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今年我家三喜临门-《仕途巅峰:从乡镇开始》

  王旭姐夫冯刚的成绩很快出来了,通过笔试、面试,加上体能测试,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成功上岸,被安排到邻海镇派出所,成了一名人人羡慕的人民警察。邻海镇是县城驻地所在的镇,镇派出所就位于县城的中心位置,离县委县政府很近,上班非常方便。从偏远的边疆突然一步跨进了皇城根儿,换做谁都高兴。知识改变命运啊!

  冯刚正式上班后的第一个周末,骑所里的跨斗摩托(俗称偏三)带着王茹和三岁的儿子回老丈人家,正赶上单位家属院里的一大帮老人拿着蒲扇坐着小马扎在大门口聊天,冯刚忙停车下来,叔叔阿姨地打着招呼,大家也都热情回应着,说几天不见,冯老师这么有本事了,以后得叫冯公安了,打小就看王茹这孩子有福相,旺夫,你看你们的小娃子又白又胖、耳朵垂子这么厚,长大肯定也能当大官。

  大门左右两排十几个老头老太太仪仗队似地目送着一家三口的摩托车驶过,停在王征家门口,两个人找到了衣锦还乡的感觉。

  也就是这一年的国庆节,王旭与苏颖完成了半年多的恋爱,步入婚姻的殿堂。新房就布置在经济发展局大杂院内的两间平房,与李亚两口子住隔壁。王旭刚参加工作时,一直和父母一起住,后来,赶上李亚的邻居调动到其他单位,便腾出一间房。父亲王征说,不是老爸要赶你出去,抓紧把这间房要过来,以后结婚也好有个窝不是。于是老头仗着和成亮副局长还有点拐弯抹角的关系,将这间房子争取了过来。这次王旭要结婚了,按照局里的规定,结婚可以再照顾一间,于是单位就又给协调了一间。这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同志来说,已经是很有面子了。王旭从单位领回房门钥匙,激动地手都哆嗦了好长时间,王旭和苏颖俩人每天一下班就跑到新房里,合计着怎么装修,床放在什么地方,衣橱买几开门的,沙发和茶几最好是实木的,据说现在时兴的压缩板材家具有甲醛,对健康不利,特别是以后有了宝宝,就更不适用。电视机必须要买彩色的,21英寸的就行,像宽银幕电影,人像画面清楚,家里来个客人也有面子。两个人在两间新房里左打量、右端详,舍不得离开,以后这就是自己的小家了。

  王征说,你们姊妹三人,无论谁结婚,我和你妈都是一个资助标准,其他的靠你们小两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否则,我们当父母的大包大揽,年轻人没有压力,感受不到生活的不容易,不知道感恩。其实,更关键的是老俩口子一辈子也没攒下多少钱。

  婚礼是在原商业局家属院王旭父母家里举行的,三间平房的院子,王旭单位专门派出红色的桑塔纳轿车,把新人从县卫生局家属院接过来,随着一阵喜庆的鞭炮声,王旭与苏颖携手走下婚车。

  亲戚朋友同事邻居挤满了小院,王征和刘贞早早地被几个爱热闹的同学同事打扮成了小丑模样,脸上涂了黑鞋油和红胭脂,王征头上不多的几根头发也被绑成了朝天小辫。院里中间闪出不大的空间,喜公公和喜婆婆手拉手扭起了大秧歌,一片喜庆欢腾景象。

  成亮副局长亲自为两位新人主持婚礼,办公室主任贾明是事务总管,张罗着车辆,安排其他年轻同志们跑前跑后,油光光的大胖脸上渗出一层汗珠子。科长刘想带着李亚、欧阳晨露也都赶来祝贺,帮着忙东忙西。王旭非常感动,他想,李亚对贾明的评价也不一定全对,这世界本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是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就如同自己看待顶班政策,你说它是好还是坏?

  让全家人意想不到的是,省厅高处长亲家两口子竟在百忙之中抽空赶来参加王旭的婚礼。亲家母对王旭母亲说,老高前几天刚刚被提拔为副厅长,心里高兴,这次专程赶过来,一来是恭贺王旭的新婚之喜,二来,也是特地过来看看两位老亲家,看到孩子都长大了,出息了,欣慰啊!

  高副厅长刚参加完王旭的婚礼,就被邻海县的领导派人接走了,直到第二天晚饭后才送回来。高副厅长醉熏熏地被张副县长从轿车里扶下来,口中不停地夸奖着:“县里的同志们太热情了,领导干部有水平、有能力,人实诚,又肯干,邻海县只要抓住政策机遇,省厅再推一把,肯定会实现大跨度、超常规发展。”

  结婚以后,一次,王旭就向老婆苏颖提起那天家庭会议上形成的婚姻理论。苏颖就说:“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呢,原来我是被你们一家子用婚姻理论给算计了。我们家居然还是你们的兜底方案,是不是名门招婿方案行不通才不得已想起我来了?老实交代,是哪个大领导家的闺女没看上你?”

  王旭忙说你想多了,我们小家小户的,说名门招婿,也就是过过嘴瘾罢了,咱也不想高攀哪个名门,侯门深似海,我这样的到里边还不得给淹死。还是咱俩最般配。

  苏颖说:“算你反应得快。不过你家这理论还不成体系,模式分类有明显的漏洞,强强联合、弱弱相助,中间应是一般家庭的门当户对。也就是说一般家庭不只有兼顾平衡一种。”苏颖接着分析道。

  王旭一听有道理,忙说老婆大人分析得有道理,那这一般家庭的门当户对应该叫什么模式呢?

  苏颖歪着头想了想,然后说,就叫惺惺相惜吧。当我第一次与你见面,就有一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的感觉。只要我们惺惺相惜,相濡以沫,一定会永结同心,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