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巴黎白金宝箱-《九号半》

  伴随着奥林匹克球场的欢呼。

  罗马的进攻一浪高过一浪。

  巴黎圣日耳曼的中场屏障显得无比柔弱,遭受了惨不忍睹的摧残。

  小黑蛋-马图伊迪,孤立无援。

  维拉蒂喜欢失位上抢。

  剩下的两个中场搭档:拉比奥与帕斯托雷踢的是“大爷球”。

  他们很有才华,踢得很有创造力,但是纪律性太差。

  “这个中场拦截网,跟没有一样。”

  “高启和托蒂的位置多轮转几下,能敲鸡蛋似的把对手敲碎。”

  “巴黎的后卫很累啊,失去保护,直接要面对莫拉塔。”

  随军远征的巴黎球迷,不少人在做着“祷告”。

  他们所信仰的神明仿佛倾听到了信徒的心声。

  巴黎圣日耳曼整条后防线,疯狂爆种。

  蒂亚戈席尔瓦,极限补位。

  阿莱士,拼命封堵。

  门将-西里古,高扑低挡。

  艰难地抵挡着罗马的狂轰滥炸。

  每逢死球阶段。

  安切洛蒂都把拉比奥或帕斯托雷喊到面前谈话。

  “我们不能再输了。”

  “不要做拖延进攻节奏的无效过人。”

  “不要粘球,把球快速传给伊布!”

  没有用。

  两个家伙都认为自己是巴黎的“中场大核”,重建期间必须争大哥地位,要在绿茵场上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

  沉闷的场面,会让人感觉比赛时间过得很慢。

  疯狂怼门的场面,会让人感觉比赛时间过得很快。

  比赛第60分钟,比分依旧是1:0。

  又是一个死球阶段。

  安切洛蒂脸色阴沉,挥手把场上的“大爷”撸下来。

  客场球迷看到场边的LED换人牌,顿时大喜过望。

  “巴黎主帅要连续做出两個换人调整!”

  “莫塔换下拉比奥!”

  “尚托姆换下帕斯托雷!”

  评论区。

  -

  【翻盘的希望出现了,兄弟们。】

  -

  【两个硬邦邦的防守中场,换下两个软绵绵的独B,巴黎要逆转。】

  -

  【球队落后的时候,不是应该要换上进攻球员吗?】

  -

  【别担心,相信安切洛蒂。】

  场边。

  恩里克远远望着跑上绿茵场的巴黎24号。

  不由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啊,莫塔这小子当年在巴萨一线队的首秀,就是替换我出场。”

  伊万点点头:“范加尔当年很看好他,可以说莫塔是被他亲手改良过去核心化,控场能力下降,单兵能力提升,兼容性更强的拉玛西亚4号位。”

  “所幸的是,他现在没多少单兵能力。”

  拉玛西亚4号位,指的不是球衣号码。

  它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全攻全守”体系,是一个仅存在于完美设想中的战术角色。

  克鲁伊夫找到了第一代拉玛西亚4号位试验品:瓜迪奥拉。

  第二代拉玛西亚4号位的标志人物,即是光头伊万,后被称作半成品。

  由于前两代试验的失败。

  对待第三代拉玛西亚4号位,继任的培育者显得更为谨慎,诞生了去核心化的莫塔,以及功能拆分的“哈维 伊涅斯塔 布斯克茨”组合。

  这些被当做实验品的球员,从小体现出来的特质是:战术理解与战术认知极强。

  比赛恢复。

  巴黎圣日耳曼,仿佛换了发动机和变速齿轮。

  中场不再粘球。

  传递线路与节奏,被梳理得井井有条。

  没有人再当“大爷”。

  锋线上的伊布、拉维奇也在中场的支持下,拥有了更多的触球机会。

  如同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一样。

  攻守两端的运转愈发流畅。

  VIP包厢的财团代表,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指挥区的安切洛蒂,表情依旧凝重。

  高启在前场的拿球,变得愈发困难。

  莫塔的大局观与意识越老越妖。

  作为“范加尔改良版”的拉玛西亚4号位,他似乎总能成功预判到罗马的进攻方向,从而指挥己方防线进行布防堵截。

  进攻的阻碍,对于领先一球的罗马来说不算什么。

  更可怕的是:巴黎抢断成功后,由莫塔策动的转换进攻,极具威胁,总是能通过最佳路径打出进攻链。

  “要小心。”

