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六年,二月三号,清晨,小雨。
“哥,起床了嘛。”
“没呢,再睡一会。”
听到屋外的喊声,江成有点起床气的下床把门栓打开了,然后又回到床上被子里面了。
江成睡的正屋还是以前的双大门,在里面关门要用木栓的。旁边的两间房子倒是方便一点,是单门,在房间里面门上装了插销。
现在江燕是隔三岔五的来江成这边一趟,上次江成洗澡换下来的衣服没立刻洗,想攒一攒,等下次有要换洗下来的衣服再一起洗。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江燕了来看他了,妹夫杨枫要上班,江燕得早起给他和孩子煮点早饭。杨枫可没那个钱能在外面随意的买包子吃。
江燕起来的早,就有时来江成这边转一下。看见江成放在角落里要洗的衣服,上次就直接拿回去给洗了,洗好晒干后才给江成送过来。
而前些天街道办那边也来人了,江成的户籍证明下来了。粮本,副食本和煤本也都一下送过来了。
上个月哪怕是月底最后几天办理下来的,也能买一个月的定量。如果不买粮,也可以在粮本上指定的粮店兑换出相应的粮票。
江成是把定量全部买了,他发现自己的定量是16.5公斤。粮本的定量是标准了年龄和职业的,他算是高级脑力劳动者,领的算是最高的标准了。
像江燕这种连零散的活都找不到多少的,算是普通居民,一个月14公斤粮食。
重体力劳动者,像锻工,浇筑工,搬运工之类的,一个月能有21公斤定量。要是煤矿工人,能达到24公斤的定量。
不过粮本上的定量是一回事,厂里还会在每个月按照不同的职位还一些粮票。
如果只是粮本上定量比普通人多几斤粮,有些当干部领导的,可能也乡下的亲戚来探亲,都招待不起一顿饭了。
江成记得穿越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领导招待几个乡下的亲戚,面条煮了几盆。
机械配件厂每个月都会补助江成二十斤粮票,加上逢年过节都会发一点,能保证他可以每餐都吃细粮。
如果一个回国报效祖国的留学生,还要吃窝窝头和棒子面,南方这边棒子面叫苞米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就真的会让一些人寒心了。
江成的定量,能买细粮的买了一些面粉和大米。能买粗粮或者杂粮的,买了一下红薯和苞米面。
苞米面江成没有要,给了江燕。红薯其实也有点不想要的,上次用红薯煮面疙瘩,江成发现这个年代的红薯应该是品种问题,不怎么甜。
江燕是家里孩子多,特别是那江文斌十二岁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垮老子。江成才把粗粮给他的,如果不给的话,其实城里也有条件好的,在农村有亲戚,都是拿粗粮到农村亲戚家里换大米的。
江成也可以拿粗粮去下阳乡找人换大米,但没那个必要,他起码现在够吃。
而且江燕也在帮江成留意了,碰到有卖细粮票的,她会帮江成收上来。
今天早上江燕来了,江成知道自己可以更安心的睡了,而不是睡一会就看看时间多少了。
“哥,给你下点面条,放一个鸡蛋。”江燕走进房间看见躺在床上的江成,笑着说道。
“七点二十喊我,你也给自己煮一点,不用给我省。”江成回应了一句,脑子开始进入关机状态,没一会就真睡着了。
江燕也没再打扰她哥,而是先看了一眼有没有要清洗的衣服。发现没有后,就去屋外的厨房生火烧水了。在烧水等待的时候,江燕就拿着扫把给房间里搞卫生。
这二三天来一次,简单的搞一次卫生刚刚好。
到了七点二十,一分不差一分不多,江燕准时喊醒了江成。
“哥,没多少天就要过年了,你也不抽空买点年货。”江燕看着起床的江成询问道。
“我有什么好买的,单位里会发。你买春联的时候给我带几幅就可以了。”江成回应道。
别看他刚才能多睡一会是一会,其实今天对于钻床改造升级小组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天。
因为通过这些天各部门的配合和努力,需要的零部件都齐了,甚至有些零件已经组织成零部件了。
