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阁下莫非是东林党员?-《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一天后,云岭乡政府大门口。

  一辆白色的中巴车缓缓停下,车身贴着“清南市财政局”的标识。

  从车上下来七八个人,为首的是审计科科长童鑫,四十多岁,戴着眼镜,手里拎着黑色公文包。

  “就是这里?”童鑫看了看乡政府门口的牌子,眼神带着挑剔,“还真是古色古香啊。”

  由于乡里在修路,他们不得不绕小道,路窄不说,还很危险。

  颠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到,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童科长,云岭乡很稳得住嘛,连个接待的人都没有。”身边的副科长李跃进说,“我看我们要好好“检查检查”。”

  “嗯,重点查什么,张局都交代过了。”童鑫推了推眼镜,“别的不说,重点是600万修路款的使用情况,还有那些扶贫项目的钱,我就不信他们能做到滴水不漏。”

  刚走到门口,副乡长于锦绣就迎了出来。

  “各位领导辛苦了!”于锦绣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我是乡宣传委员于绵绣,刘乡长正在会议室等您们。”

  童鑫打量了一下于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异样,显然没有想到这么偏的乡下,会有如此美色,他故作矜持地点点头。

  “带路吧。”

  会议室里,刘清明和财政所长程新建已经在等候。桌上摆着厚厚一摞账本和凭证。

  “欢迎检查组莅临指导!”刘清明站起身,伸出手。

  童鑫和他握了握手,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

  “刘乡长,这次我们是奉市里的指示,对云岭乡的财政支出进行专项审计。希望你们配合工作。”

  “当然配合。”刘清明示意程新建,“老程,所有账目都准备好了吗?”

  程新建将账本逐一摊开:“都在这里了。”

  “童科长,这是我们乡近两年的所有支出凭证。从大项目到日常开支,每一笔都有详细记录。”

  童鑫随手翻开一本账,仔细查看。

  “这里,办公用品采购,一次性买了12台钉书机?你们乡也不穷嘛。”

  程新建连忙解释:“是的,乡里原来的设备都老化了,正好遇到财政拨款,就统一更换了。”

  “凭什么一次买12台?”童鑫的语气带着质疑,“是不是存在浪费?”

  刘清明插话:“童科长,我们乡政府加上各村委会,确实需要这么多设备。而且集中采购价格更优惠。”

  他不轻不重地刺了一句:“12台,也没到100块钱嘛。”

  “这是钱的问题吗?”

  童鑫冷哼一声,继续翻账本。

  “食堂开支,一个月花了8千块?”

  “我们乡有十五个工作人员,加上经常有村干部来开会,还有招待费,这个开支很正常。”程新建答道。

  “正常?”童鑫冷笑,“市直食堂的招待费一个月才两万,你们一个乡会有这么多?”

  于绵绣在旁边听着,心里有些不舒服。

  这明显是在鸡蛋里挑骨头。

  刘清明依然保持平静。

  “童科长,我们乡的食堂不仅承担工作人员用餐,还经常接待上级检查组和兄弟乡镇的同志。成本确实会高一些。”

  童鑫记下几笔,继续往下翻。

  整个上午,检查组把每一笔开支都查了个遍。

  从几千块的设备采购到几十块的办公用品,童鑫都要问个清楚明白。

  中午时分,童鑫放下账本。

  “程所长,你们的账面上倒是很规整。不过,有些支出的合理性还有待商榷。”

  程新建擦了擦汗。

  “童科长,您指的是哪些方面?”

  “比如这个修路项目。”童鑫指着一份凭证,“600万的资金,从申请到使用,时间跨度太短。正常程序下,这种大额资金应该分批拨付。”

  刘清明眉头微皱。

  “童科长,修路项目是民生工程。村民们盼了好几年,我们当然要加快进度。”

  “加快进度?”童鑫推了推眼镜,“刘乡长,任何工程都有规范流程。你们这样操作,很容易出问题。”

  “出什么问题?”刘清明的声音有些冷了,“我们每一笔支出都有发票,每一道工序都有监理签字。你觉得哪里有问题?”

  童鑫被他的语气镇住了一下,但很快恢复。

  “我只是提醒你们注意规范。毕竟,上面对这些事情看得很重,既然这样,我们希望所有的单据都能对得上。”

  刘清明的底气十足,回答得也是斩钉截铁:“当然。”

  “那就开始工作吧。”

  他带来的财务人员将账本一一分摊,就在这间会议室里,开始了查账。

  下午,检查组开始实地查看项目现场。

  乡里预定的梅花鹿养殖计划还停留在纸面上,引进的梅花鹿更是在东北老基地。

  检查组的人对此产生了兴趣。

  “这个项目投了多少钱?”童鑫问。

  “前期投入80万,后续还要追加。”程新建回答。

  “80万养鹿?”副科长李跃进摇头,“这投入产出比怎么样?能收回成本吗?”

  刘清明走过来。

  “李科长,梅花鹿养殖是高附加值项目。鹿茸、鹿血、鹿肉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且我们有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童鑫来了兴趣,“什么技术支持?”

  “华农大的专家,还有云州市农科院的林雪组长。”

  童鑫和李跃进对视一眼。

  他们根本没听过林雪这个名字。

  “云州农科院?”童鑫的语气意味深长,“打着幌子吧,别被骗了,账目呢。”

  “没有。”

  童鑫脸色一变:“这么大的资金投入,你们敢不做账?”

