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章 佛相-《哈哈哈,大明》

  新的一年来了。

  余小宝在过了年之后一岁了。

  余小宝来到这个家已经一年了,闷闷现在无比期待小宝能跑起来的日子。

  余令告诉闷闷,如今天冷穿的厚,如果等到天暖和起来,轻薄的衣衫穿上,他就能跑起来了。

  从过年到初八,家里一直都弥漫在喜气当中。

  蜂窝煤卖的好,入冬以来,平均每天都会有三两银子的利润。

  这利润是真正落到自己手里的,已经刨除了该给南宫那边的钱了。

  家里现在有了稳当的收入,家里人自然都开心,一个月约莫有九十两银子到手呢。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到了初八这日,余令准备去衙门混个脸熟。

  在初四的时候衙门都已经上衙了。

  因为大慈恩寺那边已经有官员在寒风中缩着脖子指挥人挖熬石灰的池子了。

  一旦不上冻的日子结束,墙面就要上灰了,如今天冷了不行,容易开裂。

  大慈恩寺那破烂的围墙已经做好了。

  此时在里面忙碌的工人有的在修建排水的沟渠,有的在按照苦大师的指挥下挖坑。

  等到开春把南山里面挖出来的松木和桃树种植进去。

  二伯这些日子一直在工地。

  他是大头人,虽然什么事不管,也不用看那些代表商家的牙人。

  但如果他不在,每日的工钱就发不出去。

  虽然现在这件事衙门在悄然无息成了主导。

  但二伯和苦大师一直手握着钱财。

  二伯需要是让余家在这件事里永远处于最重要的那个地位。

  苦大师就纯粹一些,他就是想让大慈恩寺好起来,钱财的走账,他每次都会细细的检查多次。

  二人紧紧地看守着钱财。

  今日是万历三十九年的正月初八,是今年的第一个逢八日,也是百姓口中的“谷日节”。

  传说这一天为“五谷诞辰”。

  因此被视为祈求丰收的日子。

  如今的大慈恩寺虽然到处都是土,显得乱糟糟的。

  但今日一大早,长安百姓自发的朝着这边走来,准备祈求丰收。

  站在高处的苦大师望着人从四面八方而来,苦了多年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

  先前这个节日有人来,但来的人很少。

  多是一些员外,官员,大户。

  百姓没读过书,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日子。

  如今知道了多亏了余令。

  他去年编写了童谣,让一个叫来财的小子带着一帮孩子在工地唱。

  初一是什么日子,初二是什么日子……

  余令对着书一直编写到这个月十五。

  百姓也是才知道初八是祈求丰收的节日。

  他们的心里恨啊,怪不得这几年自己家土地收成不好,大户却是吃香喝辣的……

  原来他们有门道啊!

  这本就是一个节日,不翻书余令也不知道初八还有这个说法。

  可淳朴的百姓却把这些大户记恨上,他们认为自己收成不好就是不知道这回事。

  如今.......

  全都在偷偷的骂那群人是狗大户。

  在初八这日余令没有去大慈恩寺看热闹,他要去衙门了。

  为此,准备了很多的小礼物,有手绢,糕点,柿饼等,他要去当主薄了。

  余令现在想的很明白。

  这世上有神佛也罢,没有神佛也罢,绝对不会因为你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过安稳日子的前提是别人不敢惹你。

  不敢招惹你的前提手中的力量。

  余令要去当主薄,如果有可能,余令甚至想把咸宁县衙门的框架组建起来。

  只要自己让百姓过的好,那自己就是和百姓一起的。

  无数次的改朝换代证明,这群最可怜的人手中却握着神的力量。

  余令骑着驴慢慢的走进了长安城,太阳升起,出城的人越来越多,余令如一叶扁舟在逆流而上。

  “哎呀,小余主薄来了,快快,里面暖和……”

  余令开始和衙门正式的打交道,厨娘这里也开始在黄渠村忙碌了起来,家里要招家丁五十人。

  她主动揽下了这个活。

  厨娘很聪明,她不知道少东家到底要做什么,但她知道这个家开始朝着长安的那些大族冲刺。

  余家要成为大族了。

  余家越大,她出门在外就越受人尊敬。

  就算她不为自己考虑,她也会为她的儿子余小宝考虑一下。

  大树下好乘凉。

  她吃过的苦,她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吃一回。

  “哎呦,山子她娘,今后大慈恩寺可热闹了,都准备去拜五谷,祈祷今年大丰收呢,你咋没去呢?”

  正在晒太阳的妇人闻声慌忙站起了起来。

  齐齐围了过来,招呼着厨娘婶坐下,然后把那堆着碎煤渣的火盆往陈婶旁边挪了挪。

  听闻厨娘婶来了……

  村子的妇人有的端着洗衣服的木盆就跑了出来。

  厨娘知道的多,消息灵通,人还好。

  “小宝他娘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哪敢去,这些都是我当家的去做的,这是男人的活!”

  “带香了?”

