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门口所有人都被莱昂纳尔的这句话震住了,随即爆发出一阵海啸般的狂笑。
这句在21世纪并不新鲜的反讽,在19世纪的效果就像是往人群里扔了一个炸弹,几乎把听到的人都笑疯了。
就连那些赶车的马夫都不顾主人的体面,忍不住大笑起来,结果就是好几匹马都乱了蹄,差点碰撞在一起。
直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大家才收敛住笑容:“这里是索邦!你们成何体统!”
因为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索邦的院长、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拉丁与希腊文学专家,亨利·帕坦。
他是一个前额高耸发亮,两鬓白得发亮的严肃老人,正站在自己的马车旁边呵斥众人。
作为院长、学者,他每年的收入超过了5万法郎,还不包括他的农庄、酒窖的产出,所以他乘坐的是一辆由两匹马拉动的四座柏林型马车,黑色胡桃木车厢,真皮座椅,车上所有的铜件都亮铮铮的,而车铃则干脆镀了金。
众人很快就做鸟兽散,踩着上课的钟声冲进了教室。
莱昂纳尔和阿尔贝也想走,却被亨利·帕坦叫住了:“阿尔贝、莱昂纳尔,你们两个,下课以后来我的办公室。”亨利·帕坦不仅是院长,还是负责文学院的古典文学课程,所以认得两人。
两人闻言,只能灰溜溜、低着头应声:“好的,院长先生!”
来到教室,两人都没有了听课的兴致——尤其是阿尔贝,一会儿垂着脑袋摇着头,一会儿看向莱昂纳尔。
脸色更是阴晴不定,时而凶狠,时而沮丧。
莱昂纳尔则没有理会阿尔贝,但也听不进去什么内容,以至于教授提醒了两次不要走神:“莱昂,你这个阿尔卑斯来的乡巴佬,你没有资格在这个神圣的课堂上发呆!”
嗯,这在19世纪的大学里,实在算不上什么“人身攻击”,更没有学生会因此而投诉老师。
这两天面对阿尔贝的霸凌,莱昂纳尔都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不仅仅是因为他受不得这种气,更是因为他仔细梳理过原主的记忆以后,发现了很关键的一点:
阿尔贝·德·罗昂,虽然是贵族子弟,但是外强中干,实际上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强势。
他的父亲埃德蒙·德·罗昂子爵,是坚定的「保王党」骨干,一度在麦克马洪政府里的财政部担任副部长的要职。
但随着去年1月份共和党在新的参议院选举中大胜,麦克马洪总统辞职,法国的共和制被彻底确立下来,「保王党」们也随之纷纷下台。
也就是说罗昂家族在政治上已经失势,埃德蒙子爵甚至离开了巴黎,在自己位于勃艮第的庄园里蛰伏下来,避免被刚刚上台、渴望财富的新贵们盯上。
阿尔贝也不是家族中的长子,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不仅爵位没份(当然共和制下也不承认这些爵位),能分到财产也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他啊只能乘坐「巴吉」这样较为廉价的轻型马车,而不是「库珀」或者「卡布里欧雷」这样更豪华、更体面的马车。
他之所以显得张扬,不仅是家族得势的时候飞扬跋扈惯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保——毕竟在索邦学院里,现在比他背景硬、更神气的人有的是。
他需要向所有人显示:哪怕自己的家族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依然拥有不容小觑的实力。
从他选择霸凌的主要对象——阿尔卑斯的乡巴佬、书呆子莱昂纳尔就可以看出来。
霸凌其他人他没有信心啊!
而且他开始霸凌莱昂纳尔的时间点也非常值得玩味——恰恰就在自己的父亲从财政部滚蛋以后,阿尔贝突然从怼天怼地怼所有看不顺眼的人,转变为针对莱昂纳尔以及其他穷学生。
显然是拿这些“弱势群体”来立威嘛!
莱昂纳尔这个身体的原主是个清高懦弱、自矜自怜、志大才疏的性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在索邦被他欺负了一年多。
现在顶替他身子的张朝华什么人?那是从小看过著名作家张潮的成名作《少年如你》的资深文青,哪里不清楚这种霸凌者外厉内荏的本质?
