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大婚难处(求收藏追读)-《盛明大驸马》

  赵辉扶着母亲坐下,然后看着他们。

  罗小虎坐在门槛上。

  今天白天,娘说了少爷做驸马的好。

  说如果少爷做了驸马,他以后就可以跟着少爷去公主府做长随,天天都能吃肉。

  既然都有肉吃,想来公主府的肉更好吃。

  可夫人和爹一天都在担心,尤其是少爷天黑了还没回来。

  爹一直说少爷被平江伯的儿子惊了一回之后,怕事怕得过头,要是抗旨怎么办?

  爹说抗旨要杀头,害得罗小虎也担心起来。

  现在少爷直接开口说:“见过公主了,明日礼部就要开始商议大典。我明天要改授府军前卫正千户,以带刀宿卫皇城名义提前熟悉礼仪。”

  只听爹长舒了一口气,娘高兴得手都不知道放在哪,夫人则是有喜有忧。

  少爷又笑道:“娘,不用太过担心。虽然仍会有些凶险,但陛下对儿子很宽容。既然有圣眷,将来总能逢凶化吉的。”

  木已成舟,赵辉打定主意苟到朱家皇位之争尘埃落定。

  他既然知道历史走向,那就是不必赶着去亲近太子太孙而被什么汉王、赵王看做眼中钉,再想办法和汉王、赵王保持距离就好。

  虽然一定仍有诸多风波,但驸马身份毕竟也是一层护身符。

  眼下既然真的“一步登天”了,就得为将来的生活重新规划。

  规划更稳妥的软饭日子,只吃瓜,不惹祸。

  “眼下要准备大婚,我们家也有不少事要准备。”

  赵辉刚刚准备安排一下,罗小虎却问:“少爷?公主有没有骆雪姐姐好看?”

  “臭小子,说什么糊涂话?”罗威一巴掌盖他脑门上。

  “罗叔,这几天先把他关在家里让他好好认字。礼部定好仪注总要几天,纳征之后才算公之于众。那之前不能到处嚷嚷,也不能大肆收礼。”

  罗威当然凝重点头。

  “要纳征,那就还要纳采。”孙停云起了身,“我去看看还有多少银钱……”

  “娘,安坐。”赵辉拉住了她,“那点钱怎么够?既然是公主大婚,陛下又知道咱们家没多少钱,纳采纳征,陛下……有安排的……”

  其实朱棣没安排这些。

  他顿了顿才说道:“现在有两桩事难。一是媒使,父亲不在了,纳采要去宫里,这媒使要找个有分量、知礼之人。二是家里已经不临街,届时家里该行的典仪要有地方、陈设,礼部还会有执事官来。家里狭小,很不方便。”

  这些就是婚前诸礼需要赵家准备的点。

  民间议婚,最开始是媒人撮合意向。

  定下了意向之后,则是请媒人代男方先上女方家纳采,同时问名。

  这个阶段的纳采不是彩礼,只是个正式的见面礼,女方则把女子姓名、生辰八字交予媒人,让男方去合生辰八字,这称为纳吉。

  一般来说,问名、合生辰八字都是最开始撮合就会做,后面只是走个流程以显男方郑重。

  纳吉之后,才是真正送彩礼,女方纳征,而男方则请婚期,定下日子之后大婚亲迎。

  公主大婚,则无非由礼部出面担任婚礼的主持者和帮手,但礼部不能代替男方、女方。

  大明的公主大婚,主婚人是皇帝。

  男方在提亲性质的纳采这个环节,也不是用媒人,而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使者。

  他得一直做到纳征环节,最后也不是向皇帝请期而是被皇帝告期。

  现在赵家首先面临使者问题,他既要在前面帮赵家出面,还要在亲迎之日的醮戒仪上代替赵辉已经去世的父亲训戒赵辉婚后行止。

  到了那一天时,赵家就面临家宅太小的问题。

  到时候,礼部要派执事者过来。人多倒在其次,关键是家里祠堂。

  醮戒要告祠堂。亲迎时公主仪仗也要先到一趟赵家,公主谒告赵家祠堂后才和驸马一起去公主府行合巹礼。

  赵家原本临街的前面一进院子已经卖掉,到时候公主难道走小巷子从赵家开在侧面的小门进来谒告祠堂?何况赵家现在根本没有专门的祠堂。

  赵辉解释完这些就说:“我听海公公的意思,恐怕过完年二月里就要大婚。西安门外大街那里的原淇国公府之前不是在翻修吗?原来那里就是新的公主府,陛下早就在准备这件事。”

  他没有说朱棣这么着急的真正原因。

  一方面长陵已经建成,在南京停了很多年的皇后梓宫很快就要被送到北京下葬。

  而自从第一次北征凯旋回京后,朱棣已经打算明年初就再次巡幸北京,因为草原上的动静又有点不对劲。

  这些消息都是海寿对他这个驸马的“善意”。

  淇国公就是丘福。

  作为朱棣靖难的一大功臣,虽然胪朐河大败其实也不必褫夺爵位全家流放海南。

  海寿隐隐点到,丘福真正触怒朱棣是因为掺和储君之事,老替汉王说话。

  朱棣竟然用他的旧宅改为公主府,还从普通人家选驸马,位置还离汉王府很近,选了驸马之后还先改授府军前卫千户……

  这些烦心事赵辉只能藏在心底,他对罗威说道:“兴许前院人家还没歇下。罗叔,时间紧,你去请他们来一下吧。我好好和他家说说,再把前院买回来。解决了这件事,明天我再去把媒使的事办了。”

  应该都不难。

  现在虽然消息还没传开,但他的身份已经不同了。

  最关键的是,前院那户人家的背景也很特殊。

  罗威去了好一阵,那一家的主人才满脸不高兴地来了,进了堂屋就说道:“赵小千总,有什么急事定要这么晚了商议?”

  赵辉新的身份他虽然不知道,但世袭正千户他当然是知道的。

  而说话这么不客气,也有他的凭恃。

  毕竟这南京城里富贵人家很多,瓜蔓更杂。

  而这宋掌柜虽是年逾四十,乍一看去却十分风流儒雅。

  他相貌很周正,可以想象年轻时必然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

  现在蓄着长须,虽然是夜里匆匆而来却也理得一丝不苟,显然一贯都很注重仪表。

  赵家小小的两进院子,前后就分住了这狮子桥的老小二帅。

  “宋掌柜,深夜叨扰实在是不好意思。”赵辉直截了当地跟他说道,“事情紧急,劳烦你明天跟东家商议一下,能不能另换一个地方开这布行,我想把前院再买回来。”

  那姓宋的掌柜顿时脸色一变:“赵小千总,你不是说笑吧?当初买下这宅子,咱可是说好了的。将来你要袭职成家,屋宅不够也不好再赎买回来,要另置宅产。房契都改了两份,如今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能说换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