  “当初国米的三冠王历程,莫塔在欧冠半决赛两次完成‘守转攻’,策动攻势,大破巴萨。”

  “球队的大脑与灵魂,进攻由他策动,防守由他组织。”

  “嗯也不能这么说得那么夸张,莫塔的职业生涯正在走向下坡路,身体机能大幅度下降。”

  另一名替补上来的巴黎中场-尚托姆。

  没有什么出彩点。

  但是跑动勤恳,积极防守,不粘球。

  能有机会传给伊布,就绝不会自己带球浪。

  他在场上的作用,要比拉比奥和帕斯托雷的“大爷球”强很多。

  渐渐地,局势逆转。

  第68分钟。

  足球飞向罗马大禁区。

  伊布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碾压了克亚尔。

  紧接着。

  巴黎神锋在全场的目光注视下,做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射门姿态。

  “漂亮的回旋踢!”

  “春风得意马蹄疾!”

  “伊布拉希莫维奇!”

  “哎?就差一点点啊。”

  “慢镜头回放来看,荷兰门神-斯特克伦堡的手套擦到了足球!”

  “巴黎的角球!”

  伊布扶起了倒在地上的克亚尔,并且友好地摸了摸他的脑袋。

  终究是年龄大,成熟了。

  换做年轻的时候,伊布根本不会做这种事。

  比赛第74分钟。

  巴黎后场完成抢断。

  拉维奇接到队友传球。

  冲过中圈。

  一路来到距离球门38米左右的位置,忽然不想跑了。

  大幅度摆腿!

  呯!

  技惊四座的超级吊射,再次惊呆了全场数万名观众的下巴!

  “神仙球!”

  “名场面!”

  “这就是拉维奇!”

  “哎?”

  “歪了啊。”

  评论区。

  弹幕纷飞。

  -

  【不愧是名帅!】

  -

  【神之一手!】

  -

  【两个换人,让巴黎仿佛变了一支队伍。】

  -

  【干掉两个独来独往的中场小将,围绕着伊布为核心来展开进攻!】

  -

  【我感觉巴黎随时要扳平,这场比赛一定还有球!】

  -

  【罗马:联赛唯唯诺诺,欧冠重拳出击。】

  比赛进入尾声阶段。

  恩里克在场边紧张地比划手势:示意弟子们做好防守,把领先的优势拖到终场。

  罗马的进攻端,在巴黎半场很难找到向前的传球线路。

  不在巅峰期的拉玛西亚4号位-莫塔,比赛阅读能力依旧恐怖。

  高启正在努力,时不时和前场队友比划手势进行交流。

  他根本不惧怕比赛难度变高。

  难度越高,收获越大。

  一边奔跑,一边观察着巴黎中后场的防线变化。

  渐渐捕捉到了对手布防阻截、转换进攻的惯性倾向。

  巴萨体系之外的传奇教头们,多年来致力研究如何扼制拉玛西亚4号位:《虽败犹荣,温格在地球保卫战中的先手思路》。

  如果罗马连莫塔这关都过不去。

  以后遇到布斯克茨那种在巴萨体系内的拉玛西亚4号位,岂不是更吃亏。

  这个世界上哪会存在那种完美的拉玛西亚4号位?

  不过是全攻全守体系中的一个理想模型。

  不过是克鲁伊夫的一场梦罢了。

  “还是罗马的球权。”

  “皮亚尼奇带球推进过半场。”

  “无球状态下,注意看高启的跑位,他开始频繁切换跑动节奏,快一下、顿一下.”

