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瞬间星穹-《异域特工》

  “核心特性:量子纠缠态锁定,超距信息传递,强抗干扰拓扑结构。”夜莺清冷的声音响起,如同在宣读冰冷的物理定律。

  随着她的话音,屏幕中央代表“尘星”量子通讯材料的核心算法和那复杂模型被提取出来,闪烁着幽蓝色的微光。

  紧接着令所有人心脏骤停的一幕发生了。

  夜莺的手指再次在虚空中划动。屏幕上代表“星尘”材料的幽蓝光点如同被赋予了生命,开始沿着近地轨道特定位置快速“增殖”、“链接”!

  仅仅数秒之内,一个由六个虚拟“中继节点”构成的极其简约的环形网络在屏幕上的近地轨道区域成型。它并非实体,而是由夜莺调用基地算力,基于“星尘”材料的核心特性进行的极致模拟!

  “北京基地,坐标锁定。”夜莺的声音毫无波澜。

  “南太平洋模拟点,坐标生成。”

  “测试链路:建立。”

  屏幕上,一道璀璨的仿佛由纯粹星光构成的虚拟光束瞬间从代表磐石基地的图标射出,无视了地球的曲率和遥远的物理距离,直接命中了南太平洋那个刚刚生成的虚拟坐标点!

  数据传输的图标在两个端点之间疯狂闪烁。

  “信息类型:1TB高密度加密数据包。”

  “传输状态:开始。”

  “完成。”

  几乎是夜莺话音落下的瞬间,屏幕上的传输进度条从0%瞬间跳至100%。数据传输时间显示0.000秒。丢包率0%。

  死寂。

  会议室里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心脏狂跳的鼓点。

  王文瀚的手指僵在平板电脑的边缘,忘记了操作。陈峰少将的瞳孔骤然收缩,死死盯着那个“0.000秒”和“0%”。

  这还没完。

  “目标:C区,原型‘蜂鸟’侦察无人机模型编号T-07,当前处于A级电磁屏蔽环境。”夜莺的指令清晰下达。

  屏幕上立刻分出一个画面,显示出一个被高强度屏蔽笼笼罩的乒乓球大小的微型无人机,静静地悬浮在测试架上,周围闪烁着代表强干扰的红色波纹。

  “获取控制权限。”

  “建立操控链路。”

  “指令:执行‘眼镜蛇机动’、‘原地720°自旋’、‘定点悬停微调’。”

  屏幕上的虚拟星光链路瞬间延伸,穿透了代表A级电磁屏蔽的红色波纹,连接到了那架小小的无人机上。

  下一秒,让所有技术军官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画面中那架“蜂鸟”无人机,如同被赋予了灵魂,猛地一个凌厉至极的倒飞急停,紧接着机身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原地旋转了两圈,最后稳稳悬停在空中。

  机载探头精确地对准了屏蔽笼内一个微小的校准点,位置精准得连最精密的激光尺都难以挑剔!

  所有的动作与夜莺口中发出的指令,在时间上完全重合,没有丝毫延迟!那笼罩着它的足以瘫痪任何现有通讯设备的强干扰红光,仿佛成了无害的背景装饰!

  “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技术军官倒抽一口冷气,失声惊呼:“零延迟……这……这怎么可能?强干扰下……零延迟操控?”

  死寂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不住的充满震撼的吸气声和低呼。

  零延迟通讯!意味着情报传递将彻底摆脱光速枷锁,战场指令的下达与执行将如同臂使指!

  零延迟远程操控,这颠覆了现有无人作战的所有模式,哪怕是太空中的武器平台、深海的探测器、甚至潜伏在敌人心脏地带的特种设备,都将被后方如臂使指地实时操控,将前线人员的风险降至最低!

  那无视强干扰的能力,更是意味着在复杂的现代电子战,甚至未来的太空战中,拥有了绝对的碾压性的通讯保障!

  巨大的冲击力让陈峰少将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也一时失语,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灼灼地盯着屏幕上那闪烁的虚拟星链和灵动无比的无人机,大脑在飞速评估着这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军事革命。

  就在这震惊的余波尚未平息时,夜莺再次开口。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星尘’项目的终极目标,并非一个孤立的通讯装置。”夜莺挥动手臂,屏幕上那个小小的模拟节点链瞬间放大、扩展!

  无数代表“尘星”节点的光点,如同宇宙中初生的星辰,沿着地球近地轨道迅速蔓延交织,最终形成了一张覆盖整个星球,甚至延伸至月球轨道的璀璨夺目的“光之网络”!

  “它将是‘星链’。”夜莺的声音带着一种描绘宇宙蓝图的恢弘,“以地球近地轨道为基座,部署数以万计由‘星尘’材料构建的微型化高智能量子中继节点。它们构成覆盖地球乃至部分近地空间的‘量子神经网’。”

  屏幕上的星链图景开始动态演化:信息流在其中光速穿梭,无视距离;部署在太空的武器平台如同被赋予了灵魂,协同攻击;深海探测器将实时的、无损的画面传回基地;月面基地的建设情况清晰可见;甚至一艘模拟的星际探测器,正沿着星链的延伸,向火星轨道飞去。

  “它不仅是地球上目前已知的最强大、最安全、永不中断的全球通讯与指挥平台。”夜莺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心神激荡的高层,她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更是未来深空探测的灯塔,空间防御体系的基石,智能化全域战争的神经中枢。最终,它将连接地月系统,并成为人类迈向更遥远深空的第一步跳板。”

  宏伟的蓝图如同宇宙本身般浩瀚,冲击着每一个人的认知极限。国家通讯霸权?不,这是星球级的战略支点!是通向星际时代的入场券!

