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顾长安过得可谓是如坐针毡。
每当在宫中,或是在朝堂之上,他总能感觉到那道来自龙椅之上的目光,不偏不倚地落在自己身上。那目光不再是纯粹的欣赏与信任,而是掺杂了太多复杂难明的东西——有几分因他“临阵脱逃”而生的幽怨,有几分看他坐立不安窘迫模样的好笑,甚至还有一丝……连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带着温度的嗔怪。
这比直接的雷霆之怒,要难熬一百倍。
愤怒,尚有平息之时。而这种绵里藏针、若有似无的“特殊关照”,却像一团温水,把他这只青蛙,慢慢地煮着,让他坐立难安,偏又无处申辩。
为了从这种微妙而又折磨人的氛围中挣脱出来,顾长安决定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转移到另一件更为重要、也更为紧迫的事情上——那枚从漕运总督密室中找到的诡异令牌。
感情线可以暂缓,但主线任务,却迫在眉睫!
回到自己的府邸,顾长安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连数日,几乎是废寝忘食地研究着那枚令牌。
这枚令牌,约莫巴掌大小,通体漆黑,非金非铁,入手冰凉,仿佛能吸走人指尖的温度。他试过用小锤敲击,令牌纹丝不动,连一丝划痕都未曾留下。他也试过用水浸、用火烤,令牌依旧是那副冰冷坚硬的模样,没有任何变化。
令牌的正面,是那个用一种极为古老的篆体雕刻而成的“长生”二字。字迹苍劲古朴,带着一种邪异的魅力,看得久了,竟会让人产生一丝心神恍惚之感。而令牌的背面,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扭曲而又繁复的纹路,像是一朵盛开到极致的黑色莲花,又像是一张痛苦哀嚎的人脸,充满了不祥与诡异。
他查遍了手中所有能找到的典籍,无论是《大夏堪舆图志》,还是《异闻录》,都没有找到任何与这令牌相关的记载。
几天下来,毫无头绪。
顾长安终于颓然地将令牌丢在桌上,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意识到,这枚小小的令牌,背后所牵扯到的层面,恐怕已经远远超出了凡俗朝堂的范畴。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权谋斗争,而是踏入了一个他此前从未接触过的,神秘而又危险的未知领域。
靠自己一个人,恐怕永远也无法解开这个谜团。
他需要一个“智囊”,一个真正的,博古通今,且绝对可靠的智囊。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一张布满皱纹,却又无比威严的脸。
——当朝太傅,魏征。
这位三朝元老,一生辅佐过三代帝王,是大夏王朝真正的“定海神针”。他为人刚正不阿,学识渊博如海,朝堂之上,无人不敬,无人不畏。更重要的是,他是女帝赵青檀最为信任的老师与肱股之臣,忠诚之心,日月可鉴。
如果说,这京城之中,还有谁可能知道这枚诡异令牌的来历,那个人,一定非魏征莫属。
打定主意,顾长安不再迟疑。此事事关重大,绝不能通过官方渠道拜访,以免打草惊蛇。
当天深夜,月黑风高。
顾长安换下了一身官服,穿上了一套毫不起眼的青色便服,独自一人,乘坐着一辆最普通的马车,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位于城东的太傅府邸。
太傅府邸,并不奢华,却处处透着一股庄重肃穆的气息。顾长安没有走正门,而是绕到后巷,在侧门上,用一种特定的节奏,轻轻叩响了门环。
很快,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管家提着灯笼,将门打开一条缝。他看清来人是顾长安后,脸上没有丝毫惊讶,只是恭敬地躬身,将他迎了进去。显然,顾长安早已派人提前知会过。
在老管家的引领下,顾长安穿过寂静的庭院,来到了一间灯火通明的书房之外。
“大人,老爷在里面等您。”
“有劳了。”
顾长安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推门而入。
书房之内,一股浓郁的墨香与书卷气,扑面而来。四壁,是顶天立地的高大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古籍,仿佛一座知识的海洋。
一位身着素色长袍,须发皆白,但腰背却挺得笔直的老者,正端坐在书案之后,手持一卷书,就着烛光,看得入神。
正是当朝太傅,魏征。
听到推门声,魏征缓缓抬起头,那双略显浑浊,却又锐利如鹰的眼睛,落在了顾长安的身上。
“长安来了,坐吧。”他的声音,平稳而又中正,带着一股让人心安的力量。
“深夜叨扰,还望太傅恕罪。”顾长安躬身行了一礼。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套。”魏征放下书卷,示意他坐下,“你深夜秘密前来,想必,是遇到了连陛下都不能轻易告知的棘手之事吧?”