  刘清明笑容不变:“你说的这80万,是省里的对口扶持基金,直接到农科院的账上,我们乡只是个接待单位,哪有审计权?”。

  “什么!”

  童鑫不信:“省里的科技下乡扶持基金?”

  “对呀。”

  “怎么可能,我们市申请了多少回,省里卡得很严,你们乡怎么拿得下?”

  刘清明慢吞吞地说:“不知道,或许是上回吴省长来云岭乡,看到了我们乡的实情,特意给批的。”

  “省长,你好大的口气。”童鑫一个字都不信:“别以为你在省委办工作过几个月,省长就能听你的?”

  刘清明无辜地摊摊手:“那你得去问她啊。”

  李跃进赶紧打断,说:“就算是这样,你们乡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支出吧。”

  “有,所有的账目,我们都会向农科院报请,你们想查他们的账?”

  “我们只查你们乡的财务收支。”童鑫推推眼镜,“这么说,你们还没有同农科院发生联系。”

  “对,按照计划,第一批种鹿会在下个月送过来”。

  刘清明说道:“童科长,如果对项目技术方面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林组长。她会给您详细介绍。”

  “不用了。”童鑫摆摆手,“我们主要查资金使用情况。”

  居然不上套,刘清明有些遗憾。

  他一路挖坑,对方一路跳。

  就打地鼠一样。

  还挺有意思的。

  第二天,检查继续。

  童鑫把乡里的每一个办公室都走了一遍,甚至连卫生间的手纸都要过问价格。

  “刘乡长,你们乡里的开支,确实比其他乡镇高出不少。”童鑫拿着一份汇总表,“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我们乡的工作开展得比较主动。”刘清明平静地回答。

  “主动?”童鑫冷笑,“还是说,有些钱花得不该花?”

  刘清明站起身,走到童鑫面前。

  “童科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童鑫避开他的目光,“我只是觉得,作为乡长,应该更谨慎一些。”

  “谨慎?”刘清明的声音提高了,“我们修路是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办学校是为了孩子们有书读,发展养殖业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钱,哪一分不该花?”

  童鑫被他的气势压住,讷讷地说:

  “我只是按程序办事。”

  “程序?”刘清明指着桌上的账本,“每一笔支出都有凭证,每一个项目都有审批。你告诉我,哪个程序不对?”

  童鑫没有回答。

  第三天下午,检查即将结束。

  童鑫收拾着材料,脸色有些难看。

  三天来,他们把云岭乡翻了个底朝天,居然愣是没找到什么硬伤。

  所有的人都感觉不可思议,这不科学啊。

  就算没有贪污,挪用、浪费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600万啊,对于一个全靠财政拨款的贫困乡。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不伸手,别人呢?

  这个刘乡长,清白如斯乎?

  “再核对一遍,所有的细节都不要遗漏。”

  童鑫有些气急败坏地说,他是带着任务下来的。

  出发前信心十足,想着到时候可以好好看看对方的表情。

  可如今这个结果,烂表情的怕不是自己?

  回去,要如何向张局交待?

  小组成员们也是郁郁寡欢,他们都是财务老手。

  对方竟然连个记账不规范都没有。

  这简直是奇迹。

  事出反常即有妖。

  对方显然早有防备。

  众人加班加点又检查了一遍,相互看了看。

  都是一脸无奈。

  “刘乡长。”童鑫站起身,“这次检查就到这里吧。”

  “有什么结论吗?”刘清明问。

  童鑫停顿了一下。

  “账目上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有些事,希望你多加考虑。”

  刘清明看着他。

  “考虑什么?”

  “你心里清楚。”童鑫拎起公文包,“在官场上,要和光同尘。”

  “哦?”刘清明笑了,“受教了,但我是党员,不是封建士大夫,你崇尚这一套,莫非向往东林党,而不是我党?”

  童鑫脸色一变。

  “刘清明,你别太狂。你以为有人撑腰,就可以为所欲为?”

  “我为所欲为?”刘清明的笑容消失了,“我只是想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让孩子们有学上,这就叫为所欲为?”

  “少跟我讲这些大道理!”童鑫彻底撕破了脸,“你心里打的什么主意,我们都清楚。”

  刘清明走近他,两人面对面站着。

  “童科长,我很想知道,你代表谁在跟我说话?”

  “我……”童鑫被他的眼神震慑住了。

  “是市财政局?还是其他什么人?”刘清明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刀子一样,“你算老几?”

  “你......”

  刘清明冷笑:“知道我有背景,你还敢来,给人当刀子,蠢货!”

  童鑫的脸涨得通红。

  “你……你等着!”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于锦绣走到刘清明身边。

  “乡长,这样会不会有后果?”

  刘清明看着检查组的车子远去。

  “后果?”他转过头,“于锦绣,人敬我我敬人,人辱我杀人。”

  于锦绣呆住了。

  好有气概。

  晚上,刘清明的手机响了。

  “刘乡长,设备审批的事出问题了。”电话里是林雪的声音,带着焦急,“人工授精的进口设备,被卡在审批环节了。”

  “什么理由?”

  “说是资料不全。但我明明按要求提交了所有材料。”

  刘清明握紧了手机。

  “知道了,这事我来想办法。”

  挂了电话,刘清明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

  他知道,自己要对抗的,不是某一个人。

  而是一个高度官僚化的体制!

  头一次,他心里这么没把握。

  系统呢?

  还不给我系统?

  贼老天!

  “哗”

  回应他的是一道雪亮的闪电!

  大雨倾盆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