  “带了呢,花一文钱从货郎那里买的,过年祭祖用剩下的,看着还有不少,当家的说就不用买了……”

  见厨娘在那里点头,一妇人忍不住道:

  “孩子他婶,你是个有见识的,你给我们几个说道说道,大慈恩寺这活得做到几月,耽不耽误夏收啊!”

  有人开了头,所有妇人都抬起了头。

  她们家男人或者是儿子在工地干活。

  她们之所以这么问,那是因为今年过了一个好年,做工赚的钱全部都买了粮食。

  长安这几年的收成不好,粮价不便宜。

  可他们有了钱还是全部都拿去买粮食去了,运回家后藏的严严实实。

  她们其实还想自己的男人再多做工几个月,做工拿工钱,的确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所以才故意这么一问。

  “我家少爷说,今年三月这活就会停,等到八月木头干了就开始给塔内安楼梯了,安完这活也就结束了!”

  众人闻言齐齐叹了口气。

  八月的活他们家男人做不了,那都是雕梁画栋的活,需要的是手艺人。

  卖力气可以,但干这个活不行,这活是衙门找的人。

  厨娘见众人不说话了,自言自语道:

  “如今这年月不好,县令老爷请了我家少爷去衙门做官,管的还是咸宁县!”

  “咸宁县你们都知道吧,咱们这里就是咸宁县地界。

  自从上一个县太爷老死了以后这县令就空着哩!”

  众人闻言猛地抬起头,望着厨娘的眼里满是尊敬,小余令这么小就去当官了,还管一个县呢?

  能成不?

  厨娘叹了口气,轻声道: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余家小门小户,我家少东家人又少,想找个帮衬的人都难哦!”

  众人的眼神在变,还不等众人开口,厨娘赶紧道:

  “对了,你们知道谁家有半大的小子不?”

  “你找半大小子做啥,半大小子见了大人说话都打哆嗦,成不了事!”

  厨娘闻言笑了笑:

  “我家少爷才多大,我不找半大小子我找汉子作甚?

  等我家少爷二十出头,找的那些汉子可不就老了。

  万一我家少爷去外地做大官,是他们照顾我家少爷,还是我家少爷照顾他们啊?

  找半大小子就不一样了,我余家先养着,这些小子跟着我家少爷一起长大,有情义才最可靠。”

  “招家仆?”

  厨娘闻言双手不自觉的叉在了腰上,嗤笑道:

  “刘家娘子,这话可不兴说啊,我来余家这么久,我现在都还不是仆从呢?”

  “你去打听一下,我家的如意,小肥,还有那刘玖,哪个是仆?

  我家的公子是要当大官的人,不会让人喊他“爹”,这种折阳寿的事不做。”

  一群妇人齐齐点头,小宝他娘这话说的没错,余家是真的没仆。

  不让人钓鱼的如意还真是自由身,家里吃什么,他也跟着吃什么。

  “小宝他娘啊,这次你要招多少人?”

  厨娘笑了笑:“我哪里说的准,这得看我家少爷的想法。

  对了哦,你们若是有合适的记得来找我啊!”

  “如果你们想把你们家小子送过去也行。

  少爷说,你们都是长辈,知根知底的,明年带着你们一起种土豆呢!”

  所有人眼睛放光,见厨娘站起身来,刘氏忍不住道:

  “作甚去?”

  “我去城里看看,看看有没有好运的小子入眼的,约个时间来我家,让我家少爷掌掌眼,走了啊,明日再说!”

  望着余家厨娘离开,众妇人也都满怀心事的离开。

  准备晚上偷偷的去余家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的妇人衣服也不洗了,关上门,脚步匆忙的就朝着大慈恩寺走去。

  自己的小子在那里看人干活呢。

  这都啥时候了还看人干活,若是能跟着余家,若是能得到土豆种,那日子就好起来了!

  王老员外人聪明吧?

  人家愿意用五十亩换种,他这吝啬的人都愿意如此,那这土豆一定了不得。

  回到家厨娘松了口气,不是她非要如此,不这么做这群妇人哪里肯信自己的话。

  余家真的不是招奴仆的。

  ......

  苦大师望着人群排着队进入大慈恩寺,望着百姓自带的香火把香火池插满。

  闻着那无处不在的檀香,就算没准备香火的,也就会虔诚的站在那里默默祈祷。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与其说这些人在拜佛,不如说他们是在拜自己。

  他们求的不多,只求今年风调雨顺,莫要再干旱了。

  安静了很多年的大慈恩寺在烟雾中有了活力。

  人声,也是佛声。

  人心,也是佛心。

  是这来来往往的人让这神佛活了过来。

  苦大师突然觉得,余令说的盛大庙会,大慈恩寺今后可以养活自己这个宏大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因为,人真的来了。

  他看到,佛睁眼了,活了!

  这一刻的苦大师泪流满面,他好像明白了什么是佛。

  他默默的摘下把玩多年的念珠,随手套在身后的小和尚脖子上。

  在小和尚惊异不解的眼神中,苦大师忽然大笑道:

  “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尔等皆为佛。”

  钟声响,苦大师手作拈花状,佛相尽显。

  ……