  “他的跑位倾向是想抓莫塔的视野盲区。”

  “不对。”

  “轮转回来了!”

  “接球,放缓节奏,降低球队的整体进攻速率。”

  “漂亮,再依靠托蒂的一脚触球来提速!”

  “加快进攻速率!”

  “进攻速率又降下来了。”

  莫塔有点烦啊。

  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应对这种“推进节奏时快时慢”的防线构筑。

  脑子跟得上。

  步伐跟不上。

  本来加盟巴黎就是养老、赚点钱、带带新生代中场,没想到还要被拉出来打这种硬仗。

  “不降速了!”

  “斜插到左肋部的高启,头球摆渡,充当第三人做墙的角色!”

  “很高大,很强壮的第三人做墙点!”

  “进攻速率再提升!”

  “他在帮助罗马建立进攻端的优势!”

  “点、线、面!”

  “他就是那个点!通过自身插空位的时机,从而影响球队进攻速率的点。”

  “线就是哎呀,蒂亚戈席尔瓦把球挡了出去!”

  托蒂出现在落点处。

  一脚触球。

  传给撤回来的高启。

  莫塔一边补位,一边指挥队友封堵高启的短传线路。

  “陷入包夹!”

  “右边路空了!”

  “这就是高启的目的,进攻被挡回来,依旧有做转移进攻方向的后手。”

  “速率变化与方向变化。”

  “思路很清晰,传过去,就是这脚大范围转移球的质量有点差”

  足球在半空中的线路飘飘忽忽。

  直坠右边路。

  拉梅拉差点跑断腿,艰难把球停下。

  解说员犹豫了一秒,勉强补上一句:“大师级传球”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顿时笑了。

  没办法。

  前面的短传撞墙那么稳。

  最后一步的长传却偏了.

  场边。

  伊万目光呆滞。

  第二代拉玛西亚4号位的痛苦回忆被勾起。

  恩里克和教练组老头们情不自禁地站起身:通过整体速率变化和进攻方向转移的思路,来破拉玛西亚4号位。

  “太棒了,高!”

  另一侧。

  安切洛蒂似乎忘记了胜负,忍不住想要鼓掌。

  中东石油佬在夏窗花那么多钱,还不如买个高启回去!

  长传的质量太差。

  拉梅拉不好卸力,停球后多调整了一步。

  即便如此,他内心依旧不禁感慨:高的破防思维真变态,如果长传球再强一点.

  巴黎边卫-马克斯维尔,迅速近身。

  这家伙的防守动作很干净,职业生涯暂时没吃到过红牌。

  “经历过膝盖重伤,动作有点跟不上。”

  “听说马克斯维尔上个月打老婆?”

  “不会吧?看不出来啊,长得多老实的一个男人啊。”

  “我想起一个事,很多年前,19岁的伊布没钱吃饭,是马克斯维尔把他接回家,两人同吃同住共患难”

  解说员还在扯蛋。

  绿茵场上正在进行激烈的边路单挑。

  拉梅拉的身体重心,倾向右侧,沉肩跨步。

  马克斯维尔果断出脚。

  不够快。

  阿根廷天才轻轻拨球,重心忽然又倾向左侧,一个反向跨步沉肩,转身领球变向,加速!

  附近看台顿时掀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他的才华,简直要溢出来了。”

  “可以传球了!”

  拉梅拉没有理会莫拉塔的举手要球。

  他的球风一向很独。

  就算亲爹在场上,也不会传过去。

  比赛时间所剩无几,常规90分钟结束,进入了3分钟的伤停补时。

  内切线路被巴黎球员占据。

  阿根廷天才眉头一蹙:我要证明自己比高更聪明。

  紧接着。

  他把球带到了角旗区.开始拖延时间。

  “.”

  “拉梅拉,经验老道”

  “可能要挨揍了,注意看!伊布有个挽袖子的动作。”

  最终。

  三分钟的伤停补时结束。

  主裁判吹响了全场比赛结束的哨声。

  罗马1:0巴黎圣日耳曼。

  奥林匹克球场,礼炮齐鸣,烟花绚丽。

  “欧冠小组赛三连胜!”

