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末日生存危机11-《新生1970》

  经过一个礼拜的训练,新加入的150个女人里,除了七八个年纪太小的女孩被安排做些轻活,其余人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曾经畏缩的母亲们,如今能稳稳握住工兵铲,面对模拟丧尸的突袭时,不再只顾着护孩子,而是会侧身挥铲,动作虽不快,却带着一股护崽的狠劲;那些单独的女人更是进步明显,改良柴刀在她们手里劈砍带风,配合着三棱刺的近身补刀,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就连十来岁的半大孩子,也能熟练展开伸缩警棍,遇到突发情况时,会下意识地背靠背形成小团体。

  每天的巡逻任务里,她们跟着老队员熟悉厂区角落,遇到异响不再慌乱,而是按训练时的指令分工警戒;食堂帮忙时,切菜、揉面的动作越来越麻利,甚至能跟着王杰学做新菜式。

  王杰看着训练场里挥汗如雨的人群,又看了眼远处正在指挥巡逻的苏晴和二十个老队长,知道这些人已经不再是需要依附他人的弱者——她们的眼神里少了怯懦,多了坚定,手里的武器不再是摆设,而是能在末世里劈开生路的依仗。

  苏晴特意找到张老师和李老师,把那8个年龄最小的孩子托付给她们。“白天大家都要训练或执勤,孩子们就拜托你们照看着。”她指着宿舍区旁一间收拾好的小屋,“里面放了些玩具和绘本,让她们在那待着,别跑到训练场或围墙边。”

  张老师和李老师连忙应下,她们本就擅长和孩子打交道,很快就带着孩子们熟悉了环境,教她们认字、做游戏,白天的小屋总能传出细碎的笑声。到了晚上,孩子们便回到各自母亲身边,由家人照顾起居。

  第一批的20名老队员正式以队长身份任职,每人领到一面印着数字的臂章。苏晴召集所有人在训练场列队,当众宣布:“40名女高中生编为预备队,负责厂区日常巡逻,实行三班倒。”

  她从女高中生里选出4人,任命为预备队长:“你们每人带11名队员,共12人一队,轮班时要仔细检查围墙、仓库和宿舍区,有任何异常立刻上报。”4名女生挺直脊背接过臂章,声音响亮地应下,身后的女高中生们也握紧了手里的武器,眼神里透着被信任的郑重。

  另一边,除去8个年幼的孩子,剩下的142名新成员被均匀分到20名老队长麾下。每队7到8人不等,老队长们拿着名单点出自己的队员,领着她们熟悉武器库、物资存放点和巡逻路线。“从明天起,跟着我练实战,出任务时听指挥,没人能掉链子。”一位老队长拍着队员的肩膀,语气严肃却带着鼓舞。

  张老师和李老师则带着8个小孩在宿舍区的小屋里忙碌,教她们辨认基地里的标识,叮嘱她们不要靠近训练区。孩子们捧着新分到的蜡笔,在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房子,屋里的笑声和训练场上传来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成了基地里最安稳的背景音。

  王杰站在高处看着这一切,苏晴走到他身边:“巡逻和训练都安排好了,物资还能撑半个月,等这批人再磨合几天,就能出去找新的补给点了。”

  王杰点头,目光落在预备队巡逻的背影上——她们的步伐还不算太稳,但手里的武器握得很紧,围墙外的风掠过,带起臂章上的数字微微晃动,像一颗颗正在拧紧的螺丝钉,牢牢嵌进这个逐渐成型的基地里。

  清晨,苏晴带着10名队长和她们麾下的队伍在厂区门口集结。10支队伍整齐列队,队员们背着武器,腰间别着三棱刺,眼神里带着蓄势待发的锐利。“目标是城东的仓储区,优先找药品和罐头,遇到落单的幸存者先观察,确认安全再带回。”苏晴检查完装备,一声令下,车队缓缓驶出基地。

  厂区内,40名女高中生组成的4支预备队已经开始了当天的第一班巡逻。她们分成四组,沿着围墙、仓库和宿舍区的路线行进,脚步虽不快,却步步扎实,每过一段就互相点头示意,确保没有死角。

  另一边,王杰带领剩下的10名队长和她们的队伍走向工业区。“今天的任务有两个:清理残留丧尸,处理尸体。”他指着远处堆积的废弃厂房,“工业区以前人多,丧尸可能藏在角落,发现后别慌,按训练的配合来。”

