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众百姓被王泳祸害得举家奔逃,生怕仅余的存粮被抢走。
可是,现在听闻大唐太子殿下前来,一见面就把那恶官王泳抓了起来,无不感到振奋,纷纷回到家乡。
甚至还有乡老,主动跑到太原城来,参拜他们的太子殿下,上陈民情。
李承乾趁夜在程知节的陪同之下,巡视了整个太原的城防。
他的担忧果然没错!
王泳从来没有觉得薛延陀部真的会从太原一带杀至,特别是阿史那思摩被击败之后。
他们本就有机会直杀至长安,又怎么会进入并州的群山之中?
王泳的最大目标,直接转到了借着此次危机,想办法壮大王氏一族的力量。
只要把那些不太听话的刁民逼走,那么不仅能掠夺他们的钱粮充当军饷,省下来的军饷则可以直接转到王氏的府库,更可以找到借口夺取他们的土地!
对于顶级世家来说,支撑他们地位的,难道只是在士族中的地位,还有诗书传家的底蕴?
它们或许有作用,但这些作用都抵不过手上掌握的土地!
任何一个顶级世家,都拥有更胜公卿的田地,还有数之为尽的佃农为他们生产,让他们拥有寒门根本无法企及的资源和财富。
如此,再配合上他们无可匹敌的人脉,自然永远凌架于一般人之上。
所以他们更需要把握任何一点机会,为自己的家族积累土地和资源。
正常来说,王泳的计划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本就是太原的守将,拥有本地兵权,而太原地地形又不易遭受外敌进攻。
他借着北方异放的威胁之名,可以为所欲为,哪怕是平素里对他有所不满之人,也不能在这种时候反对他,否则就等于是在给异族中乘之机。
哪怕有些风声传到了长安,传到了朝廷,为了“大局”,朝廷也不可能在此时处置于他。
等到风平浪静之后,一切都处置妥当,再来调查也查不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且王氏还有朝廷里的人脉为他们说话……
李承乾把所有王氏出身的将领全部控制起来,废止他们对百姓的残害,之后便召集众将,把重心全都转到太原与并州的防卫之上。
好在他身边还有程知节辅助。
程知节数十年的领军经验可不是盖的,而且他对于并州的地形非常了解,很快就找到了重心之处。
一方面,他们把太原本地的守军分派往最关键的要害之处,另一方面,则是在太原附近召集青壮,以此弥补大军数量的不足。
“哼!王泳那厮真的是害人不浅!”
提起此事,程知节还在愤愤不平。
李承乾最近的时间,越来越少地把心思放在他的“计划”之上。
并不是他拿下王泳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太子身份挺好用,所以舍不得了。
而是他实在是太忙了。
他真切地体会到,把一处毫无防备的军事要地,经营成铁桶一般,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
作为大军统帅,所顾及的永远不止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不止是军营之中的料敌机先,而是在大战之前的排兵布阵,后勤供应全都要计算明白。
想想武德朝时,自己的便宜老子还是“秦王”,几次领军出征,全权负责各项军中事务,有时还要在大唐面临生死危机之时临危受命,却是百战百胜,是何等难得。
而且,那时的李世民,比现在的自己还要年轻一些呢!
李承乾也会想到,假如自己穿越的时机换一换,变成武德朝间,他是不是也能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亲自感受到这位大唐军神的风采。
可惜,自己现在的身份是李世民的好大儿,而且还是不得他的欢心,私下里谋划过谋逆的太子!
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是绝对无法调和的了,自己若想自保,还是必须摆脱这个太子的身分。
说真的,此时能支撑李承乾的力量,除了程知节的经验之外,还有部分是他也想试试,看能否做到与当年的便宜老爹一样出色。
就在他全身心投入到太原布防的过程中,对于用兵的理解,也在飞快地提升之中。
“殿下,并州之军必是无法与右威卫主力相比,好在此处多有山川地形,还有太原坚城,至少不会被薛延陀的大军瞬间攻破。”
程知节对于自己的布置非常自信。
李承乾却叹道:“但是,假如薛延陀部真的打过来,并州军民还是要迎接一场场苦战啊。”
程知节笑道:“殿下何必担忧,我们还有右威卫的大军在侧。”
“薛延陀部虽有十万铁骑,但是他们并不擅长于攻城。”
“假如在野外决战,能完全发挥其所长。但若他们强行进攻太原城,那反而是给我军支援反击的机会啊。”
“殿下此来太原,强行夺过兵权,实乃一步妙棋。如此自并州到安西都护府之间,所有战线连成一片,皆遵殿下指挥,令行统一。”
“哪怕薛延陀部全是骑兵,可以转战千里,也无法找到我们的破绽了。”
李承乾再次对于程知节表现出的自信有些不解。
现在他与程知节更加熟悉,有些话也不必藏着掖着了,直接了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程将军,几处战场现在确实已归于本太子指挥之下,但你说我们的几处防线已经连为一体,我却不敢苟同。”
程知节并没有因为李承乾反对自己而生出不耐烦之心,现在他也越来越正视这位太子殿下的能力。
他沉稳地道:“殿下有何事不明,尽管发问好了。”
“敢问程将军,左右威卫乃是我大唐的步军主力,他们成列之后,战力强悍不输于铁骑,但到底还是步军啊。”
“论起机动转移,其怎么也无法跟草原骑兵相比,而且在行军过程中,必定无法保持队列,很容易成为敌骑突袭的目标。”
李承乾也正是因此,才会觉得几位老将军的安排,会把右威卫大军置于危险的境地。
虽然前线遭遇小败,更能让自己背负责任,脱离太子之位,但也让他心中耿耿,觉得对不起那些将士。
然而,听到他说完心中所忧,程知节的脸上却露出了极是古怪的表情……
可是,现在听闻大唐太子殿下前来,一见面就把那恶官王泳抓了起来,无不感到振奋,纷纷回到家乡。
甚至还有乡老,主动跑到太原城来,参拜他们的太子殿下,上陈民情。
李承乾趁夜在程知节的陪同之下,巡视了整个太原的城防。
他的担忧果然没错!