现在就连阿尔贝的子爵父亲都夹着尾巴做人,他就不信阿尔贝真能对他做出点什么来。
毕竟他虽然出身只是个外省小职员家庭,但是能进入索邦学习就意味着半只脚踏进了法国「准精英阶层」的门槛。
要是莱昂纳尔有什么三长两短,罗昂家族恐怕会被嗅着气味而来的共和新贵们掀得底朝天。
这就是莱昂纳尔的底气所在。
阿尔贝的表现也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现在他应该比自己更加惶恐。
一旦被“叫家长”,莱昂纳尔的亲爹远在阿尔卑斯,顶多写一封道歉信寄过来;阿尔贝的亲爹恐怕还要削减这个小儿子的开支。
到时候别连「巴吉」也坐不上了……
就在莱昂纳尔、阿尔贝“各怀鬼胎”的时候,莱昂纳尔那封投稿信已经随着巴黎高效的「市内邮政」系统,放在了《喧哗报》报社老板加布里埃尔·马瑞尔的桌上。
作为报社老板、总编辑、第一撰稿人,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直觉、毫无底线的写作风格和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手段,让《喧哗报》成为了所有廉价小报里的翘楚,仅仅在巴黎,每期便能卖上12万份。
《喧哗报》是法国所有正人君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是屡次被教会申请禁售,按照某位热衷于更新「黑色书单」的神父的说法,“看一眼就等于和撒旦签了出卖灵魂的契约!”
但是凭借加布里埃尔的神通广大、长袖善舞,《喧哗报》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一般就是“停刊整改”几天,然后很快就“回到正轨”!
加布里埃尔每天要看数百封投稿信,绝大部分都只扫一眼就扔进身边的废纸篓。
署名「一个老实的巴黎人」的信封被他粗暴地撕开,两页稿纸被拽了出来,加布里埃尔先是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随即像发现了什么大宝藏一样,瞪圆了眼睛。
等两页信纸被他看完,加布里埃尔一下瘫坐在办公椅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大喊:“皮埃尔,你这个该死的懒驴,快给我滚进来!”
这句在21世纪并不新鲜的反讽,在19世纪的效果就像是往人群里扔了一个炸弹,几乎把听到的人都笑疯了。
就连那些赶车的马夫都不顾主人的体面,忍不住大笑起来,结果就是好几匹马都乱了蹄,差点碰撞在一起。
直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大家才收敛住笑容:“这里是索邦!你们成何体统!”
因为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索邦的院长、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拉丁与希腊文学专家,亨利·帕坦。
他是一个前额高耸发亮,两鬓白得发亮的严肃老人,正站在自己的马车旁边呵斥众人。
作为院长、学者,他每年的收入超过了5万法郎,还不包括他的农庄、酒窖的产出,所以他乘坐的是一辆由两匹马拉动的四座柏林型马车,黑色胡桃木车厢,真皮座椅,车上所有的铜件都亮铮铮的,而车铃则干脆镀了金。
众人很快就做鸟兽散,踩着上课的钟声冲进了教室。
莱昂纳尔和阿尔贝也想走,却被亨利·帕坦叫住了:“阿尔贝、莱昂纳尔,你们两个,下课以后来我的办公室。”亨利·帕坦不仅是院长,还是负责文学院的古典文学课程,所以认得两人。
两人闻言,只能灰溜溜、低着头应声:“好的,院长先生!”
来到教室,两人都没有了听课的兴致——尤其是阿尔贝,一会儿垂着脑袋摇着头,一会儿看向莱昂纳尔。
脸色更是阴晴不定,时而凶狠,时而沮丧。
莱昂纳尔则没有理会阿尔贝,但也听不进去什么内容,以至于教授提醒了两次不要走神:“莱昂,你这个阿尔卑斯来的乡巴佬,你没有资格在这个神圣的课堂上发呆!”
