时已近凌晨三点,他靠在医院的墙根抽了支烟,精神力扫过最后一个目标——守在粮库的“粮耗子”。这伙人倒还算规矩,只是把粮食看得极紧,偶尔会接济附近的老人。王杰想了想,没惊动他们,只在粮库外帮他们解决了几只“老鼠”。
天边泛起灰蒙时,他已清理了两个作恶的帮派。摩托车再次启动,这次的方向是城郊——剩下的事,天亮再说不迟。
他看向四位队长:“林晓带一队、赵萌带二队负责白天值守,早七点到下午七点,每队各值6小时;陈雪带三队、周婷带四队负责夜间值守,晚七点到次日早七点,同样每队6小时。”
“换班时必须当面交接,把巡逻记录、发现的异常情况一一说清,不能马虎。”王杰顿了顿,指了指工业区入口,“步枪上膛,保持戒备,别觉得换班时间安全就松懈——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瞪大眼睛。”
“是!”四位队长齐声应下,四十多名队员跟着喊出声,声音里带着刚领到新装备的振奋。阳光洒在她们的防弹衣上,反射出沉稳的光,早七点和晚七点的换班时间,像两个精准的锚点,将守卫的责任稳稳系在每个时段里,让工业区的安全防线,从早到晚都没有一丝缝隙。
晚饭的热气渐渐散去,食堂里只剩下收拾碗筷的声响。王杰和苏晴坐在角落的桌子旁,看着窗外巡逻队员换岗的身影。
“今天那伙帮派的人,让我觉得装备得再跟上。”王杰开口道,“不如给所有队长都配上正规军的装备,自动步枪、手枪、防弹衣一套配齐,这样指挥作战时更有底气。”
苏晴点头:“我同意。队长是核心,她们的战斗力提上来,带队伍也更稳。”
两人敲定后,王杰立刻让人去通知——二十名老队长,再加负责那二十五名新女人的李薇,共二十一人,全部到武器库集合。
等所有人赶到时,武器库的空地上已经摆好了二十一套装备:比女高中生那批更厚重的防弹衣,型号匹配的自动步枪和手枪,连战术腰带上的弹匣袋都多了两个,军靴也是更耐磨的款式。
“从今天起,这些装备就是你们的了。”苏晴站在队列前,声音清晰,“不是让你们搞特殊,是让你们能在最前面顶住压力,带着队员活下去。”
老队长们显然更沉得住气,接过装备时动作熟练,有的甚至当场就检查起步枪的保险和弹匣容量。李薇站在队尾,看着手里崭新的武器,又看了看身边经验丰富的老队长们,悄悄挺直了脊背。
王杰走到李薇身边,递过去一个备用弹匣:“你的队伍刚成型,装备跟上了,训练更得抓紧。”
李薇接过弹匣,用力点头:“明白!”
等所有人穿戴整齐,二十一人列队站好,统一的迷彩服和武器让她们气场陡增。苏晴看着眼前这支核心力量,眼神坚定:“明天起,各队按新装备磨合战术,咱们不仅要守得住,还要能打出去。”
夜色渐深,武器库的灯光映着她们肩上的步枪,像二十一颗牢牢钉在基地里的钉子,既稳固又锋利。
一个月后,工业区的轮廓彻底变了模样。
原本零散分布的厂房和空地,被一圈近三米高的钢板围墙牢牢圈住。围墙顶端焊着锋利的铁刺,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座简易岗楼,岗楼里架着机枪,视野能覆盖整个外围区域。
四个主要路口都换成了厚重的合金大门,电动控制,开关时发出沉闷的嗡鸣,门楣上还装着探照灯,夜里能照亮周围百米范围。次要通道则用混凝土块和钢架封堵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供单人快速通过的暗门,平时由巡逻队专人看管。
王杰站在最高的岗楼里,看着围墙外被清理出的开阔地带——原本杂乱的废弃车辆和建筑垃圾都被清运干净,形成一道五十米宽的缓冲带,任何靠近的动静都能被及时发现。
“王教官,围墙的加固工作全部完成了,防雨层和避雷设施也装好了。”一名队员上来汇报,手里拿着检测报告。
王杰点头,目光转向工业区内部:训练场的掩体工事已经修好,物资仓库外又加了一层钢板防护,甚至连宿舍区都接通了围墙的警报系统。这一个月里,他几乎泡在工地上,空间里的机械和材料流水般用出去,终于把这片区域打造成了预想中的铁桶。
远处,苏晴带着队伍训练的喊声隐约传来,女高中生们穿着迷彩服在围墙内侧巡逻,步伐稳健。王杰知道,这道围墙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给所有人的定心丸——在这末世里,能守住一方安稳的,从来都是实打实的防备和底气。
加固完最后一段围墙的那天傍晚,王杰和苏晴并肩站在岗楼里,看着夕阳把工业区的轮廓染成暖金色。
“有件事,我想跟你商量下。”王杰先开了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些,“你以后别再出基地了。”
苏晴愣了一下,转头看他:“怎么了?”