  “罗马掌握了出线的主动权!”

  “永恒之城陷入狂欢!”

  “托蒂带着队员们致敬看台。”

  “也许,球迷的支持是他们力量源泉的重要一部分。”

  “恭喜罗马,祝福巴黎圣日耳曼!”

  “再给安切洛蒂一点点耐心吧,重建球队最需要的成本是时间!”

  伊布安慰着队友。

  附近看台爆出阵阵嘘声和骂声。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他的经纪人整天乱说话,多次炮轰意甲各路传奇,包括托蒂也被贬成:他在罗马是一头狮子,去到别的地方就是另一种玩意.

  伊布因此被连累,自然不会受到意甲各路球迷的待见。

  需要时间让球迷淡忘他经纪人所说过的话。

  蒂亚戈席尔瓦和高启交换了球衣。

  心中百感交集:罗马小将的发育太快了,一次比一次难对付,说不定再过几年,自己所在的后防线会被打花。

  法国,克莱枫丹基地。

  电视机前的法国小黑蛋们,心有余悸,不停窃窃私语。

  “高简直是中后场球员的噩梦!”

  “一堵会移动、会思考的墙。”

  “还好,我们遇到他的机会并不多。”

  十几年前,法甲青训营还在实行‘种族配额’的人才挖掘制度,更加重视白人小将。

  结果天才小黑蛋全被克莱枫丹基地捡回来了。

  赛后新闻发布会。

  恩里克昂首挺胸。

  “能击败安切洛蒂这样的名帅,我为教练组和球员感到自豪。”

  “高延续了神奇的表现!”

  “他不仅仅打入了一粒宝贵的进球,更在比赛的后半程挽回了罗马渐渐落于下风的颓势!”

  “嗯说了你们也不懂。”

  “总之,罗马掌握了出线的主动权,我们在后续比赛会有更大的轮换空间,主力球员不用那么累!”

  片刻后。

  安切洛蒂出现在会场。

  简单总结了失利的原因后,他毫不吝啬地夸赞罗马球员。

  “我不评价高的技术.但他的战术认知很高,这种球员去到哪都会受到教练组的欢迎。”

  高启回到了宿舍。

  系统提示音也在这时悄然响起。

  【比赛结算中,恭喜获得:巴黎圣日耳曼·白金宝箱。】

  泛着璀璨光芒的宝箱,悬浮在半空中。

  宝箱表面的纹理极为精致,上面镌刻着华丽的球星图案。

  一串串名字,如同黑色锁链,将宝箱环绕。

  【奖池预览:】

  【伊布“回旋踢”模块。】

  【小罗“倒挂金钩”模块。】

  【小罗“牛尾巴过人”模块。】

  【小罗“踩单车”模块。】

  【小罗“旱地拔葱”模块。】

  【小罗“魔鬼弧线”模块。】

  【.】

  全是伊布和小罗的模块!

  果然。

  比赛难度越高,奖励越好。

  巴黎白金宝箱的奖池档次,要比泽尼特高一档。

  【白金宝箱开启中】

  五颜六色的光芒,喷薄而出。

  一串串金色的字母,不停地剧烈颤动,最后在空中拼接成一个名字:Ronaldinho.

  【恭喜获得:小罗“挑球”模块。】

  【足坛精灵。】

  【出神入化。】

  【为足球而生。】

  模块简介很短,很有力。

  不需要太冗余的短句来诠释罗纳尔迪尼奥的神奇。

  光芒散去。

  高启没有任何不适。

  后脑勺不痛。

  没有涌现出一大串记忆片段。

  心情莫名其妙地还变好了。

  没有完整的小罗球感,单单靠这个白金模块,估计无法复制小罗当年连续挑球过人的神迹。

  但自己拥有马拉多纳的残缺球感、齐达内的柔韧,配合小罗的挑球,应该会在某些传接或终结时刻,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