  队伍很快分散开来,有人负责搜索厂房,踢开虚掩的门时握紧武器,发现丧尸便立刻组队围上——工兵铲劈向头颅,撬棍砸向关节,配合默契得像演练过无数次。王杰跟在后面,偶尔提醒:“动作再快一秒,别给它扑过来的机会。”

  清理尸体的队伍则推着板车,将之前杀死的丧尸尸体集中装车。有人戴着手套搬运,有人负责在车后消毒,每装满一车就推向工业区外的垃圾场,倾倒后再撒上消毒粉。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里,却没人皱眉,动作麻利得如同流水线。

  中午休息时,简单吃过干粮,队伍又投入战斗。到下午时,几处重点厂房已被清空,尸体也清运完毕,工业区的路面露出原本的水泥色,只剩下零星的污渍。

  王杰站在高处,看着队员们擦拭武器的身影——她们脸上沾着灰,手臂因用力而泛着红,眼神却比清晨更亮。远处,预备队巡逻的身影仍在移动,基地的轮廓在阳光下愈发清晰。

  下午三点,工业区的清理工作终于收尾。最后一车尸体被运往垃圾场,厂房内外的污渍也用消毒水擦拭干净,整个区域透着一股空旷的安静。王杰挥了挥手:“收队,回基地。”

  10支队伍的队员们拖着疲惫的脚步往回走,汗水浸透了衣衫,手臂因反复挥棍而有些发颤,却没人抱怨。回到基地后,王杰让她们直接去洗澡间洗漱,“今晚不用轮值,好好休息。”

  队员们散去后,王杰走向巡逻路线,找到正在交接的预备队。此时在岗的是第一队和第二队,第三队刚换岗休息,第四队还在巡逻。他叫住刚结束巡逻的第三队和准备休息的第四队:“去食堂帮忙做饭,人多,得提前准备。”

  4名预备队长立刻领着队员们往食堂走。她们虽然刚巡逻完,却没丝毫懈怠,有人去仓库搬面粉、蔬菜,有人清洗灶台,还有人学着切菜——这些天跟着王杰打下手,她们早已熟悉了食堂的活计。

  揉面的案板前,几个女生合力揉着面团,动作虽不如老队员熟练,却也有模有样;灶台边,有人学着王杰的样子热油,虽然被溅起的油星烫得缩手,却还是坚持把菜倒进锅里翻炒;汤锅前,紫菜蛋花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王杰站在门口看了一眼,转身走向宿舍区。夕阳的余晖洒在厂区的道路上,巡逻队员的身影被拉得很长,食堂里传来碗筷碰撞的声音,一切都在有序地运转着。他知道,等苏晴的队伍回来,这满满一食堂的热饭,会是最好的慰藉。

  傍晚时分,基地外传来熟悉的引擎声,比出发时更显厚重。王杰刚走到食堂门口,就看见苏晴的车队缓缓驶来——足足十几辆货车排成一串,车斗被帆布盖得严严实实,隐约能看出里面堆得满满当当。

  车队停稳后,苏晴跳下车,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眼底却闪着笑意。“这次没带回多少人,就25个女人,都是附近幸存者据点里出来的,挺能干。”她指了指跟在后面的一群女人,她们虽面带倦色,却个个腰背挺直,手里还攥着武器。

  “物资呢?”王杰问。

  “看这车队就知道了。”苏晴笑着拍了拍身边的货车,“找到个大型仓储物流中心,里面吃的、用的、药品都有,连过冬的棉衣都搜出来不少,十几辆车才勉强装完。”

  说话间,10个队长已经带着队员们开始卸物资。打开帆布,罐头、米面、瓶装水、药品箱整齐地堆在车斗里,还有几箱崭新的被褥和衣物。负责清点的队员一边登记一边惊叹:“这下至少能撑两三个月了!”

  那25个新来的女人也主动上前帮忙搬东西,动作麻利,显然是受过苦的。苏晴看在眼里,对王杰说:“她们之前在据点里负责守卫,有点基础,训练起来能快些。”

  等物资卸得差不多,王杰让预备队的人领着新来的女人去洗澡、吃饭,又安排队员轮流守夜看管物资。食堂里,饭菜早已备好,刚回来的队员们洗去一身尘土,围坐在餐桌旁,捧着热乎的饭菜,脸上满是踏实。

  苏晴端着碗紫菜蛋花汤,坐在王杰对面:“仓储区那边还有不少东西,下次可以再去一趟。”

  王杰点头,看着窗外堆成小山的物资:“先把这些整理好,明天让各队轮流来领。”

  夜色渐深,基地里依旧灯火通明,有人在仓库里分类物资,有人在巡逻时哼起了不成调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