“你是基地长,这里离不开你。”王杰望着远处训练的队伍,“以后外出的事,交给队长们就行。”他顿了顿,说出真正的打算,“我要离开一段时间。”
苏晴的呼吸猛地一滞,抓着栏杆的手指收紧了些:“离开?你要去哪?”
“先去清理城区的其他帮派。”王杰语气平静,“上次那伙人只是小角色,留着他们始终是隐患。清理完之后,我想去附近几个城市转转,看看外面的情况。”
“还回来吗?”苏晴的声音轻了些,带着不易察觉的涩意。
“当然。”王杰看向她,目光笃定,“你这边有任何需要,用对讲机呼我,我随时能回来。基地是咱们一起建起来的,我不会不管。”
岗楼里安静了片刻,只有风吹过围墙铁刺的轻响。苏晴吸了口气,扯出个笑意:“那你自己当心,外面不比基地,别硬拼。”
“放心。”王杰点头,转身往岗楼下走,“明天一早我就出发,这边的训练和守卫,就交给你了。”
苏晴没再说话,只是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夕阳彻底沉下去,岗楼的探照灯亮了起来,光束扫过围墙,也照亮了她眼底没说出口的不舍。
这一别,不知要等多久才能再见,但她知道,他走得再远,也会记得这个他们亲手筑起的家。
晚上十点多,工业区的合金大门悄无声息地滑开,王杰跨上摩托车,引擎只发出一声轻响就汇入夜色。苏晴站在岗楼里,看着那道车灯渐远,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才转身下楼。
一个多小时后,摩托车停在市区边缘的废墟旁。十一点多的城区死寂一片,只有风卷着塑料袋掠过断壁残垣的声响。王杰熄了火,靠在墙上闭上眼,精神力如潮水般漫开,瞬间覆盖了方圆几公里。
第一个探到的是盘踞在旧菜市场的“黑狼帮”。市场大棚里亮着几盏昏暗的油灯,十几个男人围着一个女人推搡笑骂,旁边还捆着几个瑟瑟发抖的幸存者,地上扔着空酒瓶和沾血的钢管。王杰摸出腰间的手枪,消音器拧上的瞬间,人已翻进大棚。
“砰、砰”两声轻响,正撕扯女人衣服的两个男人应声倒地。剩下的人刚反应过来,就被他一脚踹翻桌案,酒瓶碎了一地。被称为“狼哥”的头目抄起砍刀冲来,王杰侧身躲过,手肘顶住他的咽喉,顺手夺过砍刀扔出老远。“欺负弱者的东西,留着碍事。”他低声说着,手刀劈在对方后颈。
处理完大棚里的人,他解开被捆的幸存者:“趁天亮前赶紧离开,往西边工业区走,那里安全。”
看幸存者消失在夜色里,王杰看向精神力锁定的第二个目标——占据着医院的“白大褂”。这伙人打着“治病”的旗号,却把药品当筹码,不给钱就见死不救。他摸过去时,正撞见几个穿白大褂的人把一个高烧的孩子推出大门,嘴里骂骂咧咧。
王杰没急着动手,先潜进药房,把所有药品收进空间。做完这后,才绕到后院,将那几个刁难人的家伙敲晕捆在柱子上。
此时已近凌晨三点,他靠在医院的墙根抽了支烟,精神力扫过最后一个目标——守在粮库的“粮耗子”。这伙人倒还算规矩,只是把粮食看得极紧,偶尔会接济附近的老人。王杰想了想,没惊动他们,只在粮库外帮他们解决了几只“老鼠”。
天边泛起灰蒙时,他已清理了两个作恶的帮派。摩托车再次启动,这次的方向是城郊——剩下的事,天亮再说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