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库门建筑讲究一个“螺蛳壳里做道场”。
有限的空间被分隔重塑,而后承担起生活所需的不同功能。
但无论再怎么开动脑筋,硬件设施的局限性还是摆在那的。
这也就造成了虽身处同一栋楼,在不同楼层不同位置的居住体验有着天差地别。
最好的房间肯定是一楼的客堂间和二楼的亭子间。
客堂间连着天井,举头能望明月,低首就是大地,又连着烧饭的灶披间,适合上了年纪的老人来住。
而亭子间一般最方方正正,家具摆得出,采光好,又通风,除了需要爬一小段楼梯外,这里几乎就是整个小楼最好的房间。
石库门的楼梯大多都是笔直的,将一楼和顶楼连接起来,它们普遍被建造得很陡,下楼的时候整个人需要把重心往后倒,不然很容易就一头栽下去。
虽然难走,但楼梯也是整栋建筑的中轴线,上海人喜欢靠着它来做文章。
从客堂间出来拐弯上楼,不到亭子间的位置,左手边开一扇很小的门,往里钻就会得到一处极为低矮的空间。
因为在一层之上,二层之下,所以称其为“二层阁”。
这里原本是为了解决储物空间不足而设计出来的产物,所以压根就没考虑能不能住人,整个层高也就一米多点,成年人无法直立行走,功能上顶多也就是用来睡睡觉。
因为没有窗,空气流通条件差,长期缺乏阳光照射,久而久之就会弥漫着一股霉味。
而李燕和瑶儿最后被“分配”到的容身之所,正是这不见天日的二层阁。
阿红把长孙小飞的学习环境当作尚方宝剑,拿出来强势“镇压”了李家的其他人。
得逞了的她还不知足,企图压榨李燕的劳动力,想要让对方来自己经营的早餐店帮工。
所幸这个计划过于不切实际,最后并没有成功实施,但阿红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举动最后还是换到了好处。
现在李燕每天傍晚以后都要抽出三个小时来给侄子小飞辅导功课,不仅仅是数学科目,还包括了英语、物理和化学。
四五个月大的孩子最是离不开人,李燕白天要照顾瑶儿,吃好晚饭就得开始给小飞上课,期间可能还会穿插喂奶和服侍两个老人,说不累肯定是假话。
但就这样阿红还不满意,没过几天她就又起了坏心思,提出想让李燕给全家人做饭。
之前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李燕的母亲负责,到了周末李国伟才会从工作的国营饭店打包一些回来。
现在阿红的早餐店“缺人手”,她算计李燕无果,最后只能硬拉着李母到店里帮忙。
如此一来家里就时常要吃需要二次加热的剩饭剩菜,时间一长小飞先受不了了,嚷嚷着想吃奶奶做的葱烤大排和红烧肉。
阿红对儿子那是宠溺无比,又不愿放过李母这个免费“小工”,思来想去只能把脏水往小姑子身上泼。
这不今天趁着小飞补习完的机会,直接在楼梯上堵住了李燕。
“我说小妹,我和妈为在店里忙了一整天,你就不能做两口热乎饭吗?就算不考虑我们大人,小飞那可是还在长身体的年纪,你当姑姑的怎么能这么狠心?”