  然而,夜莺话锋一转,将所有人从震撼的未来拉回冰冷的现实:“蓝图已绘就,但通往它的道路布满荆棘。”

  屏幕上璀璨的星链图景瞬间黯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组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材料合成工艺流程图。

  “核心瓶颈:材料合成效率。当前仅达到理论性能的23%。”夜莺的声音如同冰冷的刻度尺。“制造工艺极其复杂,涉及超精密纳米级操控和独特的能量场引导,现有工业基础难以大规模复制。产能将会严重不足。”

  夜莺的紫色眼眸扫过陈峰和王文瀚:“实现‘星链’计划,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完整的‘星尘’材料研发体系、超精密制造体系以及测试体系。需要磐石基地更深、更广、更安全的物理空间和最高级别的资源保障。”

  震撼的“魔术”表演结束了。

  夜莺没有挥舞魔杖,却用冰冷的数据和颠覆认知的模拟演示,将那份“星尘”材料样品转化成了触手可及的未来霸权基石:宏伟而具体的“星链计划”。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更深沉更灼热的寂静。先前所有的质疑、审慎、代价的权衡,在这份如同神启般的蓝图和它昭示的足以重塑世界格局的战略意义面前,显得苍白而渺小。

  王文瀚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那震撼强行压下。他看向陈峰少将,这位以铁血和务实著称的将军,此刻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看到了足以改变国运,甚至人类命运之重器的光芒。

  陈锋少将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屏幕的微光下显得格外凝重。

  “何教授。”陈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决断,目光越过夜莺,直接落在何承远身上。“磐石基地愿为尘星项目提供最高级别的安全保障,如果上层批准,这里可以改造成您需要的实验基地。”

  他的视线转向夜莺,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莺女士,你的演示颠覆了认知。我相信高层会重新审视项目的战略意义!”

  “您演示的结果和战略影响我会向上级汇报。不过这只是基于理论意义,实验室的设备重建以及后续试验品的测试应用,项目资金的配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经过上层批准。”王文瀚也表达自己的看法。

  巨大的压力瞬间转换了方向,从质疑变成了沉甸甸的带着狂热期待的使命,轰然压在了何承远的肩上。

  何承远看着将军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绝,看着周围军官们脸上尚未褪去的震撼与随之升腾的亢奋,又看了看身旁夜莺那依旧平静无波的侧脸。

  他张了张嘴,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一声带着颤抖却又无比坚定的回应:“明白,各位!材料……是基础。我会……全力以赴。”

  何承远的手心依旧冰凉,但心中那名为“星链”的火焰已被彻底点燃,再也无法熄灭。

  几天后。

  国家战略决策层专用会议室。

  深色胡桃木桌面光可鉴人,冰冷地映照着围坐的每一张面孔。凝重,审慎,权衡着足以撬动未来的砝码。

  “王先生。”国防部长沈重山的目光扫过坐在对面的科技部特派员王文瀚。

  “何承远院士的‘尘星计划’蓝图宏伟。零延迟通讯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初步预估的启动预算相当于一艘全新的大型航空母舰。你告诉我,就为了一个理论上的‘无延迟’,值得让整个国防预算的筋骨都为之动摇吗?”

  “沈部长,诸位领导。”王文瀚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这不仅仅是‘无延迟’三个字。这是基于何院士的‘尘星’项目核心。一旦突破并实用化,它将彻底改写战争的基本规则!”

  “设想一下。”王文翰的声音拔高,“深海战略核潜艇编队,处于绝对静默状态,分散于大洋各处。当最高指令通过‘尘星’网络瞬时抵达,它们能在同一纳秒内完成目标锁定、发射授权、弹道解算!没有信号延迟暴露位置的风险,没有通讯窗口期被捕捉的破绽!真正的深海幽灵,一击必杀!”

  王文瀚的视角急速拉升,从幽暗深海跃升至浩瀚星空。

  “沿海部署的激光反导阵列,在‘尘星’网络的支撑下,将不再是各自为战的孤岛!敌方洲际导弹升空,点火阶段的尾焰被任何一颗我方卫星捕捉的瞬间,所有拦截单元无论身处地球的哪一面,都能在指令到达的同时,完成最优拦截路径的协同计算与火力分配!传统的导弹突防窗口将被压缩至零!这就是‘尘星’带来的绝对防御壁垒!”

  “还有我们的战机集群!”王文瀚的语调充满了激昂,“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在超音速乃至高超音速缠斗中,战机之间的态势感知共享、战术动**同、武器火控分配,全部依靠实时、无延迟、无法被干扰的量子通讯!这将赋予我们飞行员压倒性的集群智能优势!战场态势,尽在掌握,敌机,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