王泳从来没有觉得薛延陀部真的会从太原一带杀至,特别是阿史那思摩被击败之后。
他们本就有机会直杀至长安,又怎么会进入并州的群山之中?
王泳的最大目标,直接转到了借着此次危机,想办法壮大王氏一族的力量。
只要把那些不太听话的刁民逼走,那么不仅能掠夺他们的钱粮充当军饷,省下来的军饷则可以直接转到王氏的府库,更可以找到借口夺取他们的土地!
对于顶级世家来说,支撑他们地位的,难道只是在士族中的地位,还有诗书传家的底蕴?
它们或许有作用,但这些作用都抵不过手上掌握的土地!
任何一个顶级世家,都拥有更胜公卿的田地,还有数之为尽的佃农为他们生产,让他们拥有寒门根本无法企及的资源和财富。
如此,再配合上他们无可匹敌的人脉,自然永远凌架于一般人之上。
所以他们更需要把握任何一点机会,为自己的家族积累土地和资源。
正常来说,王泳的计划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本就是太原的守将,拥有本地兵权,而太原地地形又不易遭受外敌进攻。
他借着北方异放的威胁之名,可以为所欲为,哪怕是平素里对他有所不满之人,也不能在这种时候反对他,否则就等于是在给异族中乘之机。
哪怕有些风声传到了长安,传到了朝廷,为了“大局”,朝廷也不可能在此时处置于他。
等到风平浪静之后,一切都处置妥当,再来调查也查不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且王氏还有朝廷里的人脉为他们说话……
李承乾把所有王氏出身的将领全部控制起来,废止他们对百姓的残害,之后便召集众将,把重心全都转到太原与并州的防卫之上。
好在他身边还有程知节辅助。
程知节数十年的领军经验可不是盖的,而且他对于并州的地形非常了解,很快就找到了重心之处。
一方面,他们把太原本地的守军分派往最关键的要害之处,另一方面,则是在太原附近召集青壮,以此弥补大军数量的不足。
“哼!王泳那厮真的是害人不浅!”
提起此事,程知节还在愤愤不平。
李承乾最近的时间,越来越少地把心思放在他的“计划”之上。
并不是他拿下王泳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太子身份挺好用,所以舍不得了。
而是他实在是太忙了。
他真切地体会到,把一处毫无防备的军事要地,经营成铁桶一般,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
作为大军统帅,所顾及的永远不止是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不止是军营之中的料敌机先,而是在大战之前的排兵布阵,后勤供应全都要计算明白。
想想武德朝时,自己的便宜老子还是“秦王”,几次领军出征,全权负责各项军中事务,有时还要在大唐面临生死危机之时临危受命,却是百战百胜,是何等难得。
而且,那时的李世民,比现在的自己还要年轻一些呢!
李承乾也会想到,假如自己穿越的时机换一换,变成武德朝间,他是不是也能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亲自感受到这位大唐军神的风采。
可惜,自己现在的身份是李世民的好大儿,而且还是不得他的欢心,私下里谋划过谋逆的太子!
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是绝对无法调和的了,自己若想自保,还是必须摆脱这个太子的身分。
说真的,此时能支撑李承乾的力量,除了程知节的经验之外,还有部分是他也想试试,看能否做到与当年的便宜老爹一样出色。
就在他全身心投入到太原布防的过程中,对于用兵的理解,也在飞快地提升之中。
“殿下,并州之军必是无法与右威卫主力相比,好在此处多有山川地形,还有太原坚城,至少不会被薛延陀的大军瞬间攻破。”
程知节对于自己的布置非常自信。
李承乾却叹道:“但是,假如薛延陀部真的打过来,并州军民还是要迎接一场场苦战啊。”
程知节笑道:“殿下何必担忧,我们还有右威卫的大军在侧。”
“薛延陀部虽有十万铁骑,但是他们并不擅长于攻城。”
“假如在野外决战,能完全发挥其所长。但若他们强行进攻太原城,那反而是给我军支援反击的机会啊。”
“殿下此来太原,强行夺过兵权,实乃一步妙棋。如此自并州到安西都护府之间,所有战线连成一片,皆遵殿下指挥,令行统一。”
“哪怕薛延陀部全是骑兵,可以转战千里,也无法找到我们的破绽了。”
李承乾再次对于程知节表现出的自信有些不解。
现在他与程知节更加熟悉,有些话也不必藏着掖着了,直接了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程将军,几处战场现在确实已归于本太子指挥之下,但你说我们的几处防线已经连为一体,我却不敢苟同。”
程知节并没有因为李承乾反对自己而生出不耐烦之心,现在他也越来越正视这位太子殿下的能力。
他沉稳地道:“殿下有何事不明,尽管发问好了。”
“敢问程将军,左右威卫乃是我大唐的步军主力,他们成列之后,战力强悍不输于铁骑,但到底还是步军啊。”
“论起机动转移,其怎么也无法跟草原骑兵相比,而且在行军过程中,必定无法保持队列,很容易成为敌骑突袭的目标。”
李承乾也正是因此,才会觉得几位老将军的安排,会把右威卫大军置于危险的境地。
虽然前线遭遇小败,更能让自己背负责任,脱离太子之位,但也让他心中耿耿,觉得对不起那些将士。
然而,听到他说完心中所忧,程知节的脸上却露出了极是古怪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