嗯,这在19世纪的大学里,实在算不上什么“人身攻击”,更没有学生会因此而投诉老师。
这两天面对阿尔贝的霸凌,莱昂纳尔都进行了坚决的反击——不仅仅是因为他受不得这种气,更是因为他仔细梳理过原主的记忆以后,发现了很关键的一点:
阿尔贝·德·罗昂,虽然是贵族子弟,但是外强中干,实际上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强势。
他的父亲埃德蒙·德·罗昂子爵,是坚定的「保王党」骨干,一度在麦克马洪政府里的财政部担任副部长的要职。
但随着去年1月份共和党在新的参议院选举中大胜,麦克马洪总统辞职,法国的共和制被彻底确立下来,「保王党」们也随之纷纷下台。
也就是说罗昂家族在政治上已经失势,埃德蒙子爵甚至离开了巴黎,在自己位于勃艮第的庄园里蛰伏下来,避免被刚刚上台、渴望财富的新贵们盯上。
阿尔贝也不是家族中的长子,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不仅爵位没份(当然共和制下也不承认这些爵位),能分到财产也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他啊只能乘坐「巴吉」这样较为廉价的轻型马车,而不是「库珀」或者「卡布里欧雷」这样更豪华、更体面的马车。
他之所以显得张扬,不仅是家族得势的时候飞扬跋扈惯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保——毕竟在索邦学院里,现在比他背景硬、更神气的人有的是。
他需要向所有人显示:哪怕自己的家族远离了权力中心,但依然拥有不容小觑的实力。
从他选择霸凌的主要对象——阿尔卑斯的乡巴佬、书呆子莱昂纳尔就可以看出来。
霸凌其他人他没有信心啊!
而且他开始霸凌莱昂纳尔的时间点也非常值得玩味——恰恰就在自己的父亲从财政部滚蛋以后,阿尔贝突然从怼天怼地怼所有看不顺眼的人,转变为针对莱昂纳尔以及其他穷学生。
显然是拿这些“弱势群体”来立威嘛!
莱昂纳尔这个身体的原主是个清高懦弱、自矜自怜、志大才疏的性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在索邦被他欺负了一年多。
现在顶替他身子的张朝华什么人?那是从小看过著名作家张潮的成名作《少年如你》的资深文青,哪里不清楚这种霸凌者外厉内荏的本质?
现在就连阿尔贝的子爵父亲都夹着尾巴做人,他就不信阿尔贝真能对他做出点什么来。
毕竟他虽然出身只是个外省小职员家庭,但是能进入索邦学习就意味着半只脚踏进了法国「准精英阶层」的门槛。
要是莱昂纳尔有什么三长两短,罗昂家族恐怕会被嗅着气味而来的共和新贵们掀得底朝天。
这就是莱昂纳尔的底气所在。
阿尔贝的表现也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现在他应该比自己更加惶恐。
一旦被“叫家长”,莱昂纳尔的亲爹远在阿尔卑斯,顶多写一封道歉信寄过来;阿尔贝的亲爹恐怕还要削减这个小儿子的开支。
到时候别连「巴吉」也坐不上了……
就在莱昂纳尔、阿尔贝“各怀鬼胎”的时候,莱昂纳尔那封投稿信已经随着巴黎高效的「市内邮政」系统,放在了《喧哗报》报社老板加布里埃尔·马瑞尔的桌上。
作为报社老板、总编辑、第一撰稿人,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直觉、毫无底线的写作风格和无所不用其极的营销手段,让《喧哗报》成为了所有廉价小报里的翘楚,仅仅在巴黎,每期便能卖上12万份。
《喧哗报》是法国所有正人君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是屡次被教会申请禁售,按照某位热衷于更新「黑色书单」的神父的说法,“看一眼就等于和撒旦签了出卖灵魂的契约!”
但是凭借加布里埃尔的神通广大、长袖善舞,《喧哗报》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一般就是“停刊整改”几天,然后很快就“回到正轨”!
加布里埃尔每天要看数百封投稿信,绝大部分都只扫一眼就扔进身边的废纸篓。
署名「一个老实的巴黎人」的信封被他粗暴地撕开,两页稿纸被拽了出来,加布里埃尔先是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随即像发现了什么大宝藏一样,瞪圆了眼睛。
等两页信纸被他看完,加布里埃尔一下瘫坐在办公椅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大喊:“皮埃尔,你这个该死的懒驴,快给我滚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