这位老太傅,洞察人心,一语便道破了关键。
顾长安心中一凛,愈发敬佩,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太傅明鉴。此事,关系重大,在没有弄清楚之前,臣不敢妄言,惊动圣听。”
说着,他站起身,亲自走到门口,确认房门已经关好,又检查了一下窗户,确保四周绝无第三人偷听。
魏征看着他这副谨慎无比的模样,眼神也变得凝重起来。
在确认绝对安全之后,顾长安才重新走回书案前,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了那个用锦布层层包裹的黑色令牌。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锦布一层层解开,然后,将那枚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黑色令牌,郑重地,放在了魏征面前的桌案上。
起初,魏征的表情,还很平静。
他活了近八十年,见过的前朝遗物、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一枚造型奇特的令牌,还不足以让他动容。
他只是有些好奇地,将令牌拿了起来。
然而,就在他的目光,看清了令牌背面那扭曲的黑色莲花纹路,特别是当他将令牌翻过来,看清了正面那个用古篆雕刻而成的,“长生”二字后——
异变,陡生!
这位经历了三朝风雨,见惯了皇权更迭,素来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著称的老太傅,他脸上的血色,竟“唰”的一下,褪得干干净净!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
他那只握着令牌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连带着手中的令牌,都发出了“哒哒哒”的、与桌面碰撞的轻响。
他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那枚令牌,瞳孔收缩到了极致,眼神中,迸发出的,是远超顾长安想象的,极致的惊骇、恐惧,以及……深到骨髓里的憎恶!
每当在宫中,或是在朝堂之上,他总能感觉到那道来自龙椅之上的目光,不偏不倚地落在自己身上。那目光不再是纯粹的欣赏与信任,而是掺杂了太多复杂难明的东西——有几分因他“临阵脱逃”而生的幽怨,有几分看他坐立不安窘迫模样的好笑,甚至还有一丝……连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带着温度的嗔怪。
这比直接的雷霆之怒,要难熬一百倍。
愤怒,尚有平息之时。而这种绵里藏针、若有似无的“特殊关照”,却像一团温水,把他这只青蛙,慢慢地煮着,让他坐立难安,偏又无处申辩。
为了从这种微妙而又折磨人的氛围中挣脱出来,顾长安决定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转移到另一件更为重要、也更为紧迫的事情上——那枚从漕运总督密室中找到的诡异令牌。
感情线可以暂缓,但主线任务,却迫在眉睫!