如果厚颜无耻有等级,阿红绝对能拿一百分。
李燕被她气得脸色煞白,但千言万语都好像卡在了喉咙口,怎么都骂不出来。
“你还瞪我,早知道就不该同意你回来住,我们把你当一家人,你呢?做什么事都防着,都算着。”
“当初爸妈和你哥不同意你嫁到北京去,你听话了吗?现在老公跑到什么南极去出差,把我们当三岁小孩子骗啊?留下个孤儿寡母的还要我来伺候,真是受够了。”
阿红的声音格外尖锐,她好像巴不得邻里邻居都听到自己家里的“丑事”,挤眉弄眼地把话越说越难听,直到已经睡下的李父李母从客堂间冲出来才肯罢休。
李燕这次没忍住心里的委屈,哭到泣不成声。
尽管如此,李燕的父母也只是抱着她不断轻声安抚,任由一切的“始作俑者”翻着白眼甩手离去。
“爸妈,我没事,我去看看瑶儿。”
生活总要继续,哪怕是为了还嗷嗷待哺的女儿,李燕也只能先把这口气憋回去。
她抹掉眼泪,拥抱了下满脸愧疚的两位老人,非常努力地露出一个笑容,然后回到了亭子间。
每天给小飞补课的时候,李燕都会把瑶儿一起抱过来,小家伙特别乖巧懂事,不哭也不闹,总是伸着小手朝着妈妈的方向挥动。
“妹妹乖,妈妈很快就回来,等你长大了,哥哥给你买糖吃好不好,哎呀,不哭不哭。”
刚进屋子,李燕便看到小飞正半跪在床边,一边轻轻拍打着瑶儿的后背,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都比大人来得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姑姑,我看妹妹一直在哭所以才哄她的。”
听到李燕的脚步声,小飞慌张起身,他还分不清自己刚才的举动是对是错,于是涨红着脸把双手藏到背后。
“小飞乖,妹妹只是饿了,你去把作业写完,姑姑待会来给你讲数学题。”
看着少年清澈的双眼,李燕刚才的满腔愤怒也顿时消了一大半,孩子都是无辜的,不应该与被世俗染黑的成年人混为一谈。
“嗯嗯,姑姑,我妈妈她不是故意凶你的,她是怕我吃得少才这么说,以后我一定多吃饭多吃菜,长高长大了妈妈就不会担心了。”
小飞的话质朴且单纯,现在的他哪里弄得明白阿红为何要处处刁难李燕,还以为是自己在饭桌上的任性惹了祸。
童言无忌,李燕摸了摸自己这侄子的脑袋,脸上挤出来的笑容看起来有些无奈,也有些欣慰。
李燕知道像今天晚上这样的“冲突”以后还会发生,而能够保护她和瑶儿的男人却正在去往越来越遥远的地方。
与此同时,“向阳红10”号船的甲板上。
正在拍照的赵阳猛地打了个喷嚏,疑惑地揉了揉鼻子,心想天气这么热难道还能感冒不成。
他没把这突如其来的“征兆”放在心上,而是把视线投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那里是久违的风平浪静,也是整个太平洋距离地球中心最近的地方。
有限的空间被分隔重塑,而后承担起生活所需的不同功能。
但无论再怎么开动脑筋,硬件设施的局限性还是摆在那的。
这也就造成了虽身处同一栋楼,在不同楼层不同位置的居住体验有着天差地别。
最好的房间肯定是一楼的客堂间和二楼的亭子间。
客堂间连着天井,举头能望明月,低首就是大地,又连着烧饭的灶披间,适合上了年纪的老人来住。
而亭子间一般最方方正正,家具摆得出,采光好,又通风,除了需要爬一小段楼梯外,这里几乎就是整个小楼最好的房间。
石库门的楼梯大多都是笔直的,将一楼和顶楼连接起来,它们普遍被建造得很陡,下楼的时候整个人需要把重心往后倒,不然很容易就一头栽下去。
虽然难走,但楼梯也是整栋建筑的中轴线,上海人喜欢靠着它来做文章。
从客堂间出来拐弯上楼,不到亭子间的位置,左手边开一扇很小的门,往里钻就会得到一处极为低矮的空间。
因为在一层之上,二层之下,所以称其为“二层阁”。
这里原本是为了解决储物空间不足而设计出来的产物,所以压根就没考虑能不能住人,整个层高也就一米多点,成年人无法直立行走,功能上顶多也就是用来睡睡觉。
因为没有窗,空气流通条件差,长期缺乏阳光照射,久而久之就会弥漫着一股霉味。
而李燕和瑶儿最后被“分配”到的容身之所,正是这不见天日的二层阁。
阿红把长孙小飞的学习环境当作尚方宝剑,拿出来强势“镇压”了李家的其他人。
得逞了的她还不知足,企图压榨李燕的劳动力,想要让对方来自己经营的早餐店帮工。
所幸这个计划过于不切实际,最后并没有成功实施,但阿红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举动最后还是换到了好处。
现在李燕每天傍晚以后都要抽出三个小时来给侄子小飞辅导功课,不仅仅是数学科目,还包括了英语、物理和化学。
四五个月大的孩子最是离不开人,李燕白天要照顾瑶儿,吃好晚饭就得开始给小飞上课,期间可能还会穿插喂奶和服侍两个老人,说不累肯定是假话。
但就这样阿红还不满意,没过几天她就又起了坏心思,提出想让李燕给全家人做饭。
之前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李燕的母亲负责,到了周末李国伟才会从工作的国营饭店打包一些回来。
现在阿红的早餐店“缺人手”,她算计李燕无果,最后只能硬拉着李母到店里帮忙。
如此一来家里就时常要吃需要二次加热的剩饭剩菜,时间一长小飞先受不了了,嚷嚷着想吃奶奶做的葱烤大排和红烧肉。
阿红对儿子那是宠溺无比,又不愿放过李母这个免费“小工”,思来想去只能把脏水往小姑子身上泼。
这不今天趁着小飞补习完的机会,直接在楼梯上堵住了李燕。
“我说小妹,我和妈为在店里忙了一整天,你就不能做两口热乎饭吗?就算不考虑我们大人,小飞那可是还在长身体的年纪,你当姑姑的怎么能这么狠心?”