而今天是整体设备组装的时候,不光是小组成员都会到车间去。周厂长也会到场,昨天周厂长还说有兄弟单位的‘技术员’来参观。
反正今天机械配件厂会很热闹,要是组装后,设备启动不了,那就臭大了。
不过这些天江成是反复推算了,能想到的都想了,感觉问题是不大。
江燕今天要是不来,江成基本上早上就是用冷水洗漱。她早上煮面条的时候,先烧好了一瓶热水,江成就可以洗一个热水脸了。
虽然花一分钱就可以在不远的开水房打一瓶热水来,来回也要不了多少分钟。但江成宁愿洗一把冷水脸也不愿意折腾。
洗漱后,江燕早就把面条和鸡蛋盛好了放在桌子上,温度不烫也不凉。江成大口的唆着面条,那是真舒坦。
“燕子,我走了,今天厂里有不少事呢。”江成快速的吃完面,放下碗筷就走了。
江燕看着出门离开的江成笑了笑,刚才她可没看见自己哥哥有什么急的,这分明是卡着点上班,能多睡一会是一会呀。
江成的面碗里还有点面条汤渍,江燕也不嫌弃,直接拿着他的碗去盛面自己吃。锅里也就只剩少量的面条和一些条了,要是江成刚才吃的不够,江燕是准备给留的。
在这个年代,别说浪费面汤了,就算是煮水饺的汤,带有一点面粉味,都会喝干净。
在路上,江成不紧不慢的走着,七点五十二到达机械配件厂大门口。七点五十六到达办公室。
到达的时候,江成有点尴尬了,办公室里有不少人,厂长和副厂长还有后勤部的主任都在,还有几个江成不认识的人。
搞的这样兴师动众,江成本来对设备组装起来能正常使用还挺有把握的,现在都弄的有点担心了。
别出一个大洋相,他在厂里得出大名了。
不过江成在机械配件厂已经很有名气了,他来厂里的时候,就凭他这七级工程师的身份,很多职工就议论私下议论过。
后来没多少天就成立了一个什么小组的,在厂区公告栏还特意公告了一下的。
而这些天关于这个小组的事情,基本厂里的职工天天都在议论。
比如第一食堂那边天天给小组加餐的事情,这事情虽然不是公开的,但也不算隐秘的事情。
厂里很多职工可能不懂这个小组是干什么的,但他们对搞特殊化待遇这事就起劲,天天让食堂加餐,大家都想知道这个新来的工程师能干出什么。
“哥,起床了嘛。”
“没呢,再睡一会。”
听到屋外的喊声,江成有点起床气的下床把门栓打开了,然后又回到床上被子里面了。
江成睡的正屋还是以前的双大门,在里面关门要用木栓的。旁边的两间房子倒是方便一点,是单门,在房间里面门上装了插销。
现在江燕是隔三岔五的来江成这边一趟,上次江成洗澡换下来的衣服没立刻洗,想攒一攒,等下次有要换洗下来的衣服再一起洗。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江燕了来看他了,妹夫杨枫要上班,江燕得早起给他和孩子煮点早饭。杨枫可没那个钱能在外面随意的买包子吃。
江燕起来的早,就有时来江成这边转一下。看见江成放在角落里要洗的衣服,上次就直接拿回去给洗了,洗好晒干后才给江成送过来。
而前些天街道办那边也来人了,江成的户籍证明下来了。粮本,副食本和煤本也都一下送过来了。
上个月哪怕是月底最后几天办理下来的,也能买一个月的定量。如果不买粮,也可以在粮本上指定的粮店兑换出相应的粮票。
江成是把定量全部买了,他发现自己的定量是16.5公斤。粮本的定量是标准了年龄和职业的,他算是高级脑力劳动者,领的算是最高的标准了。
像江燕这种连零散的活都找不到多少的,算是普通居民,一个月14公斤粮食。
重体力劳动者,像锻工,浇筑工,搬运工之类的,一个月能有21公斤定量。要是煤矿工人,能达到24公斤的定量。
不过粮本上的定量是一回事,厂里还会在每个月按照不同的职位还一些粮票。
如果只是粮本上定量比普通人多几斤粮,有些当干部领导的,可能也乡下的亲戚来探亲,都招待不起一顿饭了。
江成记得穿越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领导招待几个乡下的亲戚,面条煮了几盆。
机械配件厂每个月都会补助江成二十斤粮票,加上逢年过节都会发一点,能保证他可以每餐都吃细粮。