回到自己的府邸,顾长安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一连数日,几乎是废寝忘食地研究着那枚令牌。
这枚令牌,约莫巴掌大小,通体漆黑,非金非铁,入手冰凉,仿佛能吸走人指尖的温度。他试过用小锤敲击,令牌纹丝不动,连一丝划痕都未曾留下。他也试过用水浸、用火烤,令牌依旧是那副冰冷坚硬的模样,没有任何变化。
令牌的正面,是那个用一种极为古老的篆体雕刻而成的“长生”二字。字迹苍劲古朴,带着一种邪异的魅力,看得久了,竟会让人产生一丝心神恍惚之感。而令牌的背面,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扭曲而又繁复的纹路,像是一朵盛开到极致的黑色莲花,又像是一张痛苦哀嚎的人脸,充满了不祥与诡异。
他查遍了手中所有能找到的典籍,无论是《大夏堪舆图志》,还是《异闻录》,都没有找到任何与这令牌相关的记载。
几天下来,毫无头绪。
顾长安终于颓然地将令牌丢在桌上,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意识到,这枚小小的令牌,背后所牵扯到的层面,恐怕已经远远超出了凡俗朝堂的范畴。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权谋斗争,而是踏入了一个他此前从未接触过的,神秘而又危险的未知领域。
靠自己一个人,恐怕永远也无法解开这个谜团。
他需要一个“智囊”,一个真正的,博古通今,且绝对可靠的智囊。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一张布满皱纹,却又无比威严的脸。
——当朝太傅,魏征。
这位三朝元老,一生辅佐过三代帝王,是大夏王朝真正的“定海神针”。他为人刚正不阿,学识渊博如海,朝堂之上,无人不敬,无人不畏。更重要的是,他是女帝赵青檀最为信任的老师与肱股之臣,忠诚之心,日月可鉴。
如果说,这京城之中,还有谁可能知道这枚诡异令牌的来历,那个人,一定非魏征莫属。
打定主意,顾长安不再迟疑。此事事关重大,绝不能通过官方渠道拜访,以免打草惊蛇。
当天深夜,月黑风高。
顾长安换下了一身官服,穿上了一套毫不起眼的青色便服,独自一人,乘坐着一辆最普通的马车,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位于城东的太傅府邸。
太傅府邸,并不奢华,却处处透着一股庄重肃穆的气息。顾长安没有走正门,而是绕到后巷,在侧门上,用一种特定的节奏,轻轻叩响了门环。
很快,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管家提着灯笼,将门打开一条缝。他看清来人是顾长安后,脸上没有丝毫惊讶,只是恭敬地躬身,将他迎了进去。显然,顾长安早已派人提前知会过。
在老管家的引领下,顾长安穿过寂静的庭院,来到了一间灯火通明的书房之外。
“大人,老爷在里面等您。”
“有劳了。”
顾长安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衫,推门而入。
书房之内,一股浓郁的墨香与书卷气,扑面而来。四壁,是顶天立地的高大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古籍,仿佛一座知识的海洋。
一位身着素色长袍,须发皆白,但腰背却挺得笔直的老者,正端坐在书案之后,手持一卷书,就着烛光,看得入神。
正是当朝太傅,魏征。
听到推门声,魏征缓缓抬起头,那双略显浑浊,却又锐利如鹰的眼睛,落在了顾长安的身上。
“长安来了,坐吧。”他的声音,平稳而又中正,带着一股让人心安的力量。
“深夜叨扰,还望太傅恕罪。”顾长安躬身行了一礼。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套。”魏征放下书卷,示意他坐下,“你深夜秘密前来,想必,是遇到了连陛下都不能轻易告知的棘手之事吧?”
这位老太傅,洞察人心,一语便道破了关键。
顾长安心中一凛,愈发敬佩,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太傅明鉴。此事,关系重大,在没有弄清楚之前,臣不敢妄言,惊动圣听。”
说着,他站起身,亲自走到门口,确认房门已经关好,又检查了一下窗户,确保四周绝无第三人偷听。
魏征看着他这副谨慎无比的模样,眼神也变得凝重起来。
在确认绝对安全之后,顾长安才重新走回书案前,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了那个用锦布层层包裹的黑色令牌。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锦布一层层解开,然后,将那枚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黑色令牌,郑重地,放在了魏征面前的桌案上。
起初,魏征的表情,还很平静。
他活了近八十年,见过的前朝遗物、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一枚造型奇特的令牌,还不足以让他动容。
他只是有些好奇地,将令牌拿了起来。
然而,就在他的目光,看清了令牌背面那扭曲的黑色莲花纹路,特别是当他将令牌翻过来,看清了正面那个用古篆雕刻而成的,“长生”二字后——
异变,陡生!
这位经历了三朝风雨,见惯了皇权更迭,素来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著称的老太傅,他脸上的血色,竟“唰”的一下,褪得干干净净!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没有一丝血色!
他那只握着令牌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连带着手中的令牌,都发出了“哒哒哒”的、与桌面碰撞的轻响。
他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那枚令牌,瞳孔收缩到了极致,眼神中,迸发出的,是远超顾长安想象的,极致的惊骇、恐惧,以及……深到骨髓里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