如果厚颜无耻有等级,阿红绝对能拿一百分。
李燕被她气得脸色煞白,但千言万语都好像卡在了喉咙口,怎么都骂不出来。
“你还瞪我,早知道就不该同意你回来住,我们把你当一家人,你呢?做什么事都防着,都算着。”
“当初爸妈和你哥不同意你嫁到北京去,你听话了吗?现在老公跑到什么南极去出差,把我们当三岁小孩子骗啊?留下个孤儿寡母的还要我来伺候,真是受够了。”
阿红的声音格外尖锐,她好像巴不得邻里邻居都听到自己家里的“丑事”,挤眉弄眼地把话越说越难听,直到已经睡下的李父李母从客堂间冲出来才肯罢休。
李燕这次没忍住心里的委屈,哭到泣不成声。
尽管如此,李燕的父母也只是抱着她不断轻声安抚,任由一切的“始作俑者”翻着白眼甩手离去。
“爸妈,我没事,我去看看瑶儿。”
生活总要继续,哪怕是为了还嗷嗷待哺的女儿,李燕也只能先把这口气憋回去。
她抹掉眼泪,拥抱了下满脸愧疚的两位老人,非常努力地露出一个笑容,然后回到了亭子间。
每天给小飞补课的时候,李燕都会把瑶儿一起抱过来,小家伙特别乖巧懂事,不哭也不闹,总是伸着小手朝着妈妈的方向挥动。
“妹妹乖,妈妈很快就回来,等你长大了,哥哥给你买糖吃好不好,哎呀,不哭不哭。”
刚进屋子,李燕便看到小飞正半跪在床边,一边轻轻拍打着瑶儿的后背,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都比大人来得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姑姑,我看妹妹一直在哭所以才哄她的。”
听到李燕的脚步声,小飞慌张起身,他还分不清自己刚才的举动是对是错,于是涨红着脸把双手藏到背后。
“小飞乖,妹妹只是饿了,你去把作业写完,姑姑待会来给你讲数学题。”
看着少年清澈的双眼,李燕刚才的满腔愤怒也顿时消了一大半,孩子都是无辜的,不应该与被世俗染黑的成年人混为一谈。
“嗯嗯,姑姑,我妈妈她不是故意凶你的,她是怕我吃得少才这么说,以后我一定多吃饭多吃菜,长高长大了妈妈就不会担心了。”
小飞的话质朴且单纯,现在的他哪里弄得明白阿红为何要处处刁难李燕,还以为是自己在饭桌上的任性惹了祸。
童言无忌,李燕摸了摸自己这侄子的脑袋,脸上挤出来的笑容看起来有些无奈,也有些欣慰。
李燕知道像今天晚上这样的“冲突”以后还会发生,而能够保护她和瑶儿的男人却正在去往越来越遥远的地方。
与此同时,“向阳红10”号船的甲板上。
正在拍照的赵阳猛地打了个喷嚏,疑惑地揉了揉鼻子,心想天气这么热难道还能感冒不成。
他没把这突如其来的“征兆”放在心上,而是把视线投向远处波光粼粼的海面,那里是久违的风平浪静,也是整个太平洋距离地球中心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