如果一个回国报效祖国的留学生,还要吃窝窝头和棒子面,南方这边棒子面叫苞米面。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就真的会让一些人寒心了。
江成的定量,能买细粮的买了一些面粉和大米。能买粗粮或者杂粮的,买了一下红薯和苞米面。
苞米面江成没有要,给了江燕。红薯其实也有点不想要的,上次用红薯煮面疙瘩,江成发现这个年代的红薯应该是品种问题,不怎么甜。
江燕是家里孩子多,特别是那江文斌十二岁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垮老子。江成才把粗粮给他的,如果不给的话,其实城里也有条件好的,在农村有亲戚,都是拿粗粮到农村亲戚家里换大米的。
江成也可以拿粗粮去下阳乡找人换大米,但没那个必要,他起码现在够吃。
而且江燕也在帮江成留意了,碰到有卖细粮票的,她会帮江成收上来。
今天早上江燕来了,江成知道自己可以更安心的睡了,而不是睡一会就看看时间多少了。
“哥,给你下点面条,放一个鸡蛋。”江燕走进房间看见躺在床上的江成,笑着说道。
“七点二十喊我,你也给自己煮一点,不用给我省。”江成回应了一句,脑子开始进入关机状态,没一会就真睡着了。
江燕也没再打扰她哥,而是先看了一眼有没有要清洗的衣服。发现没有后,就去屋外的厨房生火烧水了。在烧水等待的时候,江燕就拿着扫把给房间里搞卫生。
这二三天来一次,简单的搞一次卫生刚刚好。
到了七点二十,一分不差一分不多,江燕准时喊醒了江成。
“哥,没多少天就要过年了,你也不抽空买点年货。”江燕看着起床的江成询问道。
“我有什么好买的,单位里会发。你买春联的时候给我带几幅就可以了。”江成回应道。
别看他刚才能多睡一会是一会,其实今天对于钻床改造升级小组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天。
因为通过这些天各部门的配合和努力,需要的零部件都齐了,甚至有些零件已经组织成零部件了。
而今天是整体设备组装的时候,不光是小组成员都会到车间去。周厂长也会到场,昨天周厂长还说有兄弟单位的‘技术员’来参观。
反正今天机械配件厂会很热闹,要是组装后,设备启动不了,那就臭大了。
不过这些天江成是反复推算了,能想到的都想了,感觉问题是不大。
江燕今天要是不来,江成基本上早上就是用冷水洗漱。她早上煮面条的时候,先烧好了一瓶热水,江成就可以洗一个热水脸了。
虽然花一分钱就可以在不远的开水房打一瓶热水来,来回也要不了多少分钟。但江成宁愿洗一把冷水脸也不愿意折腾。
洗漱后,江燕早就把面条和鸡蛋盛好了放在桌子上,温度不烫也不凉。江成大口的唆着面条,那是真舒坦。
“燕子,我走了,今天厂里有不少事呢。”江成快速的吃完面,放下碗筷就走了。
江燕看着出门离开的江成笑了笑,刚才她可没看见自己哥哥有什么急的,这分明是卡着点上班,能多睡一会是一会呀。
江成的面碗里还有点面条汤渍,江燕也不嫌弃,直接拿着他的碗去盛面自己吃。锅里也就只剩少量的面条和一些条了,要是江成刚才吃的不够,江燕是准备给留的。
在这个年代,别说浪费面汤了,就算是煮水饺的汤,带有一点面粉味,都会喝干净。
在路上,江成不紧不慢的走着,七点五十二到达机械配件厂大门口。七点五十六到达办公室。
到达的时候,江成有点尴尬了,办公室里有不少人,厂长和副厂长还有后勤部的主任都在,还有几个江成不认识的人。
搞的这样兴师动众,江成本来对设备组装起来能正常使用还挺有把握的,现在都弄的有点担心了。
别出一个大洋相,他在厂里得出大名了。
不过江成在机械配件厂已经很有名气了,他来厂里的时候,就凭他这七级工程师的身份,很多职工就议论私下议论过。
后来没多少天就成立了一个什么小组的,在厂区公告栏还特意公告了一下的。
而这些天关于这个小组的事情,基本厂里的职工天天都在议论。
比如第一食堂那边天天给小组加餐的事情,这事情虽然不是公开的,但也不算隐秘的事情。
厂里很多职工可能不懂这个小组是干什么的,但他们对搞特殊化待遇这事就起劲,天天让食堂加餐,大家都想知道这个新来的工程师能干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