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如军师所预测-《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如今江夏并无此人,连称职的守将都没有。”

  “主公何须多虑?”

  刘备闻言,缓缓点头。

  那人再强,也不过一人,此刻远在江陵,怎可能瞬间至江夏?

  自己确实过于谨慎了。

  屡次败于其手,竟让自己变得过于警觉。

  刘备心中愤懑。

  身为诸侯,岂能让一谋士使自己畏缩。

  但为了保险,刘备仍问:“军师,我军出征,城内空虚,若蔡和来犯,如何应对?”

  “此事不会发生。”

  诸葛亮自信地摇头,“蔡和无谋,守江夏只图安稳,不敢攻鄂城。”

  “即便他攻,也会损耗江夏兵力,于我们有利。”

  诸葛亮又说道。

  刘备心中的忧虑顿时消散许多。

  “好,就按军师之计行事。”

  “若能夺得江夏,我们便能结束这四处漂泊的日子。”

  刘备面色凝重地言道。

  他漂泊已久,从未真正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池。

  即便是现今所在的鄂城,也是孙权赠予,表面看似慷慨,实则孙权心怀他意。

  鄂城位于江夏至庐江的陆路要道。

  曹操若攻庐江,必先取鄂城。

  因此,鄂城孤立无援,难以持久。

  唯有占领江夏这一战略要地,与鄂城相互呼应,方能攻守兼备。

  再控制夏口港,掌握水军船只,如此便能拥有长江水战的优势。

  至此,方能站稳脚跟,即便曹操亲率大军来犯,亦无所惧。

  江夏地势虽利于攻而不利于守,但水路便利。

  然而,夏口已为我所控,曹操若想攻入,绝非易事。

  刘备更有深远打算。

  届时,或可尝试向孙权“借用”庐江。

  孙权或许会应允,毕竟庐江与江东其他五郡隔江相望,孙权治理亦感不便。

  因此,刘备对攻取江夏志在必得。

  “军师,我们何时发兵?”

  刘备问道。

  诸葛亮未立即回应,而是再指地图:“主公请看,曹操若欲取江东,从陆口港登陆最为便捷。”

  “但江东水军必会阻拦。”

  “当曹军顺长江而下,江东水军定会逆流迎战,双方将在乌林附近遭遇。”

  诸葛亮手指地图所示之处。

  “扣除行船时间,即便速战速决,也需半日。

  战后,曹操回江陵再派援军,我们至少有七日时间攻取江夏。”

  “时间虽足,但曹操大军已出,我们亦不可延误。”

  刘备面色严肃。

  “请军师速下决断。”刘备道。

  “好!”

  诸葛亮含笑起身,面向众将。

  众将目光汇聚于他。

  在这注视之下,诸葛亮心中泛起一丝豪情。

  指点战局,谋划全局,大抵如此。

  轻叹一声,他开始布置任务。

  很快,众人领命,纷纷拱手应承。

  最后,诸葛亮目光投向沉默的赵云。

  “子龙!”

  他呼唤道。

  赵云本无意出征,但闻诸葛亮之声,只好勉强起身拱手。

  “命你率三千兵马,待蔡和残部自西陵撤退后,设伏擒之,务必活捉蔡和。”

  诸葛亮吩咐。

  “遵命!”

  赵云淡然回应。

  其余将领心中微有不平。

  赵云任务似乎过于轻松。

  仅是对付败军,且活捉江夏守将蔡和,便是大功。

  军师此次是否过于偏爱?

  但念及赵云与主公现今的亲近,即便是关羽、张飞亦不敢多言。

  部署既定。

  鄂城城门大开,各部依次出征。

  张飞领三千人佯攻夏口,关羽率五千人伏于西陵,赵云带三千人阻击江夏逃敌。

  另有三千人留守城中。

  刘备亲率五千人马攻江夏,诸葛亮随军参战。

  庞统留守鄂城,以防不测。

  大军方行不久,江夏城内蔡和在饮酒间得讯。

  “报!大人,刘备已率兵攻夏口。”

  “什么?”

  蔡和脸色大变,急掷酒杯,奔往中军大帐。

  众人迅速集结。

  简短商议后,一青年走出:“蔡将军,夏口乃江夏门户,万不可失,恳请将军发兵救援,否则夏口若失,恐难向丞相交代。”

  此人名刘安,荆州刘氏族人,刘琦远亲,但此关系少有人知,荆州刘姓繁多。

  “那……该派多少人合适?”

  蔡和焦急问道。

  “请将军亲率三万大军,驰援夏口。”

  刘安答道。

  “这……兵马太多,我若带走三万,城中仅余两万,江夏还能否守得住?”蔡和面露迟疑。

  刘安笑道:“蔡将军,救夏口人少无用,刘备麾下有关张猛将,将军岂愿落入其手?”他接着说,“且江夏城墙牢固,有我等坚守,刘备倾巢而出亦难攻破!”

  蔡和点头,不敢迟疑,恐误夏口救援,遭曹操责备。

  随即,他迅速集结三万兵马,向夏口疾进。

  蔡和走后,刘安对心腹急令:“速告刘琦公子,城中已安。”

  “是!”

  与此同时。

  江夏城外,竟陵山中。

  甘宁正指挥五万精兵潜伏!

  其驻军缘由,且看下章。

  数日之前,甘宁尚在江陵,江东忽传消息:

  周瑜卸任大都督,刘备被孙权逐出江东,屯兵鄂城。

  苏晨闻讯,觉事有蹊跷。

  为防不测,他提醒曹操,命甘宁率襄阳、江陵五万精兵,秘密驻扎竟陵山,严禁走漏风声!

  此举意在:

  一、示弱诱敌,使刘备轻敌攻江夏。

  二、清除城内反曹亲刘势力。

  三、夺取鄂城。

  苏晨给甘宁七日之限。

  七日若无动静,甘宁按兵不动,七日后攻鄂城。

  彼时赤壁之战或已结束,曹操返京,刘备未必敢守鄂城。

  若刘备攻江夏,甘宁须断其退路,活捉刘备。

  苏晨深知刘备逃逸之能。

  若直令甘宁攻鄂城,恐城未破,刘备已逃。

  唯有诱出刘备,方有机会将其捕获。

  静待七日,亦无不可。

  “报!”

  忽闻急呼。

  一轻骑尘土飞扬,疾驰而来。

  至甘宁身旁,迅速下马,单膝跪地禀报:“将军,斥候来报,刘备领兵攻夏口,蔡和率三万兵马出城迎战。”

  时机已至。

  甘宁眼中精光一闪。

  果如军师所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