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章 散播消息-《傻丫头穿灾年,手握系统带飞全家》

  话说娘真的好有文化啊!

  竟然能说出那么蕴含着多华夏古文化的句子。

  “大哥,娘教过你很多华夏古文化吗?”

  她趴在卓长安的肩头,羡慕的眨眼,“我们地下城很少有人学。”

  卓长安轻轻点头,“娘懂很多道理。”

  “长安!灵儿!你们怎么才回来!”

  远远的瞧见兄妹俩,芬娘慌忙挎着篮子迎过去,“这都多半晌了,找不见你俩快把娘急死了!

  如今世道乱,万一叫拍花子的拍了你俩去,可叫娘怎么活!”

  她急的眼眶通红,额头上全都是汗。

  “长安,不怪你娘生气,看把你娘吓得!”

  同村来卖野菜的方婶子吓唬他说,“到处都闹灾,刚有人还说有的地方都开始吃人了,被花子拍了去就卖给菜人铺子,看不把你吃了!”

  卓长安垂了垂眸子,轻声说,“以后不会了,娘。”

  芬娘这才松了一口气,悄悄擦了下眼角,“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有娘惦记的感觉,真好!

  卓灵心里涌上一股热流,举起吃了一半儿的点心往芬娘嘴里塞,“娘吃,甜甜!甜甜!”

  芬娘抓住她的小手,满脸讶异,“长安,你们哪儿来的荷花酥?”

  “漂亮姐姐!”

  卓灵笑嘻嘻的装傻。

  “娘你别着急,我和灵儿刚才去庞府了。”

  卓长安淡淡的笑着说,“灵儿捡到了庞府少夫人的金簪子,我们给她送了回去,耽误了些功夫。”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沉甸甸的钱袋递给芬娘,故意放大声音道,

  “少夫人买了我们的柴和峰叔给的野兔,你看!给了好多钱,还给灵儿点心吃。

  少夫人还说以后我们打了柴,采了山货尽管去找她……”

  “庞府?镇上开药铺子的那个庞府?”

  同村的一个婶子凑过来,吃惊的说,“娘诶,庞家老有钱了!”

  四周卖山货一听是庞家,羡慕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七嘴八舌道,

  “可不是,他家药铺子可是镇上最赚钱的买卖,专给京城的皇宫供奉药品!”

  “听说庞府那个少夫人娘家也是大粮商,别说银子,多少人想攀他家的高枝儿都够不着呢。”

  “这年头指不定哪天就要饿死人,有了这份人情,到庞家门口横竖不能讨口饭吃?”

  “这位大嫂,你家孩子这是合该撞了大运呀!”

  ……

  听着众人的议论,卓长安和卓灵会心的对视了一眼。

  消息成功散播了出去,以后就方便多了。

  芬娘接过钱袋,打开就看到了碎银子和一堆铜钱,顿时瞳孔地震,

  “天呐,这、这总有二三两吧!不过是点子木柴,一只野兔,哪里值这么多钱?”

  卓长安轻描淡写的说,

  “少夫人说灵儿捡的簪子是她和相公的定情之物,说什么也要多给钱。

  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儿,儿子不好收人家多少,不过既然给了,娘就收着。”

  “这还不是大事儿?”

  方婶子一听顿时急的上蹿下跳,一个劲儿的埋怨卓长安,“我说长安你傻呀!庞家那么有钱,你就是要他个十两八两,他能好意思不给?”

  卓长安没搭理她。

  “这、这也多啊……娘把鸡蛋也卖了,这鸡蛋个大,卖了十五文一只呢!

  加起来……长安,这些钱应该够给你爹买两三日用的金创药了!

  灵儿,你这是救了你爹的命!”

  芬娘心口砰砰乱跳,激动的手都在发抖,摸了摸卓灵的小脸蛋忽然哽咽,

  “人人都说咱家灵儿是傻丫头,可他们哪儿知道就数咱灵儿最有福气!”

  卓灵鼻子酸酸的。

  人人都嫌弃的傻丫头,在家人眼里却永远都是宝贝。

  “娘,时辰不早了。”

  卓长安轻声提醒,“爹一个人在家不方便,咱买点儿吃食就回吧。”

  “对对,赶紧买东西去。”

  芬娘按耐着满心的喜悦,含泪点了点头,“灵儿想吃什么跟娘说,娘这就给灵儿买好吃的去!”

  “肉肉!吃……肉肉!”

  卓灵嘴角不争气的流下了一串儿晶莹剔透的水晶珠帘。

  芬娘露出一抹笑容,“买!给我闺女买肉肉吃!”

  “娘,我也要吃……肉肉!”

  抱着点心一小口一小口的啃,舍不得往肚子里咽的老三,听见肉肉两个字顿时也两眼放光。

  芬娘带着孩子们去猪肉摊,一问价钱,人都傻了。

  往年一斤肥瘦相间的上好五花肉,最多也就三十五文,不带肥肉的纯瘦肉也就二十文出头。

  如今闹灾物价飞涨,最次的肉也卖到四十文,咬一口能流油的五花竟卖到六十文!

  虽说手里有了点儿钱,可买这么贵的肉还是让她咬了半天牙,也只敢要了一斤没什么油水的猪前腿,花了四十八文。

  “我说这位大嫂,你一家子几口人,就买一斤肉能吃出个啥?”

  五大三粗的老板粗声粗气的吆喝,“再来一斤,我给你便宜几个子儿。”

  芬娘赶紧摆了摆手,“不、不用,孩子们尝个肉味儿就行了。”

  “这年头,买卖就没法做!”

  老板无奈的叹了口气,用草绳穿上肉丢给她,随手把一堆切的乱七八糟的猪下水扔进了盆里。

  “老板,这些下水卖不?”

  芬娘眼睛里闪过一抹亮色,忙问,“你便宜些,我全都要了。”

  “卖倒是卖,不过下水可难洗,弄不好一锅都臭哄哄的没法吃,回头你可别来找我。”

  老板瞥了一眼脏兮兮的喷子,嫌弃撇嘴,“拿三十文,都给你。”

  “多谢多谢!”

  芬娘如获至宝,不顾呛人的脏臭把一盆子猪下水都抓进了背篓里。

  因为腥臭和猪身上特有的臊味儿很难去除干净,人们很少吃猪下水。

  一般都是有钱人家买回去喂狗的。

  但她有法子,能让别人嫌弃的下水变成美味,这样孩子们都能多吃上几块肉了。

  背着沉甸甸的篓子再去亮点,一路上人人嫌弃的捂着鼻子挥手,但芬娘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再去粮食铺子。

  因为旱情延续,粮食抽穗灌浆的时节久久无雨,不但米面细粮涨了五文钱,连高粱豆子荞麦这些粗粮都涨了三文。

  一斤碾好的白米卖到十五文,筛过去糠的细白面更是卖到十八文一斤。

  想着给孩子吃些好的,芬娘狠下心买了两斤米一斤面,又要了十斤便宜的杂合面儿。

  这一下来,沉甸甸的钱袋子似乎轻了不少。

  “长安,给你十文钱去买点儿粗盐,我去药铺子给你爹看看药。”

  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子,芬娘满眼期盼的往药铺走去。

  金创药就是大武活下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