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每日通讯-《破冰》

  船员生活区位于“向阳红10号”的尾部,从起居甲板到艏楼甲板总共五层。

  为了满足远洋航行和极地科考的特殊功能需要,造船厂对布局做了相当程度的调整,缩小部分舱室的面积,增加了娱乐室、多功能室等区域,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保障队员们能够有压力释放和情绪调节的场所。

  郭坤作为队长,他的房间位置却并不好,一张床、一张书桌、几个矮柜就是全部摆设,在舱壁上有一扇焊死的圆形小窗,这就是唯一连通外界的渠道。

  “赵阳?来得正好,我和老罗正好在商量搞考察队内部每日通讯的事情,思来想去觉得你最适合这个任务,怎么样?坐下谈谈你的意见。”

  赵阳刚敲了第一下门就得到了回应,进去后才发现新闻班的班长罗宇也在。

  “哈哈,别看这小伙子年纪不大,但要论纪实报道的经验,在整个新闻班里也是最丰富的,我赞同,就由他来负责将每天考察队的各类情况汇总整理成通讯稿,然后在全队内部播报。”

  发出爽朗笑声的罗宇曾经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多家机构担任过重要岗位,并参与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培育等历史性事件的报道工作,在世界科学新闻领域都享有相当程度的美誉。

  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当得知要组建队伍奔赴南极建立考察站的时候,他还是主动请缨,希望为国家极地事业的突破做贡献。

  “郭老师,罗老师,搞内部的新闻简报没问题,之前我在新华社也干过,但在这之前我有些情况想先汇报一下,是关于老严……”

  赵阳心急火燎,完全没在意领导们突然给他加了活,而是一字一句地说起了餐厅里的那些闲言碎语。

  “如果对于这些谣言不加以控制和澄清,到时只会越传越离谱,不但增加了大家的负面情绪,甚至还会严重影响工作上的积极性,所以我建议还是不要封锁老严病情的消息。”

  赵阳一股脑地把心里的话直接说完,而后便是一阵后怕和忐忑。

  后怕的是自己这种背后“打小报告”的行为会不会更加影响队伍团结;而忐忑则是因为当着领导的面越俎代庖好像犯了某种“职场大忌”。

  “怎么样?我就说这小伙子和别人不一样吧?”

  郭坤完全没有半点责怪的意思,反而好像早有预见,一边咧着嘴露出“我说得没错吧”的表情,一边冲着罗宇说道。

  “确实有股子犟劲,是个做新闻的好苗子,看来这趟回去了我得找穆老说道说道,如果新华社没合适的岗位不如让给我们解放日报来培养。”

  识人的本事靠不了天赋,只能依赖常年的经验积累。

  而郭坤和罗宇显然属于拥有这种能力的人,眼前意气风发的赵阳让他们多多少少想起了年轻时候的自己,所以也愿意以前辈的身份出手提携。

  “赵阳,刚才医院已经来了消息,说老严的突然昏迷的确是因为轻度脑溢血导致的,在请示过相关领导后,队里已经决定同意他提前离队。”

  郭坤的话并未给赵阳解惑,但他刚想继续开口却被对方的手势止住了话头。

  “出了这样的事情的确很让人惋惜,我们也知道队里已经传出了一些谣言,之所以还没有将真实情况公布,是因为对于这类突发事件需要严格按照之前制定好的预案来执行,这是以后面对更大挑战时整个考察队能够平稳有序的基础。”

  郭坤说的话其实就印在南极考察队的队员守则上面,那本厚厚的册子里光是各种情况下的预案和执行流程就有好几十页。

  集中训练的时候每一位队员都将其熟读过,但如今整条船上恐怕都没多少人相信这些条条框框真的会被一字不差的执行,就连赵阳也不例外。

  “队里通过紧急会议决定,老严这件事不但不能隐瞒,还要做到广而告之,帮助大家建立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心理防线,为之后进入深海大洋以及登陆南极做准备。”

  “而且不光是这次,之后新闻班会负责每天发布一通讯息简报,将前一日考察队内的重要事件筛选编辑后向全体队员发布。”

  郭坤笑容满满,到这时候赵阳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想法和领导交代的任务原来不谋而合,当即心中涌上一股激动之情,就连说话的语气都高昂了几分。

  “小赵,我跟郭队长的意思呢,在船上航行的这段时间里暂时就采用黑板报的形式来做每日通讯,内容方面交给你,美工的活由医疗班的马舒舒来负责,她之前在美术学院待过,有一定的基本功。”

  “当然,这是额外的任务,你原先在新闻班的工作也不能落下,所以不用这么着急答应下来,有任何困难或者想法都可以向我和郭队长提。”

  罗宇的补充恰到好处,彻底打消了赵阳心里的“犹豫”,他猛地站起身子,把背绷得笔直,用像是“发誓”的语气表示自己一定会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一场谈话圆满结束,第二天中午,由赵阳撰稿,马舒舒绘画的南极考察队每日通讯黑报班正式亮相。

  老严“光荣”退队的报道出现在了板报的显眼位置,配上一幅趣味插画,让原本有些伤感的事件变得俏皮起来。

  为了这幅画,赵阳“哄”了马舒舒很长时间。

  毕竟可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高的“思想觉悟”来接受临时多出来的工作量,更不是谁都像李燕那样愿意无条件地付出与牺牲。

  在锚地的两天里,“向阳红10”号船加油2600吨,加淡水2300吨;“J121”船加油3100吨,加淡水1270吨。

  所有的物资进行了多轮的加固和检查,另外根据安全和经济的原则,考察队经过反复研究,分析比较,最后确定了航线:从上海起航,经宫古水道、关岛、吉伯特、社会群岛,由社会群岛海域,按大圆法航行,直插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驶入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市,横渡德雷克海峡,最终抵达南极洲。

  从上海到乌斯怀亚市,中间没有任何一个经停港口,穿过广袤的大洋,这是一条最近的航线,在我国航海史上,也是一条从未有人踏足过的全新航线。

  新的挑战矗立在赵阳和考察队的面前,而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里,李燕也正在遭遇始料未及的生活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